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复因素试验对豌豆粉在挂面生产中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不同量豌豆粉和增筋剂对挂面品质均有明显影响;小麦粉、豌豆粉和增筋剂按100:4:0.4比例进行混合,可制得质量较好且营养价值高的营养型豌豆挂面。  相似文献   

2.
研究加水量对豌豆挂面品质的影响规律,为豆类挂面加工中加水量的选择提供依据。以黄豌豆全粉为研究对象,将豆粉按照15%和25%的添加量与小麦粉混合,添加不同加水量制作成豌豆挂面,并对豌豆挂面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豌豆粉添加量为15%时,随着加水量的增加,干面条的光泽度和表观状态得分无显著性差异,面片颜色变暗;煮后面条的干物质损失率、感观评价的各项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当豌豆粉添加量为25%时,随着加水量的增加,干面条的光泽度和表观状态得分增加,干物质吸水率和干物质损失率均呈下降趋势。加水量在32%和34%时,质构特性和微观结构优于其他加水量。28%加水量的挂面,其微观结构的表面和截面都非常粗糙,感观评价的总分最低,为77.2分。因此,豆粉添加量在15%时,适宜加水量为32%~36%;添加量在25%,适宜加水量为32%和34%。  相似文献   

3.
使用马铃薯熟泥代替水和面制作小麦粉挂面、全麦粉挂面、糙米粉挂面、糙小米挂面、玉米粉挂面、白高粱挂面、红高粱挂面、豌豆粉挂面、甜荞粉挂面、苦荞粉挂面10种挂面,分析马铃薯熟泥对挂面的色泽、蒸煮品质、感官品质和质构品质的影响,探讨马铃薯熟泥提高挂面品质的作用。结果表明:使用马铃薯泥能够提高花色挂面的表面L*值,降低a*值,提高花色挂面煮后的硬度。使得挂面平均断裂距离从18.3 mm提至21.6 mm,提高了18%,平均断裂强度从7.35 g提高到12.93g,提高了76%,大大增强了花色挂面的柔韧性和强度,蒸煮品质没有明显降低,感官品质平均降低1.96分。结论:马铃薯熟泥代替水和面制作挂面,可以提高挂面的韧性和强度。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石磨全麦挂面品质,以石磨全麦粉为主要原料,选择全麦粉粒度、食盐添加量、熟化时间、加水量为单因素,挂面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及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筛选出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挂面烹调损失率和感官评分为评判指标,根据Box-Behnken原理设计四因素三水平试验,以熵权法计算的综合评分作为响应值,优化石磨全麦挂面配方。结果表明,影响石磨全麦挂面综合评分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全麦粉粒度>熟化时间>食盐添加量>加水量,石磨全麦挂面最优配方:全麦粉粒度120目,食盐添加量0.85%(质量分数),熟化时间15 min,加水量37.32%(质量分数)。最佳配方下制备的挂面烹调损失率为(6.31±0.11)%,感官评分为(92.33±2.52)分,膳食纤维含量为(10.40±0.22)%,血糖生成指数为(69.37±0.52)。  相似文献   

5.
研究筛分得到的不同粒度区间小麦粉对挂面品质的影响。将小麦粉筛分为4个区间(140目~160目、160目~180目、180目~200目及200目以上)并分别制作挂面,研究不同粒度小麦粉的基本理化指标、面片结构及挂面品质。结果表明:随小麦粉粒度减小,其粗蛋白、湿面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面筋指数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小麦粉面片中蛋白质二硫键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观察发现(180~200)目小麦粉制作面片中面筋网络形成最佳。挂面的硬度、咀嚼性、黏附性、最佳蒸煮时间随着小麦粉粒度的减小呈下降趋势,抗弯曲性能和感官评价得分呈现先升高后降低,(180~200)目小麦粉表现最佳;表面微观观察发现小麦粉的粒度越小,挂面中淀粉与蛋白质网络结合越差。综上所述,粒度范围为(180~200)目小麦粉所制得的挂面面团中有更多的二硫键,面条中蛋白质网络结构更加均匀致密,挂面有更好的耐拉伸和抗弯性能,更适合制作挂面。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豌豆粉和小麦粉为主要原料,选取豌豆粉比例、加水量、谷朊粉添加量和β-环状糊精添加量4个因素,以蒸煮品质、质构品质和感官品质作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豌豆面条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豌豆粉比例55%、加水量48%、谷朊粉添加量3%、β-环状糊精添加量0.25%为豌豆面条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豌豆面条的蒸煮损失率为0.077%,面条吸水率为137%,感官评分为81分。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面粉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豌豆蛋白质和豌豆粉,研究其对面粉粉质特性、馒头感官评价及馒头质构和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豌豆蛋白质和豌豆粉均可提高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和营养价值,改善面粉的粉质特性。豌豆蛋白质的添加量在2%时制成的馒头感官评价得分最高,豌豆粉的添加量在5%对制成的馒头感官评价得分最高。豌豆蛋白和豌豆粉的添加可以延缓馒头的老化,延长馒头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面粉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豌豆蛋白质和豌豆粉,研究其对面粉粉质特性、馒头感官评价及馒头质构和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豌豆蛋白质和豌豆粉均可提高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和营养价值,改善面粉的粉质特性。豌豆蛋白质的添加量在2%时制成的馒头感官评价得分最高,豌豆粉的添加量在5%对制成的馒头感官评价得分最高。豌豆蛋白和豌豆粉的添加可以延缓馒头的老化,延长馒头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9.
采用传统石磨制粉工艺,将小麦研磨不同次数后筛出的小麦粉用于馒头生产。首先,测定用于生产馒头的石磨面粉的基本品质;其次,用研磨不同次数筛出的石磨面粉制作馒头,测定馒头品质的相关参数(比容、白度、硬度)以及感官评价,分析不同研磨次数筛出的石磨面粉对馒头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可得3号石磨面粉所蒸制的馒头感官评分最高,馒头品质相较于其它石磨面粉蒸制的馒头好。由此确定3号石磨面粉最适宜批量生产馒头。  相似文献   

10.
超微黄米粉挂面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制一种黄米含量高,食用品质较好的黄米挂面,对黄米粉进行超微粉碎处理,使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混合试验仪(Mixolab)等设备,测定超微粉和小麦粉不同配比的混合粉糊化特性和流变学性质,并将不同配比的混合粉制作成挂面,测定超微粉挂面的质构品质和感官品质,分析混合粉粉质特性与超微粉挂面质构特性的相关性,建立粉质特性参数预测质构参数(坚实度,黏着性,拉伸性)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94. 977+78. 060C5;y=445.556-55.920C5;y=45.168+1.970T+9.084C5。结果表明,超微粉添加量为20%时制作出的黄米挂面品质最佳。混合粉的粉质特性可以预测挂面的质构品质。  相似文献   

11.
12.
以豌豆低聚肽和亚硒酸钠为原料制备豌豆低聚肽硒螯合物,对其水分、酸溶蛋白、总氮、分子质量分布的基础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然后以分子质量分布和硒含量为指标对螯合物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消化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豌豆低聚肽硒螯合物水分含量为(14. 17±1. 12)%(质量分数),酸溶蛋白含量为(23. 22±0. 12)%(质量分数),总氮含量为(23. 87±0. 30)%,分子质量分布在1 000 Da以下的占比超过76%。在温度25~100℃时,分子质量分布在1 000 Da以下的部分比例变化均小于2%,硒含量变化不显著。在pH=3~11,分子质量分布在1 000 Da以下的部分比例变化均小于3%,硒含量虽有一定变化,但含量仍在78%以上。经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2种酶共同消化后,分子质量在1 000 Da以下的部分比例均都在90%以上,而硒含量变化不显著。这说明豌豆低聚肽硒螯合物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消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豌豆纳豆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利用豌豆加工纳豆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通过试验确定了豌豆纳豆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室温25℃下,豌豆水比为1∶3,浸泡12 h,在121℃,0.1 MPa下蒸煮20 min,接种后于39℃发酵18 h,4~5℃后熟24 h,NaCl加入量1.5%.同时还与传统纳豆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ultrasonication, heating and chemical washing on decontamination of seeds of three pea (Pisum sativum) varieties and the microbial safety of their sprouts. Most of the decontamination treatments increased germination, decreased microbial load and enhanced sprout growth. Ultrasonication and NaOCl treatments reduced total aerobic counts on sprouts by 5.86 and 5.51 log units (averages of three varieties), respectively; while other chemical treatments (350 mL L?1 ethanol, 350 mL L?1 vinegar and 10 g L?1 NaCl solutions) failed to reduce total aerobic counts sufficiently enough to secure microbial safety. The ultrasonication not only improved germination (increased from an average of 83 to 97%), but also reduced the total aerobic counts to 2.21 log10 CFU g?1 on seed sprouts. Ultrasonication also increased the sprouts yield to 301.83 g per 10 g seeds. Therefore, ultrasonication can be used as a microbial control treatment for pea sprout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5.
以低筋面粉、豌豆蛋白粉为主料,辅以绵白糖、精炼植物油、盐等研制豌豆蛋白饼干。通过正交试验对饼干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低配方为低筋面粉100.0 g、豌豆蛋白粉15.0 g、绵白糖25.0 g、植物油15.0 g。其他配料碳酸氢钠0.7 g、碳酸氢铵0.5 g、食用盐0.6 g、鸡蛋15 g为基础配方。t检验表明:豌豆粉蛋白饼干与市售的类似饼干无明显差别,可以被消费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考察了不同进料压力、分股比、料液浓度条件下单级旋流器对豌豆浆液中淀粉的分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进料压力0.6MPa,底溢流分股比0.32,料液可溶性成分2.86%,不溶性成分8.61%时,豌豆浆液中淀粉等不溶性成分进入底流的分离效率达到84.50%,蛋白质等可溶性成分物质进入溢流的分离效率达到73.74%。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快速黏度仪(RVA)和差式扫描量热仪(DSC)比较了不同烘烤温度和时间对豌豆粉热力学特性、糊化特性及透明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30℃温度下,烘烤50min所制得豌豆粉品质较佳,其糊化度大、冷热糊稳定性好、透明度适中。进一步比较藕粉和绿豆粉与豌豆粉复配后产品的色泽、气味、口感与黏性,发现添加20%的藕粉或10%的绿豆粉与豌豆粉复配后,在色、香、味上最易被人们接受。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升豌豆加工副产物——豌豆粉渣的高值利用化,以豌豆粉渣为原料,系统研究了不同的提取条件对水溶性豌豆多糖(Pea soluble polysaccharide,PSPS)得率及功能特性的影响,同时对PSPS的分子量,不同p H条件下的Zeta电位和酸性条件下的粒度分布进行测定,以及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豌豆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固液比1∶20,中性淀粉酶添加量为0.24%,酶解时间为30 min;复合植物水解酶Viscozyme L添加量0.15%,酶解时间为30 min,除蛋白时间为30 min,p H 5.0,120℃高压1.5 h。在此条件下的PSPS得率可达10.43%且分散稳定性最优,其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252 k Da左右;在p H 3.5~11.0条件下,PSPS的电位绝对值高于水溶性大豆多糖(Soybean soluble polysaccharide,SSPS),接近于高酯果胶(High methoxyl pectin,HMP);在p H 3.6~4.6的环境中,PSPS粒度分布与SSPS相近。试验表明PSPS是一种类似于SSPS且具有分散稳定性的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