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油茶籽粕蛋白质提取工艺及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茶籽粕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油茶籽粕中的蛋白质,运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料液比1∶20,pH值8.0,浸提时间130 min,浸提温度60℃时提取效果最好,蛋白提取率可达48.59%;油茶籽蛋白的吸油性、乳化稳定性和起泡性优于大豆分离蛋白;而大豆分离蛋白的吸水性、乳化能力和泡沫稳定性优于油茶籽蛋白。  相似文献   

2.
绿豆分离蛋白的制备及其功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绿豆蛋白浸提的最佳工艺参数及其功能特性,结果表明,绿豆蛋白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值9.0、提取温度40 ℃、提取时间20 min、料水比1∶15;绿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较好,且具有一定保水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但吸油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羊栖菜蛋白质提取及功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羊栖菜为原料,考察提取工艺对其蛋白质得率的影响,并研究羊栖菜蛋白质的功能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液料比、碱质量分数、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等4个因素,根据Box-Ben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羊栖菜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羊栖菜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1∶1(mL∶g),碱质量分数2.5%,浸提温度57 ℃,浸提时间5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蛋白质得率为28.95%。羊栖菜蛋白的起泡性高达76.7%,优于大豆分离蛋白,而吸水性、吸油性、乳化能力、乳化稳定性、泡沫稳定性均不如大豆分离蛋白。  相似文献   

4.
红小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黄英  薛文通 《食品科学》2012,33(19):71-74
研究红小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并与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红小豆分离蛋白在较低的pH值下具有更好的溶解性,吸油性、乳化性和起泡性与大豆分离蛋白相当,但比大豆分离蛋白具有更好的乳化稳定性和起泡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脱壳后经超临界CO2萃取脱脂的牡丹籽粕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其中的蛋白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确定提取牡丹籽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提取的牡丹籽蛋白与大豆分离蛋白的一些功能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牡丹籽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浸提p H 9.25,提取温度53.32℃,提取时间68.74 min,且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浸提p H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最佳工艺条件下的蛋白质提取率为62.95%,提取的牡丹籽蛋白中蛋白质含量为68.06%;牡丹籽蛋白的乳化稳定性和泡沫稳定性优于大豆分离蛋白,而其吸水性、吸油性、持水性、乳化性和起泡性却不如大豆分离蛋白。  相似文献   

6.
玉米醇溶蛋白提取工艺及功能性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阐述了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并对玉米醇溶蛋白的吸水性、持水力、湿润性、吸油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凝胶性和粘度等功能特性进行了测定,并与大豆分离蛋白和酪蛋白的相关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的吸水性低于大豆分离蛋白,但高于酪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具有较好湿润性、吸油性、凝胶性,较弱的持水力和乳化性,一定的乳化稳定性.粘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董原  任健  杨勇 《粮油加工》2010,(2):20-22
南瓜籽粕经醇洗、盐提酸沉后制得南瓜籽分离蛋白,对其溶解性、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和起泡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比较。发现南瓜籽分离蛋白的吸水性、吸油性稍低于大豆分离蛋白,而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都高于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活力和乳化稳定性稍稍高于大豆分离蛋白。南瓜籽分离蛋白SDS-PAGE显示南瓜籽分离蛋白由9条主带组成。  相似文献   

8.
干茶叶蛋白和新鲜茶叶蛋白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用碱法从新鲜茶叶和干茶叶中提取出茶叶蛋白,对两种蛋白的溶解性、分子量、氨基酸成分、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凝胶性等功能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茶叶蛋白的吸油性、凝胶性和乳化性比新鲜茶叶蛋白好,而溶解性、吸水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不如新鲜茶叶蛋白.对两种茶叶蛋白的分子量分布和氨基酸成分也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棉籽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棉籽各分离蛋白,包括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谷蛋白及谷蛋白在棉籽蛋白中所占的比例,研究了各蛋白的功能性质,包括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与泡沫稳定性以及各蛋白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谷蛋白为棉籽蛋白中的主要分离蛋白,棉籽清蛋白具有较高的吸水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以及起泡性,吸油性相对较差,适用性相对较好,但在棉籽蛋白中含量较少,而谷蛋白的吸水性、乳化性、起泡性很差,具有一定的吸油性,适用性较差,但在棉籽蛋白中含量丰富,在抗氧化活性方面,各分离蛋白的抗氧化活性能力都较差,需要进行改性处理。  相似文献   

10.
以银叶树果壳为原料,考察提取工艺对其蛋白质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液料比、Na OH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四个因素,根据Box-Ben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银叶树果壳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银叶树果壳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32∶1(m L/g);Na OH浓度22mg/m L;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4h。在此条件下蛋白质得率为4.89%。银叶树果壳蛋白的吸水性、起泡性优于大豆分离蛋白,而吸油性、乳化能力、乳化稳定性、泡沫稳定性均不如大豆分离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