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关桦楠  宋岩  龚德状  刘博  张娜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5):356-362,367
纳米模拟酶因具有高稳定性、低成本和易于表面改性等优点,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天然酶的新兴替代品。本文简要总结了近年来新型纳米模拟酶的特点和新型纳米模拟酶材料的种类,重点介绍了金属模拟酶、金属氧化物模拟酶、碳材料模拟酶及纳米酶复合体、金属有机框架和生物质复合型纳米酶等新型纳米模拟酶在食品安全分析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新型纳米模拟酶的未来挑战和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由于酶催化的特异性、高效性和温和性,酶的工业化利用一直是酶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酶固定化是酶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固定化酶已在众多工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围绕酶固定的载体材料开发与固定技术研究进展很快。传统酶固定化主要包括吸附、包埋、结合或化学交联等技术,然而固定化酶的稳定性、牢固性及催化效率等与工业实际应用仍具有很大差距。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高分子材料化学、表面化学、蛋白质结构分析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新型载体材料和固定化技术不断涌现。以纳米载体材料、纳米磁性材料、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为代表的新型固定载体以及以定向化学修饰研究为代表的固定化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重点对酶固定的纳米载体、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以及定向修饰固定技术进行了简要综述,同时对研究前景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3.
纳米酶是一类具有天然酶催化性质的新兴纳米材料.因其相较于天然酶具有稳定性高、成本低、可大规模生产、功能可设计和裁剪、易于修饰等独特优势,近年来在传感分析、生物医学、抗菌处理、环境保护等领域备受瞩目.本文主要总结了常见纳米酶材料的类型、类酶催化特征及机理,重点介绍了纳米酶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最新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国内外文献,对磁性共价有机骨架材料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磁性共价有机骨架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论述了其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有机污染物、毒素以及包装中有害物质等方面应用的实例,并对磁性共价有机骨架材料今后在实际检测中的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甲醛是一种高活性的小分子, 具有环境毒性, 对人体可以带来不可逆损伤。荧光探针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优点, 在生物成像、生物体外检测等领域具有应用优势。在食品检测领域, 尤其面对快速检测的需求日趋增长, 荧光探针法, 包括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纳米荧光探针、金属有机骨架探针等, 为甲醛的痕量和快速检测提供了方法和平台, 得到了不断关注和飞速发展。本文主要从反应机理和结构的角度, 从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纳米荧光探针、金属有机骨架荧光探针这3个方面, 介绍和讨论了近年来荧光探针法在食品中甲醛检测的应用进展, 总结了不同类型荧光探针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效果, 为荧光探针法在食品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持续优化提供新的角度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纳米酶作为具有类似天然酶催化活性和酶促反应特征的纳米材料,虽然克服了天然酶成本高、稳定性差等弊端,但却面临着催化活性较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纳米生物交叉领域的快速发展。随着球差校正电子显微技术的发展,不同种类的单原子纳米酶被不断地研制、开发出来,并迅速成为纳米酶领域的研究前沿。单原子纳米酶具有均匀分散的活性位点和精准设计的配位结构,使其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这对于开发灵敏、高效、快速的食品检测技术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综述了单原子纳米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单原子纳米酶类酶活性的最新研究动态,并详细介绍了单原子纳米酶在食品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展望了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金纳米簇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荧光性、手性、模拟酶性能等优点,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尤其金纳米簇具有极佳的荧光性能,主要表现为斯托克斯位移大、荧光可调、光学稳定性高等优点。此外,金纳米簇还具有类似天然氧化酶的催化特性,相较于传统天然酶,其稳定性更高,因此被研究人员应用于传感检测。本文主要从金纳米簇上诉两个方面性能出发,总结了了近几年金纳米簇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检测原理及应用, 包括对金属离子、微生物和生物毒素、农药和兽药残留等其他方面, 最后对金纳米簇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讨论。期望金纳米簇能在食品安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未来金纳米簇在食品检测领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过氧化物酶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其利用过氧化氢来催化各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氧化,在诸多领域得以应用。但由于过氧化物酶属于生物有机材料,存在纯化困难、稳定性差等缺点,也限制了其应用环境。纳米酶作为一种高效、简单、稳定、高性能的天然酶替代物在各种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克服了天然酶在工业等方面的实际局限性,其中纳米二氧化铈(CeO2NPs)由于具有过氧化物酶特性已成为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纳米二氧化铈模拟过氧化物酶在食品分析、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医学、光学传感、仿生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显示出它在不同研究领域的巨大潜力,希望能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过氧化物酶是一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天然生物酶, 可催化过氧化氢参与的各种氧化还原反应, 因此经常被用来检测食品中过氧化氢、葡萄糖、血浆中胆固醇等, 还可用于检测谷胱甘肽、半胱氨酸等大分子物质, 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和加工领域。但由于天然过氧化物酶存在稳定性差、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在酸碱环境下易失活等缺点, 而模拟酶因其稳定性强、耐酸、耐碱等优势而成为天然酶的高效替代品, 可代替天然过氧化物酶高效率的完成许多催化反应。目前, 使用模拟酶代替天然过氧化物酶已成为研究热点, 已广泛应用于食品中有害残留物质的检测, 为保障食品安全、维护人体健康, 模拟酶的研究已成为一种趋势。本研究综述了常见的过氧化物模拟酶催化机理, 以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并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以期为今后模拟酶的合成提供新思路, 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分子印迹仿生传感器因具有灵敏、高效、准确、低成本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近年来,一些具有优良特性的功能性纳米粒子越来越多的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包括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材料、磁性纳米颗粒、量子点、上转换纳米粒子等。该文针对基于功能性纳米粒子的分子印迹仿生传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提出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新型分子印迹仿生传感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为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对食品污染物进行检测是控制和消除其所造成风险的关键。因此,开发灵敏、准确的食品污染物检测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或金属团簇与有机配体自组装而成的新型多孔晶体材料,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结构可调、功能多样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MOFs可与多种检测技术、样品前处理技术相结合,在食品检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些年MOFs及其复合物材料在食品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作为传感检测材料和作为色谱法样品前处理材料应用的研究,同时对其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存在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其在食品安全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磁性纳米酶显色技术是指利用磁性纳米酶的类过氧化物酶性质,在显色底物的存在下,对目标物进行快速、灵敏、可视化检测的新型技术。与天然酶相比,磁性纳米酶易制备、易保存、易回收、成本低。本文简单介绍了磁性纳米酶的催化机理和活性调节,重点综述了磁性纳米酶显色技术在食品中农兽药和重金属残留、食源性致病菌及其它有害物质检测中的应用现状。目前,该技术仍存在酶活性较弱、检测应用范围较窄、选择性欠佳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中农兽药物的残留是食品安全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一,有必要对这些药物残留进行含量检测并严格限量。目前的吸附萃取材料如沸石、多壁碳纳米管等存在吸附量少、孔隙易堵塞的问题。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因具有可调节孔隙、分级结构、巨大的孔体积和表面积、优异的吸附性能和可回收等特点而被逐渐应用于吸附萃取农产品中的农兽药残。本文综述了MOFs作为吸附剂吸附萃取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的应用现状,并分别从农、兽药种类的角度出发就MOFs的吸附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综合分析了MOFs的优异吸附性能。文章为MOFs吸附萃取农兽药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类具有独特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功能材料,其具有多孔结构以及显著的抗菌性能,因此在食品保鲜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在食品包装领域,MOFs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延缓贮藏期食品品质的劣变,提高食品包装材料的性能。本文综述MOFs作为抗菌剂、氧清除剂和乙烯清除剂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介绍MOFs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前景及面临的问题,旨在为MOFs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s, MOFs)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吸附容量、高稳定性、结构可控、孔隙率可调等特点,在储能和转换器件、光催化剂、抗菌药物吸附,以及催化去除污染物等领域应用广泛。然而,MOFs材料对于食品污染物的吸附和检测,特别是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和抗生素残留等相关研究的系统综述较少。在食品污染物的吸附或分析等相关研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详细介绍了MOFs材料的分类、特性及合成等内容,并系统概括了MOFs材料在食品污染物吸附和检测分析中的应用现状。利用MOFs材料有望开发针对食品污染物的高灵敏性、高选择性的吸附材料和检测分析材料。 总之,MOFs材料在构建食品污染物吸附和传感分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快速检测仪器以其简便、快速、高效、经济的特点,较好地满足了食品快速初筛检测的需求,在食品安全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快速检测仪器分为实验室、在线和现场速测三大类,通过对免疫法、酶抑制法、生物传感器、PCR技术等与快检仪器相应的快检方法与技术的阐述,综述了快速检测仪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展望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快速检测仪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有机磷农药快速检测方法与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有机磷为代表的农药的大量使用, 在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 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因此, 如何进行快速高效的农药残留检测是当前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目前基于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详细介绍了生物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在该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总结了现阶段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不足与发展方向, 对食品安全检测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免疫学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加,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包括免疫学技术、酶抑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免疫学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方便、快速和经济等优点,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免疫学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广泛应用的主要有免疫吸附法和免疫层析法两大体系,其中免疫吸附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最常用,而免疫层析法则以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colloidal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GICA)为代表。本文介绍了免疫学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应用的原理及特点,并对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近几年来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具有快速高效、易于操作、价格便宜等特点, 我国目前普遍应用于基层监管。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运用, 增强了对餐饮环节现制现售产品及流通环节快销产品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现能力, 提高了监管和执法效率。但由于基层监管人员相关专业力量的不足, 以及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本身存在的局限性, 使得基层监管人员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中显露出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基层在用或拟采购快速检测产品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关键点, 为进一步规范食品快速检测工作, 提高食品快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合理发挥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从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法律法规及标准的现状、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基层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基层监管中问题的成因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 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以期使食品快速检测能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中起到快筛快查、监管前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