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粮食与油脂》2013,(5):23-24
以红小豆为原料,氢氧化钠为浸泡剂,探讨碱液质量浓度、料液比、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对红小豆淀粉提取率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红小豆淀粉最优工艺。结果表明,提取红小豆淀粉最优工艺条件为:碱液质量浓度0.3%、料液比(1∶8)g/mL、浸泡时间3 h、浸泡温度40℃;在此工艺条件下,红小豆淀粉提取率为77.3%。  相似文献   

2.
<正> 三、研究结果(承接上期)2.铅在松花蛋传统加工工艺中的作用采用传统工艺加工松花蛋时,一般在泡制料液中加入0.2~0.4%的PbO,这样即使松花蛋成熟之后,仍可在料液中长时间地泡着,而不出现已凝固蛋白再“液化” 的现象,保持着松花蛋的全部特征.如果采用除去PbO的传统料液泡制松花蛋,在蛋白蛋黄凝固后,将有50%的蛋不能进入转色成熟期,而是出现蛋白再次“液化”、蛋黄成为实心球的现象,使之变为废品.即使采用提前出缸的方法处理,也存在着产品成品率低、工艺难以掌握、贮存期短等问题.对比上述二种实验现象,发现松花蛋加工工艺的  相似文献   

3.
纸包法加工松花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松花蛋形成的机理,研究了纸包法生产松花蛋的工艺和配方,结果表明:加工鸭蛋松花蛋的最适氢氧化钠浓度为10%~13%,加工鸡蛋松花蛋的最适氢氧化钠浓度为12%~14%。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盐析-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云南产香蓼(Polygonum viscosum Buch.-Ham.exD.Don.)精油,以香蓼精油提取率为指标,优化了其工艺条件。实验考察了NaCl溶液浓度、料液比、浸泡时间和蒸馏时间等条件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香蓼精油提取率影响因素大小次序为浸泡时间NaCl溶液浓度蒸馏时间料液比,并且NaCl溶液浓度为2%、料液比为1∶10、浸泡时间为2h、蒸馏时间为140min时,最佳提取率为0.5788%。  相似文献   

5.
以鹌鹑蛋为原料,着重对三无(无铅、无泥、无糠)鹌鹑松花蛋的料液碱度及相关工艺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25℃下料液碱度从4.0%~7.6%均可做成松花蛋熏但以4.6%~5.2%碱度品质较好;料液碱度与溏心大小及后香味有着密切关系;在浸蛋过程中,料液碱度越高熏当量浓度减少越快;温度、料液碱度、成熟期三者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溶蜡涂膜可提高其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6.
<正> 松花蛋是我国独创的一类再制蛋品.长期以来,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它始终以外型美观、色彩绚丽、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等特点而倍受欢迎.然而,在使用传统的加工工艺生产松花蛋时,由于在料液中加入了0.2~0.4%的氧化铅,致使成品蛋内含有2—6PPm的铅.为了从成品蛋中去除铅这种有害于人体健康的重金属,自1980年以来,有许多厂家和科研单位积极投入松花蛋加工的研究工作 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成功多种无铅加工工艺,其中有些工艺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本人自83年以来,一直从事松花蛋加工的研究工作,本文就加工理论和铅的作用机理进行系统的阐  相似文献   

7.
杏仁种皮黑色素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仁种皮为试验材料,采用碱溶解酸沉淀的方法提取黑色素,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考察因素,以黑色素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山杏种皮黑色素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3个因素对黑色素的得率均表现出极显著(P<0.01)影响;3个因素对黑色素提取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氢氧化钠浓度>料液比;最佳工艺为氢氧化钠浓度0.4mol/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6h、料液比1:20(g/mL),黑色素得率达到7.2%。  相似文献   

8.
腰果梨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腰果梨渣富含不溶性膳食纤维,对腰果梨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化学法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液料比、原料颗粒大小、氢氧化钠浓度、处理时间与处理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过40目筛、液料比20:1、氢氧化钠浓度6%、60℃处理5h.在此条件下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60.52%,纯度为42.40%.  相似文献   

9.
快速无铅皮蛋两段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课题旨在对“浸泡法”加工无铅松花蛋改用“两段新工艺”,即先用适当浓度NaOH和无铅取代物的料液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在出现“回升期”后的恰当时期出缸,并包以科学调制的料泥,经短期成熟后即为最佳成品.该工艺快速高效,在确保产品优质的情况下,缩短浸泡期三分之二.是一项效益极佳的创新工艺.  相似文献   

10.
菜籽皮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菜籽皮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为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研究了料液比、氢氧化钠浓度、温度和时间对碱法提取菜籽皮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17(g/mL)、氢氧化钠浓度为2.0mol/L、温度为50℃、时间为45min时,菜籽皮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最高,达到65.92%。  相似文献   

11.
方便风味蛋的加工工艺及改善其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大军  李洪军 《食品科学》2007,28(12):176-179
通过对咸鸭蛋和皮蛋传统加工工艺的综合和改良,提出了一种增加鸭蛋风味和缩短风味蛋加工周期的方法,并对鸭蛋腌制过程中的蛋重、含盐量、干燥时间和含水量以及pH值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腌制液最佳配方为:食盐20%、氢氧化钠4%,最佳腌制时间为4d;干燥处理最佳工艺参数为:80℃恒温干燥1h;产品中水分含量为30%;加工周期比传统皮蛋缩短25~30d左右;产品不但具有宜人的色泽,还兼具皮蛋、咸蛋和卤蛋混合风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选用两批共10组配方的皮蛋粉,通过对各组加水搅拌料泥后部分性质的比较,以及选用新鲜完好的鸭蛋为原料,滚蛋、密封保存,通过对其定期抽样检测及皮蛋成品的质量检测,确认第二批第四组配方较为理想,用该粉剂做成的皮蛋成品香、味俱佳,碱Cu、Zn的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是一种方便城乡居民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无铅腌制过程中皮蛋色泽及蛋黄凝固度变化,以黄皮蛋无铅腌制工艺为基础,用硫酸铜与硫酸锌复配剂代替氧化铅,探究铜锌复配液浓度、铜锌复配比、腌制温度、Na OH浓度、腌制时间对皮蛋色泽、蛋黄凝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腌制温度、Na OH浓度和腌制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并在主要因素的研究基础上得到皮蛋色泽、蛋黄凝固度以及感官品质最佳的特色黄皮蛋腌制条件为:铜锌复配液浓度0.40%、铜锌复配比为1:2、腌制温度15℃、Na OH浓度4%、腌制时间18 d。该腌制条件下,皮蛋的蛋黄凝固度为0.85、蛋清白度值(w)为30.15、蛋黄白度值(w)为46.72,此时皮蛋呈半透明的黄色、凝胶完整、软硬适中、具有光泽性。皮蛋品质优秀,感官评分为81.35、综合评分为0.92。综上所述,该研究为无铅腌制皮蛋的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玉芳  李玮  熊善柏  赵思明 《食品科学》2012,33(10):306-310
以鲜鸭蛋为原料,采用高温凝固法制作无壳碱性蛋。研究调配剂配方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氯化钠可促进蛋白凝固、调节滋味,碳酸钠、茶汁、硫酸亚铁可提高碱性蛋的凝胶强度、改善色泽。适宜的调配剂配方:碳酸钠1.1%,氯化钠1.3%,硫酸亚铁0.001%,茶汁0.17%;适宜的制作工艺:调制蛋液pH10,包装后于90℃条件下加热35min。采用该方法制作的无壳碱性蛋具有传统皮蛋的风味。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两段腌制法制备低盐咸蛋的方法,分别对两段法腌制过程中咸蛋蛋白和蛋黄的水分含量、盐分含量进行实时检测,考察腌制结束时蛋黄的出油率,并且对咸蛋品质进行综合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先使用19%盐水再换用3.5%盐水的两段法腌制工艺,咸蛋产品中蛋白盐分含量为3.64%,比传统法腌制产品蛋白盐分含量降低51.21%,口感适宜;蛋黄含盐量为0.94%,略低于传统法腌制的1.23%;蛋黄脂质渗出率为67.73%,与传统法腌制的69.22%基本相当。该腌制工艺不仅可解决传统咸蛋蛋白盐分过高、口感过咸的问题,同时也可保证蛋黄松沙出油,从而获得高品质的低盐咸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北京油鸡、白来航鸡、北京鸭的生蛋黄风味物质差异,同时探究生、熟鸭蛋黄的风味物质差异。方法样本选用相同饲养条件下北京油鸡、白来航鸡所产鸡蛋,不同饲养条件的北京鸭所产鲜蛋,主要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分析3种生蛋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同时比较了鸭蛋生、熟蛋黄风味物质的差异性。结果 3种生蛋黄和1种熟蛋黄中均检测到烷烃类物质、醛类物质、酮类物质、醇类物质、酯类物质、芳香族类物质、烯烃类物质、杂环类物质和酸类物质。其中芳香族类物质含量占比最大,北京油鸡生蛋黄、白来航鸡生蛋黄、北京鸭生蛋黄分别为37.10%、36.90%、34.31%;酸类物质含量少、差异大,含量占比北京油鸡生蛋黄、白来航鸡生蛋黄、北京鸭生蛋黄分别为0.55%、0.49%、2.61%。北京鸭生、熟蛋黄鉴定出9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熟蛋黄111种,生蛋黄108种。结论芳香族物质、酯类物质、酸类物质对禽蛋风味影响大,物质含量不同是禽蛋黄风味不同的主要原因,生蛋黄风味物质直接影响了熟蛋黄风味。  相似文献   

17.
不同涂膜剂对皮蛋保质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杰  马美湖 《食品科学》2012,33(6):274-277
选用硝化纤维素和火棉胶两种物质作为主成膜材料,配制3种涂膜剂,对皮蛋进行涂膜保质试验。在25℃、相对湿度(80±2)%的条件下贮藏,测定感官品质、质量损失率、pH值、挥发性盐基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结果表明:贮藏至120d时,混合涂膜剂组皮蛋质量损失率为4.92%,蛋白、蛋黄pH值分别为9.98、9.81,TVB-N含量为12.21mg/100g,菌落总数为20CFU/g。3种涂膜剂中,混合涂膜剂保质效果最好,贮藏时间达240d,其次为火棉胶组,储藏时间210d,而硝化纤维素组保质期则为195d。  相似文献   

18.
通过3种清洗方式(自来水、17%盐水和0.2%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不同储存时间的脏鸭蛋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鸭蛋加工成咸蛋,结果表明:脏鸭蛋储存时间与成熟时咸蛋合格率之间存在负相关,且差异显著(p<0.05);3种清洗处理的脏鸭蛋加工的咸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不清洗脏鸭蛋组;利用17%盐水清洗脏鸭蛋加工的咸蛋效果较好,且经真空高温灭菌后符合咸蛋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9.
To identify inhibitors for lysinoalanine formation in preserved egg, sulfhydryl compounds (glutathione, L‐cysteine), carbohydrates (sucrose, D‐glucose, maltose), organic acids (L‐ascorbic acid, citric acid, DL‐malic acid, lactic acid), and sodium sulfite were individually added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to a pickling solution to prepare preserved eggs. Lysinoalanine formation as an index of these 10 substances was determin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glutathione, D‐glucose, maltose, L‐ascorbic acid, citric acid, lactic acid, and sodium sulfite all effectively diminished lysinoalanine formation in preserved egg albumen and yolk. When 40 and 80 mmol/L of sodium sulfite, citric acid, L‐ascorbic acid, and D‐glucose were individually added into the pickling solution, the inhibition rates of lysinoalanine in the produced preserved egg albumen and yolk were higher. However, the attempt of minimizing lysinoalanine formation was combined with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preserved eggs quality. Moreover, the addition of 40 and 80 mmol/L of sodium sulfite, 40 and 80 mmol/L of D‐glucose, 40 mmol/L of citric acid, and 40 mmol/L of L‐ascorbic acid was optimal to produce preserved eggs. The corresponding inhibition rates of lysinoalanine in the albumen were approximately 76.3% to 76.5%, 67.6% to 67.8%, 74.6%, and 74.6%,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hibition rates of lysinoalanine in the yolk were about 68.7% to 69.7%, 50.6% to 51.8%, 70.4%, and 57.8%. It was concluded that sodium sulfite, D‐glucose,L‐ascorbic, and citric acid at suitable concentrations can be used to control the formation of lysinoalanine during preserved egg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土鸡饲喂枸杞皮渣所产的鸡蛋的保鲜方法,运用涂膜保鲜技术对鸡蛋进行涂膜处理,以失重率、蛋黄系数、哈夫单位、蛋白pH、浓稀蛋白比为指标,研究壳聚糖-冰醋酸复合涂膜液、壳聚糖-山梨酸钾复合涂膜液、壳聚糖-饱和氢氧化钙复合涂膜液、壳聚糖-面筋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复合涂膜液和普鲁兰糖-甘油-油酸-吐温80涂膜液对鸡蛋的保鲜效果,发现普鲁兰糖-甘油-油酸-吐温80复合涂膜液保鲜效果最好,贮藏25 d后,其失重率为5.1%,蛋黄系数为0.31,哈夫单位为40,蛋白pH为8.93,浓稀蛋白比为0.53。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浸涂时间和涂膜次数对失重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参数值为:浸涂时间20 s,涂膜次数3 次,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验证结果中失重率为2.78%±0.06%,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0.007%,表明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涂膜保鲜工艺是可行的,结果发现"枸杞"鸡蛋最佳涂膜保鲜方法为普鲁兰糖-甘油-油酸-吐温80复合涂膜液浸涂20 s,涂膜3 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