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维生素E丁二酸单酯的合成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卷烟主流烟气中维生素E(VE)释放量,改善卷烟口味,以VE和丁二酸酐为原料合成了VE丁二酸单酯,进行了HPLC纯度分析和1H NMR,13C NMR和EI-MS结构确证,并对添加了合成产物的卷烟进行了烟气分析和感官评吸试验.结果表明:①合成产物为目标产物——VE丁二酸单酯,纯度达98%;②添加VE丁二酸单酯的卷...  相似文献   

2.
提高低焦油卷烟劲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分析碳酸钾影响卷烟劲头的原因,作者研究了碳酸钾对卷烟总粒相物游离烟碱、主流烟气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钾使卷烟主流烟气pH值增加,提高了主流烟气中游离烟碱的转化率,导致卷烟劲头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龙须菜多糖热裂解过程中香味物质的生成情况及其对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的影响,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在模拟卷烟抽吸条件下对龙须菜多糖的热裂解产物进行了研究,并对添加龙须菜多糖的试验卷烟主流烟气中CO,HCN,NNK,NH3,B[a]P,苯酚和巴豆醛7种有害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所选温度300,600和900℃范围内,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龙须菜多糖热裂解产物的种类及其总量都呈增加趋势,产物以呋喃类、酮类、有机酸类为主,其中呋喃类化合物的总量接近30%;②龙须菜多糖对卷烟主流烟气中7种有害成分的释放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卷烟》新国标对卷烟烟气提出了较为严格的技术要求,将卷烟焦油量规定为一项否决指标。如何在质量检验上保证烟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显得非常重要。对执行新国标中可能影响烟气分析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两个关键因素:仪器设备的配置和检验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提出了要求,就卷烟烟气检验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5.
烟草工业减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叶组配方、加工措施和辅助材料3方面综述了2004年以来国内外烟草工业卷烟减害研究进展,尤其是加工措施方面.认为卷烟减害是一项系统工程,烟草工业应对卷烟减害进行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应强化叶组配方、加工措施和辅助材料方面的减害研究,既要研究对有害成分的影响,同时也要研究对烟气毒理学指标和吸味品质的影响.任何烟丝添加剂减害研究均应包括6个方面: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烟气有害成分分析及添加剂成分分析、有害成分降低、添加剂热解产物分析、烟气感官评价和烟气毒理学评价.  相似文献   

6.
卷烟烟气pH值能反映出烟气中游离烟碱占比,而游离烟碱含量与卷烟的抽吸品质关系密切,因此研究卷烟烟气的pH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目前卷烟烟气pH值常用的测定方法进行综述,分析讨论卷烟抽吸方式和支数、萃取剂组成和配比、萃取液吸收的对象和体积、萃取方式和时间等参数对卷烟烟气pH值测定结果的影响;对文献中样品来源及所测pH值范围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卷烟烟气pH值与卷烟抽吸品质的关系。分析了卷烟烟气pH值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CO是卷烟的有害成分之一。通过测定国内44种卷烟烟气成分,确定烟气中CO产生量与卷烟烟气中焦油、总粒相物(TPM)的关系;同时通过外加助燃剂考察了燃烧状态对烟气中CO的影响。气相色谱法测定卷烟烟气中的水分和非散射红外法测定卷烟烟气中的CO,实验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焦油、高TPM的卷烟烟气中CO含量也高;添加助燃剂有助于降低卷烟烟气中的CO,且对烟气TPM和焦油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卷烟企业卷烟烟气常规检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Z分数标准化、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以及模糊相近优先比等相结合的统计方法对卷烟烟气常规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确定的主分量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卷烟烟气常规指标赋权方法;由原始数据的Z分数标准化和线性转换,以及各烟气指标的权重求出的综合指标值,能够对不同批次卷烟烟气的差异显著性进行有效评价;利用模糊相近优先比方法可以对不同卷烟品牌的烟气相似性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β-紫罗兰醇葡糖苷在卷烟主流烟气中的释放情况,对所合成的β-紫罗兰醇葡糖苷进行了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分析,并采用GC/MS考察了裂解产物中香味成分在卷烟主流烟气中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①β-紫罗兰醇葡糖苷热裂解能生成多种香味成分;②在卷烟燃烧过程中能够有效释放出β-紫罗兰醇、β-紫罗兰酮和巨豆三烯,同时巨豆三烯酮释放量也呈增大趋势;随着添加量的增大,特征香味成分的释放量随之增大;③裂解产物在卷烟主流烟气中的释放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相似文献   

10.
烟草糖酯的分类、检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烟草所含糖酯的分类、分离纯化、检测方法、热裂解产物对卷烟烟气香味的影响等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烟草糖酯在卷烟中应用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烟气分析仪器设备操作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卷烟系列国家标准(GB5606.5-1996)的第5部分“主流烟气与烟丝化学技术指标”中,对卷烟烟气分析提出了较为严格的技术要求,不仅规定了焦油量指标为否决项,而且规定了烟气烟碱及水分含量为考核项目。要准确地测定卷烟烟气指标,仪器设备的配置是先决条件和硬件保障。新的方法标准对烟气分析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配备的主要仪器设备有调温调湿箱、恒温恒湿机、吸烟机、气相色谱仪等。笔者对这些主要仪器设备在烟气分析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卷烟辅材参数对中支卷烟常规烟气和感官质量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卷烟纸参数和滤棒参数的中支卷烟,检测主流烟气常规成分释放量并对感官质量评价。【结果】(1)增加卷烟纸定量和透气度,中支卷烟的烟气指标和感官整体呈下降趋势。卷烟纸定量对中支卷烟烟气指标影响程度大。烟气指标平均单口释放量与卷烟纸定量成正相关,而与卷烟纸透气度成负相关。(2)增加卷烟纸助燃剂钾离子含量,多数烟气指标的释放量呈降低的趋势,而阴离子含量对中支卷烟的烟气常规烟气指标影响不明显。卷烟纸助燃剂为柠檬酸钾和酒石酸钾的卷烟感官质量较好。(3)增加接装纸透气度,抽吸口数增加,中支卷烟烟气指标显著下降,对水分释放量影响最大,感官质量呈降低趋势。(4)增加滤棒吸阻,TPM和焦油降低,水分,烟碱和CO基本没有变化。适当提高滤棒的吸阻可减轻杂气和刺激性,改善吸味。【结论】通过优化设计卷烟辅材设计参数,可以调控烟气中TPM、焦油和CO的释放量,且有助于提升中支卷烟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卷烟烟气水分对感官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卷烟烟气水分变化对感官舒适度的影响,在卷烟烟丝中添加甘油调节卷烟烟气水分,并对实验样品进行感官评吸,采用模式识别方法分析了卷烟感官舒适度随烟气水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烟气水分对卷烟的感官舒适度有较大的影响,适宜烟气水分是3.77%~4.58%,相对应的甘油添加量为0.50%~2.00%;②甘油添加剂能调节卷烟烟气水分,但是添加量大于3.00%对卷烟感官舒适度有负面影响.因此在卷烟设计中控制卷烟烟气水分能提高卷烟感官舒适度,甘油添加剂是一种能够提高卷烟烟气水分的外加物质.  相似文献   

14.
卷烟主流烟气和侧流烟气中半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对5个牌号国产商品卷烟主流烟气(MS)与侧流烟气(SS)中的半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卷烟主流烟气总粒相物采用标准方法捕集;卷烟侧流烟气总粒相物采用鱼尾罩装置来收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前处理分离方法和气相色谱、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对总粒相物中的半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定性分析了主流烟气和侧流烟气中的87种成分;采用内标法对其中38种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测定了这38种成分在侧流烟气与主流烟气中的分配比,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卷烟主流烟气和侧流烟气中半挥发性成分种类基本相同,但每种成分的含量有很大的差异;普通卷烟侧流烟气中半挥发性成分的总量明显高于主流烟气,大多数半挥发性成分的侧流烟气含量高于主流烟气。低侧流卷烟侧流烟气中半挥发性成分总量明显低于主流烟气,证实了低侧流卷烟能减少对环境的烟气释放量。   相似文献   

15.
烟气焦油与卷烟安全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了烟气焦油与卷烟安全性的关系,提出要真正提高卷烟安全性,消除或减少烟气对人体的危害,首先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卷烟的安全性,并加强对卷烟安全性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新型卷烟保润剂,以D-果糖和糠醛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化合物1-O-[3-(2-呋喃基)丙烯酰基]-β-D-吡喃果糖(VⅢ),用IR,1H NMR,13C NMR,ESI-MS和元素分析表征了Ⅷ的结构,并进行了添加于烟丝后的物理保润性能测试、热裂解分析、卷烟烟气安全性生物学评价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显示:①所合成的化合物为目标产物;②Ⅷ在干燥条件下的物理保润性能优于丙二醇;③Ⅷ热裂解时会释放出呋喃类香味成分;④添加Ⅷ的试验卷烟和空白卷烟的烟气生物学效应相当;⑤Ⅷ可降低卷烟烟气干燥感和刺激性,提高烟气香气量及改善余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热能分析仪(GC-TEA)对卷烟主流烟气中主要4种烟草特有N-亚硝胺(TSNAs)进行了分析;优化了前处理过程及仪器分析条件;建立了使用经抗坏血酸处理的玻璃纤维滤片收集卷烟主流烟气,用二氯甲烷萃取卷烟主流烟气中的TSNAs,萃取液经碱性氧化铝层析柱纯化,TSNAs通过GC-TEA定量检测的分析方法;并对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98种卷烟样品中的TSNAs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混合型卷烟主流烟气中TSNAs的含量显著高于烤烟型卷烟;国外混合型卷烟中NNK的含量高于国内混合型卷烟。这些研究结果为制定我国卷烟烟气中TSNAs含量限量标准、建立技术壁垒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卷烟烟气酸碱性评价提出了在模拟口腔环境中检测卷烟烟气pH值的方法,采用剑桥滤片收集卷烟主流烟气总粒相物,用模拟口腔溶液震荡萃取滤片,pH复合电极测定萃取溶液的pH值,建立了检测卷烟主流烟气酸碱性的方法。将测定结果与卷烟主流烟气常规成分含量和卷烟评吸结果进行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主流烟气pH值与卷烟烟气总粒相物、焦油、烟气烟碱、烟气水分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与卷烟抽吸口数基本不存在相关性;②主流烟气的pH值与卷烟的烟气特性(烟气浓度、丰富性)、口味风格(甜味、苦味)、舒适感特性(刺激感、收敛、残留/干燥感)得分呈显著相关关系,与卷烟的口味风格—酸性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进行了棕色卷烟纸的研发.在研发过程中选择烟草提取物、红茶、橡子果壳、核桃果壳、可可壳的天然提取物和食用色素为调色原料,制备了棕色卷烟纸料液.采用色差分析方法从时间、助剂和温度3个方面进行棕色卷烟纸色度分析,结果表明棕色卷烟纸的色度是稳定的;采用热裂解分析方法进行卷烟纸热解产物分析,结果表明棕色卷烟纸与进口有色卷烟纸的热解产物种类基本一致;采用卷烟常规烟气分析及感官评吸方法进行棕色卷烟纸的应用评价,结果表明棕色卷烟纸不会对卷烟的烟气指标和抽吸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滤嘴通风对卷烟烟气酸味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滤嘴通风度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中酸性成分的释放量及烟气pH,考察了基于味觉活力值的通风卷烟烟气酸味指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随着卷烟滤嘴通风度的增加,卷烟主流烟气酸性成分总量及酸味指数显著降低,卷烟主流烟气pH显著升高;滤嘴通风度每增加10%,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酸味指数降低0.13~0.39,pH升高0.11~0.13。②卷烟烟气酸味指数与烟气pH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决定系数R2大于0.9。③主流烟气酸性成分总量、酸味指数及pH均可作为考察滤嘴通风对烟气酸碱平衡影响的关键指标;该研究中采用的主流烟气pH测定方法简单高效,适用于滤嘴通风对烟气酸味的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