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广西轻工业》2019,(10):169-170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针对食品产业发展现状,本研究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结构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行探索和实践,为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质量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具有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有极高需求。在新工科背景下,对应用型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育人模式展开研究及实践,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尤为重要。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作用及效果,在“知识-能力-素质”的总要求基础上,重点突破学生的项目化工程技术能力培养,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与课程体系,对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创新,打造一支高频素质的校企师资队伍,形成一整套制度化成果,有效推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在新工科浪潮的背景下,“四新”融合的食品专业“三创”教育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通过分析改革背景,理清改革的实施思路,明确改革的具体任务,创新“四新”融合的“一基三构”食品专业“三创”教育与实践举措,即革新“四新”融合的基于“设计思维”视域下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一基),构建开源、开放的“三创”实践平台,构建“师生共创”模式教育教学新生态体系,构建“产教研融合”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三构),探索食品专业新工科建设与“三创”教育深度融合的教育与实践路径。同时,基于制度、师资、经费、平台、“四新”融合及对外交流的保障举措,为食品专业“一基三构”的“三创”融合改革提供支撑,最终为全面提升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及地方经济发展、为闽南乃至闽台食品产业创新提供不竭动力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以及公共卫生事件频发,食品产业升级与转型迎来了严峻挑战,培养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迫在眉睫。教学团队根据高等教育改革新要求、学校双一流建设规划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国际认证标准,对食品引领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索。教学团队通过推行“3+1”学年模式,建立“四维一体”培养体系,创新专业培养方案;通过促进教学工程化转变,创新双螺旋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方法;通过构建多层次课外科研训练平台,建立多形式国际化交流合作,搭建多维实践交流平台。改革后的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了目前教学中偏农偏理、课程衔接松散和创新实践平台薄弱等问题,有助于对学生知识、能力、素养、人格和国际战略眼光的全方位培养,为食品国际化引领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探索独立学院以能力导向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通过搭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五模块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双师型教师,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和遴选优秀实习单位等有效措施,显著提高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卓越人才"计划要求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卓越人才"计划是对食品工程类人才的本质要求,也是解决食品科学工作者动力能力不足的主要改进措施。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积极开展"221"卓越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证明,"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培养出适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提高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是新形式下食品工程类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探索与研究了一条符合其学科特点学院特色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因地制宜找准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食品学科的"1234"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用以缓解对食品类学生日渐多样的社会需求与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匹配问题。该模式的探索将为农林院校以及全国的食品院校专业,结合本地省情、院情因地制宜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食品类创新应用型人才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谢凤英  王辉  吴瑕  刘旭  张爽 《食品工业》2022,(2):219-222
基于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现状,探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从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高等院校和专业的基本情况出发,提出适用于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通过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重构课程体系及改变原有课程体系中实...  相似文献   

9.
<正>新工科是新时代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在全球“工业4.0”技术革命的背景下,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互联网+”等重大战略措施以及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快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建设工程教育强国显得极为迫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于一体的应用型专业,对于提升我国食品工业水平、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如何抓住工程教育认证机遇,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区域经济建设,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人才培养存在问题,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从招生、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和质量保障六个方面探索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校实验室建设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基础条件与保障,标志着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学科发展高度、专业建设实力、社会认可程度和办学层次.本文通过对北京印刷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应在学科建设大局下进行教学科研实验室整合,指导学科研究实验平台的建设.同时,提出在以创新实践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整合和指导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形成融教学实验、学科科研和创新实践于一体的高校实验平台,使高校实验室建设为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培养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创新人才,教研室积极开展本科生的创新实验模式探索。通过构建创新培养体系,在教学大纲指导下,以多层次创新实验课程为具体方法,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经过多年的模式探索,逐渐形成一套创新培养体系,创新实验课程基本达到了原来课程设计的目的,在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为创新平台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尚润玲 《纺织报告》2020,(2):119-121
全球纺织智能制造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型人才竞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模式和纺织智能制造发展的背景下,培养纺织创新型人才是高职纺织院校认真考虑的问题。通过剖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从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搭建"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持续改进的多元化多角度评价方式对高职纺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课程居于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活动中内容和过程的统一。"信息记录材料及应用"作为印刷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印刷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必然要进行课程改革以满足人才需求。本研究以印刷工程本科专业教学定位为出发点,围绕"强化基础,注重实践,突出创新"的课程建设思路,从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突出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注重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信息记录材料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企业认识实习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在系统学习食品学科知识之前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为以后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初步的基础。本文结合近年本校对认识实习的教改探索并结合实习效果问卷调查的分析,对认识实习中存在认识单位类型不够丰富、认识实习动手环节较少,认识实习缺乏理论对知识了解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包装工程专业人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当前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制度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本研究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例,提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提高人才素质培养为目标,通过建设以能力为导向的实验教学体系和特色课程体系,健全实践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努力提升学校师资队伍质量,构建具有包装工程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杨冠南 《纺织报告》2020,(2):117-11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开始了创新研发。服装行业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服装专业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才能适应当前服装市场的需求。高校应加强教学体系创新,构建"企业嵌入式"教学模式,分析当下服装市场所需的人才,改变教学课程,建立新型高效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食品机械与设备》创新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创新教育理念出发,构建了科学优化的《食品机械与设备》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改进了实验教学方法,从面向工程的多层次的实验体系的构建、多元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和基于CAX平台的实验教学手段的增强这三个方面讨论了创新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食品营养学》是华南农业大学食品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课程团队致力于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持续优化课程教学资源,将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入教学,逐步形成“学-思-辨-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于2020年11月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本文主要从课程建设发展历程、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团队建设、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模式及特色创新等方面介绍其建设情况,可为推进食品科学类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纤维化学与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结合我院“展训赛创”人才培养新模式等方面,探讨了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的教学理念与课程的教学改革及实践,以提高纤维化学与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轻化工程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