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研究以市售红腐乳为对照,采用大豆红曲(RFS)替代红曲米制备红腐乳,采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别测定红腐乳的色价、莫纳可林K含量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对红腐乳进行感官评价,考察大豆红曲对红腐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红曲红腐乳的色价(3.76 U/g)与市售红腐乳无显著差异(P<0.05),莫纳可林K含量为0.43 mg/g。红腐乳中共检测出2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大豆红曲红腐乳与市售红腐乳的共有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己酸乙酯、庚酸乙酯和十四酸乙酯。与市售红腐乳相比,大豆红曲红腐乳中风味物质类别(7种)较多,其特有风味物质为甲氧基苯肟与戊基苯,其中甲氧基苯肟来自大豆红曲。以大豆红曲为辅料所得红腐乳可满足红腐乳感官要求,感官评分为40.57分。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装液量、时间、接种量、金属离子、维生素等因素对红曲霉液体发酵产红曲色价的影响及pH、光照和添加剂对红曲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培养装液量为75mL/250mL,培养时间为7d,接种量为9%,硫酸亚铁添加浓度为0.005mmol/L,维生素B1添加浓度为0.03%时,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色价最高,可达714.80U/mL。红曲色素在pH为7的环境下放置8h时,红曲色价达到最大值,为782.1U/mL;最适保存方式是避光保存,在避光下放置72h,红曲色素的色价仍有508U/mL;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和亚硝酸钠对红曲色素具有一定的增色作用,但是添加一定量的EDTA会使红曲色素的色价降低,维生素C和双氧水对红曲色素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广西轻工业》2016,(3):23-24
用富硒武陵山区高山水稻及普通水稻作为原料,比较红曲霉Monascus anka As 3.782(CCTCC编号:AF93208)在不同p H条件下液态发酵与固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产量。结果表明:富硒武陵山区高山水稻液态发酵与固态发酵红曲色素产量均高于其他两种平原水稻,其中高山水稻固态发酵红曲色素产量高于液态发酵产量;当液态培养液p H为3.8时产红曲色价最高,其固态发酵色价可达1488.3 U/m L,液态发酵色价达148.2 U/m L。  相似文献   

4.
低产桔霉素红曲霉菌种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16株红曲霉菌种中筛选出HS—9作为诱变育种的出发菌株,选育出的HS—9-125的桔霉素、Monacolin K和色价含量分别为0.65mg/kg、4.855mg/g和3580U/g,该红曲霉菌株可望用于高Monacolin K、高色价红曲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紫外线与超声波复合诱变选育红曲色素高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红曲霉为出发菌株,用酶法制备原生质体,然后通过紫外线和超声波诱变方法对其复合诱变来选育高产红曲色素的菌株.试验结果表明:在超声波20min+紫外线100s的复合诱变条件下,红曲霉菌发酵产红曲色素色价值可高达128.8 U/mL,与出发菌株相比,色价提高了12.6%~69.03%.经3次传代培养,色价稳定.  相似文献   

6.
红曲也称红米、红曲米、制造红腐乳就是利用红曲的红色色素在后熟期间把豆腐坯表面染成红色。当前,多数厂生产红腐乳是采用传统生产工艺,即把“干红曲”经过粉碎成为面状,然后配汤使用.因为固体红曲是使用大米制成,使用前必须粉碎通过120目的筛孔筛选后使用,尽管如此,仍然含有许多微小颗粒,虽经过浸泡,但这些微粒要达到完全溶解是困难的.因此,红曲的红色色素得  相似文献   

7.
高色价红曲米及其曲红色素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曲霉FW956高色价菌株,采用液体发酵增减的菌种,财接入固体发酵生成的红曲以价高达3000u/g,原料利用率高。从高色价红曲米提取红曲红色素工艺合理,提取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红曲色素高产菌株的诱变筛选及液态发酵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不同的红曲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红曲霉菌株 5株 ,以此为菌种液态发酵制备红曲 ,选出发酵后菌丝体色价与发酵原液色价都相对较高的编号为M3的菌株为出发菌株 ,进行了6 0 Co γ射线的诱变 ,获得了编号为M 3 2相对高产的色素菌株 ,其发酵后菌丝体总色价和发酵液总色价分别提高了 2 7 0 8%和 2 5 90 %。并对其液态发酵制备的红曲色素进行了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庄桂 《中国酿造》2007,(4):13-16
利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HS-16菌株作生产菌,麸皮为原料,采用厚层通风固体发酵工艺糖化麸皮,使麸皮的还原糖含量从2.8g/100g增加到糖化后的39.0g/100g,为红曲霉M-1菌株利用麸皮制备红曲麸增加了可发酵碳源。再利用红曲霉M-1菌株为生产菌,糖化麸皮为原料,采用曲盒发酵工艺制备红曲麸,红曲麸的红曲色素色价达到了372U/g,为二级红曲米红曲色素色价的74%。  相似文献   

10.
红曲的功能性及在酿造清酒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宇 《酿酒》1999,(4):47-49
什么是红曲:红曲菌是红曲霉属(monascus)分类学上属于与黄曲霉菌相似的霉菌科。自古以来,中国各省主要是把红曲作为酿造用曲、着色剂和香料,广泛用于红酒、老酒、红腐乳、腌肉等食品和作为活血消食的中药。现在已分离鉴定出20种红曲霉菌。中国酿造工业上...  相似文献   

11.
研究避光条件下不同因素对红曲酒色价稳定性的影响,为保护红曲酒储存过程中的颜色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以红曲原酒及红曲浸提液为实验材料,分析避光条件下酒体成分(有机酸、氨基酸、多酚化合物)、理化指标(pH、酒精度)和储存条件(温度、氧气)对红曲酒色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避光条件下长期储存时,pH、氧气、氨基酸、有机酸、多酚成分对红曲酒色价稳定性影响不明显,而低酒度和高温能够显著降低色价;加入蒸馏酒调节酒度至38%vol, 4℃下避光储存90 d后,其色素保存率为91.27%,是单独4℃下储存的1.25倍,是现有室温存放的2.27倍,其颜色仍保持原有的红棕色。因此,高酒度和低温储存能较好保持红曲酒的原有颜色,延长货架期,可用于红曲酒色价稳定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12.
综述腐乳在其生产原料、微生物污染、菌种、红曲辅料、生产用水、食用期间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发酵食品的工业用菌可能造成的安全问题、红曲辅料中桔霉素残留及腐乳中红曲霉产桔霉素等安全性问题进行具体阐述.为腐乳的安全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
红曲的功能     
自古以来红曲是我国的主要酿造用曲,广泛地应于红酒、红老酒、红露酒等酒类,红腐乳,渍菜等生产中.随着对红曲研究的深入,红曲以其完全与黄曲(Aapo-ryzae)、黑曲(Aspniger)不同的独特功能引起更多研究人员的注目.近年来,日本对红曲功能研究有新进展,应用红曲生产保健食品非常盛行,推动了红曲这一食品材料的开发利用.1红曲菌红曲是红曲菌培养的成曲的统称从我国、南朝鲜等地广泛用于酿造食品的红曲和土壤、植物分离出的红曲菌是Monascus属半子束菌科,约有ZO种70个菌株,详见表1.红白有着艳美的红色,是可以代替合成色素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黑木耳为发酵原料,筛选高产色素、高产洛伐他汀和低产桔霉素的红曲霉菌株,用于红曲木耳产品开发。方法:考察四株红曲霉菌株(M.z507、M.c507、M.b2019、M.h2019)固态发酵产物(多糖、还原糖、蛋白质、洛伐他汀、桔霉素、红曲色素)的含量以及红曲色素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发酵14 d后,相对于对照组,四种红曲霉菌中多糖、蛋白质含量均有所减少,还原糖含量均增加。M.h2019红曲总色素色价达50.90 U/mL,洛伐他汀含量达1724.19 μg/g,桔霉素含量为0.03 μg/g,红曲色素抗氧化活性最强;而M.b2019红曲总色素色价为10.52 U/mL,洛伐他汀含量达684.56 μg/g,不产桔霉素;M.z507红曲总色素色价为3.88 U/mL,洛伐他汀含量达102.49 μg/g,不产桔霉素;M.c507红曲总色素色价为2.71 U/mL,既不产洛伐他汀也不产桔霉素。结论:M.h2019菌株产生红曲色素和洛伐他汀产量较高,红曲色素抗氧化活性强,且产生桔霉素含量低于国标限量,适合用于固态发酵木耳红曲产品。  相似文献   

15.
从不同红曲发酵产品中分离得到15株红曲霉纯培养菌株,经形态特征观察确定为红曲霉属(Monascus)中的4个种:红色红曲菌(M.ruber),紫色红曲菌(M.purpureus),红曲红曲菌(M.anka)及巴克红曲菌(M.barkeri)。从中发现一株具有较突出的红曲色素生产能力的菌株,用该菌种生产的红曲米色价为1532.69U/g。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探讨了引起红曲色价测定结果误差的几个因素及解决办法,并对85年版《GB4926—85食品添加剂红曲米》国家标准中的测定红曲色素色价的方法提出了几点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选取3种典型古田红曲(Q01、Q02和Q03)作为研究对象,并以乌衣红曲(Q04)作对比,研究古田红曲的优势真菌菌群特征及其成曲特性。采用传统分离纯化、PCR-DGGE及q PCR技术研究酒曲中的真菌菌群结构及数量,并对3种红曲的糖化力、色价及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种古田红曲的真菌菌群结构相似,以红曲霉为主,其它杂菌少;红曲霉数量较高,分别为5.71 lg(CFU/g)、5.10 lg(CFU/g)及5.53 lg(CFU/g),远高于乌衣红曲。而对其成曲特性的研究发现古田红曲在糖化力、色价、色调、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等几个方面均优于乌衣红曲。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1):287-294
红腐乳是一种在半开放式环境中发酵生产的大豆制品,由于在后发酵阶段加入特有的红曲汤料,形成了其独特的风味。在红腐乳发酵过程中除了接种的毛霉外,还有包括细菌在内的外界微生物进入,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菌群结构,对红腐乳风味物质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该文主要综述了红腐乳的风味形成机制、微生物组成、风味成分、微生物与风味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为通过微生调控手段来改善红腐乳品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色价红曲米及其红曲红色素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曲霉FW956高色价菌株,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的菌种,再接入固体发酵,生成的红曲米.色价高达3000u/g.原料利用率高。从高色价红曲米提取红曲红色素工艺合理,提取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小米红曲是红曲霉接种于小米上发酵而得。通过单因素实验,采用测定小米红曲的色价的方法,研究了初始含水量、中间加水量、底物量、发酵温度、第一次加水时间、发酵时间对固体发酵制备小米红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