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李丽  房杰  黄洁洁  付瑞燕 《食品科学》2012,33(5):193-198
利用单亲灭活原生质体技术对德氏乳杆菌FQ菌株和乳酸乳球菌FL菌株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考察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和融合条件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制备德氏乳杆菌FQ菌株原生质体最适条件为温度37℃,在含有10μg/mL变溶菌素和1mg/mL溶菌酶溶液中超声处理90min。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再生率可达6.36%。乳酸乳球菌FL菌株添加1mg/mL甘氨酸处理后,用10mg/mL溶菌酶37℃恒温酶解90min,原生质体形成率可达99.97%。65℃处理乳酸乳球菌FL菌株原生质体120min,原生质体灭活率可达96.89%。融合实验结果表明,在PEG6000 400g/L(含0.02mol/L MgCl2和0.01mol/L CaCl2)、融合时间5min、融合温度20℃、pH6.5的条件下促融,德氏乳杆菌FQ菌株和乳酸乳球菌FL菌株原生质体的融合率可达2.72×10-6。  相似文献   

2.
以美国大灵芝和信州灵芝为起始菌株,对其原生质体制备和融合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大灵芝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摇瓶培养4d的菌丝球,复合酶液酶解,温度31℃,时间3h,原生质体制备率为5.80×106个/mL,再生率为0.32‰;信州灵芝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摇瓶培养5d的菌丝球,复合酶液酶解,温度31℃,时间2.5h,原生质体制备率为4.71×106个/mL,再生率为0.24‰。两种原生质体最佳融合条件:促融剂PEG浓度30%,Ca2+浓度0.03mol/L,时间30min,温度35℃,融合率0.47%。  相似文献   

3.
张欢  张燕  王立梅 《食品科技》2012,(11):18-22
基于多亲本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提高酿酒酵母Y518产谷胱甘肽能力。结果表明,酿酒酵母Y518培养8h,经0.15%巯基乙醇前处理,酶解(酶浓度17.5g/L)60min,原生质体形成率达90%以上;在40% PEG6000(含5g/LCaCl2)诱导下融合,融合率可达2.6×10-5;通过4轮基因组改组,得到2株GSH产量提高的突变菌株,最高可达15.92mg/g,为原始菌株的2倍。  相似文献   

4.
原生质体融合法构建γ-癸内酯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确定了亲本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采用0.3%β-巯基乙醇和0.1mol/L EDTA-Na2的复合预处理剂于28℃预处理10min,高渗稳定剂为1 mol/L pH 6.0的山梨醇,蜗牛酶浓度为2%、酶解温度为35℃、时间为2h.经过原生质体融合实验,成功获得了多株高产菌株,其中以QY30 γ-癸内酯产量最高为1.4852g/L,比亲本Y1-2提高了2 82倍.该菌株遗传性状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5.
茶树菇与鸡腿菇原生质体融合及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茶树菇与鸡腿菇原生质体制备、融合及再生。以菌龄4d 的菌丝体为原料,采用1% 果胶酶和1% 蜗牛酶混合酶液(体积比1:1),酶解4h,酶解温度为30℃,pH6.0 的0.6mol/L 甘露醇溶液为渗透压稳定剂,制备得到茶树菇与鸡腿菇原生质体。两种原生质体融合的最佳条件为:使用35% 聚乙二醇(PEG4000)和0.2mol/L CaCl2 溶液(pH10)为助融剂,30℃融合30min。利用灭活原生质体作为标记筛选出融合子,融合的细胞在培养基中实现再生,通过菌落表型的比较和拮抗实验验证再生出的为融合子。  相似文献   

6.
米曲霉原生质体融合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米曲霉A和米曲霉B作为原始亲本菌株,选用纤维素酶、蜗牛酶混合酶解制备原生质体,采用紫外灭活法对原生质体灭活;对原生质体融合率影响较大的PEG浓度、pH值、融合时间三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PEG浓度为35%,pH值为7.5,融合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原生质体融合率最高,达到7.06%.  相似文献   

7.
研究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洛伐他汀高产菌株的方法。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和红曲霉(Monascus anka)用混合酶液(体积分数0.5%溶菌酶,0.3%纤维素酶,0.3%蜗牛酶)分别酶解5.0h和3.5h制备原生质体,土曲霉原生质体和红曲霉原生质体在紫外线(20 W,30cm)下分别照射5min和4min灭活,灭活后混合并用PEG(体积分数30%PEG,0.05mol/LCaCl2,0.05mol/L甘氨酸)介导融合。在187株融合子中筛选得到27株洛伐他汀产量高于红曲霉出发菌株的融合子,其中有7株的洛伐他汀产量是出发菌的2倍以上。双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方法成功选育出红曲霉洛伐他汀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8.
张大为  张洁  洪磊东  金磊  高健  梁芳 《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160-163,167
以菌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DJ05及产香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 YS03为融合亲本X和Y,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适合梨酒酿造的酵母工程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EMS诱变亲本菌株Y,得到了一株精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亲本菌株X和Y采用蜗牛酶液在35℃下处理100min,得到菌株X、Y的原生质体融合率分别为93.6%、94.2%,再生率分别为27.8%、31.6%.以加热的方式灭活亲本菌株X,灭活时间为14min.在以PEG为促融剂的条件下对两株菌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经过优选得到融合子D J02,其产酒精率、产香率等指标最优,分别达到了9.87%、0.37g/L.  相似文献   

9.
利用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技术选育内切型菊粉酶高产菌株,以I200913作为出发菌株(酶活为0.413 u/m L),研究了在不同酶配比酶解液、不同酶解温度、不同酶解时间的条件下,对原生质体制备、再生以及内切型菊粉酶酶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酶配比为:纤维素酶0.7%+蜗牛酶0.2%+溶菌酶0.1%=1%,酶解温度为30℃,酶解时间为2.5h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率最高,为22.32%。在酶配比为:纤维素酶0.7%+蜗牛酶0.2%+溶菌酶0.1%=1%,酶解温度为30℃,酶解时间为2.5h条件下,原生质体再生率最高,为16.02%。在酶配比为:纤维素酶0.7%+蜗牛酶0.2%+溶菌酶0.1%=1%,酶解温度为30℃,酶解时间为2.5h条件下,原生质体再生菌株内切型菊粉酶酶活最高为0.598 u/m 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8%。  相似文献   

10.
以菌龄5 d的菌丝体为原料,采用1.5 %溶壁酶和1.5 %蜗牛酶酶液,酶解3 h,酶解温度为30 ℃,0.6 mol/L KCl为渗透压稳定剂,制备得到金针菇和平菇原生质体。两种原生质体融合后,25 ℃静置培养2 d随后涂布于再生培养基。以34 ℃菌丝培养温度作为标记筛选出融合子,融合的细胞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PDA)培养基中实现再生,通过菌丝形态、细胞学观察、拮抗性试验、出菇试验验证再生出的为融合子,最终从18个再生菌株中选择出1株耐34 ℃高温菌株可进行出菇试验,且融合菌株子实体粗壮、原基形成较多、菇形好的金针菇新品种,命名为F1P8。  相似文献   

11.
复合酶制剂在混浊苹果汁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3种商业酶制剂复合生产苹果混汁。通过正交实验得出苹果在自然pH下酶解制取苹果混汁的最佳工艺参数:果胶酶制剂用量为0.10%(w/w)、纤维素酶制剂用量为0.005% (w/w)、半纤维素酶制剂用量为0.007%(w/w)、酶解时间40min、酶解温度50℃.并将该条件下制得的混汁与传统压榨法得到的相比较,发现利用酶法生产苹果混汁,不但提高了出汁率,而且混浊稳定性也明显增加,色泽也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2.
以干酪乳杆菌LC2W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菌龄、溶菌酶质量浓度、酶解时间及酶解温度对干酪乳杆菌LC2W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并对制备条件进行正交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LC2W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菌龄8h、酶质量浓度10mg/mL、酶解时间75min、酶解温度42℃,在此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并进行再生实验,原生质体形成率达到97.15%,再生率可达到31.25%。研究结果可为L. casei LC2W食品级外源表达系统的构建提供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水酶法从红花籽中提取油脂和水解蛋白为目的,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的方法,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碱提温度为60 ℃,碱提时间为60 min,在水解蛋白酶Alcalase 2.4L、果胶酶和纤维素酶(1:1:1)共同作用下,酶解温度为55 ℃,酶解时间为3 h,料液比为1:5 (w/w),酶总添加量为4.5%,此时,红花籽游离油得率为58.21%,水解蛋白得率为41.32%。对于酶解后得到的乳状液选取最佳破乳方法为冷冻破乳,离心转速为8000 r/min,此时的破乳率为35.28%,总油得率为63.94%。  相似文献   

14.
章丽琳  叶陵  张喻 《中国酿造》2015,34(12):105
为了提高抗性淀粉的得率,并获得抗性淀粉制备方法的最佳工艺参数,该试验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抗性淀粉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纤维素酶-压热法制备马铃薯抗性淀粉。研究淀粉乳浓度、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压热温度、压热时间5个因素对马铃薯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马铃薯抗性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即淀粉乳含量25%、淀粉乳pH 5.0、酶用量30 U/mL、酶解时间50 min、压热温度125 ℃、压热时间30 min、老化温度4 ℃、老化时间18 h,在此条件下抗性淀粉的得率为30.33%。  相似文献   

15.
以紫甘著作为研究材料,采用生物酶法生产紫甘薯汁,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淀粉酶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打浆加水量为原料的4倍,温度为80℃,pH为5.5,淀粉酶加量为0.15%,酶解时间40 min;第二步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为50℃,pH为4.5,糖化酶加量为0.1%,果胶...  相似文献   

16.
以油茶籽壳为试验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其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油茶籽壳总黄酮的最优工艺条件,并对提取的总黄酮进行猪油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40%(v/v)、温度65℃、料液比1∶30(w/v)、超声波功率480 W、提取时间30 min,油茶籽壳总黄酮提取得率为5.02%,添加0.15%(w/w)油茶籽壳总黄酮提取物对猪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具有抗噬菌体功能且发酵性能优良的乳酸菌融合子,采用单亲灭活及正交分析方法,研究了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抗噬菌体菌株的原生质体制备及融合条件。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适条件是以磷酸盐缓冲液和甘露醇制作的高渗溶液为原生质体稳定剂,1.0 mg/mL的溶菌酶36 ℃处理30 min,原生质体的形成率为(89.02±2.31)%,再生率为(4.62±0.22)%。嗜热链球菌抗噬菌体菌株原生质体制备的最适条件是以Tris-HCl和蔗糖制作的高渗溶液为原生质体稳定剂,0.1 mg/mL的溶菌酶42 ℃处理30 min,原生质体的形成率为(99.15±0.23)%,再生率为(5.79±0.17)%。单亲灭活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抗噬菌体菌株原生质体融合的最适条件为聚乙二醇6000(质量浓度为400 g/L,添加0.01 mol/L CaCl2、0.02 mol/L MgCl2)40 ℃促融2 min,融合率可达(1.85±0.12)×10-6。所得融合子各项性能优良,适合于酸奶生产。  相似文献   

18.
高盼 《中国油脂》2021,46(1):52-56
以提高核桃蛋白产品的附加值为目的,探索核桃蛋白制备工艺。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对水酶法结合超声法制备核桃蛋白工艺和糖化酶处理纯化核桃蛋白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核桃蛋白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酶解时间2.0 h、加酶量2.0%、温度50℃、p H9.0,在此条件下核桃蛋白得率为78.16%,蛋白质含量为82.53%;核桃蛋白的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pH 4.5、酶解时间140 min、加酶量0.4%,在此条件下,核桃蛋白纯度为94.16%。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胡萝卜、番茄、黄瓜和西芹这四种蔬菜制汁的酶解工艺。方法:榨汁过程中分别添加果胶酶或纤维素酶对蔬菜汁进行酶解处理,以出汁率和浊度为指标对酶解条件(酶解时间、酶添加量、酶解温度)进行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优化。结果:四种蔬菜汁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胡萝卜汁酶解时间60 min,果胶酶添加量0.4%,酶解温度40 ℃,在此条件下出汁率达到84.7%,浊度为54.3 NTU;番茄汁酶解时间40 min,果胶酶添加量0.2%,酶解温度40 ℃,在此条件下出汁率达到95.1%,浊度为36.3 NTU;黄瓜汁酶解时间60 min,果胶酶添加量0.5%,酶解温度40 ℃,在此条件下出汁率达到93.2%,浊度为60.7 NTU;西芹汁酶解时间60 min,纤维素酶添加量0.4%,酶解温度40 ℃,在此条件下出汁率达到92.1%,浊度为33.3 NTU。结论:在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蔬菜汁色泽清亮、甘甜爽口,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可用于制备复合果蔬或蔬菜饮料的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