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提高金华酥饼的品质和健康安全性,并降低其生产成本,以改善酥饼皮的油脂组成为切入点,通过加入部分棕榈油来代替原本单一的菜籽油。将5℃棕榈液油、24℃棕榈液油和45℃棕榈硬脂与菜籽油分别按1∶3、1∶1和3∶1混合并制作酥饼皮,通过油脂相容性研究、产品感官与质构评价分析棕榈油的合理添加量。结果表明:5℃棕榈液油与菜籽油完全相容,而24℃棕榈液油和45℃棕榈硬脂与菜籽油在室温下存在共晶现象;混合油脂中5℃棕榈液油的添加量达到75%、24℃棕榈液油的添加量达到50%或45℃棕榈硬脂的添加量达到25%时,可保证制作的金华酥饼在感官、质构方面与传统金华酥饼相近。  相似文献   

2.
以棕榈硬脂和棕榈液油为原料,开发适用于速冻食品的专用油脂生产技术及配方。将棕榈硬脂与棕榈液油按质量比1∶1复配,用于制备速冻食品专用油脂。通过正交实验分析,确定了专用油脂制备的最佳条件为:复合乳化剂(丙二醇酯与单甘酯质量比为1∶1)添加量为油质量的1%,乳化温度60℃,乳化时间10 min,油水质量比5∶1。在最佳条件下,制得的专用油脂的乳化稳定性为92.2%。  相似文献   

3.
传统绿豆糕的制作多采用大豆油或以大豆油为基础油的调和油,为提高产品的货架期、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选用5℃棕榈油、24℃棕榈油和45℃棕榈油分别部分替代大豆油制作绿豆糕,以棕榈油添加量、复配油脂添加量和复配油脂加热时间为试验因素,以产品的感官评分和硬度为参考指标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5℃棕榈油基绿豆糕,棕榈油添加量为80%、复配油脂添加量为20%、复配油脂加热时间为3.5 min;24℃棕榈油基绿豆糕,棕榈油添加量为80%、复配油脂添加量为23%、复配油脂加热时间为3.0 min;45℃棕榈油基绿豆糕,棕榈油添加量为60%、复配油脂添加量为12%、复配油脂加热时间为4.5 min。按上述工艺制作的绿豆糕,其感官评分和硬度与传统绿豆糕相近。  相似文献   

4.
为了制备适应不同储存温度的豆油-棕榈液油调和油,以大豆油与不同熔点棕榈液油为原料,采用冷藏试验方法优化抑晶剂种类、用量和调和油配方。结果表明,羟基硬脂精是效果最佳的抑晶剂,其最佳添加量为0.025%;调和油1(豆油70%+10℃棕榈油30% +羟基硬脂精0.025%)在0℃环境下储存可保持16h以上澄清透亮,在5℃条件可保持72h以上澄清透亮;调和油2(豆油70%+18℃棕榈油30%+羟基硬脂精0.025%)在10℃环境下可保持30h以上澄清透亮;调和油3(豆油60%+18℃棕榈油40%+羟基硬脂精0.025%)在15℃环境下可保持20h以上澄清透亮;调和油4(豆油60%+24℃棕榈油40%+羟基硬脂精0.025%)在20℃环境下可保持10h以上澄清透亮。  相似文献   

5.
葛瑞宏  黄清吉  黄仕群  杜明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2):314-317,321
利用棕榈液油部分替代传统沙拉酱中的大豆油制备棕榈油基沙拉酱。研究产品配方和加工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将30%棕榈液油和70%大豆油混合制备沙拉酱,最佳配方和乳化条件:选用复合乳化剂海藻酸丙二醇酯和黄原胶(等比例),乳化剂添加量0.22%,水的加入量10%,变性淀粉添加量0.8%,乳化时间10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沙拉酱感官性质及功能性质良好,0℃条件下存放3个月乳化体系稳定,无油水分离现象发生。对棕榈油基沙拉酱进行质构分析,结果表明该产品乳化体系稳定,其质构特征与全部用大豆油制备的沙拉酱样品相近。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棕榈硬脂为基料油,添加1.0%、2.0%、4.0%(质量比)的单棕榈酸山梨糖醇酯(SMP),考察不同浓度SMP的加入对混合油脂固体脂肪含量和热力学性质的影响,并模拟起酥油工业制备过程,考察不同SMP添加量对模型起酥油的质构及流变特性的影响,为工业生产中提高产品品质提供指导。结果表明:SMP的加入起到了稳定混合油脂晶体结构的作用,随着温度升高及SMP浓度的增加,稳定晶体结构的作用越显著,当温度达到33.3℃时,加入4%SMP的混合油脂比棕榈硬脂的固体脂肪含量提高了1.65%。在降温过程中,SMP的加入缩短了混合油脂的结晶诱导时间,1%、2%、4%SMP的加入均可使棕榈硬脂的结晶起始温度提高约5℃。加入2%、4%SMP的模型起酥油样品的质构特性及流变特性变化基本一致,加入2%SMP的模型起酥油硬度和弹性模量比未加入SMP的模型起酥油分别提高了30%和15%。从产品品质及生产成本考虑,加入2%SMP即缩短结晶诱导时间,又有效提高了产品性能。  相似文献   

7.
对棕榈液油菜籽油复合油脂(5度棕榈液油、8度棕榈液油、菜籽油体积比3∶2∶3)、棕榈硬脂牛油复合油脂(棕榈硬脂与牛油体积比1∶2)、菜籽油以及牛油熬制的火锅底料在熬煮过程中的油脂质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火锅底料在熬煮过程中油脂过氧化值、酸值和丙二醛含量均出现增长的趋势,火锅底料基础油脂质量直接影响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的油脂质量;随着熬煮时间的延长,4种火锅底料中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降低,棕榈液油菜籽油复合火锅底料、菜籽油火锅底料经熬煮16 h后,其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以棕榈油为基础的鱼制品煎炸用油及其氧化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与油脂》2016,(2):65-67
以棕榈油为主要原料,研制适合于鱼制品煎炸加工的煎炸油。研究了煎炸油的配比及其热稳定性、油炸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并用气相–质谱方法分析了煎炸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70%的24度棕榈液油和30%菜籽油组成的混合调和油的饱和脂肪酸为32.9%,单不饱和脂肪酸为49.8%,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5.3%,不含反式脂肪酸。在油鱼质量比为10∶4,油炸温度180℃的条件下,每天煎炸30分钟,六天油炸鱼块后混合煎炸油的酸价(AV)、过氧化值(PV)羰基价(COV)都好于菜籽油。70%的24度棕榈液油和30%菜籽油组成的混合调和油是一种稳定性良好的煎炸油。  相似文献   

9.
速冻食品专用油脂制备及其在汤圆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冻专用油脂一般要求具备良好的保型抗融和乳化性能。熔点、乳化性能以及固体脂肪含量是影响速冻专用油脂品质的重要因素。以酯交换后的棕榈硬脂与棕榈油(质量比50∶50)混合做为基料油脂制备速冻食品专用油脂,含水率16.6%,复合乳化剂(单甘酯∶丙二醇酯=1∶1)为油质量的1%。专用油脂的乳化稳定性93.0%,熔点45℃,塑性范围在25~40℃时为8.4~28.2,具有较宽的可塑性范围。应用于速冻汤圆中,能有效降低汤圆的开裂率,使产品表面更光滑,降低产品煮后浑汤现象的发生,口感更佳,制作的速冻汤圆感官评价得分为87。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固体脂肪含量等温曲线(SFC-T)和固体脂肪含量偏差曲线(ΔSFC-T),研究了几种常见的起酥油及人造奶油基料油——巴沙鱼油(BO)、棕榈仁油(PKO)、棕榈油中间分提物(PMF)、猪油(LO)、牛油及棕榈硬脂(PS)与巴沙硬脂之间的二元相容性。结果表明:熔点为53.1℃的棕榈硬脂及熔点为46.8℃的牛油与巴沙硬脂的相容性最好;其他油脂与巴沙硬脂混合时相容性较好的含量范围为棕榈仁油含量10%,棕榈油中间分提物含量10%~40%,猪油含量10%~20%及50%,巴沙鱼油含量10%~20%及50%。  相似文献   

11.
以大豆油和棕榈硬脂为原料制备的专用油脂应用于月饼产品中,采取传统工艺制备月饼,研究了专用油脂对月饼回油、质构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专用油脂熔点为30.9℃,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操作性和功能性;添加专用油脂制备的月饼色泽金黄、纹理均匀清晰、质构及感官品质优良;专用油脂赋予月饼快速回油并趋于稳定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棕榈仁油与五种油脂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婷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2006,31(11):26-29
利用等温相图,研究了棕榈仁油与5种常见人造奶油基料油———棕榈油、棕榈油硬脂、棕榈油软脂、氢化棕榈油和牛脂之间的二元相容性。结果表明,棕榈仁油与棕榈油系列油混合物在20~25℃内出现严重的共晶现象,与牛脂在10℃内出现偏晶现象,在20~25℃出现严重的共晶现象。  相似文献   

13.
以熔点为24 ℃的棕榈油作为油炸用油,熔点为8 ℃的棕榈油和菜籽油调配后制作的红油来制作灯影牛肉丝。通过冷冻试验,确定用于灯影牛肉丝制作的红油中8 ℃棕榈油的最大添加量为30%。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灯影牛肉丝制作的最佳条件为腌制时间80 min,蒸肉时间1.0 h,在油温150 ℃条件下油炸90 s。在此最佳条件下,制作的灯影牛肉丝油润红亮、色泽均匀、风味纯正,感官评分为34.4分。结果表明,24 ℃棕榈油可用于灯影牛肉丝制作工艺中的油炸用油,质量分数为30% 的8 ℃棕榈油与菜籽油调配制备的红油可应用于灯影牛肉丝的制作。  相似文献   

14.
利用脂肪酶Lipozyme TL IM催化质量比为7:3的棕榈硬脂与大豆油进行酯交换反应,混合油脂中的高熔点甘三酯三棕榈酸甘油酯(PPP)的含量从27.61%降至9.50%。以酯交换油为主体,设计了5种不同塑性范围和固体脂肪含量的基料油,并以此基料油为原料制备出5种速冻专用油脂,然后将之应用于制作速冻汤圆。结果表明,当基料油中的油脂配比为酯交换油:大豆油:棕榈硬脂=84:13:3(wt%)时,所制备的专用油脂具有最佳的抗冻性能,以之制作的速冻汤圆冻裂率最低,仅为5%,而应用市售速冻专用油脂、未酯交换油脂制备的速冻专用油脂、未添加速冻专用油脂制作的的汤圆冻裂率分别为30%、20%和50%;此外,所得速冻汤圆表面细腻,光洁,有弹性,口感好,感官评分最高,表明通过酶促酯交换反应可以制备出品质优良的速冻专用油脂。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合成过程中不利于脂肪酶活性发挥的问题,采用两步法合成OPO,首先以棕榈硬脂和高油酸葵花籽油为原料通过化学酯交换反应得到相对棕榈硬脂熔点降低的油脂,再以化学酯交换油脂与油酸为原料在Lipozyme RM IM脂肪酶催化下进行酶法酸解反应得到OPO。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最优反应条件为棕榈硬脂与高油酸葵花籽油质量比2∶1、化学酯交换油脂与油酸质量比1∶1.45、酶添加量4%、反应温度50.40℃、反应时间5.29 h,该条件下OPO含量为27.26%,sn-2位棕榈酸占总棕榈酸含量为67.36%。以棕榈硬脂为原料合成OPO的新工艺一方面提升了高油酸植物油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酶法酸解反应的温度适中,更有利于脂肪酶活性发挥。  相似文献   

16.
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棕榈油与菜籽油复合火锅底料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火锅底料的感观综合评分为响应值,进行了棕榈油与菜籽油用油量、油配比、熬制时间3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分析,优化得到其最佳工艺参数条件:用油量为52%(m/m),棕榈油与菜籽油配比为3∶2∶3(5℃棕榈油∶8℃棕榈油∶菜籽油),熬制时间为26min。在此条件下对棕榈油与菜籽油复合火锅底料进行感官综合评分,其中组织形态89.16分、浑汤度88.83分、色泽89.02分、香味92.87分、滋味87.29分,感官综合评分为89.65分。  相似文献   

17.
研究开发以精炼高油酸菜籽油为基油的煎炸专用油,设计合理的煎炸油配方。根据棕榈油、棉籽油、高油酸菜籽油等常用煎炸油的煎炸特性、脂肪酸组成及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得到了油酸含量高于45%、亚麻酸含量低于4%、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30%的配方油,并通过方程运算和预实验,得到最佳配方为高油酸菜籽油、24度棕榈油、棉籽油质量比范围50%~64%∶0%~36%∶0%~24%。通过计算机筛选出5种配方油,其中配方油5 (高油酸菜籽油与24度棕榈油质量比为64∶36)煎炸稳定性好,煎炸寿命长,油炸食品感官效果好,因而是煎炸配方油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选用棕榈液油(Palm olein)作基料,添加单甘酯、大豆卵磷脂、司盘-60等乳化剂,确定复合乳化剂的最佳配方,并运用复合乳化剂制备棕榈油基液态起酥油,最后对比分析棕榈油基液态起酥油和三种商业液态起酥油对广式月饼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单一乳化剂试验和混料回归设计试验,建立棕榈液油吸水性和酪化性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复合乳化剂最佳配比为(添加量为1%):单甘酯23.4%、大豆卵磷脂40.4%、司盘-60 36.2%。验证性实验表明,最佳配比下,棕榈液油的吸水性为17.2 mL/20 g,酪化性为11.9 g/10 mL。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棕榈油基液态酥油仅次于美洲王液态酥油,优于南桥液态酥油和澳之风液态酥油。  相似文献   

19.
在前期试验基础上,选用高、低筋面粉、谷朊粉、菜籽油、槐花等为主要原材料,以感官评价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设计进行试验,确定槐花酥饼最佳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水油皮最佳配方为混合面粉添加量54.7%、油添加量22%、水添加量22.4%;油酥皮最佳配方为低筋面粉添加量68.8%、油添加量28.2%、白砂糖添加量3.0%;。按照此工艺配方,研制出一款外表金黄、口感酥脆软糯、具有槐花清香的新型酥饼。  相似文献   

20.
以棕榈硬脂为原料,以非专一性脂肪酶Novozym 435作催化剂,将棕榈酸作为酰基供体与棕榈硬脂进行酸解反应,制备Sn-2位富含棕榈酸的甘油三酯,为下一步制备母乳脂肪替代油脂提供原料。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各因素的范围,再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建立二次多项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当棕榈酸与棕榈硬脂质量比1.09∶1,反应时间9.9h,反应温度54.7℃,加酶量21.9%时,反应所得甘油三酯中Sn-2位棕榈酸可达到60.59%,可满足下一步制备母乳脂肪替代油脂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