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里氏木霉突变株RM-27是一种高产纤维素酶生产菌。本文对里氏木霉RM-27摇瓶发酵产酶条件及小型自动发酵罐工艺条件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通风量0.2-0.6vvm,搅拌转速为250-400rpm、发酵温度29℃及控制发酵液pH在5.0-5.5的条件下,在25L发酵罐上发酵104小时左右,其滤纸酶活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分别为31.8和5160mg葡萄糖/ml,发酵滤液用硫酸铵盐析沉淀得固  相似文献   

2.
圆弧青霉变异株PG37产酶最适条件:碳源用豆油;氮源用豆饼粉;装液量50ml/500ml三角瓶,摇瓶转速250r/min,培养温度及时间分别为28℃和96hr,起始pH7.5。发酵至第36、54和72hr各流加0.4%豆油,发酵结束脂肪酶1500U/ml。经过滤,硫酸铵盐析以及Phenyl-Sepharose Cl-48B、DEAE Sepharose Fast Folw和Sephadex G-7  相似文献   

3.
碱性淀粉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近百份土样、水样中,筛选出一株产碱性淀粉酶的嗜碱雅 孢杆菌BC-A36,在碱性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生长PH值为9.5-11.0。起始PH值10.0-11.0,34℃摇瓶发酵36小时酶活力达418单位/ml。酶的作用温度在20-45℃时,最适作用PH值在10.0左右。  相似文献   

4.
圆弧青霉PG37碱性脂肪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圆弧青霉突变株PG37是一株高产碱性脂肪酶生产菌,摇瓶酶活为5052u/ml,作者对PG37发酵产酶工艺及脂肪酶的酶学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圆弧青霉PG37的摇瓶最适工艺条件为:装液量50ml/500ml三角瓶;摇瓶转速250rpm;培养温度及时间分别为28℃和96小时;起始pH7.5;发酵过程中第36、54和72小时洛流加0.4%棉籽油。PG37肥肪酶的最适作用pH为10.0-10.5  相似文献   

5.
几种激素对茶愈伤组织合成茶氨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生长素(I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以及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6-卞艹基腺嘌呤(6-BA),激动素(KT),玉米素(ZT)及三十烷醇(TA)等的不同浓度和不同组合,测定茶愈伤组织生长和茶氨酸的积累情况,以求得茶愈伤组织生长和茶氨酸积累的较佳培养条件。试验证明,以4mg/L6-BA+2mg/LIAA或3mg/L6-BA+1.5mg/LIAA+2mg/LTA的组合,添加于MS培养基上,茶愈伤组织生长和茶氨酸积累均良好,茶氨酸含量最高可达170mg/g.  相似文献   

6.
从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flavum)ATCC14067出发,选育获得一株L-异亮氨酸高产菌ZQ-4.试验结果证明,生物素是ZQ-4菌株唯一必需生长因子,生物素或玉米浆用量分别为50μg/L和20mL/L时可得到较高的产酸率。为了获得较高的L-异亮氨酸积累量,培养基中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40g/L,硫酸铵用量为40g/L时较为适宜;以适当的摇瓶装液量改善通风状况可明显提高产酸率。在适宜的发酵条件下,ZQ-4经摇瓶发酵培养3d,L-异亮氨酸积累量可达28~30g/L.  相似文献   

7.
以实验用E.ashbyiAs2.481为对象,研究了菌种特性,并对发酵培养基配方及摇瓶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发酵培养基以葡萄糖、蛋白胨、玉米浆为主要原料;发酵起始PH=6.8;500ml和250ml三角瓶最佳装液量分别是60~70ml和20~30ml;接种量为10%,在振动次数100r/min,振幅8~10cm的摇床上进行摇瓶。以豆油或油酸钠为促生因子,核黄素产量从0.1g/L提高到0.6g/L.  相似文献   

8.
葛向阳  张广勇 《酿酒》1997,(2):30-32
黑曲霉F27是华中农业大学生科院发酵工程室选育一株有产较高的β-葡聚糖酶及酸性蛋白酶的菌株,本研究利用黑曲霉F27固体曲作为复合酶制剂用于啤酒糖化,从而提高原料糖化利用率,改善麦汁组成,提高啤酒质量。结果表明,以二级麦芽为原料,利用该固体曲,原料利用率提高5.14%,10^Bx麦汁的α-氨基氮从163mg/L提高到20mg/L,还原糖从7.6g/100ml提高到8.1g/100ml,麦汁发酵情况正  相似文献   

9.
黑曲霉液体发酵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黑曲霉DM—1液体深层发酵所产纤维素酶系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特别高。系统研究了DM—1菌株的摇瓶产酶条件及25L发酵罐发酵工艺。25L发酵罐试验结果表明,在通风量0.4~1.0vvm、搅拌转速250~500r/m、发酵温度31℃及控制发酵液pH在4.0左右的条件下,发酵104小时,其β-葡萄糖苷酶活和CMC分别为330和241mg葡萄糖/ml。发酵滤液经硫铵盐析沉淀、过滤或离心及干燥等过程得固体纤维素干酶粉。其中β-葡萄糖苷酶活为13500mg葡萄糖/g,平均收率80.2%。  相似文献   

10.
从一系列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和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出发,经筛选和诱变选育,得到一株淀粉液化芽孢杆菌突变株(WL-BA-l),该菌株经三角瓶摇瓶和20L发酵后,在3000L标准通风罐上进行试验,菌株发酵周期短,发酵液中β-葡聚糖酶约为120u/ml,α-淀粉酶约150u/ml,蛋白酶约1800u/ml.发酵液经压滤浓缩后制得液体酶制剂。  相似文献   

11.
谷氨酸高产菌FTN9108的细胞融合育种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谷氨酸生产菌天津短杆菌(Brevibacterium tianjinese)T_(6-13)为出发菌株,经500μg/ml NTG诱变处理,获得了具有目的遗传标记寡霉素抗性(O_m~r)和氟乙酸抗性(FEA~r)的突变株TN63和TN115。然后,分别以TN63和TN115为亲株,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了具有O_m~r+FEA~r标记的融合子FTN9108,其原生质体融合频率为2.6×10~(-3)。确定了目的融合子FTN9108摇瓶发酵的最佳条件,其谷氨酸产率可达8.74g/dl。经连续摇瓶传代10次,发现该融合子是稳定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利用3种不同酵母(T1、FK3-2、LM6)发酵生产蓝莓酒,并对其主发酵期的风味物质进行研究。气相色谱(GC)检测发现,酵母LM6发酵的蓝莓酒后期异丁醇、异戊醇和丁酸乙酯含量较高,分别为2.38 mg/mL、2.13 mg/mL、2.05 mg/mL。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发现,菌株LM6发酵的蓝莓酒在28 d时有机酸种类减少,草酸含量增加至3.17 mg/mL,L-苹果酸含量降至0.09 mg/mL、乳酸含量降至9.87 mg/mL,琥珀酸含量降至3.06 mg/mL。电子舌检测中发现FK3-2和T1酵母菌产生的酸味明显且所产风味相似;LM6酵母菌产生的风味较均衡,但鲜味、咸味及丰富性更明显。综合比较发现,LM6酵母菌更适合发酵蓝莓酒。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藏系绵羊肉中的肌苷、肌苷酸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Kromasil C18 柱(4.6mm× 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95:5,V/V);流速1ml/min;紫外检测波长:254nm。结果表明:肌苷酸、肌苷分别在12.96~207.50mg/L和1.40~22.42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97.98%、98.26%,该方法可用于动物肌肉组织中的肌苷酸、肌苷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Y8为研究对象,经过紫外-高温复合诱变处理后,利用初筛及复筛,得到一株耐高温高产葡萄糖酸盐的黑曲霉菌株UT-1。菌株UT-1在45 ℃,220 r/min条件下进行摇瓶发酵,其平均产葡萄糖酸盐的量为(23.23±0.02) g/100 m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2.44%,经4次传代培养后,菌株UT-1遗传稳定性能良好。5 L发酵罐试验结果表明,菌株UT-1与出发菌株相比适应期缩短了2 h,发酵周期缩短了4 h,葡萄糖酸盐产量提高了17.14%,为葡萄糖酸盐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利用PCR介导基因中断技术,以pUG6为模板,设计含有与flo8基因两侧序列同源的长引物,构建带有卡那抗性基因(KanMX)中断盒,转化啤酒酵母G-03,获得一株转化菌G-03/f8。对转化菌G-03/f8和原菌G-03进行生理生化性能和摇瓶发酵性能比较。该菌株在实验室常规发酵中,生理性能、发酵性能基本上与出发菌株保持一致。当用酵母提前絮凝(PYF,premature yeast flocculation)值高的麦芽糖化后的麦汁接种发酵时,G-03/f8的絮凝性能与常规发酵下的絮凝性能基本一致,此时明显优于出发菌株G-03。G-03/f8的酒精度、发酵度等低温发酵指标与常规发酵相比有小幅度的下降,但明显高于此时G-03的各项发酵指标。相对于出发菌而言,G-03/f8对高PYF值的麦汁不敏感,能够保持较好的发酵性能,因此在高PYF值麦芽的利用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提取具有酯化杂醇油能力的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的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得到酯化酶的编码序列,构建重组质粒并转化至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筛选得到高效表达杂醇油酯化酶的毕赤酵母转化子,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显示毕赤酵母转化子表达了分子质量为50 kDa酯化酶。酯化酶在30 ℃酯化底物1 d,乙酸正丙酯含量为14.38 mg/100 mL,乙酸异丁酯含量为5.93 mg/100 mL,乙酸异戊酯含量为2.09 mg/100 mL。高效表达杂醇油酯化酶的毕赤酵母转化子对小曲白酒和液态酿造蒸馏酒的品质提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分离自赤霞珠葡萄酿酒不同时期发酵液中的酵母菌中筛选产香菌株,并对其苹果酒发酵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感官评定初筛,获得7株产香较优的酵母菌,并对其进行耐酒精、耐SO2和耐盐性能分析,其中菌株B2-13具有较好的发酵性能,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B2-13为葡萄酒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菌株B2-13发酵苹果酒酒精度为4.2%vol~5.5%vol,糖度为2.6~44 g/L,共鉴定出32种香气成分,主要有酯类(6种)、醛酮类(4种)、醇类(6种)、酸类(8种)等,其中异戊醇、苯乙醇含量最高,分别为0.36 mg/mL和0.16 mg/mL,另外还有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特有香气物质3-羟基-2-丁酮(0.16 mg/mL)。菌株B2-13是一株具有较好的苹果酒发酵和产香性能的酵母菌株,有良好的工业化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红糖为原料,采用液态深层发酵法酿造红糖醋,分析红糖醋不同发酵阶段产物有机酸组成,研究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抗 氧化活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红糖醋、红糖酒醪及红糖液分别检出10种、9种及8种有机酸,主要为乙酸、乳酸、甲酸、抗坏血酸、琥珀酸、 苹果酸、柠檬酸、草酸。 红糖液中琥珀酸和红糖醋中乙酸含量最高,分别为4 971.09 mg/L和28 273.35 mg/L。 在发酵过程中,红糖液中 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由0.94 mg/mL和0.50 mg/mL降至红糖醋中0.87 mg/mL和0.17 mg/mL。 不同发酵阶段产物抗氧化能力的顺序为红 糖液>红糖酒醪>红糖醋。 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有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55 5和0.883 0,与总还原力 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078和0.9093。  相似文献   

19.
提高离子交换法提取肌苷的收得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饲料酵母粉为肌苷发酵主要原料 ,放罐发酵液产肌苷 2 3~ 2 4g/L。通过控制发酵液质量、提高离子交换洗脱流速至 13 0L/min、用碳柱并联的方法使其吸附流速降低至 43L/min ,肌苷提取收得率从月平均 73 %提高到了 79% ,最高批次可达 85 82 %  相似文献   

20.
枸杞果酒发酵工艺优化及营养功能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新鲜枸杞为原料制备果酒,并对枸杞果酒营养功能成分进行分析。以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初始pH值为自变量,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枸杞果酒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枸杞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27 °Bx,酵母接种量0.20%,发酵温度22 ℃,初始pH值5.0。在此优化条件下,枸杞果酒酒精度为12.24%vol,感官评分为91.80分。枸杞果酒中的营养成分总糖、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2.27±0.16) g/100 mL、(0.62±0.04) g/100 mL、(588.12±10.23) mg/100 mL;功能成分总多酚、总黄酮、多糖和甜菜碱的含量分别为(1.88±0.06) mg没食子酸当量(GAE)/mL、(1.63±0.03) mg 芦丁当量(RE)/mL、(7.17±0.01) mg/mL和(2.55±0.04) 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