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试验简介蔗汁澄清过程中首先是要控制维持合适的 pH 值。印度大多数糖厂用溴龙涎香蓝试纸在澄清反应终了时测量 pH 值,但在近几年普遍使用 pH 计。澄清控制使用 BTB 试纸是不精密的,并且在蔗汁澄清中 PH 值大于7.6时其颜色不再变化。过量的 CaO 会引起  相似文献   

2.
广东广利糖厂与华南工学院、轻工部广州设计院协作,试验采用 JS-10A 电子计算机应用于压榨、澄清、煮糖等工段的一些工艺条件和整个操作过程的控制,取得初步成效。自1977/78年榨季以来,该厂先后应用电子计算机于澄清中和的 pH 值闭环直接数字调节;对压榨注加水量的二级控制调节,即先由计算机对入压榨机的蔗量统计求平均值为给定参数,再对注加水量实行闭环 DDC 调节,同时对压榨机的电流进行数据处理和对蔗量、蔗汁  相似文献   

3.
目前糖厂传统的立式管道蔗汁硫熏中和器或碳酸饱充罐有着设备易积垢,操作、拆洗不方便,压力不稳定等缺点。在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生产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的形势下,要求有更适应生产控制的需要,更易达最高工艺条件的新型设备。利用超重力机代替传统的立式管道蔗汁硫熏中和器或碳酸饱充罐,更有利于中和过程中的气一液两相的微观混合。  相似文献   

4.
混合汁蔗糠含量及其对澄清过程和糖分收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混合汁蔗糠含量对澄清过程和糖分收回的影响。介绍了降低混合汁蔗糠含量的方法。认为,尽力除去混合汁中的蔗糠,对提高甘蔗糖厂的生产能力和糖分收回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崇左某糖厂中间蔗汁为研究对象,取初压汁、末压汁、混合汁和澄清汁等其浊度和色值各不相同的中间蔗汁,通过添加不同量的碱式醋酸铅进行快速澄清除杂,再结合酶解法和碘显色法进行淀粉含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当醋酸铅添加量约为0.5 g/L时即可将蔗汁澄清处理到较低浊度,并得到不同工序处的中间蔗汁均具有相近的标准工作曲线,这对...  相似文献   

6.
亚法甘蔗糖厂的中和PH值至关重要。设计了中和PH自动检测控制系统,并结合海南龙力糖厂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生产实践。结果表明,本系统从根本上克服了 人工检测控制的随意性和数据不真实性,确保了中和工艺的稳定性,同时为相关岗位的工艺指标考核与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紫外光图谱在蔗汁澄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光图谱(λ=200~400nm)分析糖厂甘蔗汁中各种酚类物质、有机酸及其还原糖分解物对蔗汁色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弱酸性的蔗汁中,加入适量的碱性阳离子物质,可以吸附已经离解的酚类物质,从而提高蔗汁的澄清效果.  相似文献   

8.
蔗汁澄清过程引入晶核强化沉降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超细碳酸钙做为亚硫酸法糖厂糖汁澄清的晶核 ,对蔗汁澄清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一定条件下加入超细碳酸钙可起到晶核的作用 ,更有利于沉降速度的提高 ,减少蔗汁在沉降池中的停留时间。同时 ,碳酸钙是一种良好的吸附剂 ,它能使更多的胶体和色素以及其它非糖分因被吸附而除去 ,有效地降低清汁色值和钙含量 ,并提高蔗汁的纯度。  相似文献   

9.
“甘蔗糖厂用阻垢剂”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引言甘蔗糖厂在生产过程中,蔗汁须经过加热澄清、蒸发及结晶等过程,由于蔗汁本身存在大量非糖份,在澄清过程中又加人大量的石灰等无机成份,因此在加热器、蒸发罐及煮糖罐内,都有大量的积垢生成,其中以蒸发罐内生成的积垢最为严重,亚硫酸法糖厂的积垢尤其严重且难于清理,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糖厂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定期对蒸发罐等设备进行积垢清理。目前国内糖厂一般都采用五效蒸发,其中末效蒸发罐采用两个罐轮换使用,隔天清理一次,其它各效一般3~5天清理一次。清理积垢的方法有:①人工清理;②高压水清理Z③酸煮;④…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云南省临沧市的甘蔗特点,以该市某甘蔗糖厂的混合汁为研究对象,探讨磷酸亚硫酸法工艺中预灰p H值、磷酸添加量、一次加热温度、硫熏强度、中和p H等5个因素对该地区甘蔗蔗汁的清净效果的影响程度,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适合该市甘蔗白砂糖生产的最佳澄清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大米双酶法制糖过程中,大米的浸泡温度与时间、液化温度、糖化pH值及糖化液的DE值、pH值、透光率、葡萄糖含量对味精生产发酵过程中的生物素用量、产酸率、发酵工艺的控制等影响,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调控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WL1318发酵棉秆水解糖液产氢的过程,研究了分段调控pH值对该菌株发酵棉秆水解糖液产氢过程中发酵液pH值、生物氢合成、棉秆水解糖液中葡萄糖和木糖利用、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段调控pH值避免了发酵液pH值的急剧下降。分段调控pH值处理的产氢潜力P均高于未调控处理的,48 h时调控pH值能使发酵72 h的日均产氢量较未调控处理的提高约1.5倍;24 h调控pH值和48 h调控pH值处理的累积产氢量相较未调控处理的分别提高约15%和30%。分段调控pH值对阴沟肠杆菌WL1318发酵棉秆水解糖液产氢过程中的菌体生长有较大影响,使其在调控时间点后达到活菌数峰值,且菌体生长OD600 nm值在调控时间点后均高于未调控处理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商业化牦牛绒脱色过程复杂、脱色时间长等问题,提出新型过氧化氢/过硫酸铵体系牦牛绒脱色工艺。在尽可能提高纤维白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纤维损伤,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脱色时间、过硫酸铵用量和试剂pH值,对脱色工艺进行探讨并与商业化脱色牦牛绒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过硫酸铵质量浓度为400 g/L,试剂pH值为9,在室温下脱色为180 min可达到商业脱色牦牛绒的效果,脱色时间节省至原来的1/8;脱色机制分析发现,脱色过程中硫酸根自由基起主要作用,羟基自由基起次要作用。该脱色工艺简单,为牦牛绒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pH值在线测量仪表,在广东北坡糖厂应用,已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通过实践证明它对澄清作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超疏水涂层膜在固化过程中功能性颗粒的不受控运动以及传统的热固化能耗高、耗时长的缺点,通过对羰基铁粉进行改性,并将磁控技术和蓝光固化技术相结合构筑超疏水薄膜。分析改性剂质量比、用量、pH值以及温度对羰基铁粉改性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改性工艺;研究了磁场强度对光固化薄膜表面接触角以及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改性剂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1H,1H,2H,2H-全氟葵基三甲氧基硅烷质量比为1:3,质量分数为20%,pH值为6,温度为75 ℃,时间为1.5 h时,羰基铁粉表面改性效果最佳,其活化度达到96%,Zeta电位绝对值由22 mV提高至43 mV;随着磁感应强度的增加,薄膜表面接触角不断增加,当磁感应强度为75 mT时,超疏水薄膜的表面接触角达到157.6°,滚动角为6°,符合超疏水标准。  相似文献   

16.
植物靛蓝染料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特色生物制品。传统制靛过程受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很大,靛蓝质量不稳定,且制靛时间很长。为探索清洁高效的制靛方法,以蓼蓝叶为原材料,引入现代生物技术,进行靛蓝的生物制备。通过监测蓼蓝发酵期间的物质变化,研究靛蓝的生物转化过程,并通过考察pH值、温度以及外源酶浓度等工艺条件的影响,对靛蓝生物制备过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蓝草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呈酸性,具有一定还原性。初始pH值对靛蓝制备的影响不大,温度为37℃时,制备效果最好,50.00 g蓝草可制得174.02 mg精靛蓝。糖化酶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精靛含量。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实现植物靛蓝生物制备的有效方法,为纺织化学品的生物制备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制浆造纸废水厌氧处理过程的p H值是一个非线性,大时滞,强干扰的控制对象。因此,为提高模糊控制器的精度,利用专家控制规则调整模糊控制的量化因子,本课题设计了基于专家协调级的模糊PID控制的p H值串级控制系统。应用结果表明,控制方案实用性强,控制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8.
以造纸厂的污水pH值处理过程为对象,设计了基于PLC的造纸厂污水pH值处理自动控制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组成和软件控制结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臭氧处理对硫藏杏干、山楂及腌制姜3种果蔬原料中亚硫酸盐的降解效果及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经臭氧处理后的硫藏杏干、山楂、腌制姜,其SO2含量明显低于无处理,说明臭氧能有效降解亚硫酸盐;亚硫酸盐的降解率与臭氧通入时间、浸泡溶液pH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随臭氧通入时间、pH的增加而提高;但是,在总浸泡时间和通入臭氧处理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浸泡期间内开始通入臭氧处理的时刻对样品最终SO2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溶氧和pH值对赖氨酸产生菌FB42发酵的影响,结合发酵过程的动力学分析,得出了分批发酵操作的溶氧和pH控制模式。结果表明两种控制都使发酵水平得到提高,但以溶氧控制更有效,在溶氧控制模式下,发酵的转化率从33.6%提高到3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