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探讨奶粉摄入对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选取雄性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模型组、抗抑郁药物组和奶粉组。对后三组小鼠施加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6周,第4周验证抑郁模型,随后2周施加盐酸氟西汀或奶粉干预。监测小鼠体重变化与摄食情况,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CA1区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区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α, PPARα)与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1, HO-1)蛋白表达水平。发现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诱导小鼠抑郁样行为,降低小鼠体重(P0.5),改变大脑海马体形态学结构,给予抗抑郁药物或奶粉后,体重回升且小鼠抑郁样行为有所改善(P0.5),小鼠海马区PPARα与血HO-1蛋白表达水平被逆转(P0.5)。认为奶粉摄入可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可能与PPARα与HO-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短链脂肪酸-酰化淀粉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缓解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证实“微生物-肠-脑轴”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肠道微生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更是参与神经调控作用的关键分子。该研究首次采用SCFA-酰化淀粉在大肠定点释放5类短链脂肪酸,探究其对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症状的缓解及机制。以雄性C57BL/6 J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5周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构建抑郁小鼠模型,通过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对小鼠的抑郁样行为进行评价。同时对小鼠应激激素、神经递质水平及相关酶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乙酸、异丁酸和丁酸能在不同程度上减轻小鼠抑郁样行为,其可能机制与SCFAs修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反馈调节障碍、恢复5-羟色胺的正常代谢相关。该研究为抑郁症的营养干预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郭梦杰  刘云  吴志强  姜国良 《食品与机械》2023,39(7):152-156,171
目的:探究南极磷虾油对抑郁相关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40 mg/L利血平对斑马鱼(Danio rerio)进行应激,诱导斑马鱼抑郁模型,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低剂量磷虾油组和高剂量磷虾油组进行新环境行为测试(NTT)和明暗箱行为测试(LDB),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中枢神经系统血清素(5-HT)、多巴胺(DA)、单胺氧化酶A(MAO-A)、全脑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全身皮质醇(COR)水平。结果:40 mg/L利血平使斑马鱼出现抑郁样行为,而磷虾油的添加使应激处理的斑马鱼的抑郁行为减轻,升高了脑内5-HT和D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降低了MAO-A水平,以及IL-6、TNF-α等促炎性因子和全身COR水平。结论:南极磷虾油可以通过降低神经炎症以及调节神经内分泌来改善斑马鱼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模型,研究牛磺酸对抑郁症模型动物的干预作用。试验共设6组: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氟西汀对照组和牛磺酸低、中、高剂量组(0.5,1,2 g/kg bw)。通过对小鼠采用CUMS,建立慢性抑郁动物模型,测定其行为学指标,研究牛磺酸对CUMS致抑郁的干预效果。通过分析血清和脑组织中相关生化指标,研究牛磺酸对CUMS抑郁的干预机制。结果表明,牛磺酸在1和2 g/kg bw剂量条件下可显著改善抑郁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升高CUMS致抑郁小鼠脑组织中多巴胺、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降低单胺氧化酶活性,升高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降低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提示:牛磺酸对CUMS诱导的慢性抑郁具有一定干预作用,机制可能与参与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有关。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肠-脑轴”失常在抑郁症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节肠道菌群失衡成为最新的治疗方向。海红米皮可发挥益生元作用调控肠道微生物。本实验目的为探究海红米皮改善慢性不可预测温和应激(CUM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对照和暴露于CUMS的小鼠接受正常或含5%海红米皮饮食喂养9周,通过糖水偏好实验和悬尾实验分析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内容物菌群的数量,HPLC测定前额皮层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应激使小鼠糖水偏好度、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数量、去甲肾上腺素(NE)与其代谢产物、五羟色胺(5-HT)与其代谢产物、多巴胺(DA)与其代谢产物的含量都显著下降,悬尾不动时间和梭菌属的数量都显著升高;海红米皮干预后提高了小鼠的糖水偏好度、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数量、5-HT与其代谢产物和NE的含量,降低了悬尾不动时间。海红米皮改善CUM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衡及神经递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桂附汤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ive mild stress,CUMS)小鼠抑郁模型的干预作用。 方法 利用CUMS法诱导C57BL/6小鼠抑郁模型,通过蔗糖偏好实验、旷场实验、悬尾实验观察桂附汤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小鼠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 表达,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小鼠海马区BDNF蛋白定位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下降,肾上腺指数升高,糖水偏好度显著降低,旷场实验总静止时间显著升高、进入中央区域次数显著降低,BDNF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桂附汤干预组肾上腺指数显著降低,糖水偏好度显著增加,旷场实验总静止时间显著降低、进入中央区域的次数显著增加,悬尾实验静止时间显著降低,海马BDNF mRNA及蛋白表达都显著增加,海马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结论 桂附汤可改善CUM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上调BDNF表达,保护海马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牡蛎酶解物对小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牡蛎酶解物干预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活力、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力、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浓度以及肝脏指数和肝脏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等指标,观察肝脏的组织形态变化,分析肝脏相关基因mRNA转录水平以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牡蛎酶解物均显著降低了小鼠血清中ALT、AST活力和肝脏中TG、MDA含量(P<0.05、P<0.01),极显著提高了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P<0.01);牡蛎酶解物高剂量组的TBA浓度显著降低(P<0.05)。牡蛎酶解物高、低剂量都可改善酒精对小鼠肝脏造成的形态学损伤,与模型组相比,TLR4、TNF-α和NF-κB的转录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在科水平上提高了小鼠肠道中Firmicutes的丰度,降低了Bacteroidetes的丰度,在属水平上提高了小鼠肠道中Lactobacillus和Alistipes丰度。结论:牡蛎酶解物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AST、ALT活力和TG、MDA、TBA水平,提高GSH含量,下调TLR4、NF-κB和TNF-α基因转录水平以及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腹泻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顽固性症状。益生菌对一般腹泻有调节作用,而对抑郁患者的腹泻是否有调节作用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慢性温和应激诱导建立大鼠抑郁腹泻模型,研究副干酪乳杆菌L9对抑郁大鼠腹泻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应激后大鼠糖水偏好度降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旷场试验中央区域的活动减少,表现抑郁行为;同时排便粒数增多,粪便干量及水分含量增加,全肠传输时间缩短,表现出腹泻症状。用L9干预后,排便粒数、粪便干量、粪便水分含量以及全肠传输时间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抑郁且腹泻大鼠结肠5-羟色胺4(5-HT4)受体mRNA表达水平异常升高,用L9干预能够恢复其5-HT4受体的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9.
从铁棍山药中提取黏液质,选取不同酶(胰蛋白酶、纤维素酶、复合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得到不同酶解产物,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黏液质及其酶解物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同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研究黏液质及其酶解物对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及细胞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黏液质及其酶解物,在微观结构上呈现很大差别;黏液质及其酶解物均能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但酶解物的促进作用强于黏液质;黏液质及其酶解物对Th1族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对Th2族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促进作用,使细胞中Th1/Th2平衡向Th1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林下参提取物(understory Panax ginseng extract,UPGE)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的影响。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鉴别UPGE中的皂苷成分。将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CUMS),文拉法辛组(10 mg·kg-1 Ven)以及林下参提取物组(100 mg·kg-1 UPGE)。除空白组外,均采用CUMS诱导各组小鼠抑郁,灌胃给药21 d后通过小鼠体质量,进行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水迷宫实验分析其行为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  相似文献   

11.
酪氨酸酶是合成黑色素过程的关键酶,通过测定酱油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来确定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酱油对酪氨酸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酶抑制率达到50%时(IC50)酱油固形物含量浓度为19.8g/L。酱油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动力学行为表现为可逆混合性抑制类型。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作为交联剂,采用载体交联法制备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并研究了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给酶量为40~50mg/g,于pH7.5,25~30℃下,0.4%~0.5%的戊二醛溶液交联12h,所得的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活力回收率平均达61.6%。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电子鼻和乙醇传感器判别草莓新鲜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  赵秀洁  孙柯  王卓  屠康 《食品与机械》2016,32(5):117-121
以红颜草莓果实为试材,在4℃(低温组),相对湿度85%~95%条件下贮藏,研究基于气味判别草莓新鲜度的方法。分别运用电子鼻和单一乙醇传感器采集草莓贮藏期间的气味。主成分分析结合感官评定将草莓的新鲜度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4℃贮藏0~3,6,9~12,15d。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分类型支持向量机(SVM-C)构建了基于气味判别草莓新鲜度的模型;应用电子鼻和PLS-DA法构建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84.2%,88.3%;而基于SVM-C法构建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99.2%,96.7%。应用乙醇传感器技术和PLSDA法、SVM-C法构建模型,准确率分别为83.3%(PLS-DA法建模组),86.7%(PLS-DA法验证组),90.8%(SVM-C建模组),90.0%(SVM-C验证组)。该研究可为建立草莓采后贮藏和流通过程中新鲜度实时监测的方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联吸附法固定果胶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固定化主要因素对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优化固定条件。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钠浓度为2%、氯化钙为1%、戊二醛浓度为3%的条件下,采用酶浓度为0.2mg/mL、pH值3.0、温度为40℃、固定时间为45min。固定化果胶酶活力最高,酶活回收率达到84.4%。  相似文献   

15.
果胶酶在壳聚糖上的固定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以壳聚糖为载体,以戊二醛为交联剂,研究了果胶酶的固定化,分析了戊二醛浓度、给酶量、温度对酶固定化的影响。同时对固定化后的酶促作用条件(最适pH、温度)、米氏常数、半衰期等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在3%戊二醛,0.1mg/g湿壳聚糖的给酶量,5℃条件下,果胶酶固定化的固定率较高。酶促特性研究表明,固定化果胶酶最适温度范围较非固定化果胶酶大,最适pH和表观Km均有所下降,在4℃条件下,固定化果胶酶的半衰期约为30d。  相似文献   

16.
以臭氧活化后的聚丙烯微孔膜为载体,并以丙烯酸为单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转谷氨酰胺酶。研究了臭氧活化时间、接枝反应时间、温度、单体浓度、莫尔盐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并对固定化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己二胺浓度15%,胺烷基化温度50℃、时间120min,戊二醛浓度3%,交联温度30℃、45min,酶浓度10mg/mL,固定化时间20h。此条件下载酶量为30.23mg/g膜,酶活力可达16.9U/g膜。  相似文献   

17.
以取代度及特性粘度为指标,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醛及NaBH4的用量等对壳聚糖的N-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取代度和特性粘度有较大的影响。要得到高粘度、高取代度的衍生物,反应时间以20~24h为宜。为了制备高取代度和高粘度的衍生物,反应温度不超过40℃为宜。醛的用量应为壳聚糖所含-NH2的物质的量的4~5倍较适。NaBH4加入量为壳聚糖所含-NH2的6倍为适。  相似文献   

18.
明建  曾凯芳  李洪军 《食品科学》2009,30(7):210-214
采用TA-XT2i质构仪,研究木瓜蛋白酶处理对牛肉嫩度的影响,对酶活力、pH值、处理温度、处理时间进行实验,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选择出最佳嫩化工艺。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液的酶活、pH值、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对牛肉的持水力、烹饪失水率、剪切力均有显著的影响。木瓜蛋白酶最佳嫩化条件:酶用量20U/g(0.01%)、pH7.0、处理温度37℃、处理时间1.5h;或酶用量40u/g (0.02%)、pH7.0、处理温度20℃、处理时间1.5h。因素的显著性次序为:处理温度>处理时间>酶活>pH值。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γ射线在常温下对生理盐水和玉米中不同浓度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miliforme)孢子的辐照杀灭效果,用不同剂量的^60Co γ射线对生理盐水和玉米中高、低2种浓度串珠镰刀菌孢子进行辐照,采用PDA培养基平板稀释法计数孢子数。γ射线辐照剂量与存活串珠镰刀菌数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生理盐水中高、低浓度串珠镰刀菌孢子试样中D10值为0.57、0.60kGy,最小杀灭剂量为4.0、3.0kGy;玉米中高、低浓度串珠镰刀菌孢子试样中D10值为0.66、0.81kGy,最小杀灭剂量为4.0、3.0kGy。γ射线对串珠镰刀菌孢子有明显的杀灭作用,4.0kGy可全部杀灭实验浓度的串珠镰刀菌孢子。  相似文献   

20.
主要研究了谷氨酸发酵液对谷氨酸提取工艺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用膜过滤除菌方法对染菌发酵液有较好的提取效果;发酵周期控制在30~34h;发酵液放罐残糖控制在0.6%以下;发酵结束后要及时升温处理,升温至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