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筛选国产优良酿酒酵母菌,对全国多个酿酒葡萄产区采样得到的4株优良酵母菌进行了酿造学特性研究。经过与商业菌株的嗜杀性、产硫化氢特性、起泡性、絮凝性以及发酵性能对比,研究显示酵母菌S12具有高产硫化氢特性;酵母菌S21发酵时间过长不能满足优良酵母菌酿造学特性;酵母菌WJ1和Q12具有明显嗜杀性,中产硫化氢特性,低产泡性,高絮凝性,模拟发酵性能达到国标要求。结果表明,只有Q12、WJ1能够满足优良酵母菌酿造学特性,并且经过后期驯化有望为我国葡萄酒酿造工业领域提供新的本土菌种,同时为本土酿酒酵母多样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以3株本土低产硫化氢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41y5、182y12和174y1为研究对象,研究酵母可同化氮(YAN)的质量浓度对其发酵特性的影响,并对不同菌株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初始YAN质量浓度的升高,酵母的生物量越大,发酵周期越短;发酵后模拟酒的挥发酸含量和pH值升高;初始YAN质量浓度对菌株产H2S的影响不同。初始YAN质量浓度与CO2平均释放速率、挥发酸含量、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最大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H2S释放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且在发酵过程中H2S的释放量与发酵后模拟酒的pH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酿酒酵母41y5和182y12相比,酿酒酵母174y1在4个初始YAN质量浓度下,生物量均最高,发酵周期均最短,发酵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1株刺梨来源的非酿酒酵母酿酒特性,从葡萄糖、柠檬酸、酒精、SO2耐受性,β-糖苷酶、硫化氢产生能力等方面分析该菌株(编号F119)生理特征;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刺梨果汁,从发酵刺梨果酒常规理化指标,感官品评以及香气物质方面探讨F119菌株对刺梨果酒品质的影响。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F119为1株刺梨来源的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该菌株具有较好的柠檬酸耐受性和SO2耐受性,与酿酒酒母X16之间无差别。葡萄糖、酒精耐受性和β-糖苷酶产生能力不及酿酒酵母X16。此外,F119菌株不产硫化氢。F119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可降低刺梨果酒的挥发酸和残糖量,不影响刺梨果酒的感官品评。F119混合发酵可增加刺梨果酒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或含量,如挥发酸、挥发醚、挥发性烃类等,降低挥发性醇类物质、挥发性酯类物质、挥发性酚类、醛类物质等物质的种类或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可用于东北桓仁地区威代尔冰酒生产的酿酒酵母菌株,采用一种快速的酵母菌株筛选方法,通过测定菌株乙醇和二氧化硫耐受性,从威代尔冰酒自然发酵过程中筛选到9株酿酒酵母菌株。进一步酿造实验结果显示,所筛选的酿酒酵母可以顺利完成冰酒发酵,产生的香气轮廓与商业酵母DV10相比也不同(主成分分析结果),最终获得了2株具有高发酵活力且香气特征与商业酵母差异显著的酵母菌株SC42和SC45,其中SC42能够高产高级醇和酯类物质,并且低产乙酸,而SC45能够产生高含量的甘油、酯类物质以及反式玫瑰醚和β-大马士酮。结果表明,采用本研究的筛选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筛选到具有应用潜力的冰酒生产菌株,同时也证明了使用本土野生酵母菌株能够有效地改善冰酒香气品质,生产出与接种商业酵母不同风格的冰酒产品。  相似文献   

5.
酿酒酵母产生的多种挥发性物质影响葡萄酒的香气风格,筛选本土酿酒酵母对改善葡萄酒同质化有积极作用.以13株不同来源的酿酒酵母和1株商业对照为试验菌株,对供试酵母的酒精耐受性、嗜杀性、产硫化氢能力及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随后在模拟汁中探究酵母的发酵特性,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phase microextr...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2 株空心李酿酒酵母(H9、H18)的酿造学性能,以商业化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X16 作为对照菌株,测定菌株的生长曲线与酿造环境耐受性、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产硫化氢性能。此外,将菌株用于空心李果酒的发酵,从果酒的基本理化指标和香气特性方面,评价菌株的发酵性能。结果表明,2 株空心李酿酒酵母H9 和H18 的生长性能整体优于X16,菌株的糖代谢性能、酿造环境耐受性、产β-葡萄糖苷酶和产硫化氢的能力与X16 一致。H18 菌株可增加发酵果酒中酯类和醛酮类化合物的种类,提高醇类化合物的含量;而菌株H9 则增加其它类化合物的种类,提高酯类和其它类化合物的含量。因而,分离的2 株空心李酿酒酵母(H9、H18)具有酿造空心李果酒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细菌L—乳酸发酵的研究——耐高糖高酸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主要研究了L-乳酸发酵中耐高糖高酸菌株的选育及所选菌株的发酵特性情况。结果表明,出发菌株经离子注入诱变后,其生长的临界乳酸和葡萄糖浓度分别为24g/L和150g/L,并经耐高糖高酸的选育和驯化后,得到一株在产酸速率和最终L-乳酸产量方面都比原始对照菌株高的目的菌株LBl—1,其最终L-乳酸产量达到70g/L,出发菌株为43g/L。  相似文献   

8.
对分离于我国3 个葡萄酒产区的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CVE-HU36、葡萄园有孢汉逊酵母(H. vineae)CVE-HV6、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CVE-MP20和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CVE-IT8共4 株非酿酒酵母菌株进行纯种发酵实验,以酿酒酵母BDX为对照,比较4 株非酿酒酵母的发酵和产香特点。结果表明,4 株非酿酒酵母菌株中CVE-HV6菌株生长能力最强、具有最大的发酵速率,并高产甘油和乙醇;CVE-HU36菌株合成乙酸能力最强;CVE-MP20菌株具有最低的乙醇产率;CVE-IT8菌株苹果酸产量较高。不同非酿酒酵母菌株的产香能力存在明显差异:CVE-HV6菌株产乙酸苯乙酯、苯乙醇和癸酸能力显著高于酿酒酵母和其他3 株非酿酒酵母,其中乙酸苯乙酯含量为酿酒酵母的3.04 倍;CVE-HU36菌株的β-香茅醇含量高于酿酒酵母(2.05 倍)和其他3 株非酿酒酵母;CVE-MP20菌株在5 株酵母菌中产乙酸乙酯和α-萜品醇能力最高,且高产异丁醇;CVE-IT8菌株高产辛酸和4-乙基愈创木酚。4 株非酿酒酵母具有不同的发酵性能和产香特性,综合来看,CVE-HV6菌株的酿造特性要优于其他3 株菌,在提升葡萄酒香气和改善品质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乙酸作为果酒中主要的挥发酸,其含量超标会严重影响果酒的品质。酒精发酵过程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代谢是影响果酒乙酸含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深入研究酿酒酵母乙酸代谢调控机制,选育低产乙酸酵母菌株对解决果酒乙酸含量超标的问题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综述酿酒酵母乙酸代谢途径及其调控基因的研究进展,提出应用组学技术和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定位技术解析酿酒酵母调控乙酸生成分子机制的研究思路,最后总结3种功能菌种选育方法在低产乙酸菌株选育方面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获取优良的低产乙酸菌株,实现果酒中乙酸含量的精准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优良本土酿酒酵母与商业酵母在混菌发酵中的发酵特性,以商业酿酒酵母UCD522和UCD2610为原始菌株,构建携带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MX)的菌株UCD522K和UCD2610K,并在2种酵母可同化氮(YAN)质量浓度(55,433mg N/L)下验证抗性标记不会影响酵母的发酵速度和细胞数量。在此基础上,将NX11424分别与UCD522K和UCD2610K按照1∶1的活菌数混合接种进行葡萄酒模拟发酵。结果表明:与纯种发酵相比,混菌接种不影响发酵进程,其发酵速率在高YAN浓度下差别不大,在低YAN浓度时,位于两纯种发酵之间,且更接近发酵速率快的菌株。YAN浓度影响混菌体系中菌株的比例。在与UCD522K混合发酵中,NX11424在高YAN浓度的整个发酵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数量优势,而低YAN时,二者的活菌数比例基本保持在1∶1。在与UCD2610K的混合中,二者的活菌数比例在2个YAN浓度下均维持在1∶1。本研究成功将抗性标记运用到葡萄酒生境的混菌发酵体系中,实现了对发酵过程中不同酿酒酵母菌株数量的快速灵敏监控。本土酵母NX11424在具有强发酵性能和嗜杀性的商业酵母的酿造环境中占据优势,为酿造更具特色的葡萄酒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以赤霞珠葡萄为原料,分别接种不同嗜杀特性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NXU17-26(中性)、UCD522(敏感菌株)和UCD2610(嗜杀菌株),并以自然发酵为对照,研究各菌株对赤霞珠葡萄酒的发酵特征及发酵中酵母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发酵在启酵和发酵速度上显著快于自然发酵。WLN培养基将分离到的480株酵母菌鉴定为7种类型,26S rDNA D1/D2序列分析进一步将其鉴定为4属5种: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伯顿丝孢毕赤酵母(Hyphopichia burtonii)、S.cerevisiae、库徳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这4属5种的酵母均存在于自然发酵中,而接种发酵中仅有H.uvarum和S.cerevisiae两种酵母,接种发酵中酵母菌多样性较低。Interdelta指纹图谱分析表明,所接种的酿酒酵母菌株是相应发酵中的优势菌株:接种中性酵母NXU17-26的发酵中,NXU17-26的基因型占比为63.46%;接种敏感菌株UCD522中,UCD522的基因型占比为44.68%,野生酿酒酵母NXU18-15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基因型占比为34.04%;接种嗜杀酵母UCD2610的发酵中,UCD2610的基因型占比为62.74%。非加权算术平均数法聚类分析表明,分离自同一发酵中的不同酿酒酵母菌株间的遗传差异性较小;分离自不同发酵中的酿酒酵母菌株间遗传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为解析牛栏山清香型大曲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遗传多样性和株系分类,研究了清香型大曲酿酒酵母的菌株分型,并对不同株系酿酒酵母进行了代谢产物分析。利用传统分离方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技术从牛栏山清香型大曲中分离酿酒酵母,对酿酒酵母IGS1区VR1/VR2片段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基因多态性分析和菌株分型,确定酿酒酵母种下的不同株系,并利用固态发酵实验分析不同株系酿酒酵母的可挥发代谢产物。结果表明,牛栏山清香大曲酿酒酵母可分为5个株系,其中一个数量较为优势,在模拟发酵中,5种酿酒酵母发酵产物主要为酸、醇、酯3大类共28种风味物质,其风味种类差异较小,但在乙酸、3-甲基丁醇、2-甲基丙醇、苯乙醇和壬酸乙酯生成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葡萄酒中低产乙醇的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yces)菌株,首先采用纯种发酵方式对分离自湖南、辽宁和新疆的38 株本土非酿酒酵母进行产乙醇能力的评价。初步筛选到5 株乙醇体积分数、乙醇产率和潜在乙醇体积分数均低于酿酒酵母(S. cerevisiae)EC1118的菌株,包括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CVE-RM3、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CVE-HU42、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CVE-PK1、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CVE-MP33和葡萄园有孢汉逊酵母(H. vineae)CVE-HV6。进而将其分别与酿酒酵母EC1118进行混合发酵实验,评价其酿造特性。结果表明:CVE-HV6与EC1118混合发酵的降醇效果最明显,与EC1118纯种发酵相比,乙醇体积分数降低了0.72%。该混合发酵还能够增加葡萄酒中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包括乙酸乙酯、乙酸苯乙酯、2-苯乙醇和里那醇,提升比例分别为281.22%、3?503.87%、36.53%和49.03%,同时降低己酸和辛酸含量(分别下降86.60%和92.01%),显著改善了葡萄酒的香气轮廓,提升葡萄酒花香和果香的浓郁度。综上,本研究筛选得到1 株能够低产乙醇且酿造特性优良的本土葡萄园有孢汉逊酵母CVE-HV6,为生产低醇葡萄酒提供了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14.
自葡萄原料生产地选育优良酿造特性的本土酵母是开发地方特色葡萄酒品种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烟台地区贵人香葡萄自然发酵醪为材料,筛选酿酒酵母并对其发酵特点和耐受能力进行测定,进而选育本土酿酒酵母用于霞多丽干白和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酿造试验。采用孟加拉红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本土酵母菌,并经WL鉴定培养基和5.8S ITS序列鉴定获得12株酿酒酵母。通过测定发酵后残糖量和酒精度及耐受能力(酒精度、SO2、酸、高糖),选育4株酵母用于酿造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对酒样指标、主要挥发物和香气组分分析,显示菌株YGF2、YGF5和YGF10的酿造特性和发酵指标较好,并用于酿造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结果表明菌株YGF2酿造的葡萄酒质量较好,香气浓郁,部分指标优于商品酿酒酵母,具备生产区域特色葡萄酒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该文比较了不同来源的5株葡萄酒酿酒酵母(2株野生酿酒酵母CC17、SC5,2株实验室常用工程菌株BY4743、INVSC1,以及1株工业酿酒酵母菌株CICC1450)的生长曲线、泡沫产生能力、H2S产生能力、CO2产生能力,结果表明该实验室分离得到的野生酿酒酵母CC17具有良好的发酵特性.经不同浓度的氧化性物质H2O2和甲萘醌分别处理后得知,CC17在抗氧化性能上具有明显优势,说明该菌株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10株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编号为TD1~TD10)对葡萄糖、乙醇、酒石酸、SO2的耐受性能及其产β-葡萄糖苷酶性能,筛选发酵性能良好的戴尔有孢圆酵母,并将筛选菌株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T混合发酵冰葡萄汁,最后对冰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除菌株TD2外,其他菌株均能够耐受葡萄糖500 g/L、乙醇体积分数4%、酒石酸16 g/L及SO2 350 mg/L,其中菌株TD6与TD9产β-葡萄糖苷酶活力较高,为优良本土戴尔有孢圆酵母。将菌株TD6、TD9分别与酿酒酵母ST混合发酵冰葡萄汁时均能在30 d内完成酒精发酵,且冰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均符合国标GB/T 25504—2010《冰葡萄酒》规定。此外,戴尔有孢圆酵母的接种对整个发酵过程的发酵速率与酿酒酵母的生长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可以降低冰葡萄酒中乙酸和乙醇含量,提高总糖含量。  相似文献   

17.
脉冲强光对啤酒酵母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佰清  孙栏梦 《食品科学》2015,36(7):153-157
采用脉冲强光对啤酒酵母菌种进行诱变处理,脉冲处理电压分别为1 000、1 500、2 000、2 500、3 000 V,闪照次数分别为4、8、16、32、48。测定出发菌株和筛选出的变异菌株的凝聚性、双乙酰产量、发酵速率、发酵结束理化性质等指标,比较变异菌株与出发菌株综合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经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出10#和12#两株发酵性能较好的菌株。脉冲强光诱变处理并未对啤酒酵母的发酵度产生负面效应,而是有所提高或保持原酵母菌株的优良发酵性能。  相似文献   

18.
Strains of Hanseniaspora uvarum, Hanseniaspora guilliermondii an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ere used as pure or mixed starter cultures in commercial medium, in order to compare their kinetic parameters and fermentation patterns. In pure and mixed cultures, yeasts presented similar ethanol yield and productivity. Pure cultures of H. uvarum and S. cerevisiae showed a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0.38 h(-1); however, this value decreased when these yeasts were grown in mixed cultures with H. guilliermondii.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pure cultures of H. guilliermondii was 0.41 h(-1) and was not affected by growth of other yeasts. H. guilliermondii was found to be the best producer of 2-phenylethyl acetate and 2-phenylethanol in both pure and mixed cultures. In pure cultures, H. uvarum led to the highest contents of heavy sulphur compounds, but H. guilliermondii and S. cerevisiae produced similar levels of methionol and 2-methyltetrahydrothiophen-3-one. Growth of apiculate yeasts in mixed cultures with S. cerevisiae led to amounts of 3-methylthiopropionic acid, acetic acid-3-(methylthio)propyl ester and 2-methyltetrahydrothiophen-3-one similar to those obtained in a pure culture of S. cerevisiae; however, growth of apiculate yeasts increased methionol contents of fermented med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