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有效提取液熏罗非鱼片和传统烟熏罗非鱼片中的呈味物质,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提取的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熏制罗非鱼片中的酚类、酯类、酸类等化合物协同作用构成其独有的烟熏风味,其中主要风味成分为苯酚、2-甲氧基苯酚、2-甲基苯酚、4-甲基苯酚、3-甲基苯酚、2-甲氧基-4-甲基苯酚、2,4-二甲基苯酚、2,6-二甲氧基苯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乙酸丙酯、乙酸、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液熏罗非鱼片与传统烟熏罗非鱼片中检出的风味成分分别有33种和30种,其中有26种相同,所占比例分别为91.53%和92.27%,其中液熏罗非鱼片检测到10个酚类化合物和4个酯类化合物,总相对含量达到55.63%;传统烟熏罗非鱼片检测到12个酚类化合物和4个酯类化合物,总相对含量达到57.09%。通过比较液熏罗非鱼片与传统烟熏罗非鱼片的风味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表明,液熏罗非鱼片在风味成分上与传统烟熏罗非鱼片相近。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腊肉为研究对象,分析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对腌制后、一阶段烘干后、二阶段烘干后和烟熏后的湖南腊肉4 个阶段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湖南腊肉样品加工过程中共鉴定出78 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腌制后、一阶段烘干后、二阶段烘干后和烟熏后4 个加工阶段分别鉴定出37、52、55 种和67 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为醛类、酯类、酮类和酚类。腌制后样品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较少,且含量不高;烘干时酮类物质种类增多,醛类和酯类物质的含量大幅增加,酸类物质含量也有增长的趋势,而醇类物质变化不大;烟熏后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变化最大,酚类物质的含量由最初的5.97 μg/kg增加到1 019.33 μg/kg。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大叶尾张蜜柑澄清果汁及带渣果汁为原料,接种酿酒酵母后以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分析酿造90 d后果酒中的游离态及键合态风味物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法描述化合物的气味性质并确定气味强度。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果酒发酵原料对柑橘果酒的酯类风味组成有重要的影响;果酒中的游离态及键合态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均有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在不同组果酒中,风味化合物主要可以归纳为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酸类,并且游离态风味物质种类明显多于键合态风味物质。酯类及醇类是柑橘果酒中主要的风味物质;在发酵果酒中不存在以键合态存在的酸类风味前体物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检测技术得出,2 种不同原料对果酒的键合态及游离态特征风味物质有重要的影响;对以柑橘澄清果汁为原料(组1)的果酒的香气做出主要贡献的特征香味的物质主要有8 种,占总量的67.81%;检测到的键合态特征风味物质5 种,占总量的56.47%;而对于以带榨果汁为原料的果酒中(组2),游离态及键合态特征风味物质分别有7 种和5 种,各占总量的48.35%、24.21%。因此可以看出,在果酒中键合态及游离态特征风味物质差异较大,并且以带渣果汁及澄清果汁为原料酿造的柑橘果酒在特征风味物质中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烟熏工艺对熏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熏猪肉为对象,研究传统木熏工艺和现代液熏工艺对熏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GC-MS分析,重点比较两种烟熏方式产品的特色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别。结果表明,传统木熏工艺产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在种类和数量方面都明显高于现代液熏工艺的产品,传统木熏工艺的产品检测出13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而现代液熏工艺检测出121种,酚类物质作为烟熏产品的特色挥发性风味物质,传统木熏工艺的产品检测出15种,含量达到22.85%,而现代的液熏工艺的产品检测出14种,含量仅为7.87%。因此,传统的木熏工艺在风味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以花椒果皮为原料,采用大豆油热浸法制取花椒风味油。以花椒风味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和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制取工艺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花椒风味油和大豆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制取花椒风味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95℃、浸提时间20 min、花椒果皮添加量15%,在此条件下制取的花椒风味油香气浓郁、麻味足、色泽好且感官评分最高,其酸价(KOH)为0. 40 mg/g,过氧化值为5. 07 mmol/kg,感官评分为9. 1。花椒风味油中维生素E总量为1 869. 86 mg/kg,远高于大豆油中的742. 07 mg/kg;甾醇含量相较于大豆油几乎不变;脂肪酸组成与大豆油的基本相同;花椒风味油中共鉴定出9类83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大豆油中共鉴定出8类2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花椒风味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是烯烃类和醇类(相对含量86. 99%),大豆油中主要是烯烃类和醛类(相对含量87. 26%);花椒风味油中醇类18种,占总量的40. 97%,大豆油中醇类仅1种,占总量的1. 74%;花椒风味油中醛类物质含量仅为1. 91%,而大豆油中醛类物质含量为12. 69%。  相似文献   

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SPME-GC/MS)分析检测了秘鲁鱿鱼肉不同部分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烃类物质含量最多,在肉中呈对称分布;醇类、酮类物质主要分布在肉的内侧;而秘鲁鱿鱼肉中的杂环化合物及酯类物质分布较均匀,对肉品风味主要贡献芳香味。杂环化合物主要为吡嗪类物质,酯类主要为乙酸乙酯。另外,乙酸和N,N-二甲基甲酰胺及二甲胺对秘鲁鱿鱼肉产生"怪酸"味起主要作用,且这两种物质在肉中的分布均符合中间含量多、两边含量少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Salami香肠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三种国外(Triangle,Parmesam和Milano)和三种国产(Spinata,Sopressa和Toscano)Salami香肠产品为代表,通过鉴定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再结合其可能来源途径来比较它们的风味差异。实验采用SPME-GC-MS法,从6种Salami中共鉴定出97种挥发性物质。Triangle,Parmesam和Milano这三种类型的Salami中萜类是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醇类特别是2-丁醇是Spinata和Sopressa Salami中最多的一类物质,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的40·43%和53·58%。从ToscanoSalami中鉴定出来的物质醛类占50%以上,脂肪氧化途径可能是这种Salami风味的主要来源。从风味来源来区分这六种Salam,i可以发现,国外三种Salami挥发性成分的主要来源是香辛料和发酵过程,Triangle和Parmesam这两种肠还经过了烟熏处理,而国内产的Salami风味主要来源是脂肪氧化和发酵。  相似文献   

8.
控制热氧化冷榨芝麻油的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GC)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方法分析了控制热氧化前后冷榨芝麻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情况。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评价各风味物质对芝麻油整体香气的贡献,并结合聚类分析确定控制热氧化后冷榨芝麻油中的关键风味物质。结果显示,样品中的脂肪酸主要有7种,包括3种饱和脂肪酸和4种不饱和脂肪酸,热氧化后冷榨芝麻油中的亚油酸及总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降低;柠檬烯和罗勒烯等烃类是冷榨芝麻油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其含量占风味物质总量的74.6%;热氧化后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增加了10种,总峰面积是冷榨芝麻油风味物质总峰面积的2.68倍,3-甲基丁醛、癸醛、(E,E)-2,4-壬二烯醛、(E,E)-2,4-癸二烯醛等醛类含量高达67.9%,是热氧化样品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亚油酸的氧化产物(E,E)-2,4-癸二烯醛是热氧化冷榨芝麻油中最重要的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9.
运用电子鼻区分不同烟熏液处理鲍鱼的香气差异,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SPME-GC-MS)分析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情况,进而揭示不同熏液处理鲍鱼主要特征风味的成因。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灵敏地检测到不同烟熏液处理鲍鱼的香气变化,通过GC-MS分析表明,经过液熏处理后鲍鱼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经Ⅱ-2001超级烟熏液处理的液熏鲍Ⅰ共检测出72种挥发性物质,经Ⅱ-2008A着色烟熏液处理的液熏鲍Ⅱ共鉴定出98种挥发性物质;酚类物质作为烟熏风味的特征风味物质,液熏鲍Ⅰ共检测出19种,含量为47.52%,液熏鲍Ⅱ共检测出22种,含量高达55.94%;GC-MS数据经PCA分析发现,GC-MS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烟熏液处理的鲍鱼样品,样品间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与电子鼻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肉类研究》2016,(10):1-6
优化烟熏鲟鱼片的生产工艺,并对其微生物、理化及风味物质进行分析。从烟熏温度(70~100℃)、烟熏时间(15~60 min)和干燥时间(15~60 min)对烟熏鲟鱼片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烟熏温度为85℃,烟熏时间为22 min,干燥时间为22 min时,产品感官评分最高。微生物及理化指标(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盐分、p H值、挥发性盐基氮、苯并芘、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结果显示:鲟鱼片烟熏后总菌数及大肠菌群显著减少,致病菌未检出;同时水分含量减少而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增加;产品苯并芘含量为0.24μg/kg;鲟鱼片中风味物质由烟熏前39种增加到烟熏后60种,酚类物质增加最为明显,由烟熏前1种(0.89%)增加到烟熏后9种(12.90%)。  相似文献   

11.
鱿鱼油的加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鱼油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它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可防止多种疾病。本文主要介绍了鱿鱼毛油的精制工艺及检测结果,表明在此工艺条件下,精制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鱿鱼冷冻调理食品的加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水产冷冻食品的概况和两种鱿鱼冷冻调理食品的生产工艺,并对生产中卫生指标的管理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oked and uncooked mantles of Loligo pealei and Illex illecebrosus in uniaxial tens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strength, strain at failure, overall stiffness and curvature of corrected stress vs strain relationships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degree of strain hardening. All four parameters differed at different orientations to the squid's principal axis. Uncooked mantle was considerably stronger and stiffer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showed a higher degree of strain hardening, but sustained a smaller prefailure strain. Cooking at 60°C and 100°C had a much more drastic effect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longitudinal specimens than on the transverse. These anisotropic mechanical features are attributed to the orientation of the collagen fibers of squid.  相似文献   

14.
鱿鱼肌肉结构及其嫩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鱿鱼属软体动物头足纲,具有较明显的品种特征:个体大,酮体长,肉嫩而多汁。每100克鱿鱼鲜品中含蛋白质16-18克,脂肪1-2克,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产品。本文在介绍鱿鱼肌肉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对鱿鱼的嫩化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鱿鱼的嫩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鱿鱼内脏蛋白酶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鱿鱼内脏为原料提取蛋白酶.考察了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包括用于提取的NaCl溶液浓度、内脏和提取液的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此外,根据蛋白质等电点沉淀原理,调粗酶液的pH值去除杂蛋白;并进一步比较了各种絮凝剂去除粗酶提取液中杂蛋白的效果.结果表明:NaCl溶液浓度为0.5%,固液比为1.0∶1.5,常温下提取60 min可达到较好的提取效果,蛋白酶的回收率达到96.06%,比酶活达到1.33 U/mg.调粗酶液的pH值为4.5左右,杂蛋白去除效果较好;Fe2(SO4)3是较好的絮凝剂,向粗酶液中添加1% Fe2(SO4)3溶液,当添加比为4:1(V/V,粗酶液Fe2(SO4)3溶液)时,进一步去除杂蛋白的效果较好,蛋白酶的回收率达80.33%,比酶活达到9.37 U/mg.  相似文献   

16.
不同淀粉在鱿鱼鱼糜制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在鱿鱼鱼糜制品中添加不同种类的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和变性马铃薯淀粉)以及β-环糊精等对鱿鱼鱼糜制品凝胶性能、弹性、持水力、色泽、风味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淀粉能有效提高鱿鱼鱼糜的凝胶强度、持水力,但是会使色泽有所下降;而添加β-环糊精能提高鱼糜凝胶白度,但是对提高凝胶强度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静态流化冰对鱿鱼的保鲜效果,以东海海域的新鲜鱿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品质、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等检测方法,分别研究鱿鱼在流化冰、淡水碎冰和冰箱贮藏条件下的保鲜效果。经15 d的保鲜研究表明:冰箱保鲜鱿鱼的感官评分、水分含量、p H值、TVB-N、菌落总数、弹性、咀嚼性依次为3.36、77.42%、7.65、30 mg/100 g、7.04 lg CFU/g、0.05 mm、0.06 MJ;淡水碎冰保鲜鱿鱼的各项指标为3.95、78.33%、7.23、30 mg/100 g、6.61 lg CFU/g、0.06 mm、0.10 MJ;流化冰保鲜鱿鱼的各项指标为6.57、84.78%、6.64、13.26 mg/100 g、4.73 lg CFU/g、0.16 mm、0.16 MJ。分析可知(1)流化冰具有保持鱿鱼原有鲜度、理化、卫生等特性的效果,(2)流化冰对鱿鱼的保鲜效果明显优于冰箱和淡水碎冰。结果提示:流化冰相对于冰箱、碎冰保鲜而言,能更有效地减缓鱿鱼的腐败变质速度,延长货架期,从而可提高水产品贮运保鲜品质。  相似文献   

18.
以阿根廷鱿鱼为原料,经过解冻、去头、去内脏、成形、上浆粉、速冻等工艺制作香酥鱿鱼圈,并介绍了制作过程中的操作要点和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9.
海带、鱿鱼复合海鲜营养酱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海带、鱿鱼为原料的复合海鲜营养酱的加工工艺,并对其工艺条件和质量指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鲜鱿鱼超高压杀菌工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新鲜鱿鱼超高压杀菌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以杀菌压力、保压时间、漂烫温度为条件,设计了新鲜鱿鱼超高压杀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90℃漂烫10 min,在400 MPa压力下保压10 min,此为新鲜鱿鱼超高压杀菌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