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倩  陈复生 《食品科学》2019,40(7):108-113
目的:大豆蛋白提取方法的深入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植物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新可能。本研究以常规碱溶酸沉法为对照,与反胶束法提取得到的蛋白质差异进行全面对比,进而探讨反胶束萃取环境的独特作用。方法:以全脂大豆粉为原料,分别采用反胶束法和碱溶酸沉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并进一步对比两种方法得到的大豆分离蛋白的结构、热力学和流变学特性。结果:反胶束法得到的大豆分离蛋白的β-折叠结构含量较低,β-转角结构含量较高,蛋白展开程度较低,具有较低的表面疏水性,相较于传统碱溶酸沉法能够较好地保持蛋白质的天然分子结构;反胶束法得到的蛋白质的热稳定性较差,更易于形成凝胶,但所形成的凝胶强度较低。结论:反胶束萃取环境独特的水核结构能够较好地保持大豆分离蛋白的天然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2.
采用反胶束法萃取葵花籽蛋白,利用拉曼光谱、氨基酸分析及热分析技术测定其结构与营养特性.结果表明,其氨基酸组成与FAO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相比赖氨酸含量较低,而其它氨基酸含量较丰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萃取所得葵花籽蛋白是一种优质蛋白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表明萃取所得葵花籽蛋白稀溶液变性温度为93.26℃;拉曼光谱分析表明萃取所得葵花籽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为α一螺旋构象.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连续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氨基酸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异辛烷反胶束萃取的产品大豆蛋白和传统的碱溶酸沉法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反胶束萃取的大豆蛋白中β-折叠和α-螺旋含量比大豆分离蛋白少.但氨基酸种类齐全,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且两种产品蛋白中氨基酸所占蛋白的比例大致相似,反胶束萃取的蛋白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比碱溶酸沉法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高.反胶束萃取的大豆蛋白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变性温度为77℃左右,变性程度比碱溶酸沉法生产的蛋白小.  相似文献   

4.
氨基酸作为良好的营养、风味增强剂,其在春卷皮面浆体系的研究鲜有报道,该研究选取四类八种氨基酸[碱性氨基酸:精氨酸(Arginine,Arg),赖氨酸(Lysine,Lys);酸性氨基酸: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中性氨基酸:苏氨酸(Threonine,Thr)、甘氨酸(Glycine,Gly);非极性氨基酸:色氨酸(Tryptophan,Trp)、蛋氨酸(Methionine,Met)]来探究其对制备春卷皮面浆体系流变学与热力学特性、微观结构以及面筋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发现碱性和酸性氨基酸的添加增加了面浆粘度,降低了面浆析水率,致使体系中游离水含量减少,面筋蛋白网络结构强度增加,进而面浆体系连接更紧密;其中,碱性氨基酸中的Arg降低了面浆中淀粉糊化所需能量焓值(1.68至1.24 J/g);此外,加入酸性氨基酸后,面浆淀粉糊化所需能量增大,面筋蛋白二级结构中β- 折叠含量减少、α-螺旋和无规卷曲含量增加。中性和非极性氨基酸的加入降低了面浆粘度,提高了面浆析水率,对面浆体系热力学特性影响较小,同时增加了面筋蛋白二级结构中β-折叠和β-转角的含量。该研究以期为氨基酸在面制品中的应用提供相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蚕蛹水溶性蛋白营养学评价及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蚕蛹水溶性蛋白进行了营养学评价,并对其二级结构和热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蚕蛹水溶性蛋白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1.2%,氨基酸评分为54.1,其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亮氨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异亮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缬氨酸(第三限制性氨基酸)和苏氨酸(第四限制性氨基酸),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蛋白资源。蚕蛹水溶性蛋白的二级结构含量为:α-螺旋20.9%、β-折叠24.1%、β-转角19.2%和无规则状态36.4%,其热变性温度为60.7℃。  相似文献   

6.
大豆蛋白的主要组分是β-伴大豆球蛋白(7S)和大豆球蛋白(11S),加工方法不同将会对其结构与热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差示热量扫描仪(DSC)等方法对比研究了等电点沉淀法和等电点沉淀结合含促溶剂的反胶束法制备的大豆7S和11S球蛋白结构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SEM图像显示2种提取方法制备的7S和11S球蛋白的整体微观结构及蛋白表面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XRD检测发现2种方法制备的球蛋白骨架结构无显著差异(P>0.05),但含促溶剂的反胶束法可以修饰蛋白的无定形结构;FTIR分析发现含促溶剂的反胶束制备蛋白中β-转角含量较高,β-折叠含量较少;SDS-PAGE图谱显示含促溶剂的反胶束法更能保护蛋白分子的亚基结构,蛋白的纯度也更高;DSC结果展示含促溶剂的反胶束法制备的7S和11S球蛋白的热变性温度显著高于等电点沉淀法(P<0.05)。以上结果表明,等电点沉淀结合含促溶剂的反胶束法改变了7S和11S球蛋白结构和热稳定性,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7.
该文研究超声波参量对花生蛋白的溶解度、持水性、持油性及起泡性等功能特性的影响,同时借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花生蛋白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功率密度3.17 W/cm^3、时间30 min、温度35℃和占空比50%时花生蛋白的溶解度、持水性和起泡性等功能特性有所改善;同时对花生蛋白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的花生蛋白α-螺旋含量减少,β-转角含量增加,且花生蛋白分别在66.2 kDa和14.4 kDa处生成新条带。  相似文献   

8.
β-葡聚糖酶可对高燕麦含量面团流变特性、面筋蛋白结构产生较大影响。测试了燕麦面包预拌粉粉质特性、面团动态流变学特性、燕麦面团中β-葡聚糖含量和平均相对分子量、蛋白质游离巯基和SDS可萃取蛋白含量,分析了燕麦蛋白质二级结构、SDS-PAGE蛋白图谱和蛋白质表面疏水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加入β-葡聚糖酶后,50%燕麦含量的面团吸水率显著下降,弹性模量(G?)和粘性模量(G?)显著降低,减弱了燕麦中本身存在的β-葡聚糖的成胶性并改善了面团的可变形性和流动性,面团的加工适应性得到提高。β-葡聚糖酶降低了面团中β-葡聚糖的聚合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从350 KDa降至62 kDa,面筋蛋白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加强,面筋蛋白表面疏水性降低,蛋白二级结构由无规则卷曲和β-转角转变为β-折叠,使得面筋蛋白的水合和聚集程度得到提升。上述研究表明,β-葡聚糖酶处理对改善由于葡聚糖影响的面团加工特性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不连续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和氨基酸分析对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异辛烷反胶束萃取的产品大豆蛋白和传统的碱溶酸沉法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了组分分析,结果发现反胶束对小分子量的蛋白质萃取能力较强,对大分子量的蛋白质萃取能力相对不足,且其中β-折叠和α-螺旋含量比大豆分离蛋白少。但氨基酸种类齐全,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且两种产品蛋白中氨基酸所占蛋白的比例大致相似,反胶束萃取的蛋白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比碱溶酸沉法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高。  相似文献   

10.
对AOT[二-(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异辛烷,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异辛烷-正辛醇,DTAC(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正庚烷-正己醇3种反胶束体系萃取花生蛋白质的后萃工艺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了缓冲溶液pH值、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超声功率、KCl浓度对花生蛋白后萃率的影响,分别得到了3种反胶束体系萃取花生蛋白质的最佳后萃工艺条件,并做验证试验.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不同的花生蛋白样品.通过色差分析,从宏观上比较不同反胶束体系制备的花生蛋白产品色泽的差异,进一步对比不同反胶束体系制备的花生蛋白的扫描电镜(SEM)照片,分析其微观结构的差别,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合萃取花生蛋白的反胶束体系是AOT反胶束体系,且该体系萃取花生蛋白的后萃率为83.17%,较另外2种体系的后萃率都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制备了燕麦-玉米挤压膨化粉并探究添加魔芋粉共挤压对混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实验主要测定其基本营养成分、糊化特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挤压膨化处理后,原料中脂肪含量和快消化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脂肪含量由9.38%降至3.06%,但对抗性淀粉含量无影响(P>0.05),原料粉与挤压膨化粉eGI值分别为66.03和67.34,均属于中GI物料。添加魔芋粉与燕麦玉米混粉共挤压后,不同添加量魔芋粉均能显著降低混粉中快消化淀粉含量(P<0.05),提高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 添加5%、10%、15%魔芋粉后eGI值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48.06、48.51和49.11,均属于低GI物料,可作为代餐产品原料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采用纳克级激光计数检测器(nano quantity analyte detector,NQAD)同时测定7种人工甜味剂的分析方法。方法纳克级激光计数检测器系统下,使用CAPCELL PAK C_(18) MGⅡ(150 mm×2.0 mm,5μm)色谱柱,以2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柱温40℃。结果7种常见人工甜味剂得到良好分离与检测,在紫外检测器上难以检出的甜蜜素、三氯蔗糖和甜菊苷3种成分,在NQAD检测器上分别得到了0.27、0.17、1.19μg/mL的检出限。色谱峰面积精密度RSD4.97%;标准曲线得到良好线性关系r~20.994;样品回收率96.69%~105.18%之间。结论使用新型NQAD建立了人工甜味剂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甜、甜菊苷的高灵敏度共同分析方法,方法简单、专属性高。  相似文献   

13.
刘涛  孙健  郭辰  赵晓红 《食品科学》2014,35(11):223-228
选用竹叶中4 种黄酮单体荭草苷、异荭草苷、绿原酸和阿魏酸,在各毒性剂量下作用于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通过检测其对细胞早期损伤指标--线粒体功能变化的影响,以评估其细胞损伤作用。CCK-8检测法测得4 种单体物质对CHO细胞的IC50值分别是:绿原酸2 726.11 μmol/L、阿魏酸1 680.28 μmol/L、荭草苷1 889.15 μmol/L、异荭草苷2 358.56 μmol/L。在各单体IC50、1/2 IC50值、1/4 IC50值、1/8IC50值剂量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中以阿魏酸降低幅度最明显,绿原酸次之,荭草苷和异荭草苷变化较小;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生成量与作用剂量成负相关,阿魏酸致ATP生成量降低最多,荭草苷次之,绿原酸和异荭草苷影响较小;细胞色素C的释放量,以阿魏酸最大,荭草苷和异荭草苷次之,绿原酸的最小。研究表明4 种单体物质都对线粒体产生了一定的损伤,其中阿魏酸对线粒体影响最大,荭草苷和异荭草苷次之,绿原酸最小。  相似文献   

14.
以籼米为主要原料,添加单甘酯、复合磷酸盐、TG酶(谷氨酰胺转氨酶)和山梨醇,制作大米凝胶,研究添加物对大米凝胶的热特性、流变特性、晶体结构、微观结构的影响,初步探究添加物对大米凝胶稳定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TG酶、复合磷酸盐、单甘酯能显著提高大米凝胶的糊化峰值温度,而添加山梨醇则降低大米凝胶的糊化峰值温度。添加TG酶、山梨醇、单甘酯能显著提高大米凝胶的糊化热焓,而添加复合磷酸盐降低了大米凝胶的糊化热焓。四种添加物均能提高大米凝胶的弹性模量(G')上升的起始温度(T_(oG'))和G'峰值对应的温度(T_(G'max));添加山梨醇的大米凝胶,其弹性模量峰值(G'_(max))和黏性模量峰值(G″_(max))增大,而添加TG酶、复合磷酸盐、单甘酯的大米凝胶,其G'_(max)和G″_(max)降低。四种添加物均能降低大米凝胶G'值的变化速率和结晶程度,抑制凝胶的老化,降低凝胶内部孔洞数量和凝胶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包装机械的振兴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如何振兴我国包装机械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以真鲷鱼糜为原料,通过探讨酸处理条件(温度和时间)、巴氏杀菌条件、葡萄糖酸内酯(glucono-δ-lactone,GDL)添加量对酸化鱼糜凝胶性能的影响,旨在开发出一种冷藏即食的鱼糜制品。结果表明:酸化温度为35 ℃,处理时间为1.5 h时鱼糜凝胶的破断力、破断距离和凝胶强度分别达到最大值524.23 g、1.019 7 cm和534.26 g·cm;热处理条件为68 ℃,45 min时,鱼糜制品在达到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的同时又具有较好的凝胶品质;随着GDL添加量的增加,鱼糜凝胶的破断力、凝胶强度、白度均呈上升趋势,而持水性逐渐下降;结合正交试验的初步研究结果,得到较优酸化工艺为:GDL添加量2.10%、酸化温度35 ℃、酸化时间2.0 h。  相似文献   

17.
研究贮藏温度、化学杀菌剂处理和涂膜对河阴石榴果皮褐变、质量损失率、腐烂及籽粒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 d的贮藏期内,4.5 ℃会引起河阴石榴果实冷害,果皮褐变严重、腐烂率增大。1%壳聚糖涂膜处理降低果实的腐烂率、褐变指数和质量损失率的效果优于1%海藻酸钠和1%羧甲基纤维素钠涂膜。噻菌灵、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1 000 倍稀释液浸果60 s可以显著降低果实腐烂率,3 种化学杀菌剂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以42%噻菌灵悬浮剂1 000 倍液浸果,而后以1%壳聚糖溶液涂膜,用0.015 mm聚乙烯保鲜袋单果包装后放入6 ℃条件下贮藏120 d,河阴石榴的腐烂率为3.46%,质量损失率为2.13%,褐变指数为0.1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5%,籽粒品质评分为92,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包装和延时预冷的“八月脆”桃在- 0.5~0℃低温条件下贮藏15d,随后回温3d,通过测定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果实颜色、失重率和腐烂率等品质指标,以探求桃果实满足冷链贮运和货价期要求的最佳预冷和包装条件。结果表明,采用包装纸+ 纸箱(X1)和网套+ 礼品盒(X2)的果实在冷藏15d 后均能保持较高的硬度,SSC 变化不明显,X1 果实腐烂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未包装(X3)果实失重率最高。在回温3d 后,X2 果实的硬度(11.45N)和SSC(9.99%)显著高于X1,腐烂率和失重率最低,果实表面着色充分,果肉未出现褐变;采后6h 入库预冷的果实在冷藏15d 和回温3d 后的硬度均显著高于采后12h 和18h 入库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果实表面色泽呈微红色,果心处无褐变。综合评定采后6h 入库预冷和采用网套+ 礼品盒包装果实的贮运性和货架期的商品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 of four additives (surfactants and dispersant) that were supplied by Hercules Chemicals Singapore Pte Ltd on kraft pulping and bleaching of 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and Acacia mangium has been studied. The use of additives results in a more removal of extractives, and in a more uniform cook with lower screen rejects in eucalyptus, lower residual alkali, and in an improvement in brightness of eucalyptus pulps. At low additive charge level, a reduction of kappa number generated without clear loss of pulp yield in acacia cook.  相似文献   

20.
随着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simulated moving bed,SMB)的快速发展,该技术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与纯化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简述了SMB技术的发展和在天然产物分离中的应用现状,并重点介绍了SMB技术在黄酮类、多酚类、氨基酸以及肽类和糖类分离制备中的应用。与传统的制备色谱技术相比,SMB采用连续操作手段,具有易于自动化操作、制备效率高、制备量大等特点,在天然产物分离制备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