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充电桩共享是解决充电难的创新服务模式。分析了中心化共享平台在信用体系、信息安全、收益分配以及数据共享等方面的弊端,指出具有分布式点对点、去中心化、共识信任机制和信息不可篡改等特点的区块链技术是实现共享系统的理想选择。由于单项技术难以满足复杂应用系统的多样化需求,所以需要多项技术相互作用,互为补充。提出基于区块链、闪电网络和智能合约技术,形成区块链生态系统,构建安全、高效和自动化的共享平台。结合电动汽车充电场景,说明基于闪电网络的支付网络的建立和基于哈希密钥逐级验证的智能合约的实现过程。最后,展望了该方案在售电管理、需求响应管理及新能源消纳等方面构建能源区块链的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分区需求系数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合理规划对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具有重要作用。为此,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区充电需求系数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选址定容方法。首先基于对各类电动汽车充电模式分析, 提出了电动汽车负荷预测模型。接着由各类电动汽车的日能量需求及日最大接入数量, 计算出各类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需求数量。之后, 对所需研究的规划区域进行区块划分, 确定各区块的充电需求系数, 并选出充电需求较高的区块, 再根据所得到的候选布点区块及充电桩总数来确定每个区块的充电桩数量。最后, 以杭州市充电设施规划为例来说明所提方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针对规模化电动汽车在充电交易时存在安全性低、自主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动汽车充电交易模型。该模型在“多卖方-多买方”的电力市场竞争机制下,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安全性高等特点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开放用户协商定价的权利。首先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在电力系统各领域应用现状。其次基于区块链平台与电力市场相似的网络拓扑形态,建立区块链架构下的电动汽车充电交易模型;最后制定传统电力市场和应用区块链平台的电力交易市场下满足电动汽车聚合商需求的充电方案,对比分析得出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为满足电动汽车聚合商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可能,同时提升新能源电厂收益,降低火电厂售电量从而减少碳排放。算例结果证明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电动汽车充电交易市场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市内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设施的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快速充电设施建设与运营总费用最小化为目标的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覆盖待规划区域的地图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正方形区块。其次根据划分后各区块的交通流量、土地使用费用,并结合快速充电设施布置候选点、充电站容量费用、快速充电机成本与电动汽车渗透率等参数,建立市内快速充电设施规划的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充电设施服务半径、所建充电设施的电量与容量要求等约束。最后,以北京市五环内区域为算例进行充电设施规划仿真以及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达  冯景丽  平健  严正 《电力建设》2023,(11):13-22
在海量电动汽车接入的配网未来场景下,聚合配网各区域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数据是制定电动汽车需求响应策略,引导有序充电的重要基础。传统数据聚合手段在未来场景下将面临电网企业负担增大、数据可信赖性不足、车主隐私信息泄露等问题。为此,提出基于双层区块链的电动汽车充电隐私数据可信聚合方法。首先,建立了电动汽车充电数据多层级聚合架构,以区块链为手段实现自治化的充电数据聚合,减轻电网企业收集海量电动汽车充电数据的负担;随后,提出了隐私保护的电动汽车充电数据可信聚合算法,保护电动汽车隐私信息并保障聚合结果的可信赖性;最后,通过理论推导和算例分析,论证了所提方法的防篡改性能和隐私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国目前超大城市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与现有配电网制约用户充电需求的矛盾,提出了一种基于理想解法的居民区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以最大限度调配现有可用的电能资源。通过分析电动汽车出行规律,建立了居民区电动汽车出行、返回、等待、充电的数学模型。在综合考虑充电时间、充电费用、等待时间、充电完成率、小区总负荷变化率等决策指标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理想解法的有序充电排序方法,并通过算例仿真进一步对比了分时电价策略下峰谷电价对用户充电行为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网格选取法有序充电结果相比,该方法可在保证电动汽车充电完成率和稳定居民区负荷前提下,更好地兼顾电动汽车充电的连续性、便捷性和经济性,为居民区停车场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惠洲  于艾清 《中国电力》2019,52(8):126-134
为了应对电动汽车充电和风光出力的不确定性以及分散化电力交易的风险,提出基于联盟区块链技术的电动汽车充电交易平台和考虑风光出力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并且用相对鲁棒优化的方法来处理风光出力的不确定性。首先应用联盟区块链技术构建电动汽车充电交易平台;然后应用相对鲁棒优化技术来处理不确定的风光出力,建立考虑风光出力不确定性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相对鲁棒优化模型;最后通过量子粒子群算法对相对鲁棒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安全性分析证明了交易平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城市居民小区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慢速车、电动汽车等电动车充电面临的充电模式单一、支付手段单一、充电设施缺乏有效运营管理和充电设施无法实现共享等问题,提出了构建小区电动车充电服务平台的设想。通过小区电动车充电服务平台总体目标、方案、架构和关键技术领域的分析探讨,提出了小区电动车充电服务平台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小区电动车充电服务平台网站及手机APP的示范应用解决了小区电动车充电面临的问题。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居民小区电动车充电服务平台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小区充电面临的问题,为居民小区电动车充电服务业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应用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主动配电网建设依托于大规模间歇式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控制、电网与充放电设施互动、智能配用电等电网分析与运行关键技术的发展。随着电动汽车的推广普及,用户充电时间和空间上的随机性将增加电网运行的不确定影响因素。文章重点研究电动汽车充电模式对配电网负荷曲线波动特性的影响,通过研究电动汽车充电的功率需求和能量需求特性,依据电动汽车用户行驶习惯的概率分布特性,建立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进而分析电动汽车在无序充电和有序充电模式对区域配电网日负荷曲线的影响。结合实际充电站运行数据仿真验证配电网中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的主动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电动汽车的充电管理方式影响充电设施配电容量的规划设计,对住宅小区电动汽车进行有序充电,可实现削峰填谷,提高配变利用率,增加充电设施接入容量。结合住宅小区住户充电行为习惯,建立住宅小区充电负荷概率模型,并提出充电负荷同时率和叠加率两个关键参数表征充电负荷变化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与居民用电负荷规划计算模型,并通过数学解析法得出配变负载率与住宅小区电动汽车最大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对住宅小区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潜力进行定量评估。该研究可为住宅小区充电负荷精益管理、充电设施配电容量合理配置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充满随机性的电动汽车进行有序充电管理,是当今"绿色出行"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首先建立起电动汽车的数学模型,以北京市某小区电动汽车出行历史数据为例,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车主的行驶行为、入网电动汽车的初始电池荷电状态进行分析,把握电动汽车负荷特性.基于马尔科夫链的思想建立由精炼后的多条典型电动汽车负荷模式转移概率矩阵组成的模型,对电动汽车的随机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描述,并应用多种群遗传算法求解电动汽车的有序充电问题.以小区充电站为例,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充电设施的合理化选择对电动汽车的普及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针对中国现阶段电动车发展情况,提出了家用纯电动乘用车的能源补给方式宜采用共享式家用充电设施,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家用充电设施、共享式家用充电设施、直流快充设施、换电设施4种充换电设施的技术经济关键性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共享式家用充电设施有助于提高充电设施的经济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影响经济性关键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共享式家用充电设施的最优发展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和电动汽车市场的成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论述了电动汽车发展对电网的要求与影响,充电模式、充电站设计方案、充电设施的建设及充电设施的效益等,为下一步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高速公路充电站电动汽车的无序充电问题,考虑充电站的运行状态和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习惯,提出了一种基于新电价机制激励用户调整充电时间的有序充电策略。为了验证有序充电的有效性,建立了充电站排队模型,并根据相关数据通过蒙特卡罗方法和排队算法分别对746、480以及240辆纯电动汽车00∶00—24∶00在充电站中的充电情况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无序充电相比,有序充电不仅可以减少用户的充电成本和等待时间,还可以提高充电站的充电设施利用率,减小对高速公路交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方法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充电设施的规划建设是电动汽车推广的重要前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规划不同于变电站、加油站等服务终端的规划,具有鲜明的特点.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划分为示范阶段、公益阶段和商业运营阶段,并分析每个阶段的特点;提出了充电方式的选择优化模型,并基于此对各充电方式进行充电需求预测;提出了间距比、充电容量冗余度、充电电量冗余度等概念,以及充电设施规划的原则、流程和模型.案例分析表明了规划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影响与利用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3  
未来电动汽车(plug-in electric vehicle,PEV)的大规模接入,将给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从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建模与仿真计算、电动汽车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电动汽车的充放电控制与利用3大方面,讨论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研究现状。指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分析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总结电动汽车接入对电源发展、电网运行、充电设施与配电网规划方面的影响,并分析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及与电网互动(vehicle to grid,V2G)的研究现状和应用难点。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大规模电动汽车并网充电需要同时考虑聚合效应的经济效益和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费用最优为目标,在考虑充电时间、并行充电汽车数量等传统约束的基础上,结合分时电价与实际负荷曲线,将充电行为对峰谷差和负荷波动的影响作为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动汽车充电行为有序充电策略。基于该策略,利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了电动汽车用户行为,对比分析了分时电价环境下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和有序充电对电网负荷曲线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考虑峰谷差和负荷波动约束,通过电动汽车实时响应分时电价,可避免大量电动汽车集中充电而产生新的负荷高峰,且在显著降低电动汽车充电费用的同时,可以实现平滑负荷波动并减少系统的峰谷差。  相似文献   

18.
大量随机性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接入会对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等方面产生不利的影响。在统计电动汽车用户出行规律、起始充电时刻等行为基础上,分析了充电站的充电负荷特性。在考虑配电设备运行安全和用户充电需求的前提下,综合充电负荷和原有负荷的特点,建立了以分时电价为基础、以减小负荷波动率和提高运营商效益为目标的两阶段多目标充电模型。提出了基于多种群遗传算法的两阶段多目标优化模型求解方法和有序充电控制策略。以小区充电站为例,验证了两阶段多目标有序充电控制策略在减小负荷波动率、削峰填谷、降低经济成本提高运营商效益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电动汽车的普及依赖公共基础设施的建立。充电调配平台将是连接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纽带,直接决定电动汽车充电的便捷度和充电设施的利用率。本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背景,分别以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和总控平台的选择偏好为基础,构建电动汽车充电调配的非合作博弈模型和相应的调配策略,并通过算例对上述模型进行验证。该模型可以根据总控平台的需要,改变充电设施的偏好序列,对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进行综合调配,实现二者的Nash均衡,为未来电动汽车充电调配平台的构建提供了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有序充电策略控制目标相对单一无法满足用户多方面需求的现状,提出了基于双目标分层优化的有序充电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主站与能源控制器分层协同控制的整体架构。其次,将控制用户充电成本作为第一层优化目标,将减小电网负荷波动作为第二层优化目标,完成双目标分层优化算法模型的设计。最后,设计了台区负荷越限时刻电动汽车充电功率动态调整的实时控制策略。从用户充电行为特征出发,采用TOPSIS排序方法确定用户的充电需求优先级,为有序充电策略的充电计划调度提供依据。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已投入运行于郑州等地小区,设计成果既节约用户充电成本,又实现电力负荷削峰填谷的目标,验证有序充电策略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