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正>在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是最常用的发酵剂,用于控制发酵过程、提升肉制品风味和质构,发酵肉制品品质也与乳酸菌的酶活性密切相关。在传统发酵香肠中,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和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的作用较为突出。乳酸菌生长产生的乳酸能够降低发酵系统的p H值,产生的细菌素也能够抑制其  相似文献   

2.
风干武昌鱼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具备优良性能的乳酸菌发酵剂,以我国极具特色的发酵肉制品—风干武昌鱼为基础原料,对传统风干武昌鱼在自然发酵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与发酵性能测定。研究通过平板分离、菌落与菌体形态观察、糖醇发酵试验及生理生化试验鉴定所分离乳酸菌。结果表明所分离乳酸菌分属于7个种属: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冷明串珠球菌(Leuconostoc gelidum)、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詹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ensenii)和嗜淀粉乳杆菌(Lactobacillus amylohilus)。进一步采用产酸能力、食盐耐受性、亚硝酸盐耐受性、生长温度以及蛋白质和脂肪降解能力等试验测定菌株发酵性能,最终优化结果表明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具备优良乳酸菌发酵剂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发酵西式火腿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松  覃婷婷  刘贯勇  刘玺 《食品科学》2006,27(9):122-126
本实验是以传统的发酵肉制品、西式发酵肉制品和西式火腿的加工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发酵技术,对发酵西式火腿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植物乳杆菌(Lp)、清酒乳杆菌(Ls)和乳酸片球菌(Pc)为发酵剂进行发酵西式火腿的研究,得到最佳工艺为:35℃,107个/g,Ls:Lp:Pc=2:3:3,发酵48h,RH75%~85%,并对制品进行理化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产乳酸菌种,以制备用于制作聚乳酸的乳酸分子,以四川传统发酵香肠为原料,对其中的优势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的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对所得乳酸菌的种属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从发酵香肠中分离得到3株优势乳酸菌,经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所得3株乳酸菌分别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和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该结果为制备生物源乳酸单体提供了菌种,并为开发肉制品发酵剂及传统肉制品加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混合菌种发酵羊肉香肠理化性质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可生产发酵肉制品的植物乳杆菌、弯曲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发酵剂制作羊肉发酵香肠。研究3个菌种混合下发酵羊肉香肠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单一菌种发酵)的亚硝酸盐的残留量、TBA值和TVB-N值明显降低了。  相似文献   

6.
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菌种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自然发酵肉制品中分离乳酸菌并对其进行生化试验鉴定,对得到的乳酸菌进行了耐盐、耐亚硝酸盐、产酸能力、生长曲线及抑菌试验。通过分离和鉴定得到5株乳酸菌,3株为乳酸杆菌,2株为乳酸球菌;它们对食盐、亚硝酸盐均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6%的NaCl、80kg/mg-150kg/mgNaNO2溶液中能生长;对蛋白质,脂肪无分解作用。乳酸杆菌和乳酸球菌对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杆菌的抑制作用大于球菌;乳酸杆菌与乳酸球菌的生长曲线和产酸特性不同,杆菌比球菌生长快,pH值下降快,所需的发酵时间比球菌短。5株乳酸菌都可作为肉制品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从发酵香肠中分离纯化的3株乳酸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和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的产酸性能,对这3株菌在不同pH、温度、NaCl、NaNO2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及产酸情况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显示:这3株菌中,肠膜明串珠菌和戊糖片球菌的生长特性较好;粪肠球菌的生长特性虽不如肠膜明串珠菌和戊糖片球菌,但产酸能力最好,戊糖片球菌耐盐性最好、肠膜明串珠菌耐亚硝酸盐的特性最好;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的测试中,肠膜明串珠菌的生长能力最好,粪肠球菌次之。这3株乳酸菌在发酵肉制品中均产生乳酸。总之,这3株菌均具有用于发酵制备乳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不同乳酸菌强化接种发酵辣椒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更好地了解强化接种发酵对辣椒的风味特征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4株乳酸菌强化接种发酵辣椒风味成分。结果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20类191种。不同菌种发酵样品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含量有较大差异,发酵乳杆菌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15类76种,乳链球菌共检出8类20种,植物乳杆菌共检出13类84种,乳酸片球菌共检出11类73种。经主成分分析方法统计显示,发酵乳杆菌的风味物质综合评分为11.28分、乳酸片球菌为3.65分,植物乳杆菌为-0.08分,乳酸链球菌为-11.30分,自然发酵为-3.56分。风味物质综合排名为:发酵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植物乳杆菌>自然发酵>乳链球菌,发酵乳杆菌、乳酸片球菌以及植物乳杆菌强化发酵较自然发酵辣椒风味品质突出。  相似文献   

9.
渝黔地区传统酸肉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渝黔地区传统酸肉微生物种群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不同的选择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和计数。结果:从中分离出乳酸菌、酵母菌、葡萄球菌和微球菌,未发现霉菌。乳酸菌优势菌群主要是片球菌属和乳杆菌属,鉴定12株乳酸菌分别为乳酸链球菌、肠膜明串珠菌、类肠膜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米酒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约氏乳杆菌、嗜盐片球菌和啤酒片球菌;优势菌株戊糖片球菌、植物乳杆菌贯穿整个发酵过程。葡萄球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和肉葡萄球菌,其中木糖葡萄球菌为主要发酵菌株。酵母菌主要为汉逊酵母属、接合酵母属、毕赤氏酵母和德巴利酵母属等,鲁氏接合酵母为优势发酵菌株。结论:优势微生物是酸肉风味品质形成的基础,本研究可为高效天然肉制品发酵剂的研究提供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
乳酸片球菌素对革兰阳性菌有很高的抑菌活性,作为天然防腐剂前景广阔。实验通过均匀设计的方法筛选了适合乳酸片球菌高密度发酵生产片球菌素的工业培养基,并在发酵罐上利用正交实验研究其最适的发酵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在摇瓶的条件下考察了工业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对乳酸片球菌发酵生产片球菌素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糖蜜、玉米浆及磷酸氢二钾对乳酸片球菌素的效价影响显著。以上述显著因素作为随机因子,进行均匀设计实验,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糖蜜36.13 g/L、玉米浆9.00 g/L,磷酸氢二钾0.60 g/L时,乳酸片球菌素效价达到最大,即1309.60 AU/mL,是未优化前的2倍。在最佳工业培养基的条件下利用正交实验通过1 L的Li Flus GM发酵罐优化发酵条件,包括接种量、通风量及转速。实验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2%、通风量为6 vvm、转速为150 r/min时,发酵生产的乳酸片球菌素效价达到最大为2347.28 AU/mL。  相似文献   

11.
自然发酵风干肠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自然发酵风干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细菌总数和乳酸菌菌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乳酸菌为风干肠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群.通过对风干肠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us fermentum)5株乳酸菌.24h产酸速率测定结果表明,弯曲乳杆菌>短乳杆菌>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戊糖片球菌>发酵乳杆菌.  相似文献   

12.
乳酸菌在大豆黄浆水中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乳酸乳球菌乳亚种为发酵菌株,大豆黄浆水为培养基质,产酸量、pH值为考察指标,探讨不同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种子液接种量、葡萄糖添加量对乳酸乳球菌乳亚种在黄浆水中发酵产酸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产酸量进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乳酸乳球菌乳亚种在黄浆水中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5℃、种子液接种量9%(V/V)、发酵时间68h、葡萄糖添加量5%(m/V)、初始pH 6.2,该条件下产酸量达0.791 3g/100mL,pH为3.40。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5):124-129
为研究乳酸片球菌发酵产生的有机酸与其抑菌活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ot-on-lawn法及琼脂扩散法研究其抑菌活性,利用HPLC分析发酵液主要有机酸组分。结果表明:乳酸片球菌以葡萄糖作为发酵碳源时发酵能力最强,且主要抑菌物质为有机酸;乳酸、乙酸与总酸含量与抑菌活性存在正相关性(P<0.05)。乳酸片球菌发酵液有机酸组分与抑菌活性的研究为开发新型生物防腐剂的潜在菌株的筛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发酵特性的乳酸乳球菌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电子鼻与电子舌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191株乳酸乳球菌所制备的发酵乳进行风味与滋味品质评价。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具有不同产酸和蛋白水解特性的乳酸乳球菌所制备的发酵乳风味特征呈分离趋势。Mann-Whitney分析结果表明,慢速产酸组的发酵乳芳香成分显著低于中速及快速产酸组,而甲烷、乙醇、有机硫化物则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1)。在滋味方面,慢速产酸组发酵乳的鲜味强烈,而中速和快速产酸组酸味更强烈(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的产酸速率与蛋白水解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产酸速率快、蛋白水解能力弱的乳酸乳球菌可赋予发酵乳更多的芳香成分以及更强烈的酸味,而产酸慢、蛋白水解能力强的菌株使得发酵乳具有更多的甲烷、乙醇、有机硫化物成分以及较强的鲜味。  相似文献   

15.
为得到适合肉制品发酵的菌株,本研究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方法对侗族传统发酵酸肉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发酵特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发酵酸肉中分离得到54株乳酸菌,按照肉用发酵剂的基本原则进行筛选后得到S26、S42、S53三株性能优良菌株,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后确定:S26为香肠乳杆菌(Lactobacillus farciminis),S42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S53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三株菌生长良好且产酸速度快,24 h内可以将pH降到3.5左右;菌株对于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头孢类等大多数抗生素无耐药性,且无质粒和溶血现象;并且三株菌之间无拮抗作用,可将三株菌复配后用于肉类的发酵。  相似文献   

16.
研究发酵里脊火腿菌种的筛选及工艺优化.利用耐盐试验、耐亚硝酸盐试验、产酸率和拮抗性试验对植物乳杆菌(Lp)、啤酒片球菌(Pc)、乳酸链球茵(st)、嗜酸乳杆菌(La)进行菌种筛选试验,应用正交试验对滚揉工艺和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菌种筛选表明Lp、Pc在6%NaCl,150 mg/kgNaNO(2)下能够存活;Lp比Pc耐NaCl、NaNO(2)性强,产酸率Lp大于Pc,植物乳杆菌(Lp)和啤酒片球菌(Pc)可以作为发酵肉制品的发酵剂.发酵火腿最佳工艺条件为:菌种配比Lp:Pc=1:1、发酵温度30℃、菌种接种量10(7)CFU/g、相对湿度85%或90%、滚揉时间为40 min、注射率15%、发酵时间为30 h、滚揉速度8 r/min,滚揉温度设一定值为5℃.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保藏期较长的一种发酵猪肉干,实验采用乳酸片球菌对猪肉进行发酵,并对发酵条件(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烘烤条件(烘烤时间、烘烤温度)进行优化。发酵猪肉干在30℃下储存,进行破坏性实验,探索保藏期最长的工艺参数,通过定期检测微生物(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志贺氏菌)的数量检测猪肉干的保藏期。结果表明:接种量2.5%、发酵温度20℃、发酵时间24h、烘烤时间100min、烘烤温度85℃的工艺条件是延长乳酸片球菌发酵猪肉干保藏期的最优条件。  相似文献   

18.
干酪生产用菌种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酵剂菌种对干酪的品质有重要影响.采用从新疆民族乳制品(奶疙瘩、酸奶)中分离的菌株,研究了3种单一菌株(乳酸乳球菌、瑞士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4种混合菌株(乳酸乳球菌:瑞士乳杆菌(1:1)、乳酸乳球菌:干酪乳杆菌(1:1)、瑞士乳杆菌:干酪乳杆菌(1:1)、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1:1))的发酵性能和生化特性,确定了适于干酪加工的菌种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乳球菌:干酪乳杆菌(1:1)、瑞士乳杆菌:干酪乳杆菌(1:1).  相似文献   

19.
选择保加利亚乳杆菌与乳酸乳球菌复配研制低温发酵酸乳,通过单因素、L9(34)正交实验研究,以风味、后熟及贮藏酸度、活菌数量为产品指标确定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低温发酵酸乳的最佳发酵工艺为保加利亚乳杆菌与乳酸乳球菌按照1∶4比例混合,接种4%,35℃下发酵10 h。  相似文献   

20.
以陕西杨凌地区大白菜为原料,切碎,添加2.5%食盐,在22 ℃进行半厌氧自然发酵酸泡菜。发酵过程中在不同时间取泡菜液,测定泡菜pH值、乳酸菌落和菌落总数变化,分离鉴定优势乳酸菌株,检测酸白菜微生物多样性,探究酸白菜腌制过程中菌群的演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泡菜自然发酵,从第0天到第7天,pH值从初始的6.0降到4.2,乳酸菌数由4.65 lg(CFU/mL)增至7.86 lg(CFU/mL),菌落总数由9.11 lg(CFU/mL)减至8.65 lg(CFU/mL)。在不同发酵阶段共分离鉴定出27株乳酸菌,分别为10株明串珠菌,7株魏斯氏菌,4株乳酸乳球菌,4株弯曲乳杆菌和2株戊糖片球菌。泡菜发酵起始优势乳酸菌种属为魏斯氏菌,发酵中期优势乳酸菌逐渐变成乳酸乳球菌,肠膜明串珠菌演替成优势乳酸菌。整个泡菜发酵阶段异型乳酸发酵菌种占据主导地位,发酵中、后期(5 d后)同型乳酸发酵菌种参与泡菜发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