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黄凡  刘莹  张晶晶  袁岩  黄文 《食品科学》2013,34(10):58-61
以新鲜的双孢蘑菇为原料,研究热风干燥制作双孢蘑菇粉的加工工艺,并对不同护色剂的护色效果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双孢蘑菇粉适宜的加工工艺是为热风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7h、双孢蘑菇切片厚度2mm、装载量40g/dm2;双孢蘑菇护色液的最佳配方为亚硫酸钠0.1g/100mL、D-异抗坏血酸钠0.3g/100mL、柠檬酸0.05g/100mL,采用该法生产的双孢蘑菇粉与冷冻干燥相比,色泽、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都略微降低,但是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广西轻工业》2013,(7):11-12
主要对双孢蘑菇加工配方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的护色剂和适合中亚消费者口味的蘑菇罐头配方,并请国内外消费者对蘑菇罐头成品进行了感官评定,针对最优的产品,进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试验结果显示:在加工双孢菇之前,进行迅速有效的护色对产品的色泽质量影响较大;在基础配料一定的基础上,食盐、白砂糖和醋酸的影响顺序为:白砂糖>食盐>醋酸。在此条件下,加工的双孢蘑菇罐头最受中亚国家消费者的喜欢。  相似文献   

3.
双孢蘑菇面酱酿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明  仇敏  邵伟  官文靖 《中国酿造》2012,31(7):190-191
以双孢蘑菇菇柄和残次菇为原料,通过传统酿制工艺生产双孢蘑菇面酱产品.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双孢蘑菇面酱酿制的最佳工艺参数,即面酱酿制的种曲接种量为0.3%、发酵过程中12Bé盐水加量等于面糕的量,发酵温度45℃,发酵时间40d,在此条件下所酿制双孢蘑菇面酱感官品质良好,且各项理化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火腿白芸豆软罐头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腿是云南的名特产品,为了丰富火腿系列产品的品种,扩大火腿系列产品的市场,研究了以云南火腿为原料的火腿白芸豆软罐头的生产工艺及配料。采用复合薄膜软包装生产的火腿白芸豆软罐头,能直观地感受到内容物的色泽和形态,有利于消费者选择和购买,适合旅游和家宴,携带方便。本实验通过大量对比和精心的筛选,其中包括对白芸豆的添加量的确定,以及对影响风味的关键因子采用正交设计,对产品风味参数进行评定,通过正交试验成功地研制出风味独特,营养全面,色香味俱全的火腿白芸豆软罐头的工艺配方和加工工艺,并对产品进行了感官检验和各项理化指标的检验,结果为产品的各项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本实验产品一旦投入生产将会对发展云南火腿产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双孢蘑菇粉为主要添加料制备冻干型食用菌特色溶豆,分析了不同粒度(20目、60目、100目、超微粉)的双孢蘑菇粉对溶豆的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双孢蘑菇粉后,溶豆的色泽明显变暗变深,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显著升高,水合能力和质构特性变化明显;随着添加双孢蘑菇粉粒度的降低,溶豆色泽显著变亮变白,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逐渐增大;溶豆的水合能力及感官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复水时间及韧性、硬度和粗糙度等指标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研究发现,添加双孢蘑菇粉超微粉可显著改善溶豆的色泽,但对最终产品的口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当双孢蘑菇粉粒度为100目时,溶豆的食用品质最佳,其水合能力为2.82 g/g,复水时间为51.38 s,韧性(距离)为0.20 mm,最大穿刺硬度为1083.00 g,粗糙度为26.40。100目的双孢蘑菇粉适宜用于制备食用菌特色溶豆,可较好地保证产品的食用品质。该研究可为双孢蘑菇特色食品的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种添加双孢蘑菇的台湾烤肠配方,其组成为:猪后腿肉52wt%,猪脊膘18wt%,双孢蘑菇颗粒6wt%,大豆分离蛋白1wt%,食用盐1wt%,复配水分保持剂(复合磷酸盐)0.35wt%,复配肉制品增稠剂0.4wt%,谷氨酰胺转氨酶0.2wt%,味精0.42wt%,呈味核苷酸二钠0.05wt%,白砂糖4.5wt%,亚硝酸钠0.005wt%,D-异抗坏血酸钠0.03wt%,白胡椒粉0.1wt%,复合宝香料0.25wt%,白酒0.05wt%,猪肉膏香精0.2wt%,肉精油香精0.1wt%,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3wt%,冰水12.345wt%;并详细叙述了双孢蘑菇烤肠的加工工艺流程。该方案所制成的台湾烤肠,肉类与食用菌类双孢蘑菇荤素搭配恰当,营养丰富均衡,口感细腻、嫩滑、弹脆,符合当代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同时,我们还以卡拉胶、酪蛋白酸钠、亚麻籽胶、魔芋粉为原料,研发出复配肉制品增稠剂,其配方组成为:绿新K型半精制卡拉胶30wt%,酪蛋白酸钠28wt%,亚麻籽胶20wt%,魔芋粉22wt%。将其添加到双孢蘑菇台湾烤肠中,进一步提高升了烤肠的质量,对于台湾烤肠生产企业具有广泛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延缓鲜切双孢蘑菇褐变的发生,研究了不同真空度(0,-20,-40,-60,-80,-98k Pa)下充氮热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贮藏中的色泽以及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真空充氮热处理可以减缓鲜切双孢蘑菇L*值(亮度)的下降速率,抑制其颜色向红色和黄色方向加重,减缓了鲜切双孢蘑菇褐变的发生;与对照组(0 k Pa)和其他真空度充氮热处理相比,在40℃、热处理5 min时,-40 k Pa和-80 k Pa真空充氮可使鲜切双孢蘑菇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保持在较低水平,而保持较高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总酚含量,进而延缓鲜切双孢蘑菇的衰老并提高其抗性。  相似文献   

8.
酸渍双孢蘑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冰乙酸和食盐的混合液作为汤汁的双孢蘑菇酸盐渍生产工艺、产品检验等,结果表明,冰乙酸浓度2%、食盐浓度8%~12%是双孢蘑菇酸盐渍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青豆鱼泥罐头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婴幼儿青豆鱼泥罐头的基本配方和加工工艺。通过感官评定及数学分析 ,得到青豆鱼泥罐头的基本配方为 :鱼泥 70 % ,米粉 2 0 % ,青豆 1 0 %。对按最佳配方生产的产品进行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检测 ,同时对产品进行保温贮藏试验 ,结果表明 ,按照该配方该工艺生产的青豆鱼泥罐头符合自定的质量标准 ,贮藏期间没有质量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双孢蘑菇废弃菇柄5’-核苷酸得率,增加其经济价值。以双孢蘑菇废弃菇柄为原料,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pH值、酶底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5’-核苷酸酶解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对5’-磷酸二酯酶对核酸的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其次对双孢蘑菇废弃菇柄浸提液中5’-核苷酸在不同pH值、温度和加热时间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对主要酶解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双孢蘑菇废弃菇柄核酸酶解的最优参数为:pH5.0、酶底比3000 U/g、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 h,5’-核苷酸得率为1.60 g/100 g。通过稳定性试验发现,双孢蘑菇废弃菇柄中5’-核苷酸在pH值为中性偏酸(pH5~7)条件下比较稳定,受热温度越高5’-核苷酸越不稳定,在试验范围内为保留更多的5’-核苷酸,热处理时间以不超过1.5 h为宜。这一结果可为双孢蘑菇废弃菇柄5’-核苷酸的提取及其在烹调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柠檬酸亚锡二钠对双孢菇罐头的护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柠檬酸亚锡二钠(DSC)对双孢菇罐头的护色作用。在双孢菇切片预处理和罐头汤汁中添加DSC与其他常用护色剂及其正交复合护色剂,测定产品的PPO残余酶活和褐变度BD等质量指标。在预处理阶段,较之植酸、柠檬酸、VC,DSC对双孢菇酶促褐变有更佳的抑制作用,预煮前以最佳复合护色剂(质量分数)0.2%柠檬酸,0.03%DSC,0.02%植酸,0.03%VC护色液浸泡预处理可有效防止菇片褐变;DSC用于双孢菇罐头汤汁比其他护色剂有更显著的褐变抑制效果,汤汁复合护色剂的最佳参数组合为(质量分数):0.03%DSC,0.02%植酸,0.3%CaCl2和0.1%柠檬酸,各因素对其影响程度为:DSC>植酸>氯化钙。DSC复合护色剂可有效抑制双孢菇罐头褐变,效果可与焦亚硫酸钠媲美,可作为蘑菇罐头中替代焦亚硫酸钠的新型安全高效护色剂。  相似文献   

12.
火腿鲜笋片罐头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金华火腿为配料的火腿鲜笋片罐头的生产工艺及其配料,较成功地研制出风味独特,营养全面,色香味俱全,并有一定保健作用的火腿菜罐头,对开发其它传统的金华火腿菜罐头,拓宽火腿消费渠道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双孢菇挂面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玮  樊红秀  刘振春 《食品科学》2011,32(6):314-317
为了提高挂面的营养价值,制备双孢菇挂面。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双孢菇挂面的制备工艺,得出最佳配方为(以面粉质量为基准)双孢菇的添加量5%、海藻酸钠添加量0.3%、食盐添加量3%、水40~45mL/100g,其最终产品具有良好的外观,独特的风味及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Weibull分布函数的双孢菇热泵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双孢菇干制品品质,采用热泵式冷风干燥对双孢菇进行脱水处理,以双孢菇热风干燥和冷冻干燥为参照实验,对不同热泵式冷风干燥条件下(进口风速、干燥温度)双孢菇的干燥耗时、干燥能耗、产品硬度以及产品白度进行研究;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双孢菇热泵式冷风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扩散机制进行分析;基于干燥效率指标和产品品质指标,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对双孢菇热泵式冷风干燥过程进行评价。实验表明:加快进口风速干燥耗时最小值比最大值降低9.09%,提升干燥温度干燥耗时最小值比最大值降低27.27%;干燥温度对双孢菇热泵式冷风干燥能耗、产品硬度和产品白度影响更为显著(p<0.05);Weibull分布函数能够准确描述(R2>0.99)双孢菇热泵式冷风干燥过程,不同干燥条件下双孢菇冷风干燥的形状参数均小于1,整个干燥主要受内部水分扩散控制;相对于冷冻干燥,双孢菇热泵式冷风干燥耗时及能耗分别降低了50%和26.35%;而相对于热风干燥,冷风干燥技术将双孢菇干制品的产品硬度降低13.44%,同时干制品产品白度提升了59.92%;实验操作条件范围,双孢菇冷风干燥最佳干燥条件为25 ℃干燥温度和2 m/s进口风速。结论:热泵式冷风干燥技术能够提升双孢菇干制品品质同时降低干燥耗时和能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市售新鲜双孢菇为原料,选用不同浓度的柠檬酸、苯甲酸、异抗坏血酸钠为褐变抑制剂做抑制双孢菇酶促褐变的实验。结果表明:对双孢菇酶促褐变抑制效果最好的是苯甲酸,其次是柠檬酸,再次是异抗坏血酸钠;柠檬酸0.70%、苯甲酸0.28%、异抗坏血酸钠0.65%复配时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可达79.02%。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酶解法、热回流法、超声波和微波法提取双孢蘑菇中核酸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法优于其它方法。最终,确立采用微波破壁提取双孢蘑菇中核酸。经单因素(时间、功率、NaCl%、pH)实验和正交实验,得最佳提取条件为:30min、300W、4%NaCl、pH为11。用定磷法测得双孢蘑菇核酸提取率为2.78%。  相似文献   

17.
双孢菇植物化学复合护色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书信  王安建  田广瑞  李静 《食品科技》2012,(7):240-243,247
以新鲜双孢菇为试材,以L-半胱氨酸、六偏磷酸钠、芦根和花生壳为护色剂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护色剂的配方为L-半胱氨酸0.2%,六偏磷酸钠0.3%,芦根提取液0.2%,花生壳提取液0.1%。进而对其护色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其护色效果进行了比较评价,表明复合护色剂与0.1%亚硫酸钠的护色效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不同漂烫温度和漂烫时间下对新鲜双孢蘑菇实施低温漂烫、超声和处理液浸渍等预处理后再进行炒制,研究不同预处理条件对炒制后双孢蘑菇色值、质构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预处理工艺并研究联合预处理对双孢蘑菇挥发性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漂烫组相比,经过柠檬酸(5 g/L)和氯化钙(10 g/L)复合溶液低温漂烫(65 ℃)15 min处理后,双孢蘑菇L*值提升40.77%,硬度值提升43.24%,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是苯甲醇、苯甲醛、苯乙醛、1-辛烯-3醇、3-辛酮等,与未漂烫组相比具有蘑菇特征香气的八碳化合物增加76.3%,反,反-2,4-癸二烯醛等不良风味显著减少(P<0.05)。该研究为食用菌预制菜肴加工的产业化、标准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