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超高压微射流处理条件对火龙果汁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火龙果汁分别采用100、150和200MPa的超高压微射流处理1次和2次,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火龙果汁理化指标(平均粒径、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酚和花青素含量)和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酵母菌)。 结果 果汁的平均粒径、总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压力的增加而减小,总酚含量随压力的增加变化差异不显著,花青素含量随压力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相同压力下,处理次数对平均粒径、总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酚含量的影响不显著,100MPa下花青素的含量随处理次数增加而降低,但150、200MPa下花青素的含量随处理次数增加而增加;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酵母菌的数量均随着压力和处理次数的增加而减少。结论 超高压微射流处理能够对火龙果汁的理化特性产生影响,并且能够有效杀灭火龙果汁中的微生物,最终实现火龙果汁品质和安全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超高压(HHP,500 MPa/4 min)和高温短时(HTST,95℃/15 s)对甘蔗浊汁和清汁p H、可滴定酸(TA)、可溶性固形物(TSS)、总酚、色泽、褐变度、澄清度、浊度和微生物指标的影响,并分析了4℃,贮藏15 d内甘蔗汁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HTST和HHP处理对甘蔗汁均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HHP和HTST甘蔗清汁p H显著降低,HTST甘蔗清汁可滴定酸(TA)含量升高,HHP和HTST对甘蔗清汁和浊汁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和总酚含量无影响,与HTST相比HHP对甘蔗汁颜色的影响较小,HHP处理后甘蔗清汁澄清度升高,甘蔗浊汁浊度下降,HHP甘蔗汁感官性能优于HTST甘蔗汁。经在4℃贮藏15 d,甘蔗浊汁的菌落总数显著升高,但浊汁和清汁的霉菌和酵母菌数基本保持稳定,贮藏期间甘蔗清汁和HTST甘蔗浊汁p H降低,总酚含量均有明显升高,甘蔗清汁的澄清度和甘蔗浊汁的浊度有所降低,HHP甘蔗清汁的b*值和褐变度增加,HTST甘蔗汁颜色稳定。结论:超高压杀菌有利于保持甘蔗汁品质,是适合甘蔗汁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6):117-122
研究40℃下超高压200~500 MPa压力、5~25 min保压时间对南果梨汁杀菌效果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50 MPa下处理15 min和90℃下处理10 min,南果梨汁中的菌落总数和霉菌酵母菌数均达商业无菌;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大和保压时间延长,南果梨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基本不变,总酚含量和p H值略有下降,总酸含量略有升高;而热处理后总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不变,总酚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样相比,超高压处理对南果梨汁颜色变化不显著(△E1.5),热处理显著(△E1.5)。另外,利用电子鼻能较好地区分不同处理后南果梨汁风味,其中200 MPa和350 MPa处理组的风味与其他压力组相比更接近鲜汁。超高压处理南果梨汁与热处理法相比,不但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且能较好地保持其营养成分和色泽,但对其特征香气却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沙棘和哈密瓜为原料,通过感官评价分析,研制出一款沙棘-哈密瓜复合果汁。分别采用超高压(500 MPa, 5 min)和热处理(90℃,1 min)对果汁进行处理,分析处理前后和贮藏15 d内杀菌效果、色泽、活性成分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超高压和热处理后,沙棘哈密瓜复合汁菌落总数<1 lg CFU/mL,贮藏15 d后菌落总数也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贮藏前后和贮藏过程中,pH值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与未处理组相比,超高压处理对沙棘哈密瓜复合汁颜色的影响小于热处理组,超高压处理的样品在贮藏过程中颜色比热处理组更稳定。贮藏期间,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和抗氧化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超高压处理能较好地保留样品中的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和抗氧化活性,其保留率分别为75.48%、74.54%、84.16%和92.75%。因此,超高压是一种能保持沙棘哈密瓜复合汁品质的杀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杀菌方式对梨枣汁杀菌效果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超高压杀菌、微波杀菌、巴氏杀菌对梨枣汁杀菌效果与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杀菌方式对梨枣汁中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其中,超高压杀菌效果最好,灭菌率可达到93%以上;超高压杀菌处理可使梨枣汁可滴定酸含量降低、透光率升高、非酶褐变程度降低,同时保持梨枣汁色泽。超高压处理的梨枣汁部分抗氧化成分损失,但仍能保持梨枣汁较强抗氧化性。因此,超高压杀菌技术不仅有良好的杀菌效果,而且能保持好梨枣汁品质。  相似文献   

6.
草莓果浆经两种不同参数超高压处理后,通过测定果浆中细菌总数、酚类物质含量、酶活性(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及营养成分(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指标,研究超高压处理对草莓果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压力上升细菌总数逐渐减少,400MPa压力条件下处理10min即可达到商业无菌;还原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与对照相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400MPa、25min超高压处理的草莓果浆VC含量下降之外,其他处理组均有显著增加;超高压处理后草莓果浆的抗氧化能力增强,亮度提高,其中400MPa、15min的超高压处理组能最好地保持草莓果浆的原有色泽。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东北地区自然发酵酸菜不同发酵时间的化学成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本文以纯培养法追踪微生物数量变化,同时监测发酵体系中化学成分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发酵时间的延长,pH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下降,总酸含量上升,还原糖、亚硝酸盐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小。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和乳酸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大肠菌群数最后为零。酵母菌数量先增加后降低,最后略上升。相关性分析表明,乳酸菌数与pH、大肠菌群数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酵母菌数与亚硝酸盐、还原糖及氨基酸态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大肠菌群数与pH、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及氨基酸态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细菌菌落总数与氨基酸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表明,酸菜发酵体系中多种化学成分与微生物数量相关性显著,为提高酸菜发酵环境中微生物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协调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超高压和热杀菌对枸杞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枸杞汁杀菌新技术,采用超高压和热杀菌处理枸杞汁,分析微生物、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色泽等品质指标在处理前、后及贮藏期间的变化。两种处理后枸杞汁微生物均小于10 CFU/m L,而超高压组菌落总数在贮藏结束时为117 CFU/m L,超过行业标准要求;p H值、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两种处理前、后及贮藏期间均无显著变化;处理前、后及贮藏期间枸杞多糖含量基本稳定,而两处理组的总类胡萝卜素和总酚含量在贮藏期间呈下降趋势,超高压能更好保留其含量;在处理前、后及贮藏期间,超高压对枸杞汁抗氧化活性的保持也优于热处理,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处理前、后各颜色指标的对比,发现超高压能更好地保持枸杞汁原有的颜色,贮藏期间超高压组L*,a*,b*值降低量高于热处理组,通过PPO及POD活性分析推测酶促色变是引起贮藏期间超高压组颜色变化大于热处理组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为超高压应用于枸杞汁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高压均质技术结合VC处理对桃浊汁中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指标和pH、可溶性固形物、色泽、总酚和黄酮等品质指标的影响,旨在为桃浊汁高压均质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桃浊汁添加0.15% VC后,经压力0~190 MPa,进料温度30,45,60 ℃的高压均质处理后,测定其微生物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均质压力的升高,桃浊汁中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降低;进料温度升高,会显著提高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当处理压力110 MPa及以上,进料温度60 ℃时,处理后的桃浊汁中未检测到霉菌和酵母菌。在桃浊汁中添加VC后进行高压均质处理,pH值和可溶性固形物没有显著变化;色泽显著改善,L*值和b*值升高,a*值降低,与未添加VC的样品相比,高压均质处理后ΔE值显著降低,保留了桃浊汁原有的色泽;桃浊汁中总酚和黄酮含量均显著提高,是未添加VC桃浊汁的2~3倍。结论:高压均质结合VC处理可显著降低桃浊汁中微生物,同时抑制果汁褐变,提高总酚和黄酮等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0.
贮藏温度对鲜切火龙果品质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心火龙果为试材,通过对感官评价、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总酚、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总数等指标的研究,探讨不同贮藏温度(0,4,10,20℃)对鲜切火龙果营养品质和卫生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贮藏能延缓鲜切火龙果整个贮藏期间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和总酚含量的下降,以及失重率的增加,抑制丙二醛含量的上升,在贮藏结束时仍能保持较低的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总数,保持较好的感官品质,从而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花生奶超高压处理与微生物存活量之间的关系。考察了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数和大肠菌群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下,花生奶中大肠菌群对压力非常敏感,霉菌和酵母菌较大肠菌群耐压,经500MPa,保压10min处理,菌落总数可降至20cfu/mL,达到了国家相应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以石榴汁为原料,研究超高压微射流对石榴汁中总酚、粒径、色泽、花色苷含量、可滴定酸及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压力下处理的石榴汁的总酚含量、平均粒径、色差值、花色苷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然而,在40 MPa下处理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显著,在120 MPa和200 MPa下有显著差异(P0.05)。而经超高压微射流处理的石榴汁的可滴定酸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超高压微射流可以改善石榴汁的品质,如增加总酚含量和对色泽的改善,为消费者提供更好质量的果汁。  相似文献   

13.
研究超高压处理压力对鲜榨番茄汁品质的影响。研究以热处理(100℃处理5 min)作为对照,评价超高压处理200、400、600 MPa压力在25℃处理20 min对鲜榨番茄汁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超高压处理可以将鲜榨番茄汁中的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数量控制在国家食品标准限量限以内。与热处理相比,当超高压处理压力为400、600 MPa时,可以维持鲜榨番茄汁中总酚含量和Vc含量,降低其颜色变化,并且钝化影响果汁营养和颜色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为提高果汁贮藏稳定性奠定基础。因此,超高压处理(压力≥400 MPa)可以有效维持鲜榨番茄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以黄皮原浆为研究对象,分别用超高压(Highhydrostaticpressure,HHP)和热处理(heattreatment,HT)进行杀菌,比较处理前后及4℃贮藏期间黄皮原浆各理化指标的变化。贮藏期结束时超高压组和热处理组菌落总数分别为67.36、43.49CFU/m L,表明黄皮原浆超高压600 MPa/5 min的杀菌能力与热处理85℃/30 min相当;pH、可滴定酸(TA)、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在两种处理前后及贮藏期间均无显著(p0.05)变化;两种处理后的总酚、抗坏血酸和抗氧化能力在贮藏期间均呈下降趋势,贮藏期间超高压组总酚、抗坏血酸分别下降了11.71%、9.45%,热处理组下降了19.61%、18.92%,说明超高压能更好的保留黄皮原浆中总酚和抗坏血酸含量,减少抗氧化能力的损失;热处理使黄皮原浆中果胶含量提高了23.15%,而超高压处理对果胶含量无显著影响,但能更好的保留原浆贮藏过程中果胶含量;黄皮原浆中有机酸主要为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且酒石酸含量最高,为13.95mg/g,热处理组对有机酸的影响小于超高压组。研究结果为超高压和热处理应用于黄皮原浆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发酵石榴汁为研究对象,分别用超高压(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HHP,600 MPa/10 min)和热处理(Thermal processing,TP,65 ℃/20 min)进行杀菌,比较处理前、后及4 ℃贮藏期间发酵石榴汁各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超高压和热处理后,发酵石榴汁中菌落总数小于10 CFU/mL,且菌落总数在贮藏结束时小于100 CFU/mL,符合行业标准要求;pH、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ity,TA)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otal soluble solids,TSS)在两种处理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贮藏期内pH、TSS无显著变化(p>0.05),而TA显著下降(p<0.05);超高压处理后的样品具有更高的总酚、花色苷、总黄酮和抗氧化活性;在贮藏过程中,总酚、花色苷、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超高压处理能更好地保持样品的总酚、花色苷和抗氧化活性,而热处理组能更好地控制样品中总黄酮的损失;与未处理组相比,超高压和热处理对发酵石榴汁色泽的影响较小,贮藏期间热处理组的色泽变化程度高于超高压处理组。结论:超高压处理的发酵石榴汁在总酚、总黄酮、花色苷和抗氧化性等品质方面优于热处理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不同灭菌方式在达到商业杀菌要求的基础上对猕猴桃汁营养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选取贵州修文地区所产的"贵长"猕猴桃为原料进行加工,并分别经过巴氏灭菌和微波灭菌,测定菌落总数、pH、可溶性固形物、色泽、总酸、总糖、多酚、维生素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巴氏灭菌和微波灭菌对猕猴桃汁中pH、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总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巴氏灭菌处理后减少了果汁中的VC含量(p0.05)、增加了多酚含量(p0.05)。与巴氏灭菌相比,微波灭菌不仅灭菌率可达到99.99%;VC含量增加(p0.05),ΔE值和多酚含量显著降低(p0.05);表明微波灭菌能更好地保持猕猴桃汁原有的色泽和营养成分。因此,微波灭菌技术不仅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而且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猕猴桃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以水蜜桃、红心火龙果原汁为主原料,利用百香果原汁进行风味调配,通过感官评定结合单因素、响应面分析优化工艺配方,同时以菌落总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pH、色泽、花青素、VC含量为指标,以热处理(90℃/60 s)为对照,研究超高压处理对天然复合果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复合果汁最优配方为水蜜桃原汁43%、红心火龙果原汁46%、百香果原汁11%。优化条件下模型预测感官评分为93.87分,验证结果为92.86分,与模型结果接近。超高压能有效杀灭微生物,500 MPa、10 min处理后菌落总数降至1.84 lg CFU/mL,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超高压处理后,复合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pH和花青素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热处理复合果汁(P<0.05);褐变指数为176.62,显著低于热处理组(P<0.05);VC含量下降40.25%。与热处理相比,超高压更好保持了天然复合果汁的品质和营养。  相似文献   

18.
以鲜切苹果为原料,分别采用0、1、1.5和2 g/100 mL的壳寡糖溶液对其进行涂膜处理,在4℃下贮藏。测定其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和大肠菌群数量变化,同时测定其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抗坏血酸(Vitamin C,V_C)含量、褐变指数、硬度、失重率、生理指标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壳寡糖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的微生物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可有效地抑制其呼吸强度的升高,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等营养物质的下降,降低失重率,防止软化。但是,壳寡糖涂膜处理会促使PPO和POD活性提高,使鲜切苹果的褐变指数(BI)增加。综合比较,浓度为1.5 g/100 mL的壳寡糖对抑制鲜切苹果的微生物生长和延缓其营养损失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不同杀菌方式对发酵红枣汁品质的影响。方法:红枣汁发酵前,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杀菌(CPS)和脉冲强光杀菌(PLS)对发酵前后红枣汁品质的影响,以高压杀菌(SA)红枣汁为对照。结果:采用CPS处理,红枣汁发酵前后总糖、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种杀菌方式,发酵后红枣汁的总糖、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7 mg/L、1.64 mg/L和12.4%;采用SA处理,红枣汁发酵前后总酚含量均为最低,发酵后红枣汁的总酚含量仅为2.19 mg/L;采用PLS处理,红枣汁发酵前后的色差值变化最小。经CPS、PLS和SA处理后的红枣汁,接种植物乳杆菌发酵48 h后,其活菌数均>6.48 lg(CFU/mL),其中,PLS处理后植物乳杆菌活菌总数最高[6.63 lg (CFU/mL)]。结论:非热杀菌处理(特别是PLS)对发酵红枣汁的品质影响较小,可作为发酵红枣汁加工中的杀菌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草莓汁的超高压杀菌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本文研究热敏性果汁——纯草莓汁超高压处理与微生物存活量之间的关系。考察了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数和大肠菌群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9℃下,草莓汁中大肠菌群对压力非常敏感,压力为350MPa,保压3min即可全部杀灭;霉菌和酵母菌较大肠菌群耐压,压力为350MPa,保压10min可全部杀灭;果汁中虽含多种耐压菌,但经500MPa,保压15min处理,菌落总数还可降至30cfu/ml,达到了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