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双酶水解法结合超滤膜分离从紫薯多酚蛋白复合物中制备降血糖肽组分。以酶解产物的水解度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指标,从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中筛选出2种蛋白酶,以酶解时间、pH、加酶量和酶解温度分别进行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酶解工艺。酶解工艺最佳条件为:底物浓度0.01 g/mL,木瓜蛋白酶在pH7.0、温度50℃、酶添加量5000 U/g的条件下酶解1 h;灭活冷却后,碱性蛋白酶在pH8.0、温度60℃、酶添加量6000 U/g的条件下酶解5 h。得到酶解产物的水解度为25.72%,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24.18%。为探究酶解产物中不同分子质量的降血糖活性组分,酶解液分别通过3ku和10ku超滤膜后得到3个组分(组分1:分子质量3 ku,组分2:分子质量3~10 ku,组分3:分子质量10ku),通过胰岛素抵抗模型HepG2细胞实验验证3个组分的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组分1可增加胰岛素抵抗模型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量,可作为分离纯化制备紫薯高活性降血糖肽类物质的优选来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知母水溶性小分子提取物的制备及其对胰岛素抵抗HepG2 (IR-HepG2)细胞糖代谢的作用.方法 采用水提取,膜分离方式制备知母提取物;采用高浓度胰岛素持续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加入知母水溶性小分子提取物保温24 h后,测定对照组和加药组细胞内葡萄糖消耗量、肝糖原含量及己糖激酶(hexokinase,HK)、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的活性.结果 知母水溶性小分子提取物明显增加细胞的葡萄糖消耗、提高IR-HepG2细胞HK、PK活性,增加肝糖原含量.结论 知母水溶性小分子提取物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下HepG2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肝HK、PK活性,促进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增加肝糖原合成,促进糖代谢.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核桃发酵多肽的抗氧化效果及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此多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当样品质量浓度为2 mg/mL时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1.7%,对人小肠癌细胞(Caco-2)的IC_(50)值为3.67 mg/mL。对4组分发酵多肽(分子质量30、10~30、5~10 ku及5 ku)进行抗肿瘤活性的试验及筛选,发现5 ku组分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表明低分子质量多肽对Caco-2细胞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_(50)值为2.63 mg/mL),且该样品不仅抑制Caco-2细胞生长,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C_(50)值为3.76 mg/mL),而对非肿瘤细胞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未显示显著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核桃粕发酵产生的小分子活性多肽有明显的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超滤分离鸡肉酶解物,制备分子质量小于1 ku、1~5 ku、大于5 ku的3个肽组分样品。采用盐酸水解鸡肉酶解物,制备氨基酸组分样品。以3个肽组分和氨基酸组分及葡萄糖为原料,设计加或不加氧化鸡脂两类共8个模型反应体系,研究鸡肉酶解物中不同氨基组分对肉香味形成的贡献。通过分析比较反应产物在波长420 nm处紫外-可见光吸收值和pH变化值,以及固相微萃取/气-质联机分析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发现对于加与不加氧化鸡脂的两类反应体系,均为随氨基组分的分子质量增大,420 nm处紫外-可见光吸收值降低,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总量减少,这可能因分子质量大反应活性差导致。无论加或不加氧化鸡脂,均为氨基酸组分对含硫化合物贡献最大,小于1 ku和1~5 ku肽组分对吡嗪类化合物贡献最大。但氧化鸡脂中含有羰基类脂质氧化产物可对美拉德反应有影响,与不加氧化鸡脂相比,加入氧化鸡脂后420 nm处紫外-可见光吸收值稍增加,产生的风味化合物总量大幅度下降,并有带烷基链的化合物(如2-甲基-5-丙基-噻吩)含量增加及新杂环化合物2-丁基吡啶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山茶油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山茶油对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以选定适宜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其次,采用不同浓度山茶油对HepG2细胞进行24 h干预,再使用0.5 mmol/L游离脂肪酸处理24 h诱导建立脂肪肝细胞模型。然后,通过油红O染色法判断各组间的脂滴生成情况,并参照相关试剂盒测定各干预下细胞内脂质水平的变化情况。最后,通过qRT-PCR法测定细胞内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以探讨山茶油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干预组细胞内的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造模干预组相比,茶油预处理显著逆转了游离脂肪酸诱导细胞内TG、HDL-C和LDL-C含量的变化(P<0.05)。qRT-PCR结果表明,与造模干预组相比,山茶油预处理显著降低了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内脂肪酸转运酶(CD36)、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  相似文献   

6.
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是糖尿病防治的有效策略。用木瓜蛋白酶水解甲鱼蛋蛋白,采用超滤法分离小分子质量水解物组分(<2.5 ku);采用体外模拟胃及胃肠道消化模型,探究分子质量<2.5 ku组分的体外消化特性及抗氧化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制备的甲鱼蛋分子质量<2.5 ku组分具有良好的色泽(黄绿色),水溶液无色透明。经胃消化,分子质量<2.5 u组分的色谱峰变化不大,表明其在胃中的稳定性较好。而经胃肠道消化,原来的色谱峰降低,有些峰甚至消失,形成了新的色谱峰,肽含量显著升高,表明分子质量<2.5 ku组分中的部分活性肽被胃肠道消化产生更短的肽。分子质量<2.5 ku组分的原液及其胃消化产物和胃肠消化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mg/mL)分别是13.61,6.79,3.56;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mg/mL)分别是18.21,179.40,>300;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的IC50值(mg/mL)分别是17.96,10.81,<1。甲鱼蛋<2.5 ku组分具有潜在的降血糖作用,经胃肠消化后产物仍具有较强甚至更好的降血糖潜力。  相似文献   

7.
紫薯和红曲均被认为具有保护肝脏的功能,但紫薯经红曲发酵后护肝作用的变化未见报道。为研究红曲发酵对紫薯干预肝细胞糖脂代谢能力的影响,首先检测紫薯发酵前后成分变化,并采用油酸联合果糖诱导Hep G2细胞建立糖脂代谢紊乱模型,测定了紫薯和红曲紫薯对模型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和糖原、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的影响,并测定了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的水平。结果表明,经红曲发酵后,紫薯的总酚含量及Fe~(3+)还原能力上升,总黄酮含量下降。紫薯和红曲紫薯均可显著增加模型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和糖原含量(P0.05),抑制TG和TC的合成,降低ROS水平。发酵后紫薯促进模型细胞糖原合成能力约提升60%,下调TC能力约提升1倍,说明紫薯经过红曲菌发酵后,其干预HepG2糖脂代谢紊乱细胞糖脂代谢能力增强,可能与紫薯发酵后多酚含量提升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柠檬皮多酚(Limon Peel Polyphenols,LPP)的组成成分,并研究其对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HepG2细胞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分析LPP组成,利用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用LPP作用于IR-HepG2细胞,通过测定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初步探究LPP对糖代谢的影响,再通过测定糖原含量和己糖激酶(Hexokinase,HK)、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Phosphoenol 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葡萄糖六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ase)的活性,探究LPP调节细胞糖代谢的作用途径。结果:经过HPLC-QTOF-MS分析出12种物质,主要为黄酮及其苷类成分;在糖代谢研究方面,与模型组相比浓度为0.1~2 mg/mL柠檬皮多酚可显著提高细胞葡萄糖消耗量(P<0.05),且当浓度为0.5 mg/mL时其提高IR-HepG2细胞糖原含量和HK、PK活性,降低PEPCK和G6Pase活性的能力最接近于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结论:柠檬皮多酚可以缓解IR-HepG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并能通过促进糖原合成、提高糖酵解关键酶活性、降低糖异生酶活力的方式调节糖代谢水平,为后续的体内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并为未来开发功能性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浓度的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出现葡萄糖代谢异常,从胰岛素的添加量和作用时间角度探讨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HepG2/IR)模型的最佳条件;分别设立阴性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模型组、盐酸吡格列酮阳性对照组以及苦瓜皂苷干预组(100、300、500、700μg/mL),利用葡萄糖测定试剂盒检测各组葡萄糖消耗量,同时MTT法评价苦瓜皂苷对HepG2/IR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0μg/mL胰岛素诱导处理HepG2细胞36h是产生胰岛素抵抗的最适条件。与HepG2/IR模型组相比,300μg/mL的苦瓜皂苷不仅可以显著改善HepG2/IR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还能提高其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豌豆肽对缓解人肝癌细胞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形成的作用。方法:体外采用高浓度胰岛素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建立IR细胞模型,利用葡萄糖氢化酶过氧化氢酶法(GOP-POD)测定不同浓度豌豆肽对胰岛素诱导前后HepG2/IR细胞的葡萄糖含量及消耗量变化;MTT比色法检测豌豆肽对发生胰岛素抵抗细胞的毒性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手段检测细胞中胰岛素受体(InsR)及凋亡促进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胰岛素诱导48 h建立的HepG2/IR抵抗模型最为稳定,其葡萄糖消耗量与正常HepG2细胞相比降低10%。利用不同浓度豌豆肽对胰岛素诱导的HepG2细胞进行作用时,其葡萄糖消耗量提高1.31~1.68倍,InsR的表达水平提高1.19~1.34倍,凋亡蛋白Caspase-3阳性率表达增加。结论:豌豆肽对肝细胞内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具有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从玉米蛋白粉中鉴定得到的玉米肽Tyr-Phe-Cys-Leu-Thr(YFCLT)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抗氧化试验和细胞模型试验,从氧化应激与脂质代谢两个方面探讨其对HepG2细胞酒精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肽Tyr-Phe-Cys-Leu-Thr在较低浓度1μmol/L时仍具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率、铁螯合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采用酒精为诱导剂诱导建立人肝癌细胞(HepG2)酒精性损伤模型,酒精最佳作用浓度为500 mmol/L,作用24 h。HepG2细胞酒精性损伤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肽Tyr-Phe-Cys-Leu-Thr具有通过降低模型细胞ALT、AST的泄漏量,降低SOD、CAT、GSH酶活力,降低ROS和细胞TNF-α释放量而起到抗氧化应激损伤的HepG2细胞保护作用。玉米肽Tyr-Phe-Cys-Leu-Thr也可降低HepG2细胞内TG含量及减弱脂过氧化。综合各指标,玉米肽Tyr-Phe-Cys-Leu-Thr对HepG2细胞酒精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永强  韩烨  张凯  王鑫  王峙力 《食品科学》2021,42(17):170-176
目的:探讨甜玉米芯多糖(sweet corncob polysaccharide,SCP)组分SCP-80-I对胰岛素抵抗HepG2(insulin resistant HepG2,IR-HepG2)细胞糖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确立IR-HepG2细胞模型建立的最佳条件,并由此建立IR-HepG2细胞模型;分别以50、100、200、400 μg/mL剂量的SCP-80-I孵育细胞24 h,评价其对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同时利用噻唑蓝法评价其细胞毒性;检测氧化应激标志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测定细胞内糖原积累水平及糖酵解关键限速酶己糖激酶(hexokinase,HK)、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的活力。结果:确立以1×10-6 mol/L胰岛素处理24 h作为诱导IR-HepG2细胞形成的最佳条件,并成功建立IR-HepG2细胞模型;在孵育实验中,SCP-80-I能极显著增加IR-HepG2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P<0.01),细胞活力随SCP-80-I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 μg/mL SCP-80-I处理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胞内MDA含量极显著下降,SOD活力极显著提高,ROS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胞内糖原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HK与PK活力极显著增加(P<0.01)。结论:推测SCP-80-I的降血糖功效与其缓解氧化应激所造成的肝脏细胞损伤,改善胰岛素抵抗肝脏细胞的糖代谢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柿果多酚对高脂血症小鼠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柿果多酚调节高脂血症小鼠脂代谢的作用。方法:高脂血症模型建立成功后,选取雌性昆明小鼠80只进行实验分组,以正常小鼠为对照A组和B组各10只,对高脂对照组、柿果多酚高、中、低剂量组和辛伐他汀阳性药物对照组各12只,实施各口只不同灌胃处理。测定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总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质过氧化物(LPO)、肝组织游离脂肪酸(FF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蛋白酯酶(LPL)、肝酯酶活性(HL)。结果:柿果多酚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TC、TG、LDL-C、LPO、肝组织FFA(P<0.01),对HDL-C提高不显著,能显著提高血清SOD及肝组织LPL、HL活性(P<0.01)。结论:柿果多酚可通过调节机体脂代谢减轻高脂血症,预防动脉硬化(A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肥胖对肝脏糖代谢的影响,揭示石榴皮提取物(EPP)改善肥胖大鼠糖、脂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高脂饲料(D12451)和对照饲料(D12450H)分别饲养大鼠16周,复制肥胖动物模型。在造模的同时,灌胃大鼠3个剂量的EPP(50,100,200 mg/kg)进行干预。结果:高脂饲料喂养16周后大鼠体重、Lee’s指数和肝重指数显著增高;血清TC、TG、LDL-C和FFA水平增高,HDL-C水平降低;大剂量EPP干预可显著改善高脂大鼠体重、Lee’s指数、肝重指数和血脂水平,表明EPP可有效降低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肥胖。EPP可显著改善肥胖大鼠肝脏显微结构和肝功能损伤。大鼠胰岛素抵抗和肝脏糖代谢的检测结果表明:高脂饮食大鼠存在明显的血糖增高和胰岛素抵抗现象,大剂量EPP可显著性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肥胖大鼠肝脏组织IRS-2和GLUT2的蛋白水平。结论:EPP通过降低肥胖大鼠血脂和改善肝脏葡萄糖代谢紊乱发挥肝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正常培养和油酸诱导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系(human hepatocellular liver carcinoma cell line,Hep G2)细胞为模型,通过测定普洱茶茶色素对Hep G2细胞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c,SREBP-1c)、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子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的转录水平,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的蛋白表达水平研究普洱茶茶色素的减肥降脂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普洱茶茶色素能明显降低油酸诱导的Hep G2细胞模型中TG和TC含量,作用程度依赖于普洱茶的作用质量浓度。但对正常培养的Hep G2的TG、TC作用影响不显著。经过普洱茶茶色素作用油酸诱导Hep G2细胞24 h后,能显著下调细胞的FAS和SREBP-1c的m 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上调ABCA1的转录水平(P0.05),且使CYP7A1的转录水平呈上升趋势,并显著上调p-AMPK蛋白的表达量(P0.05)。因此,普洱茶茶色素可通过调控上述调控因子和酶的表达而改善油酸诱导下Hep G2细胞的脂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沙棘粉对高脂膳食大鼠肝脏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将5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模型组、沙棘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5个组。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同时每日分别用0.5 mg/g bw、2.5 mg/g bw和5 mg/g bw的沙棘粉匀浆液灌胃大鼠。4 W后处死动物,采集肝脏,分别测定肝脏脂质含量、脂代谢相关酶活性和氧化应激水平。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组比较,一定剂量的沙棘粉可降低肝脏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使肝脏组织肝脂酶(HL)和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增强;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提高,丙二醛(MDA)含量下降。说明沙棘粉可降低高脂膳食大鼠肝脏脂质水平,提高肝脏脂代谢酶活性,增强抗氧化能力,减缓肝细胞的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17.
陈超  谭书明  王画  杨笙  代晓桐 《食品科学》2022,43(13):146-154
目的:探讨刺梨冻干粉(Rosa roxburghii Tratt,RRT)、刺梨总多糖提取物(Rosa roxburghii Tratt polysaccharide extraction,RPS)、刺梨总黄酮提取物(Rosa roxburghii Tratt flavonoid extraction,RF)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辅助联合酶法从RRT中提取RPS和RF,并用大孔树脂纯化。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T2DM小鼠模型;设置空白组(生理盐水)、模型组、阳性组(盐酸二甲双胍)、RRT组、RPS组、RF组,干预周期28 d;期间测定小鼠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空腹血糖值(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及糖耐量。解剖后测定脏器指数、脂肪质量、血清血脂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活力、肝糖原含量、过氧化物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水平,并进行肝脏病理学变化观察。结果:与空白组比,模型组体质量、棕色脂肪质量显著下降(P<0.05),进食量、饮水量、FBG、脏器指数、白色脂肪质量显著上升(P<0.05),糖耐量异常,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浓度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显著降低(P<0.05);肝脏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肝糖原、GK水平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PPAR-γ含量显著增加(P<0.05),肝细胞排列紊乱、脂肪变性、水肿、发炎。与模型组比,RRT组、RPS组、RF组进食量、饮水量、脏器指数、白色脂肪质量、FBG下降,体质量、棕色脂肪质量上升;血清TC、TG、LDL-C浓度明显下降,HDL-C浓度明显上升;肝脏MDA、PPAR-γ含量明显下降,CAT、SOD、GK活力和肝糖原含量明显增加,病理损伤明显改善。结论:RRT、RPS、RF均能改善T2DM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其中RPS、RF效果显著优于RRT(P<0.05),RF效果整体上优于RPS和阳性药物盐酸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