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混合物为壁材,牡丹籽油为芯材,采用响应面法研究牡丹籽油微胶囊喷雾干燥制备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确定牡丹籽油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壁材配比3.28∶1、芯材与壁材比1∶6、均质压力42.09 MPa、进风温度213.82℃、进料速度8.89 m L/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可达在90.93%;且微胶囊产品气味纯正,颗粒表面平整光滑,细小均匀,具有良好的流散性,牡丹籽油含量为13.52%,包埋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化沙棘籽油微胶囊制备工艺。方法 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选择均质压力、进风温度、进样速率3三个因素,采用Box-Behnken方法设计因素、水平,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沙棘籽油微胶囊制备工艺最佳条件。结果 沙棘籽油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为:进风温度174℃、均质压力34.8 MPa、进风温度174℃、进样速率17 mL/min。在此条件下进行3三次重复实验试验,测得沙棘籽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平均值为93.25%,与预测值93.59%接近,响应面试验模型可靠性高具有较好重现性。沙棘籽油微胶囊后可以减缓沙棘籽油的氧化速率。结论 进风温度174℃、均质压力34.8 MPa、进样速率17 mL/min经最优工艺制备出的沙棘籽油微胶囊可以有效阻隔沙棘籽油与空气的接触,提升沙棘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可为改善沙棘籽油加工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包埋率为考察指标,运用单因子和响应面方法对喷雾干燥法制备肉桂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进口温度、喷雾压力、进料速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制备肉桂精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5℃,喷雾压力0.35MPa,进料速度53mL/min,此条件下得到的包埋率为94%。验证实验包埋率为93.5%,与理论值94%相差0.53%,该数值没有超出误差范围。说明运用响应面方法优化喷雾干燥法制备肉桂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有效可行,以期为工业化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防止白术挥发油的氧化,扩大白术挥发油的用途,采用喷雾干燥法对白术挥发油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考察了芯壁比、乳化条件、进风温度、进料速度等因素对白术挥发油微胶囊化工艺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制备白术挥发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为:进风温度175 ℃,进料速度640 L/h,乳化剂用量5%,芯壁比0.32,明胶含量21.13%,固形物含量29.51%,HLB值为13.53。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可制得高质量高包埋率的白术挥发油微胶囊产品,包埋率达88.35%。  相似文献   

5.
为防止白术挥发油的氧化,扩大白术挥发油的用途,采用喷雾干燥法对白术挥发油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考察了芯壁比、乳化条件、进风温度、进料速度等因素对白术挥发油微胶囊化工艺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制备白术挥发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为:进风温度175℃,进料速度640 L/h,乳化剂用量5%,芯壁比0.32,明胶质量分数21.13%,固形物质量分数29.51%,HLB值为13.53。在优化条件下可制得高质量高包埋率的白术挥发油微胶囊产品,包埋率达88.35%。  相似文献   

6.
以绿豆分离蛋白为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蒜素微胶囊。采用响应面方法对进口温度、进料速度、喷雾压力三因素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大蒜素微胶囊工艺。结果表明,大蒜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进风温度173℃,喷雾压力0.44MPa,进料速度43m L/min,此时预测值为93.4%,与验证验94%相差0.63%,该数值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说明运用响应面方法优化大蒜素微胶囊工艺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醇溶蛋白与β-环糊精为复合壁材,采用分子包埋法对酸浆籽油进行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试验,探讨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浓度比1∶18(g/mL)、包埋温度60℃、包埋时间90 min;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170℃、进料量10 mL/min,酸浆籽油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8.1%。  相似文献   

8.
以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维生素B_2微胶囊,研究了壁芯比、壁材浓度、进风温度、进料流速四因素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芯比为10:1、壁材浓度为20%、进风温度为170℃、进料流速为3 mL/min,该条件下维生素B_2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6.12%。  相似文献   

9.
采用湿法粉碎对米糠进行超微细化后,以喷雾干燥法对米糠中的脂溶性物质进行微胶囊包埋,分别以米糠粒度及微胶囊化率为指标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均质压力为50MPa;最佳微胶囊原料配方为:米糠油脂含量15%,糊精添加量20%,乳化剂添加量0.3%;最佳微胶囊化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5℃,进料速度35 mL/min。  相似文献   

10.
黄芳丽 《中国油脂》2021,46(12):88-94
以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复合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蒜头果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固形物含量、乳化剂添加量、壁材比、芯壁比、进风温度、进料量对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蒜头果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粒度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和体外模拟消化等对蒜头果油微胶囊的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蒜头果油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乳化剂添加量1%、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质量比4∶ 3、芯壁比1∶ 4、固形物含量16%、进风温度160 ℃、进料量4 mL/min,在最佳条件下蒜头果油微胶囊的包埋率为76.92%;蒜头果油微胶囊呈较光滑球形,其结构完整、粒径均一,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热稳定性、分散性;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微胶囊芯材几乎完全释放。蒜头果油微胶囊化有利于保护蒜头果油的有效成分,提高其消化吸收效果,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制备了燕麦-玉米挤压膨化粉并探究添加魔芋粉共挤压对混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实验主要测定其基本营养成分、糊化特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挤压膨化处理后,原料中脂肪含量和快消化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脂肪含量由9.38%降至3.06%,但对抗性淀粉含量无影响(P>0.05),原料粉与挤压膨化粉eGI值分别为66.03和67.34,均属于中GI物料。添加魔芋粉与燕麦玉米混粉共挤压后,不同添加量魔芋粉均能显著降低混粉中快消化淀粉含量(P<0.05),提高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 添加5%、10%、15%魔芋粉后eGI值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48.06、48.51和49.11,均属于低GI物料,可作为代餐产品原料使用。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包装机械的振兴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如何振兴我国包装机械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研究贮藏温度、化学杀菌剂处理和涂膜对河阴石榴果皮褐变、质量损失率、腐烂及籽粒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 d的贮藏期内,4.5 ℃会引起河阴石榴果实冷害,果皮褐变严重、腐烂率增大。1%壳聚糖涂膜处理降低果实的腐烂率、褐变指数和质量损失率的效果优于1%海藻酸钠和1%羧甲基纤维素钠涂膜。噻菌灵、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1 000 倍稀释液浸果60 s可以显著降低果实腐烂率,3 种化学杀菌剂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以42%噻菌灵悬浮剂1 000 倍液浸果,而后以1%壳聚糖溶液涂膜,用0.015 mm聚乙烯保鲜袋单果包装后放入6 ℃条件下贮藏120 d,河阴石榴的腐烂率为3.46%,质量损失率为2.13%,褐变指数为0.1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5%,籽粒品质评分为92,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奇志 《中华纸业》2001,22(8):30-32
我国浆纸业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投资热点行业;本文论述了如何使项目投资建设顺利实现,保证我国浆纸业持续性良好发展,杜绝项目“可批性”,落实项目的可行性,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咨询、评估、论证工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葛根淀粉的酶法水解及其水解产物的流变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α-淀粉酶水解葛根淀粉,制备水溶性麦芽糊精,研究了影响葛根淀粉水解度(DE值)的因素,探讨了DE值与麦芽糊精溶解度的关系,并对麦芽糊精的流变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酶用量增加,水解速度加快,DE值增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水解速度加快,DE值增加。DE值越大,麦芽糊精的溶解度越大。DE=11.52和DE=20.21两种麦芽糊精的水溶液均为牛顿流体,前者放置1h后转变为胀塑性流体,后者则稳定不变。该研究结果为扩大葛根淀粉的用途,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采用纳克级激光计数检测器(nano quantity analyte detector,NQAD)同时测定7种人工甜味剂的分析方法。方法纳克级激光计数检测器系统下,使用CAPCELL PAK C_(18) MGⅡ(150 mm×2.0 mm,5μm)色谱柱,以2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柱温40℃。结果7种常见人工甜味剂得到良好分离与检测,在紫外检测器上难以检出的甜蜜素、三氯蔗糖和甜菊苷3种成分,在NQAD检测器上分别得到了0.27、0.17、1.19μg/mL的检出限。色谱峰面积精密度RSD4.97%;标准曲线得到良好线性关系r~20.994;样品回收率96.69%~105.18%之间。结论使用新型NQAD建立了人工甜味剂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甜、甜菊苷的高灵敏度共同分析方法,方法简单、专属性高。  相似文献   

17.
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在烘烤前后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烘烤过程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和半叶法研究了K326和南江3号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种类、含量及其比例在烘烤前后的差异。结果表明:(1)多种香气物质在烘烤过程中发生了转化,有19种香气物质在烤后烟叶未检测到,但增加了36种香气物质。(2)烘烤后香气物质总量显著增加,且不同品种烤烟香气物质转化程度不同,K326的香气物质总量(不含新植二烯)显著高于南江3号。(3)烘烤后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占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的比例明显降低,而苯丙氨酸降解产物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所占比例明显提高。在烘烤过程中损失了醛、醇和酯类等19种香气物质,产生了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等36种香气物质。  相似文献   

18.
辐照对峰甘板栗货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豪宁  赵玉华  常学东 《食品科学》2016,37(18):262-267
研究~(60)Co-γ射线辐照对真空包装峰甘板栗货架期指标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步确定延长货架期的最佳辐照剂量。通过~(60)Co-γ射线以0、0.5、1.0、3.0、3.5、4.0、4.5、5.0 kGy剂量辐照峰甘板栗,分别在贮存0、10、15、20、30 d时检测样品的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霉菌及酵母数、大肠菌数、沙门氏菌数)、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对峰甘板栗能够起到很好的杀菌作用;结合峰甘板栗感官品质评定及生理生化数据分析,辐照剂量为4.0 kGy时,可改善峰甘板栗感官质量并保持理化营养指标。初步认为,在4℃条件下,辐照剂量为4.0 kGy时,在微生物安全限量方面,使货架期延长至少20 d。  相似文献   

19.
绿豆淀粉凝胶的质构特性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绿豆淀粉的颗粒形态等基本性质;探讨了绿豆淀粉凝胶的质构特性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淀粉颗粒大多呈椭圆形,平均长轴直径为16.8μm,长轴直径范围为6.5~30.8μm。淀粉糊化的终了温度TC为73.21℃。淀粉凝胶的质构特性受淀粉浓度、蔗糖和柠檬酸添加量影响。随着淀粉浓度或蔗糖浓度增加,凝胶硬度和弹性均显著增加;在柠檬酸质量分数为0.1%~0.2%时,淀粉凝胶的硬度和弹性均达到最大。获得凝胶质构特性的最佳条件为:淀粉质量分数8%、蔗糖质量分数12%、柠檬酸质量分数0.2%。影响凝胶硬度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淀粉浓度、柠檬酸浓度、蔗糖浓度;影响凝胶弹性的主次因素为:淀粉浓度、蔗糖浓度、柠檬酸浓度。添加蔗糖后凝胶的三维网变得致密、有序。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包装和延时预冷的“八月脆”桃在- 0.5~0℃低温条件下贮藏15d,随后回温3d,通过测定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果实颜色、失重率和腐烂率等品质指标,以探求桃果实满足冷链贮运和货价期要求的最佳预冷和包装条件。结果表明,采用包装纸+ 纸箱(X1)和网套+ 礼品盒(X2)的果实在冷藏15d 后均能保持较高的硬度,SSC 变化不明显,X1 果实腐烂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未包装(X3)果实失重率最高。在回温3d 后,X2 果实的硬度(11.45N)和SSC(9.99%)显著高于X1,腐烂率和失重率最低,果实表面着色充分,果肉未出现褐变;采后6h 入库预冷的果实在冷藏15d 和回温3d 后的硬度均显著高于采后12h 和18h 入库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果实表面色泽呈微红色,果心处无褐变。综合评定采后6h 入库预冷和采用网套+ 礼品盒包装果实的贮运性和货架期的商品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