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金世纪’单一苹果品种及‘金世纪’、‘嘎啦’、‘澳洲青苹’混合(1∶1∶1)苹果品种为原料酿造苹果酒,并对其进行理化指标、多酚物质、香气成分测定及感官品评。结果表明,两种苹果酒理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混合发酵苹果酒中的酚类物质总量(61.88 mg/L)显著高于单独发酵苹果酒(56.90 mg/L)(P<0.05),其中以原儿茶酸、儿茶素、原花青素、表儿茶素和绿原酸为主。香气主要以醇类和酯类物质为主,两种苹果酒中醇类物质含量分别为216.83 mg/L和78.85 mg/L;酯类以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乳酸乙酯和乙酸己酯为主,前三者在混合发酵苹果酒中含量均显著高于单独发酵苹果酒(P<0.05),使其香气更加浓郁和复杂。混合发酵苹果酒在澄清度、回味、香气、风味平衡方面更好,但在色泽方面稍差。因此,混合苹果品种发酵更适合于苹果酒的酿造。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野生资源‘桂葡6号’乙醇发酵结束和瓶储3?个月的葡萄酒中花色苷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并与欧亚种‘赤霞珠’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桂葡6号’乙醇发酵结束和瓶储3?个月酒样中花色苷总量为548.94?g/L和427.89?g/L,分别是同期‘赤霞珠’的1.2?倍和2.7?倍左右。‘桂葡6号’乙醇发酵结束和瓶储3?个月酒样中分别检测到25?种和19?种花色苷,双糖苷是其中最主要的花色苷类型,含量最高的是甲基花青素-3,5-O-双葡萄糖苷。与欧亚种‘赤霞珠’相比,瓶储3?个月‘桂葡6号’酒样中3’,5’-羟基取代花色苷比例较高,而酰基化、甲基化和吡喃型花色苷比例较低。‘桂葡6号’花色苷组成及含量与欧亚种‘赤霞珠’差异明显,这由其品种特性决定。?  相似文献   

3.
选用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与卡利比克迈耶氏酵母(Meyerozyma caribbica)两种非酿酒酵母,按照不同菌株与接种顺序,分别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合发酵(1∶1)制备‘123’苹果酒;以单菌发酵为对照,分析发酵过程中酵母生长变化、理化指标、香气成分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非酿酒酵母数量在顺序接种发酵过程中稳定在106~107数量级;与单菌对照组相比,混菌发酵组乙醇含量降低了0.49%vol~1.6%vol,挥发酸增加了0.02~0.11 g/L。先接种有孢汉逊酵母48 h后再接种酿酒酵母混菌发酵酒样(HS2)发酵结束时酒样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达到最高(9 302.20μg/L),其中品种香气较单菌发酵增加了63.4%。2,4-二叔丁基苯酚、正辛醇、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等为HS2酒样的特征香气物质(OAV>1),在感官上为‘123’苹果酒增加了果香与花香。因此,先接种有孢汉逊酵母再接种酿酒酵母(1∶1)混菌发酵方案适合应用于‘123’苹果酒酿造。  相似文献   

4.
席超  张赞  闫振华  戴洪义 《食品科学》2010,31(22):164-169
以鲁加6 号苹果发酵酒为原料,根据Box-Behnkend 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沸石负载壳聚糖澄清苹果酒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并以苹果酒澄清度为响应值和等高线建立响应面,研究沸石负载壳聚糖添加量、处理时间、处理温度对苹果酒澄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沸石负载壳聚糖澄清苹果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沸石- 壳聚糖澄清剂添加剂量11.6g/L、处理时间47.6min、处理温度27℃;与常规法澄清苹果酒相比,经过处理的苹果酒澄清度提高了16.8%,可溶性蛋白含量、总酚含量均有显著降低,而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儿茶素、绿原酸、咖啡酸含量变化不明显,表儿茶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茶多酚苹果酒的发酵新工艺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浓缩苹果汁为原料,采用固定化酵母发酵技术,加入茶多酚作为抗氧化剂,进行苹果酒中试发酵试验,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的酒精度、酸度、透光率、残糖等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考察中试后发酵速度和发酵效果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发酵体积扩大50倍后,苹果酒发酵效果与小试样小体积状态下的发酵效果无显著差异,总的变化趋势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6.
苹果酒酿造中的苹果酸-乳酸发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苹果酒酿造中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乳酸菌通过分解苹果酸,产生乳酸,引起其他有机酸的变化,使苹果酒的口感、质量得以改善。pH、温度、SO_2、酒度通过影响乳酸菌的活动而影响苹果酸-乳酸发酵的进行。保证苹果酒苹果酸-乳酸发酵进行的条件为:温度16~18℃,总SO_2含量<70mg/L,pH<3.70,酒精体积分数低于13%。  相似文献   

7.
对调色葡萄品种‘烟73’、‘烟74’、‘Kolor’、‘Tintorera’和‘Dornfelder’成熟期果实和小规模发酵的葡萄酒进行基本理化指标和酚类物质分析。结果表明,‘Kolor’和‘烟73’果实花色苷含量较高,均超过4?000?mg/kg(以果实鲜质量计);‘Tintorera’和‘烟73’果实黄酮醇含量较低,分别为43.99?mg/kg和59.6?mg/kg(以果实鲜质量计);‘Dornfelder’果皮黄烷醇含量最低。在5?个调色葡萄酿造的葡萄酒中,‘烟73’的花色苷质量浓度最高(1?827.87?mg/L);‘Tintorera’葡萄酒中黄酮醇(19.87?mg/L)、黄烷醇(35.34?mg/L)和酚酸(43.77?mg/L)质量浓度都低于其他品种。对果实花色苷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能将大部分品种很好地区分。在此基础上构建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能将各品种的果皮和果肉很好地区分,筛选出的差异物质大多为F3’5’H羟基取代花色苷。利用葡萄果实和葡萄酒中共同的酚类物质构建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结果显示,有70.37%的物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本研究针对调色葡萄的酚类物质轮廓进行分析,能为干红葡萄酒以颜色和辅色为目的的调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吐鲁番地区种植的8个甜瓜品种(纳斯蜜、花玫、风味5号、风味8号、西州密17号、西州密25号、比谢克辛、俊秀)的成熟果实为试材,通过测定主要的营养品质指标及功能活性指标,对甜瓜果实品质进行比较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不同品种甜瓜果实品质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纳斯蜜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蔗糖、果糖、葡萄糖的含量较高;花玫的果肉较硬,且厚度宽、果形指数高;风味系列的两种甜瓜类黄酮含量高、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较其他甜瓜大;俊秀的单果重最高,维生素C含量最低;其他品种甜瓜的含量处于平均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评价甜瓜果实品质的指标用4个因子表示,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酚、ABTS自由基清除率、柠檬酸、葡萄糖、果糖、葡萄糖和果形指数的含量可作为其营养价值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8个不同品种的甜瓜分为4大类,第1类为‘风味8号’和‘风味5号’,具有酸甜风味;第2类为‘西州密17号’、‘西州密25号’、‘比谢克辛’和‘纳斯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第3类为‘花玫’,果形指数最好;第4类为‘俊秀’,单果重与其他品种比较具有明显优势。综合评价显示‘纳斯蜜’果实品质最优,‘西州密25号’、‘花玫’、‘风味5号’和‘比谢克辛’较优,其余品种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9.
苹果酒品质检测中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产地相同品种的苹果(陕西长富二号、甘肃长富二号、山东长富二号)为原料酿造苹果酒,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3种不同苹果酒的挥发性气味和滋味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从样品稀释倍数、顶空进样体积、顶空生成时间和载气流速4个实验参数研究检测条件对电子鼻传感器响应信号的影响,选取传感器信号峰值和稳定值,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获得电子鼻的最佳检测参数为:样品稀释30倍、顶空进样体积5 mL、顶空生成时间5.0 min、载气流速300 mL/min。从样品稀释倍数研究检测条件对电子舌传感器响应信号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获得电子舌的最佳检测参数为样品稀释30倍。应用优化后的参数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对3种不同苹果酒的检测,区分效果较好,能够从挥发性气味、滋味等实现苹果酒的检测和鉴别。  相似文献   

10.
苹果酒的风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果酒即发酵的苹果汁,与酿造所用的苹果品种有很大关系,发酵和老熟对苹果酒的特性也有很大影响。苹果酒的风味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的组成成分;二是人们品尝的感受。下面从几个方面讨论苹果酒的风味及其形成。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法优化苹果酒发酵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苹果新品种鲁加四号为原料,研究苹果果酒的发酵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糖度为影响因子,以苹果果酒的酒精度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构建二次回归方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经优化后苹果果果酒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0.1%、发酵温度23℃、糖度18%,该条件下所得苹果果酒的酒精度为(8.89±0.14) %vol,产品澄清透明,风味优雅,口感醇和,酒体风格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以16个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品种(系)为原料酿醋,对制成的苹果醋进行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苹果品种(系)制出的醋在醋酸、单宁、总酚含量及澄清度方面差异较大,其中用北海道9号(Hakkaido 9)和鲁加6号(Lujia 6)制的醋酸味柔和,果味浓郁,醋体澄清透明,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3.
2.5L发酵罐实验数据基础上,利用经验放大法将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KLDS 1.9201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KLDS 3.021 分批发酵结果从小试放大中试。结果表明,如果确定若干优化发酵参数,包括搅拌转速50~100r/min和溶氧浓度不高于5% 等,可将酸奶菌株发酵结果较成功地从2.5L 罐放大到15L 罐规模。KLDS 1.9201 在15L 罐中对数生长期间的初糖转化率达到了80.3%,乳酸浓度为49g/L,确定其发酵终点为12h,此时活菌数为2.2 × 109CFU/ml;KLDS 3.0201 在15L 罐中的初糖转化率达到了80.2%,乳酸浓度为39g/L,确定其最佳收获期为发酵8h,活菌数达到4.9 × 109CFU/ml。  相似文献   

14.
宫敬利 《饮料工业》2010,13(8):20-22
以血红铆钉菇为原料,同时配以花生乳以及其他辅料,进行液体发酵制备血红铆钉菇花生乳饮料。对影响饮料生产工艺的各单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最终确定其最佳发酵工艺:发酵时间6d、接种量4%、发酵温度24℃、装液量80ml(300ml三角瓶装)。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白灵菇产品的附加值,采用液体发酵法获得平菇发酵液,然后以此为基础与山楂浆混合,调配、研制复合饮料。研究结果表明:白灵菇液体培养最佳条件为:250mL锥型瓶摇瓶装液量为80mL,接种量为15%,pH值为6.5,摇瓶转速180r/min,在25℃培养8d。白灵菇山楂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发酵液添加量为20%,山楂浆添加量为15%,蔗糖添加量为10%,总酸含量为(以柠檬酸计)0.4%。  相似文献   

16.
原汁苹果醋中的有机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苹果汁为原料 ,采用液态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法制作苹果醋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苹果醋中有机酸 ,研究了苹果品种、醋酸菌种、醋酸发酵方法及过程对有机酸的影响。认为苹果酸是苹果醋中的主要有机果酸 ,其与液态粮食醋有机酸组成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苹果酸、酒石酸和乳酸的含量上 ,苹果品种是影响原汁苹果醋中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主要因素 ,醋酸菌在醋酸发酵过程中有代谢各种有机酸的作用 ,发酵方法会影响醋酸菌对有机酸代谢作用的程度 ,试验中所采用的 5种醋酸菌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通过消耗苹果酸、乳酸、琥珀酸 ,而产生和积累柠檬酸。  相似文献   

17.
以新鲜马奶为原料,通过考察接菌量(乳酸菌/酵母菌)、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糖添加量单因素试验对马奶酒发酵的影响,并借助响应面设计,研究接菌量(乳酸菌/酵母菌)、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马奶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分别为接菌量(乳酸菌/酵母菌)3%∶5%、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80h、糖添加量6%。马奶酒酒香清雅,微酸爽口。  相似文献   

18.
张辉  桑青  刘进森  孙占斌 《食品科学》2011,32(1):115-119
对嗜热侧孢霉(Thermophilic sporotrichum)液体发酵产聚半乳糖醛酸酶条件进行研究。得出最佳产酶培养基条件为:麸皮1.5%、(NH4)2SO4 0.5%、苹果皮粉3%、KH2PO4 0.1%、MgSO4·7H2O 0.025%,pH6.0;发酵条件为:装液量45mL/250mL 三角瓶,培养温度50℃,转速170r/min,培养时间96h。最佳条件下培养,酶比活力为2768.97U/mL。  相似文献   

19.
以33个不同苹果品种(系)为材料,对其果汁及发酵苹果酒进行理化分析,并对苹果酒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加工特性差异较大,其中95-109、95-152、红玉、瑞林、94-9-11w、7-c-104、95-117表现出良好的酿酒特性,出汁率和糖度较高,发酵原酒澄清透明,果香、酒香良好,酒体协调,纯正无杂,风味典型性明显,可作为果酒加工的优良品种(系).  相似文献   

20.
发酵型苹果醋饮料的开发及其感官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浓缩苹果汁为原料,选用高活性酿酒干酵母争醋酸菌菌种,经酒精发酵、醋酸发酵酿制得到苹果醋,经调配后制得口感清爽、酸味柔和的苹果醋饮料.实验结果显示酒精发酵前3天酒精度上升很快,达到6.9%,而后接入活化处理好的醋酸茵,发酵5天可制得苹果醋,酸度达到5%.以此为基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结合感官评价优化苹果醋饮料配方,最后得到的最优配方为5.3%苹果醋、5%苹果汁、9.1%白砂糖、2%异麦芽酮糖、0.04%柠檬酸、0.04%苹果酸、0.5%膳食纤维、100mg/kg焦糖色素、0.03%苹果香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