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马蹄笋粉对胆固醇、胆酸钠和重金属离子的体外吸附能力,马蹄笋粉不同添加量对小麦粉糊化特性影响的规律,以及利用马蹄笋粉制作酥性饼干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马蹄笋粉在p H2和p H7时对胆固醇的吸附量分别为17.11、1.02mg/g,对浓度为2、3mg/m L胆酸钠吸附量分别为64.70、75mg/g;马蹄笋粉对四种混合重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吸附能力Pb2+Cd2+Cu2+Zn2+;马蹄笋粉添加量的增加对小麦粉糊化的峰值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回生值和糊化时间影响较大,但对崩解值和糊化温度没有显著影响;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分析、感官评价确定了利用马蹄笋粉制作酥性饼干的最佳配方为:小麦粉∶马蹄笋粉∶白砂糖∶膨松剂∶植物油=100∶15∶25∶1.5∶15,感官得分为51.4。  相似文献   

2.
采用~(60)Coγ射线0.5kGy和1kGy两种辐照剂量对新鲜马蹄笋进行处理,研究马蹄笋贮藏期内失重率、腐烂率、酶活性、主要营养成分变化情况以及木质化进程。试验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可以减缓马蹄笋贮藏期内失重率、腐烂率、硬度的上升趋势,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以及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减少木质素、粗纤维含量的增加,减缓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的下降趋势。试验结果证明了辐照处理可以缓解马蹄笋贮藏过程中的木质化进程,有效维护马蹄笋的贮藏期品质,为马蹄笋辐照保鲜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以新鲜马蹄笋为原料,经过泡制后加工成软包装马蹄笋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4.
选取新鲜马蹄笋为原料,辅以食盐、柠檬酸等调味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产品配方,进行真空包装,最后经12℃灭菌10min,得到风味口感俱佳的原味马蹄笋.  相似文献   

5.
马蹄笋又称绿笋,原仅产于福建省古田县黄田闽江两岸的山区,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品尝此笋后,赞不绝口,见形似马蹄,遂下旨封为马蹄笋,从此成为贡品。  相似文献   

6.
选取新鲜马蹄笋为原料,研制出风味口感俱佳的软包装糖醋马蹄笋.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产品配方,试验表明:本产品最佳生产条件是白醋5%、白糖20%、柠檬酸0.1%、异Vc-Na0.04%,90℃杀菌20min.本试验中各因素对结果影响的次序为白糖>异 Vc-Na>白醋>柠檬酸.  相似文献   

7.
福建林先生来电,说是刚从老家古田县返沪,捎来了盛夏佳蔬马蹄笋,要送我些尝鲜。据他说,这是我从未尝过的鲜笋。素知笋有多种,春有竹笋、毛笋;春末初夏有哺鸡笋;夏有鞭笋;冬有冬笋,而福建又以盛产冬笋闻名,怎么冒出个马蹄笋?待见到才承认本人“孤陋寡闻”了。  相似文献   

8.
尤溪笋汤     
福建是一个盛产竹笋的地方,尤其是尤溪的绿笋,更是远近闻名。至于鲜笋,我比较钟情于尤溪的马蹄笋,笋肉莹白,鲜嫩清脆,还带有那么点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方竹笋、马蹄笋、大头笋、麻竹笋、甜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差异,对其基本成分、氨基酸及矿物质含量进行分析。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矿物质含量,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氨基酸比值分析及主成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方竹笋的蛋白质含量(3.73 g/100 g)、K含量(4031.52 mg/kg)、Ca含量(276.82 mg/kg)、马蹄笋的粗纤维含量(1.59 g/100 g)显著高于其他四个品种。矿物质元素分析中,甜竹笋Mg、Fe、Mn含量较其他竹笋高,分别为153.16 mg/kg、5.57 mg/kg、17.46 mg/kg,大头笋和甜笋含有少量的Se,有害元素Cr、Pb、Hg含量均在允许国家允许范围内,因此,方竹笋可作为补充蛋白质和K、Ca元素的来源,马蹄笋可被看作是高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甜竹笋可作为补充Fe元素的来源,大头笋和甜笋可作为富硒蔬菜。通过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比值(essential amino acid/total amino acid,EAA/TAA)和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ssential amino acid/nonesse...  相似文献   

10.
笋中珍品--绿竹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竹是亚热带的一种以笋用为主的优良丛生竹,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优良笋用丛生竹种,分布于两广、闽、浙4省和台湾。竹笋是竹子萌发的嫩芽,是竹竿的雏形,有“竹肉”、“竹胎”之称,笋肉被笋箨包裹着。竹子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造林更新容易等特点,多生长在山区,多数情况下不施化肥和农药,无化学污染,所以竹笋是理想的无公害天然食品。绿竹笋俗称马蹄笋,形似马蹄,肉质白,有“白玉笋”之美称。竹笋是一种特殊的蔬菜,岭南人都把它列入山珍之一,为上等的夏季蔬菜,菜中珍品。味道清新、爽口、鲜美,营养丰富,向来有“素食第一名”之称。而绿竹笋又为笋…  相似文献   

11.
以竹笋、鲜红辣椒为原料,以感官评分和总酸值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并优化了竹笋糟辣椒产品的加工工艺和配方,并分析竹笋糟辣椒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含量、菌落总数、亚硝酸盐含量及pH值和总酸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竹笋糟辣椒的最佳配方为盐用量5%,腌制时间为6 d,白酒用量3%,竹笋与辣椒的质量比为1∶1(g∶g)。在发酵成熟(6 d)时,乳酸菌数对数值达到最大值9.8,菌落总数对数值和亚硝酸盐含量降到最小值,分别为3.1和0.48 mg/kg,pH 3.2,总酸含量0.757 g/100 mL。  相似文献   

12.
Different varieties of chili sauces that ar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in Malaysia were randomly collected and thei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Initially, pattern recognition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in order to categorize the chili sauce varieties. With the aid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it is possible to visualize the clustering tendencies of the different varieties of chili sauces where four major clusters, namely chili sauces, general chili ketchups, hot/garlic added ketchups, and Thai ketchup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partitioned. Color and taste parameters have been found to be the most discriminating variables among them. With the K-nearest neighbor technique, a good prediction of chili sauces’ categories could be achieved. With appropriate customer preference survey, it would be possible to map these characteristics to the preferences. This would certainly help producers of chili sauces in upgrading the quality and taste of their products.  相似文献   

13.
易翠平  钟春梅 《食品科学》2014,35(18):272-276
根据不同油脂的脂肪酸含量特点,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鳡鱼油、花生油和大豆油进行调和,并用于土豆丝的烹饪,以扩大鳡鱼油的应用范围。结果表明,调和油中各油质量分数为鳡鱼油19.2%~28.5%、花生油55.5%~66.6%、大豆油14.2%~16.0%时,脂肪酸配比较合理,能同时满足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
酸=1∶1和ω-6多不饱和脂肪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4~6)∶1。烹饪后,调和油的酸值增幅比鳡鱼油降低了83.7%~123.6%,过氧化值没有显著变化,丙二醛含量低于0.3 mg/kg,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保留率高达90.3%~92.7%。调和油添加0.2‰复合抗氧化剂时,保质期可达到12 个月。  相似文献   

14.
在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咸丰地区10个辣椒酱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MG-RAST数据中下载当阳地区辣椒酱测序数据,进而对不同地区辣椒酱核心细菌类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咸丰地区辣椒酱中核心细菌类群主要由Lactobacillus,Bacillus,Leuconostoc,Pediococcus,Weissella,Pseudomonas,Halomonas和Corynebacterium构成。基于UniFrac距离的主坐标分析和聚类分析均表明,咸丰和当阳地区辣椒酱细菌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咸丰地区辣椒酱细菌群落结构种类多样性及丰度要显著偏高(p<0.05)。该研究对揭示辣椒酱细菌多样性和不同地区间差异的关联性可能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探究植物油对红油辣椒气味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子鼻、气质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等分析方法探究不同品种的植物油对红油辣椒气味物质的影响。结果 电子鼻检测结果结合OPLS-DA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的植物油制备的红油辣椒其整体气味轮廓差异明显。GC-MS检测结果表明5种植物油制备的红油辣椒共检测到10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29种、醛类30种、烃类12种、硫醚类3种、酯类6种、酸类2种以及其他化合物19种;醇类、醛类、硫醚类是红油辣椒的主要挥发性物质。ROAV分析表明A样品(精炼菜籽油)的关键性化合物是:苯乙醛、反-2-壬醛、二甲基硫醚;B样品(大豆油)的关键性化合物是:1-庚烯-3-酮、二甲基硫醚;C(花生油)、E(菜籽油)样品的关键性化合物是:二甲基硫醚; D(玉米油)样品的关键性化合物是:二甲基硫醚、(Z)-2-壬烯醛、1-辛烯-3-酮。结论 不同品种的植物油制备的红油辣椒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一定差,二甲基硫醚是红油辣椒的共有关键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韩式辣椒酱和我国北方辣椒酱生产工艺的对比研究和探讨,生产出口味香甜的辣椒酱。同时对韩式辣椒酱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分析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焦彦朝  曹云恒  高博  王艳  陈宵 《中国调味品》2012,37(1):62-65,73
了解辣椒制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检测辣椒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肠毒素的情况,为开展辣椒制品安全风险评估,企业及产品分类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参照GB 4789.10-2010对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培养,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进行生化鉴定,同时用全自动荧光酶标免疫测试系统(VIDAS 30)检测分离菌株携带肠毒素SEA-SEE情况.结果:从705份样品中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总检出率为2.98%.其中干辣椒制品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油辣椒检出率为3.34%,发酵辣椒制品检出率为5.63%,其他辣椒制品检出率为1.32%.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11株葡萄球菌肠毒素阳性,总检出率为52.38%.其中油辣椒葡萄球菌肠毒素阳性率为46.67%,发酵辣椒制品葡萄球菌肠毒素阳性率为75.00%,其他辣椒制品葡萄球菌肠毒素阳性率为50.00%.辣椒制品样品产地涉及15个省(区、市),从4个省(区)产的辣椒样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并携带肠毒素.结论:不同类型辣椒制品污染程度存在差异,不同产地辣椒制品污染程度存在差异,辣椒制品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风险,并且产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占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尝试在糟辣椒加工保藏中添加壳聚糖,研究其对糟辣椒品质及保藏性影响.通过对糟辣椒总酸、VC、亚硝酸盐含量和菌落总数的检测,以及感官品质评定,结果发现:壳聚糖对糟辣椒前期乳酸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而发酵结束后其总酸含量与对照差异不大;保藏期间壳聚糖组VC损失率、亚硝酸盐积累均较苯甲酸钠组和对照组低;壳聚糖能明显提高产品耐藏性,并对糟辣椒褐变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其感官品质无不良影响.综合指标评价得出:在糟辣椒发酵中添加壳聚糖能提高产品品质及保藏特性,试验中0.3%壳聚糖添加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碎鲜辣椒发酵制品发酵用乳酸菌的选育与接种发酵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选育了两株碎鲜辣椒发酵制品接种发酵用乳酸菌(Lact.chili.6和Lact.chili.8),经接种与低盐发酵实验证明:Lact.chili.6和Lact.chili.8产酸速度快,抑制杂菌能力强,产品中亚硝酸盐含量低,发酵后期产品酸度稳定,低食盐含量(10%以下)发酵产品的保藏期能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植物乳酸杆菌对传统辣椒酱产品的影响,对辣椒酱的pH值、总酸和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辣椒酱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添加植物乳酸杆菌后,辣椒酱的pH值和总酸比对照组显著(p<0.01)降低,添加植物乳酸杆菌的辣椒酱中残留的亚硝酸盐含量比对照组低15.36%,并且感官接受性好。因此,在辣椒酱中添加植物乳酸杆菌可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