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肖星凝  李苇舟  石芳  李谣  明建 《食品科学》2017,38(15):31-37
为研究不同品种李子果皮、果肉多酚组成及抗氧化活性,以9个不同品种的李子(芙蓉李、巫山李、玫瑰李、红布李、黑布李、西梅李、脆红李、江安李、青李)为原料,提取游离酚和结合酚,测定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值,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多酚组成。结果显示:9种李子果皮总酚含量范围为111.52~775.88 mg GAE/100 g;果肉总酚含量范围为120.65~301.91 mg GAE/100 g,其中红布李果皮、果肉总酚含量均最高,西梅李总酚含量均最低。在多酚组成上,游离酚含量显著高于结合酚,且多酚组分主要为酚酸(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体外抗氧化结果显示:9种李子果皮、果肉多酚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IC50值范围为4.38~46.46μg/m L,ORAC值范围为0.24~210.50μmol TE/g,其中巫山李果肉游离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红布李果皮游离酚ORAC值最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六种不同热风干燥方式对香菇多酚含量、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福林-酚法和HPLC法对香菇多酚定量定性分析,并用化学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恒温干燥(ID)游离酚含量最高(2.69 mg GAE/g DW),结合酚含量最低(0.19mg GAE/g DW);均匀间歇干燥(UID)游离酚含量最低,结合酚含量相对较高。游离酚主要成分为没食子酸、绿原酸、咖啡酸、槲皮素,结合酚主要成分为没食子酸、槲皮素。六种干燥方式多酚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ID组游离酚和结合酚的DPPH·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分别为0.53μg/m L、0.06μg/m L;ID组游离酚的ABTS+·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为3.32μg/m L,各干燥组间结合酚ABTS+·清除能力无显著差异;不同干燥组间的还原力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处理香菇多酚的含量、组成、抗氧化性有所差异,恒温干燥(ID)是香菇干燥比较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以紫色百香果果皮为材料,采用两项溶剂萃取的方法提取分离百香果果皮的游离态、酯化态及结合态多酚,测定其多酚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电喷雾电离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ESI-MS)对3种形式多酚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百香果果皮中游离酚含量最多,为0.641 3 mg GAE/g DW;酯化酚次之,为0.529 0 mg GAE/g DW;结合酚最少,为0.153 3 mg GAE/g DW;游离酚、酯化酚和结合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3.1%、39.5%、24.8%;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der,FRAP)值分别为 140、117、86 mmol/L,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24.0%、22.9%、18.3%。不同存在形式百香果果皮多酚的抗氧化能力大小表现为游离酚>酯化酚>结合酚;百香果果皮中3种形式多酚在种类和组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三华李和蓝莓鲜果为原料,对两者花色苷进行定性定量比较。经AB-8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后冷冻干燥,测得供试三华李鲜果花色苷含量低于蓝莓。同等条件下,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VC三华李花色苷蓝莓花色苷,三华李花色苷表现出较蓝莓更高的抗氧化能力;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能力:三华李花色苷蓝莓花色苷,三华李花色苷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能力强于蓝莓。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三华李花色苷主要由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构成,而蓝莓花色苷均未检出两种花色苷单体。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采用UPLC-MS/MS和INFOGEST 2.0体外静态模拟胃肠道消化模型,分析青梅在消化过程中酚类物质释放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以期探究青梅多酚的消化情况。结果表明,在青梅中共鉴定出10种单体物质,包括7种酚酸和3种黄酮。其中,新绿原酸、表儿茶素、异阿魏酸和p-香豆酸是青梅多酚的主要单体物质。青梅多酚含量为(10.72±0.23)mg GAE/g DW,ABTS和DPPH抗氧化值分别为(16.03±1.00)和(14.65±1.40)mg TE/g DW。青梅多酚的生物可接受率为9.33%。其中,对羟基苯甲酸的生物可接受率(63.20%)最高,其次为芦丁(21.93%)和p-香豆酸(8.14%)。青梅总酚含量、单体酚含量和抗氧化值在体外消化过程中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此外,ABTS和DPPH抗氧化值与总酚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原花青素B1、p-香豆酸、阿魏酸和芦丁等单体物质可能是青梅抗氧化能力的主要有效物质。  相似文献   

6.
摘 要 对7种不同颜色芸豆的酚类化合物组成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种芸豆的总酚含量范围为0.91~4.96 mg GAE/g DW,黄酮的含量范围为3.29~12.87 mg RE/gDW,其中黑色芸豆的总酚含量最高;绿原酸、3,4,二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是芸豆中的主要酚类物质,黑芸豆中3,4,二羟基苯甲酸的含量最高(28.91 ug/g DW);红花色芸豆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7.38 mg TE/g DW)、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16.44 μmol TE/g DW)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9.26 μmol TE/g DW)相对较高;总酚的含量与三个抗氧化值极显著相关(p<0.01)。芸豆含有丰富的酚类化合物,并且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作为优良的功能食品原料。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品种的粟谷全粉甲醇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及其中的抗氧化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全麦粉比较。选用5个代表性的粟谷品种,分析粟谷全粉甲醇提取液中的酚类物质、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单体酚类的组成及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3种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不同品种粟谷及全麦粉甲醇提取液清除DPPH能力的变幅范围为12.2~20.7 mg TE/(100 g DW),清除ABTS+能力的变幅范围为85.4~136.6 mg TE/(100 g DW),FRAP的变幅范围为32.8~52.8 mg TE/(100 g DW)。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幅为11.1~25.8 mg GAE/(100 g DW),平均值为19.8 mg GAE/(100 g DW)。黄酮含量的变幅为3.8~7.5 mg CE/(100 g DW),平均值为5.4 mg CE/(100 g DW)。在6种全谷物中,均未检测到单宁(缩合单宁)。北冀谷中结合态酚含量在78%以上,郑麦7698结合态酚占74%。粟谷全粉中含有较丰富的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能力与酚类物质、黄酮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有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取了高粱糠中的游离酚、可溶性酯型酚、可溶性苷型酚、束缚型酯型酚和束缚型苷型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15种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并对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其中包括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2-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以及Fe3+还原力的测定实验等。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研究的高粱糠的游离酚、可溶性酯型酚、可溶性苷型酚、束缚型酯型酚和束缚型苷型酚的含量分别为645.27、138.57、48.67、118.92、176.06 mg GAE/100 g DW;阿魏酸和水杨酸的含量较高,分别为39.04%和28.04%,3,4-二羟基苯甲酸的含量最低(0.09%);阿魏酸主要以束缚型的形式存在,可溶性酚中的异绿原酸的含量较高,而游离酚中水杨酸的含量最高;不同存在形态的酚类物质的抗氧化能力在不同的抗氧化体系中略有差异,总的来说,束缚型酯型酚、束缚型苷型酚、可溶性酯型酚的抗氧化能力较强,虽然游离酚含量最高,但其抗氧化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 揭示沙田柚不同部位酚类物质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方法 提取沙田柚油胞层、白皮层、囊衣和籽中游离酚和结合酚,测定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单体酚组成和抗氧化活性,并采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确定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沙田柚各部位酚类物质主要以游离酚为主,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变幅分别为2.01~13.28 mg GAE/g DW和3.79~15.2 mg RE/g DW,油胞层和白皮层总酚、总黄酮含量均高于囊衣和籽。从沙田柚各部位鉴定出柚皮苷、橙皮素、甜橙黄酮、对羟基苯甲酸、对香豆酸和阿魏酸共6个单体酚,柚皮苷是各部位中最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且以白皮层中含量最高。沙田柚各部位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ORAC)变幅分别为7.6336~69.26 mmol TE/g DW和116.9~625.111.69~62.51 μmol TE/g DW,甜橙黄酮是各部位发挥FRAP活性的重要成分,而柚皮苷是各部位发挥ORAC活性的重要成分。结论 沙田柚副产物,尤其是果皮(油胞层和白皮层),是天然酚类物质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产地羊肚菌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及组成,以3 种不同产地(云南、西藏、新疆)尖顶羊肚菌为原料,提取羊肚菌游离酚和结合酚,测定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2,2’-联苯-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指数(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值,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其组分。结果表明,3 种尖顶羊肚菌平均总酚含量为5.958 mg GAE/g,游离酚约为结合酚的25 倍;云南尖顶羊肚菌游离酚、结合酚含量最高((6.157±0.192)、(0.250±0.018) mg GAE/g),西藏尖顶羊肚菌游离酚、结合酚含量最低((4.928±0.045)、(0.188±0.026) mg GAE/g)。3 种尖顶羊肚菌多酚组分主要为酚酸和黄酮,组成较一致,但含量差异显著。体外抗氧化结果表明:3 种尖顶羊肚菌多酚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西藏尖顶羊肚菌多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最强;新疆尖顶羊肚菌多酚的ABTS+·清除能力最强,ORAC值也最高。  相似文献   

11.
以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L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LF)、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R)、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LP)为发酵菌株,研究不同益生菌对三华李发酵果汁理化性质、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四种益生菌均能在三华李果汁中正常生长,发酵结束后三华李果汁中的益生菌活菌数均在107~108 CFU/mL之间。发酵过程中LF、LR和LP均可消耗三华李果汁中的苹果酸,并生成乳酸和乙酸,降低了三华李果汁的酸度。四种益生菌发酵三华李果汁中,经LM发酵的三华李果汁能够较好的保留果汁颜色,且其具有更高的总酚、总花色苷及抗氧化水平,其次为经LP发酵的三华李果汁。体外消化后,四种益生菌发酵三华李果汁的活菌数、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水平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然而,经LP和LR发酵的三华李果汁消化结束后的益生菌活菌数、活性成分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的保留率均较高。综合分析可知...  相似文献   

1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2):157-164
该研究对紫甘薯结合酚的酸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结合酚提取前后的多酚提取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差异对酸水解法工艺的提取效果进行分析;根据颜色及可见吸收光谱特征、多酚保留率分别研究p H、温度对结合酚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法最优方案:水解时间28. 15 h、水解温度60. 5℃、液料比32∶1,实际结合酚提取量(2. 784±0. 013) mg GAE/g DW(GAE:gallic acid equivalents,没食子酸),与预测量差1. 6%;与基础的游离酚提取相比,酸水解法工艺的加用使多酚提取量提高36. 5%,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铁离子抗氧化能力分别提高1. 16、4. 37 mg TE/g DW;稳定性分析表明,酸性、低温有利于结合酚的稳定。该研究可为紫甘薯精深加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睡莲花茶总酚、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睡莲花茶的加工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睡莲花朵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温度的热风干燥、不同功率的微波干燥以及真空冷冻干燥处理,采用FolinCiocalteus法、NaNO2-Al(NO3)3-NaOH法检测各样品的总酚、黄酮含量,采用清除自由基法(DPPH·、ABTS+·)与铁离子还原法(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分析样品总酚、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睡莲花,干燥速度为微波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400 W微波干燥的样品总酚含量、DPPH·与ABTS+·抗氧化能力最高,分别为187.72 mg GAE/g DW、386.92 mg BE/g DW和162.37 mg BE/g DW,70℃热风干燥的样品黄酮含量最高,为65.58 mg RE/g DW,不同干燥处理的样品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显著相关(P0.05),与其黄酮含量无显著相关(P0.05)。与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相比,400 W微波干燥效率高,能较好的保留睡莲花茶中酚类物质,使其具备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Lactobacillus Fermentum发酵降酸对三华李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三华李汁发酵乳杆菌发酵降酸期间乳酸菌活菌数、糖组分、有机酸、p H、可滴定酸、总酚、抗氧化活性、花色苷、色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30℃的条件下,发酵乳杆菌缓慢生长,发酵6 d后,菌种数量趋于稳定;发酵期间,菌株对糖的利用较缓慢,仅利用少量的葡萄糖维持代谢生长,而对苹果酸的消耗较快。随着苹果酸的大量消耗以及少量乳酸的生成,三华李汁的p H值快速上升,可滴定酸含量迅速下降;发酵8 d后,菌种数量由初始的7.01 log CFU/m L增加到7.91 log CFU/m L,苹果酸被完全消耗,葡萄糖保留73.82%,果糖保留97.7%,p H值上升了0.38,可滴定含量下降了43.7%,总酚保留82.23%,抗氧化活性(ORAC值)升高了14.90%,花色苷保留50%以上,三华李汁的色泽变化不显著(p0.05)。因此,利用乳酸菌发酵三华李汁,不仅能够降低三华李汁酸度,而且很好地保留了三华李本身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5.
以高粱、紫米、大黄米为原料,以水、60%、95%乙醇为提取介质,对提取物的总酚含量、DPPH·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同时,分析了三种谷物60%提取物对小鼠红细胞溶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粱水提物的总酚含量为2.34mg/g(GAE/DW),分别是紫米和大黄米的4倍和12.23倍;DPPH·清除率达到43.58%,而紫米和大黄米的水提物基本无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高粱、紫米、大黄米的60%乙醇提取物的DPPH·清除能力分别为89.88%、90.16%、64.70%,高粱的总抗氧化能力为0.16mmol/g(TEAC/DW),分别是紫米和大黄米的3.99倍和24.89倍。大黄米的95%乙醇提取物总酚含量较高,达到1.38mg/g(GAE/DW),具有较强的总抗氧化能力,但DPPH·清除能力较低。高粱、紫米、大黄米在2mg/mL时对H2O2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率分别为50.77%、16.73%、22.79%。可见,高粱具有一定的保护红细胞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研究了褐赭色羊肚菌游离酚和结合酚体内抗氧化能力以及对HepG2细胞的毒性和抗增殖作用。采用HPLC对褐赭色羊肚菌多酚组分进行鉴定,测定多酚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模型,测定多酚细胞抗氧化活性(CAA值)及抗增殖活性(EC50值)。结果显示:褐赭色羊肚菌游离酚和结合酚含量分别为(4.27±0.07)、(0.14±0.01)mg GAE/g DW;其ORAC值分别为(4624.52±400)、(429.41±60)μmol TE/100 g DW;CAA值分别为(15.33±0.60)、(0.37±0.01)μmol QE/100 g DW(PBS清洗)和(51.84±0.83)、(1.27±0.04)μmol QE/100 g DW(不经PBS清洗)。游离酚和结合酚浓度为125μg/m L和70μg/m L时,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7.28%、66.31%,且试验浓度范围内,羊肚菌多酚对HepG2基本无细胞毒性。褐赭色羊肚菌多酚具有一定的细胞抗氧化及抗增殖活性,可将褐赭色羊肚菌作为开发此类功能营养食品的原料,为羊肚菌的进一步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糙米发芽后不同处理方式对其中酚类物质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在对同一稻谷品种的精米、糙米、发芽糙米3个样品中游离酚、结合酚及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亚铁还原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分析基础上,以常温25℃匀浆处理方式为对照分别考察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对样品中游离酚、结合酚及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和ORAC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精米、糙米、发芽糙米中游离酚、结合酚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ORAC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经过热风干燥后的发芽糙米相较糙米的游离酚、结合酚增加了27.28、10.24 mg GAE/100 g DW,游离酚和结合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ORAC也显著增加(P<0.05);而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组之间的游离酚、结合酚及其对应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ORAC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相较于常温25℃匀浆处理方式,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组中的游离酚、结合酚及其对应的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ORAC 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瞬时高温流化对玉米游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优化出制备高抗氧化活性玉米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玉米抗氧化活性的因素主次次序为:流化温度流化处理时间进料速度;最佳工艺条件为:流化温度160℃,流化处理时间60 s,进料速度21 kg/h,所制备的玉米游离酚含量为345.88 mg GAE/hg,较原料玉米增加了27%(P0.05);抗氧化活性为8 104.09μmol TE/hg,是原料玉米的1.5倍(P0.05)。瞬时高温流化制备的玉米游离阿魏酸(FA)、游离p-香豆酸(p-CA)较原料玉米显著增加(P0.05),结合酚、结合FA和结合p-CA较原料玉米显著降低(P0.05)。瞬时高温流化处理能够显著增加玉米的游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以糙米为原料,采用不同的挤压温度加工糙米,分别提取糙米中的游离态和结合酚,并对提取物中的酚含量、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能力进行了测定,并对各个指标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同时测定了挤压后糙米的淀粉糊化度。结果表明:挤压前后糙米的游离酚和结合酚含量范围分别为210.48~747.70μg/g(GAE/DW)和260.77~470.94μg/g(GAE/DW);游离态提取物的ATB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的范围分别为1.15~4.52μmol/g(Trolox/DW)和2.57~9.86μmol/g(FeSO4/DW);结合酚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的范围分别为3.09~4.97μmol/g(Trolox/DW)和4.53~7.03μmol/g(FeSO4/DW);糙米的淀粉糊化度随挤压温度的上升而升高,当温度大于130℃后糊化度变化不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游离态提取物中的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结合态提取物中的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之间具有显著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以3种不同的青稞为原料,采用不同的提取溶剂(水、60%乙醇、60%甲醇、60%丙酮、95%乙醇、100%甲醇、100%丙酮)对青稞进行提取。对各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进行测定,同时采用3种抗氧化方法: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自由基(ABTS)和总抗氧化能力(FARP)评价青稞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95%乙醇和60%丙酮更有利于青稞多酚的提取。藏青2000的各溶剂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普遍高于相应溶剂的循化蓝青稞和香格里拉绿青稞。藏青2000的60%丙酮提取物含有最高的总酚含量,达到211.92mg GAE/100g DW;在60%乙醇提取时具有最高的总黄酮含量,达到60.11mg RT/100g DW;在60%乙醇提取时具有最强的DPPH清除能力,达到80.08%;而用60%丙酮提取时,具有最强的ABTS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达到了1.85,9.28 mmol TEAC/100g DW。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FRAP法与DPPH、ABTS法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综上表明,青稞富含总酚成分,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