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种浓缩方法对柠檬汁特性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界面渐进冷冻浓缩法和真空蒸发法分别对柠檬汁进行界面渐进冷冻浓缩和真空蒸发浓缩。通过对 2种浓缩液处理前后柠檬汁香气成分含量的定性定量分析 ,以及柠檬汁色差、Vc含量、电导和 pH值的比较分析 ,证明了冷冻浓缩柠檬汁明显地比真空蒸发浓缩果汁能更好地保持柠檬汁的香气成分、Vc含量和原汁的香气协调性。  相似文献   

2.
菠萝浓缩汁是菠萝最主要的加工产品,在常规的加热浓缩过程中通常伴随着易挥发的香气成分损失.为了探明最容易挥发损失的香气成分,同时建立一种鉴别菠萝汁饮料是由鲜榨菠萝汁还是由菠萝浓缩还原汁生产的方法,进行了菠萝原汁的真空微波快速浓缩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方法对菠萝原汁和菠萝真空微波浓缩还原...  相似文献   

3.
以同一苹果浓缩汁生产线上收集的300倍回收香精、预浓缩回收液水和浓缩回收液水为实验材料,分析了三个样品中香气物质成分,旨在确定苹果浓缩汁加工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变化特性和浓缩回收冷凝水中香气物质的主要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测定各样品香气成分的差异,共检测出47种香气成分。结果表明:a.300倍回收香精中富含酯类、醛类、醇类香气物质,苹果浓缩汁预浓缩过程中,香精回收工艺收集了主要的芳香酯类(乙酸-2-甲基-1-丁酯、乙酸-2-苯基乙酯、乙酸乙酯等)和醛类[(E)-2-己烯醛、苯甲醛等]香气物质,芳香醇类香气物质相对较少。b.苹果汁预浓缩回收液水中苹果的典型醇类(1-己醇41.70%)香气物质含量高且丰富,同时预浓缩回收液水含有较高相对含量枯焦气息的苯酚类化合物(2,5-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13.26%、2,4-二叔丁基苯酚11.16%)。c.苹果汁浓缩回收液水富含苹果典型酯类香气物质(乙酸-2-甲基-1-丁酯、乙酸丁酯、乙酸甲酯等)和醇类香气物质(2-甲基-1-丁醇等),由加工过程中苹果汁中香气物质进一步逸散产生。  相似文献   

4.
对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肉桂乌龙茶挥发性物质的方法进行优化,并结合化学计量方法分析3 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肉桂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应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分析对全自动热脱附方法中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冷阱温度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参数为吸附温度55 ℃、吸附时间37 min、冷阱温度-29 ℃。对不同等级肉桂乌龙茶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共鉴定出香气成分173 种,其中共有香气成分90 种。基于肉桂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峰面积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可区分3 个等级的肉桂乌龙茶样品;并通过层序聚类分析探讨47 种特征香气成分在3 个等级肉桂乌龙茶的分布规律。本研究为肉桂乌龙茶香气品质和等级鉴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红富士苹果为原料,通过3 种不同工艺制作苹果汁并对其基本理化指标、抗氧化活性及香气特征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浓缩还原苹果浊汁相比,非浓缩还原(not from concentrate,NFC)苹果汁可以更好地保留苹果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及香气特征,与传统工艺NFC 苹果汁相比,低温低氧工艺NFC 苹果汁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加热程序少,工艺流程短,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苹果中的有效活性成分,总酚含量可达626.74 mg/L,显著高于传统工艺NFC(P<0.05),同时可以更好地保留新鲜苹果的香气特征,挥发性成分总含量为133.02 mg/L,产生的不良风味也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6.
采用反渗透膜浓缩工艺对香菇多糖提取液进行浓缩,分析进膜压力、料液浓度和进膜温度对浓缩工艺的影响,并比较了反渗透浓缩和真空浓缩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进膜压力20 MPa、多糖浓度6.48 mg/mL、进膜温度30℃时能取得较好的浓缩效果.反渗透膜浓缩粗多糖得率较真空浓缩高,且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优于真空浓缩的产品...  相似文献   

7.
不同发酵度茶叶的主要理化及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不同发酵度茶叶的理化及香气成分。测定绿茶、乌龙茶、红茶和藏茶的常规成分、活性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香气成分。4种茶样水分、灰分质量分数差异较小,绿茶水浸出物和蛋白质质量分数高于乌龙茶、红茶和藏茶,而粗纤维质量分数最低;红茶和藏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质量分数明显低于绿茶和乌龙茶,咖啡碱的质量分数稍高于绿茶和乌龙茶;绿茶中主要香气是醇类和烯烃类,红茶主要香气成分是酮类、醇类、酯类、醛类,藏茶中主要香气成分是酮类和酯类,乌龙茶中各香气成分检出量不多,分布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8.
真空浓缩对芒果汁香气成分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芒果汁在浓缩过程中的香气物质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真空浓缩的条件下芒果汁香气成分的种类减少,各组分的含量也降低。而且浓缩芒果汁的糖度越高,香气物质含量减少越多。  相似文献   

9.
葡萄酒的香气成分对葡萄酒的感官品质有重要作用,不同浓缩温度的酿造工艺对葡萄酒香气有关键影响。该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龙眼葡萄在3种浓缩工艺(炼白-1、炼白-2、炼白-3)下酿造的炼白葡萄酒进行香气成分检测,比较其香气物质差异。结果表明,3种浓缩工艺下,炼白-3葡萄酒中挥发酸含量最低,其中醇类、酯类、酸类、醛类和萜烯化学香气成分含量均大于其他两种炼白葡萄酒中的含量,且含量超过阈值的6种酯类物质、具有水果香和植物香的香气活力总值均最高。通过降低浓缩温度并加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地提高所酿造的葡萄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黄玫瑰乌龙茶挥发性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2):152-16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经水蒸气蒸馏(steam distillation,SD)提取的黄玫瑰乌龙茶挥发性香气(基香组分)和经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得到的黄玫瑰乌龙茶挥发性香气成分(茶汤香气),结合感官评价对黄玫瑰乌龙茶的香气性能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玫瑰乌龙茶基香及茶汤香气组分中,均含有较多的杂环类、烯类、酯类和醇类成分,其中α-法呢烯、橙花叔醇、芳樟醇氧化物Ⅰ、芳樟醇氧化物Ⅱ、水杨酸甲酯、吲哚和糠醛含量较高,同时茶汤香气中检出较多的低沸点化合物,以及D-柠檬烯、壬醛等具柑橘风味香气成分,对黄玫瑰乌龙茶整体香气组分进行有效补充。黄玫瑰乌龙茶感官评价的结果与香气组成分析的数据相吻合,具较好的烘烤香、谷物香、焦糖香及花香,香气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速溶茶生产工艺对其产品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影 《饮料工业》1999,2(2):15-19
选择具有独特风味的乌龙茶为研究对象,以乌龙茶的浸提液(NO3样品)为参照,采用GC-MS方法来分析喷雾干燥产品(NO1样品)和冷冻干燥产品(NO5样品)风味物质的种类数量及含量上的差别,即香气组分种类的丰富度以及组份比的协调性的变化状况,以此来阐述速溶茶生产工艺对其产品风味的影响。并且做了相应的感官评定实验,从茶的香气、汤色、滋味上进行评定,从两方面说明了冷冻干燥工艺速溶茶风味的影响较小,是较理想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2.
目前茶饮料新产品开发在追求茶叶质量、保持茶饮料口感清新的同时,更加突出产品的营养、保健功能等趋势。实验以金盏花、乌龙茶、薄荷叶为原料,研制金盏乌龙茶饮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对产品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薄荷叶可增加茶的清香风味,降低浊度;采用一次抽滤、一次超滤效果最佳。金盏乌龙茶的最佳配方为:金盏花0.6%,乌龙茶0.3%,薄荷叶0.1%,蜂蜜0.5%,柠檬酸0.05%,浓缩桃汁0.2%,抗坏血酸0.05%。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发乌龙茶新产品并提升产品品质,比较分析了干热后处理前后花香型乌龙茶的生化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干热后处理后,聚酯型儿茶素A含量显著降低;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聚酯型儿茶素B和聚酯型儿茶素C含量显著增加;“花香”重要贡献成分二氢芳樟醇的含量在干热后处理前后差异不显著,“蜜香”风味成分2-戊基-呋喃、(E)-2-(2-戊烯基)呋喃、2-乙酰基吡咯增加。基于35种差异挥发性成分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干热后处理后,香气类型并未改变,但香气轮廓更清晰。高含量的萜醇类和酯类是的“花香”风味主要赋香成分,2-戊基-呋喃(OAV>1)对形成“蜜香”有重要贡献。综上所述:干热后处理后的乌龙茶产品滋味醇厚,花香浓郁度降低,蜜韵增加。因此,干热后处理有利于新型乌龙茶品质提升,为后续产品研发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波 《饮料工业》2010,13(12):17-19
以乌龙茶为原料研制出新型乌龙茶酸奶。通过对乌龙茶汁提取方法及发酵工艺的研究,最终确定乌龙茶汁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冲泡温度90℃、冲泡时间20min、茶水比1∶10;乌龙茶酸奶的最佳配方为:乌龙茶汁3%、接种量2%、蔗糖6%、稳定剂0.05%。制成的乌龙茶酸奶色泽乳白微黄,乌龙茶香与酸奶香味融合较好,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15.
食品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听觉而感知到的食品及其他物质的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已经建立了科学的评价程序与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产品的感官特征评价及产品鉴别、产品开发、市场调查等方面的研究。我国茶叶品类多样,产品风味独具特色。我国茶叶感官质量评价方法仍然是定级评价,采用食品感官评价技术建立更客观、更有效的产品感官质量评价体系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了食品感官评价定义、方法及其在茶叶风味化合物研究,对典型茶叶(绿茶、红茶和乌龙茶)感官描述分析、典型茶叶感官术语及参考物、茶叶及茶产品消费者测试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食品感官评价技术在茶叶感官品质评价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刘志彬  张是宁  张雯  倪莉 《食品与机械》2016,32(10):27-29,43
选取10种典型武夷岩茶(5种肉桂和5种水仙)作为研究对象,以绿茶、铁观音和红茶为对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叶片及冲泡茶汤中的可可碱、茶碱和咖啡碱含量,并依据各样品的生物碱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试验结果发现,武夷岩茶叶片中的咖啡碱、可可碱和茶碱含量分别约占茶叶干重的2.341%,0.065%,0.011%,低于绿茶、铁观音和红茶;茶叶经过60s沸水冲泡后,约46.56%,46.36%,50.15%的咖啡碱、可可碱和茶碱溶于茶汤中。此外,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武夷岩茶的3种生物碱含量与绿茶、铁观音和红茶的生物碱含量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我国制茶工艺技术的发展与方向:在乌龙茶(青茶)加工工艺中引入"台式"乌龙茶轻萎凋、轻摇青等做法,创造出偏绿型的清香型乌龙茶;在工夫红茶加工干燥工艺中,引入做形辅助成形工艺;在普洱茶加工中引入黑茶人工后发酵工艺,创制出熟普;乌龙茶做青工艺渗透到绿茶与红茶的加工中;将多种加工工艺有效结合,改善目标茶香气、滋味等感官品质。制茶工艺技术发展成效卓著,丰富了茶叶产品类型,提升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赵玥  肖成杰  蔡宝国  李琼  崔俭杰 《食品科学》2011,32(16):283-289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吹扫捕集-热脱附(purge & trap-thermal desorption,P&T-TD)、搅拌磁子吸附(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SBSE)、动态顶空吸附(head space sorptive extraction,HSSE-1、HSSE-2和HSSE-3)4种捕集方式联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杭州龙井茶、黄山毛峰茶、山东崂山茶和福建乌龙茶进行分析,研究茶的挥发性香气组分。结果显示:茶的香气主要由烯类、醛类、醇类、酮类、酯类、酸类、芳香族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含硫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组成;4类茶均含有大量的烯类、醛类、醇类和酮类化合物,其中福建乌龙茶含量最高;杭州龙井茶、黄山毛峰茶和山东崂山茶属绿茶类,酯类、杂环类、芳香族类以及酚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通过HSSE-1、HSSE-2对茶叶香气成分进行对比,冲泡前后组分种类和含量略有不同。组分之间的差异使茶形成不同产地不同种类的茶叶的特有风味。  相似文献   

19.
20.
以乌龙茶为例 ,介绍了采用干茶、速溶茶、茶浓缩汁为原料生产茶饮料时 ,对产品品质及经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