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肉产品分子溯源标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溯源管理对食品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起到重要的监管作用。肉产品作为饮食中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其安全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在众多的溯源技术方法中,本文介绍了DNA 溯源技术使用的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对AFLP 标记、SSR 标记、SNP 标记3 类标记进行分析比较,并指出SNP 标记必将成为动物身份识别首选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
食品追溯体系,包括追踪技术和溯源技术,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是"问题食品"有效召回的基本前提。食品追溯体系建设依赖于多种溯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特别是电子标签溯源技术的开发,其研究的重点是技术的科学可行性和稳定性。食品溯源技术的选择及效果与食品种类有关,涉及食品对象的适用性问题。食品溯源技术的实际应用还受到使用成本制约,涉及到应用的经济性和可接受性。本文在对多种食品溯源技术研究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生产示范和应用中的经验与问题,总结提出了食品溯源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科学可行性、食品对象适用性和应用经济性原则,以指导食品溯源技术的研究、示范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加强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特别是加强溯源体系建设愈发重要。本文首先对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出口食品溯源现状,对追踪信息及程序烦琐、信息易篡改易造假及缺乏统一平台进行有效监管等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论证区块链技术在食品追溯应用的技术可行性及现实应用成功实例,足以证明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来构建出口食品溯源监管体系完全可行,最后提出相关应用探索方案,建立海关、地方监管部门、种养殖户、生产加工企业、消费者等各方参与,由国内生产源头到国外分销的出口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以期对提高我国出口食品质量和完善我国出口食品安全溯源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食品工业化、集团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生产和消费模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食品微生物安全也从地域性问题向全国、全球性问题转变。如何通过可靠的溯源手段将不同地区散发病例识别为同一微生物来源污染食品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爆发,幵将污染食品准确召回,对政府监管部门和技术部门提出了挑战。本文主要从食品安全微生物溯源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和我国食品安全微生物溯源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幵提出了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微生物收集和溯源平台,构建实物与基因组溯源数据库等建议,以期给我国政府监管部门及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农产品无损检测的产地溯源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出现,食品造假掺假现象发生频繁,建立完整的食品追溯链条和有效的检测手段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安全正确地选择食品的保证,同时也可有效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一般的溯源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利用食品的无损检测进行原产地溯源。本文主要综述几种溯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现状,对原产地溯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HACCP的猪肉安全生产可追溯系统溯源信息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ACCP是食品生产企业实现食品安全管理的预防性质量控制体系.本文通过对猪肉安全生产可追溯系统溯源信息的分析,利用HACCP管理体系对猪肉生产过程中养殖、屠宰、物流和分割销售各环节中存在的和潜在的危害进行系列的评估,并结合我国生猪生产的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出适合猪肉生产全程溯源的关键控制环节和溯源信息.  相似文献   

7.
基于食品链的食品溯源系统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食品链和食品溯源有关标准进行解析的基础上,结合国际食品溯源标准要求,对食品链溯源系统进行阐述和分解.并针对我国目前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食品真伪鉴别和溯源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食品鉴别和溯源技术是对食品的真伪、产地和来源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及追溯,在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中占据强有力的地位.随着食品掺假频发、掺假手段多样,传统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要求,因此亟须发展新型快速准确的食品鉴别和溯源技术.食品组学是近年新兴的采用基因组学、转...  相似文献   

9.
欧盟及美国的"溯源性"牛肉生产系统简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刘英  陈历程 《食品科学》2003,24(8):182-185
本文介绍了欧美国家及美国新型的牛肉生产系统——“溯源性”系统。该系统已经在欧盟国家广泛应用,用于确保牛肉的食用安全性。美国的“溯源性”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潜在市场巨大。我国对食品安全性的关注日益提高,该系统将有助于我国肉食品企业生产安全的肉类食品。  相似文献   

10.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分型溯源技术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型溯源技术是研究致病微生物暴发、分析暴发源头的重要方法,在食品安全监管处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分型溯源技术在致病微生物暴发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在不断的发展完善当中,同时以全基因组测序为基础的基因分型溯源技术也因其较高的分辨率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快速发展完善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分型溯源技术进行综述,为我国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精准分型以及溯源网络的建设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A next frontier of the global food safety agenda has to consider a broad spectrum of bio-risks, such as accidental and intentional contaminations in the food and feed chain. In this article, the background for the research needs related to biotraceability and response to bioterrorism incidents are outlined. Given the current scal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y response need to be considered in an international context. Biotraceability (e.g. the ability to use downstream information to point to processes or within a particular food chain that can be identified as the source of undesirable agents) is crucial in any food-born outbreak and particular in the response to bioterrorism events. In the later case, tested and proven biotraceability improves the following: (i)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f validated tracing tools and detection methods, (ii) multi-disciplinary expertise and collaboration in the field of food microbiology and conceptual modeling of the food chain, (iii) sampling as a key step in biotracing (iv) optimized sample preparation procedures, including laboratory work in Biosafety level 3 (BSL-3) laboratories, (v) biomarker discovery for relevant tracing and tracking applications, and (vi)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using bio-informatic platforms to speed up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iological agent. By applying biotraceability, the response phase during a bioterrorism event may be shortened and is facilitated for tracing the origin of biological agent contamination.  相似文献   

12.
<正>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汹涌澎湃,一泄千里,可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那么,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的各种食品标准,特别是食品添加剂标准的修订工作,是否也应该顺乎世界潮流、与时俱进呢?近日,记者就这个问题专访了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杜世祥委员。  相似文献   

13.
在食品供应链中实施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食品追溯包含了所有类型的食品,并对从牧场供应商到零售商的所有环节都有影响。在欧盟、美国和日本,食品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都有实施追溯系统的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14.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一起食物中毒样品进行检测,提高实验室应对食物中毒快速检测和溯源分析能力。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一起食物中毒10份患者粪便和6份可疑食品进行快速检测,并对39份粪便和8份食品进行病原培养分离鉴定,应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invA毒力基因检测,PFGE及MLST基因分型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与其他地区菌株进行遗传学差异对比。结果 10份患者粪便和6份可疑食物经实时荧光PCR检测均为沙门菌阳性,从39份粪便和8份食品中共分离到31株肠炎沙门菌。PFGE及MLST分析显示31株菌具同源性,表明食物和患者分离菌株基因型别一致,MLST分型显示本次分离株与其他地区优势克隆有同源性,31株肠炎沙门菌均具有invA毒力基因。结论 实时荧光PCR技术应用于食物中毒病原检测,缩短了病原检测周期,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PFGE及MLST两种基因分型技术可对病原菌进行溯源分析,对于掌握病原菌流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食品安全领域,频发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引起人们对食品质量的高度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供应链环节存在风险,因此,对供应链流通链条的风险控制、进行食品信息的可追溯构建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食品交易的信息不对称性,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食品流通过程的数据信息将对问题的溯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从供应链的角度对食品流通过程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基于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目标,通过对食品从采购、到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记录,提出建立食品流通数据库的基本构想,以期对国家食品流通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参考,为食品安全质量控制和国家宏观调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溯源技术是为保护地区品牌和特色产品,防止食品掺假和食源性疾病扩散,确保食品安全,降低公司召回成本而建立起来的一项追踪检测技术。建立高效的食品溯源体系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因没有放射性、灵敏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已广泛用于鉴别不同产地、不同食源的各种农产品,成为追溯食品来源的一种有效手段。文中系统阐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谷物、肉制品、果蔬、果汁饮料、葡萄酒、乳制品、水产品等各类食品在产地溯源方面的应用,进一步剖析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我国农产品产地溯源中的优势及局限性,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农产品溯源体制的建立提供借鉴,推动稳定同位素技术在食品溯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外以及我国出口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的分析,建立了出口食品可追溯管理系统,包括食品身份管理、动态追溯、检验检疫部门口岸查验管理、内部管理和因特网食品追溯等5个子系统,实现了对出口食品的追溯管理,包括:食品身份信息可随食品的移动而传递、对出口食品身份信息动态追溯查询、检验检疫人员在口岸现场查验、检验检疫部门内网系统识别判定——食品身份是否合法、消费者通过因特网追溯查询食品身份信息。此外,该系统可实现对仓储数据的自动化采集,从而为企业仓储物流的现代科学管理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区块链的食品安全溯源体系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食品安全案件屡次发生,亟需采用安全、可信、透明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来加强对食品产业链的监管效率,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国民饮食健康;而目前的食品溯源系统主要面临着信息采集不标准、数据存储不安全、中心系统易受攻击和企业间信息交换过程隐私不能保障等问题。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容错、不可篡改与隐私保护的特点,可以针对性地解决目前食品溯源系统中面临的问题。基于区块链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通过技术架构的分析,提出将区块链恰当植入食品溯源体系的方案,即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系统的数据库层与通信层,并对采用方案后的食品溯源体系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结合具体应用场景与实际案例来论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德国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质量安全是我国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总结借鉴发达国家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对构建和完善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管理机构、法律法规、质量认证、包装标识、追溯制度、市场准入、质量安全标准和监测检验八个方面对德国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可以克服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弊端,不依赖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是微生物分子多样性研究的热点技术之一。DGGE技术具有可靠性强、重复性好、易操作、可同时分析多个样品等优点,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被广泛地应用在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遗传信息、多样性及不同种群动态比较分析等方面。本文介绍了DGGE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过程、优缺点,并概述了其在食品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分析了该技术在水产品、酒类、发酵食品、肉制品等领域应用现状。通过分析目前在食品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发展方向,最后对DGGE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溯源应用前景进行评述,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溯源技术的发展提供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