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社会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早已成为网约车行业的主要用户对象,探究大学生等候网约车到达时间的感知行为,对进一步推动网约车新业态规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在线调查492位大学生的候车行为和感知状态;然后,使用Cronbach’s α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问卷的信效度;最后,将感知时间划分为3个分类,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网约车感知等待时间判别模型,并对判别分类结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个人特征、环境因素、候车行为以及移动设备四个因素所包含的35个变量都会影响感知等待时间;在同组分类函数中,候车行为对感知等待时间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环境因素,最低是移动设备。研究结果为探究影响大学生感知等待时间长度的具体因素及潜在心理提供了有效支撑,为有效提高网约车的服务水平和吸引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地调查与线上调查等形式,对网约车新政出台后网约车与出租车的发展竞争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对不同消费群体进行调查,并利用专业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汇总、分类统计、描述统计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卡方检验和方差检验,分析出在新政背景下消费者对网约车和出租车的看法,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打车市场的未来发展做出一个前瞻性的预测和现实意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居民出行效用,对多因素影响下的城市居民出行行为时间价值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行为时间价值确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然后针对不同出行方式的出行者,应用效用最大化原理及随机效用模型建立出行效用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了居民出行行为时间价值模型计算方法.最后以长春市居民出行调查结果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将结...  相似文献   

4.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通勤交通方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以往出行方式选择的相关研究中,大部分是基于个体属性对于方式选择的影响,而针对各类出行者特性与出行方式特征的关联性分析较少的情况,以拥有小汽车的中长距离通勤者为研究对象,提取相关的个体属性参数和交通方式特性参数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个体属性与公交和小汽车出行特征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探索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公交出行意愿的影响方向与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经济水平会对方式选择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更短的停车后步行时间、低廉的停车费用或充足的停车设施泊位供给会鼓励出行者选择自驾出行,而减少公交等车换乘时间,提高公交运行时速则会增强公交的吸引力,这对于城市中心区制定引导居民公交出行对策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老年人出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不足,基于昆明城市老年人出行问卷调查,以样本个人和家庭属性作为外因潜变量,以出行目的、出发时刻、出行方式、出行强度作为内因潜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计算老年人出行行为特征参数间的关系,分析出发时刻与出行方式、出行方式与出行强度以及观察变量间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有别于通勤者属性是出行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城市老年人休闲、购物等活动特征是出行方式、距离、频率和持续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公共交通客流分配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公交线网和公交乘客出行心理特性的分析,及对公交乘客出行路径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选择不同的阻抗函数应用两种公交客流的分配方法,即多路径分配法、容量限制分配法、通过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给出各自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7.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中期及后期3个不同阶段, 从出行者属性与出行特性两个方面分析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由于出行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关联作用, 故采用Nested Logit模型方法建立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决策模型。利用中山市坦洲镇居民出行意向调查数据(Stated Preference, SP), 分别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各个阶段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疫情时期, 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显著性因素发生了明显变化, 而且同一因素在不同疫情时期下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这些结果可以为有关部门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制定非常态的交通管理措施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暂行办法》将网约车平台定位为承运人,但司法实践中应由平台独立承担承运人责任,还是平台与驾驶员承担连带责任亦有争议.引起此争议的原因主要在于顺风车运营目的逐渐偏向营利、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是否有实质区别未予定论、网约车平台与驾驶人间的法律关系不清、司法利益衡量因素不一致等4个方面.通过明确网约车平台经营的顺风车并非严格法律意义的顺风车经营模式、平台与传统出租车公司同质、平台与驾驶人间的法律关系受劳动法调整、遵循安全与经济利益并重原则等4个方面可以证成网约车交通事故中,由网约车平台与驾驶人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9.
从微观角度研究了轨道交通建设对居民居住地选择和通勤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分析了居住在轨道站点周边并选择地铁出行的概率,为解决居住地选择区位间的空间相关性,构建了交叉分层Logit概率估计模型。选取影响因素如个人属性、社会经济属性、出行特性和土地利用属性为联合选择模型影响变量,建立了轨道站点周边居住地和出行方式同时选择模型。利用Biogeme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同时模拟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引起的居住和出行方式选择概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居住地离轨道站点越近的居民越倾向于使用轨道交通出行方式,当小汽车出行时间增加时靠近站点附近的居民越有改乘地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多模式综合交通方式下的强制、休闲活动出行行为差异性,基于旅客高速巴士、普铁、高铁和飞机四种运输方式RP调查数据,建立旅客乘车选择多项logit(MNL)模型,基于参数估计和弹性分析,揭示多模式综合交通客运方式选择行为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出行距离、出行费用、运行时间、安全性、舒适性、准时性、网络购票、售票点购票、拥有私家车是影响旅客强制型、休闲型活动出行方式选择的主要共性因素,不同因素对旅客强制型、休闲型活动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另外,到站时间对强制型活动出行方式选择有显著影响,对休闲型活动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大学生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本框架,引入潜变量及其观测变量,证实性别、年级、是否持有公交卡、是否持有驾照和是否结伴出行对潜变量的影响较大.随后构建了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巡游出租汽车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四种交通方式下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适配程度较好.计算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其选择公交和轨道出行有显著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其选择巡游出租和网约出租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深入分析现有旅客乘车选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购票和接驳方式属性特征对旅客方式选择的影响,从全过程的视角设计旅客购票、到站、出行、离站出行选择行为实验,获取大学生高速巴士、普通火车、高铁、飞机多模式出行RP调查数据,将飞机作为参考方式建立大学生交通方式选择MNL模型,并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显著影响因素的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除生活费、出行目的及出行距离外,到站方式和时间也是影响旅客乘车选择的重要因素,提高交通枢纽可达性是调整交通方式市场份额的重要策略;(2)生活费低、出行距离和到站时间短、以探亲为目的的大学生更有可能选择大巴出行,而生活费高、出行距离和到站时间相对较短,以探亲为目的大学生选择高铁出行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活动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与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应用基于活动的出行需求预测方法研究了长春市实行鼓励公交策略的可行性。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和总结以往模型,建立了Logistic形式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用长春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进行了参数标定和模型验证。应用已建模型初步分析并评价了鼓励公交策略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基于活动的方式选择模型预测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可以全面有效地进行交通需求管理策略的评价研究,为交通部门制定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交通方式选择的非集计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应用非集计模型理论与北京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建立了交通方式选择MNL模型,并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中的无约束最优化函数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标定。根据所建模型计算出公交车和小汽车的时间价值,求得包含出行时间和实际金钱费用的广义费用,建立了公交车和小汽车出行选择的二肢Logit模型,分析了不同收费价格下两种交通方式所分担的交通出行比率及道路交通饱和度的变化情况,评价拥挤收费政策对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作用。研究表明,非集计建模方法能够较全面地考虑居民出行选择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尤其是将出行者的个人特性影响因素引入模型,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公交票价比对公交结构的影响及方式选择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定轨道交通和地面常规公交的建设规模,利用宏观调控政策合理分配客流,研究了公交票价对公交结构的影响.通过在北京市进行交通方式选择问卷调查.分析了影响居民选择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的因素.结果表明,出行时间、出行费用、出行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出行目的对于出行方式选择结果有显著影响,在对变量分类合并的基础上确定代入模型的变量,并结合非集计模型的理论建立了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模型,给出了出行费用和交通方式选择之间的关系,为利用票价政策调节公共交通结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合肥市中心区为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取得处于不同居住区位的城市居民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出行方式的基础数据,分析居民的家庭及社会经济属性,归纳总结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的基本特征在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合肥市区城市交通布局提供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网约车合法化以来仍存在监管空白,现行政策并没有对网约车进行分类监管。不同类型网约车司机与平台之间的关系不同,监管重点也有差异。专车模式下司机与平台应成立劳动关系,因而在专车模式下的监管应侧重于司机与平台的资质审查、劳动合同的签订与劳动关系的解除等;私家车模式下成立合作关系,因而私家车模式下可以创新适用“硬核”与“保护带”的监管方式,司机的基本权益通过硬核来保护,不能轻易地改变、动摇,而其他的权利则可以通过双方约定,采用保护带的方式处理,以维护共享经济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传统非集计模型存在的缺陷,提出利用mixed logit模型研究拥挤收费下交通方式分担率变化的思路。结合实际居民出行数据建立了基于mixed logit的交通方式选择模型,利用SAS软件进行蒙特卡罗模拟计算,标定了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经验证,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命中率和可用性。加入拥挤收费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可得出不同拥挤收费费率下的交通方式分担率。应用该模型能为拥挤收费下的出行行为分析和交通影响研究以及其他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评价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很多经典的公交路径查询算法都把焦点放在行驶路径最短搜索上,而忽略了越来越影响人们出行时间花费的等车和换车上.本文利用有向带权图建立了一种综合考虑等车、换乘和运行时间的最短时间公交出行路径查询模型,通过灵活的权值设定策略优化查询目标.实验表明,提出的模型有效、实用,具有很好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异常情况下居民城际出行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和规律,根据阻断事件级别、绕行路线增加时间量、出行类型(弹性、刚性)设计了16种出行场景,进行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意向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影响居民出行决策的11个因素和4个决策选项.基于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利用城际出行中的16种异常场景下的意向(stated preference,SP)调查数据,构建居民出行决策模型.结果表明:阻断事件影响程度、绕行路程、出行目的不同,影响居民决策的显著性因素不同,并且同一因素在不同场景下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出行时耗和居民对某种出行方式的偏好对各场景下的决策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出行频率和职业,驾龄、年龄、性别在个别场景下具有显著性影响.这些结果可以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公路阻断事件下的居民出行行为预测提供依据,并且在异常情况下为不同出行个体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出行信息服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