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景观情境是景观体验时的综合形式,它将景观元素与空间融为一个整体,并将体验者带入景观空间中,成为整体环境的一部分。该文针对景观空间情境体验进行研究,在相关理论基础上,总结影响景观空间情境体验的三类因素,包括:非物质元素利用、创构具身体验、从形式到空间,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唤醒了体验者的感知,从而实现了人与景观的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2.
谢秀丽  刘冰 《风景园林》2023,30(3):113-121
【目的】探究视障者在城市公园的感知与体验,了解视障者理解和诠释景观的方式,这对提升公园无障碍环境品质十分重要。【方法】组织视障者在广州市云台花园进行景观漫步游览体验,依据其行为模式、感知和体验,分析视障者的公园游览行为、特征与情感。【结果】研究发现:1)视障者景观感知过程表现为“景观符号—经验感知—心理表征—自我想象”;2)视障者景观感知以游、感、思3个阶段的景观体验为重要内容,表现为物象、知觉、想象与情感的推进过程;3)视障者对过往的回忆与将来的想象情感反映强烈,景观情感更为突出。【结论】研究构建了视障者景观—感知—体验的关系,可为包容性公园景观及无障碍设计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3.
景观研究的文化转向与景观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桐 《风景园林》2021,28(3):10-15
"景观"起源于地表形态研究,并作为地理学基本研究视野,经历了"区域特性""人地关系""文化史"等研究主旨的转换,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文化转向"。存在主义视角下的景观的文化认知,需要以理解性方法解析其地方情感和意义维度,以获取"知觉知识"作为新的研究范式。而几乎同时,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的"空间转向"呼应了景观研究的新视野与新方法论需求。由此,在20世纪90年代诞生了景观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基于地理学景观研究主旨历史脉络梳理,进一步厘清现象学视角下"景观"的文化现象本质;并由景观"知觉认知"的研究主旨、范式需要,阐释"景观人类学"作为交叉研究领域的研究范畴,以及未来其应用于景观研究实践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幻想"(Fantasy)这个词语最早来自希腊语,意为:"使之像眼睛看见的一般。"在牛津词典典中的解释为:"用心灵来理解知觉的对象。"这两个解释其实是说的一个事情,那就是幻想是认识自身、指向未来的想象,它由个人愿望或社会需求的现实引起,把无形物转化为有形物的作用、力量或结果。  相似文献   

5.
李宾   《风景园林》2017,24(12):52-57
奥斯陆建筑设计学院的"山后入荒境"高山景观设计课基于安第斯山设计场地不可达的事实,考察近似的可达高山区域,探索基于摄影的图像过程对于调研不可达高山的价值。以参与式景观摄影、图底编辑、图像拼贴为操作方法。在"近似的远足考察—图像—想象的图像—近似的远征考察—构建的图像"一系列过程中,研究者们成为可达高山景观的参与解读者和不可达高山景观的想象构建者。在高山景观元素和考察体验上,挪威的斯堪第斯山成为了哥伦比亚的安第斯山的压缩模型,图像和想象弥补了不可达设计场地的景观在场、再现和推测。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7)
运动与静止是一对"孪生兄弟",在现实世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影像艺术中也同样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从视觉心理学的角度可以看出,视觉接收器对素材的收集存在选择性,使知觉体验沉浸在近乎两个小时的电影中需要艺术上的组织与安排。文章从知觉体验的角度探析了运动与静止在电影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密云古北水镇为例,提出"构建—表达—体验"的时序关系,对古镇景观的文化意象做出解读和研究。对景观意象生成过程中的文化特质,围绕"创作者""创作对象"和"体验者"展开分析。梳理古镇景观的文化意象从设计师到落实至物质空间,再到被游客感知的全过程。最后对古北水镇的景观文化意象营建提出建议,并为文化意象的创新营构和表达模式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当代景观空间松散关联度差、缺少文化内涵,片面地追求视觉冲击的现状,将计算机中的"窗口"概念引入景观空间叙事之中,并将其界定为景观空间叙事情节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载体。"窗口"实现了人的心理体验与景观空间叙事情节交汇融合的功能,给予人更多具有想象和思索的空间,使景观可以真正碰触人类的情感,进而成为人们观察和体验景观寓意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景观空间叙事要素间相互作用以及时空序列的演变,提出了三种"窗口"模式。通过三种模式的剖析为创造出有意义、有情节的景观空间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体验经济"影响下居住地产体验区的专属景观特征,分析了体验区景观设计中的限制性因素,从选址、入口、景观流线、样板房庭院等方面,总结了居住地产体验区的景观设计要点,旨在为体验者展示出项目的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10.
姚瑶申世广 《园林》2020,(11):82-88
以1992-2019年CNKI数据库中关于乡村景观的614篇核心文献作为数据基础,通过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绘制乡村景观知识图谱,以此分析乡村景观研究的发展状况与趋势。结果表明:(1)乡村景观研究的学者集中度较高,学者之间的合作研究呈"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2)乡村景观研究的机构强弱分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优势明显,并形成了近地域合作的发展趋势;(3)通过聚类分析可发现,乡村景观研究主要围绕着"乡土景观""新农村建设""景观格局""乡村旅游"和"景观评价"等关键领域展开;(4)乡村景观研究的热点变化与国家政策的出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5)乡村景观研究在理论体系、技术方法和发展政策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景观""体验式景观"等理论研究,结合滨海区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景观资源的特点,对烟台滨海区景观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生态体验性景观设计与营造的具体方法,旨在合理利用滨海生态资源,营造景观全体验空间,为优化滨海景观环境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从景观体验的角度,探讨滨水工业遗产体验方式的演变,及其对景观设计手法的影响。基于历史研究、类型学和案例比较的方法,提出滨水工业遗产作为城市景观的演进有3个阶段:布景-在场-共享。布景式的如画"景观"与在场式的体验"观景",是滨水工业遗产景观体验中相互交织的2条重要线索。进入信息时代,虚实交互的"共享"成为滨水工业遗产新的体验方式,改变了空间认知、组织和形式的塑造。通过对景观体验演化的技术驱动、价值转换和空间特征进行剖析,为设计师在处理滨水工业遗产景观体验方式和景观设计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心灵的花园     
正尽管新加坡花园节还非常年轻,但它已成为亚洲最著名的花园节之一。花园节由新加坡国家公园局主办,每两年一届,地点在新加坡新达城国际会展中心,展出时间在每年的7月,持续一周。展览内容包括"梦幻花园""景观花园""世界花卉之窗""阳台花园"和"宴会花艺布置"等,其中最具艺术色彩的是幻想花园和景观花园,每个花园的面积均为100m2,受邀的设计师多是曾经参加过国际上最著名的花园展并在这些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2)
欣赏评述是美术学习的四大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评述能力也是实现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为切入点,主要围绕"有效设计、提供参照""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学会观察,培养思维意象""唤起知觉,建立体验""看、说、写能力的重构"五个方面论述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能力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城市泛景观理论体系,充分运用城市泛景观力,不拘泥于地块本身,将城市内孤立、片段的特色景观资源活化,并与"自然、城市、建筑、人"有机整合成为统一的城市大景观系统,充分发挥景观对城市的统筹、引领、串联、渗透等作用力,发挥景观资源对城市的特色塑造、活力打造作用力.通过"五步营造法",即"寻此势""明远道""营四境""优两术""理五微",打造承载临港活力、凸显天文主题、建设海绵示范,特色明确、景城合一、生态美好的城市新意象.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48)
<正>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有效运用互动式教学才能营造"英语化""人文化"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互动体验、合作交流来激活思维,构建和发展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互动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了课堂活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6)
针对目前小学生想象力被束缚的状况,笔者通过自己在美术教学中的一些探究和实践,阐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开辟学生的想象空间;通过鼓励探究,激发学生的想象欲望;通过活动强化,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组织交流,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简言之,"创设情景""鼓励探究""活动强化""组织交流"此四法犹如一辆四驱车的四个轮子,"四轮"驱动,有效驾驭课堂,能让学生的想象力在美术课堂的原野上驰骋。  相似文献   

18.
<正>设计理念:在沉浸花园的设计中,我们期待营造一种互动的景观,一种让人沉浸其中的游园体验。通过地形的起伏营造变化的空间体验,结合现实增强技术,我们将隐秘于脚下的土壤与植物之间的生态过程展示给大众。人们穿行其中,仿佛置身于未知的土壤世界。1人与土壤的互动土壤对人类而言最熟悉也最神秘。一方面,土壤是生产和造园的必要元素,承载着植物种植基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另一方面,人们很难了解土壤内部的  相似文献   

19.
巴什拉的空间观保持着一种完整意义上的雄浑性,通过尽可能地还原全貌,避免片面、客观结构性的分析研究模式。他将想象物质化,构架了从物质空间到内在精神空间的桥梁,使得这种完整性成为可能,而具体的方法就是想象的现象学。在历史、文化与知觉等储备下,通过想象力和记忆,"家屋"作为一种原初意象,在个体体验的汇聚下熠熠生辉,呈现出它的原型特质。  相似文献   

20.
浅谈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以人为本""融入生态""注重动态效果""人文环境""景观功能化设计"等居住小区环境设计新理念,分析了景观设计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关系,从小区步行道、广场、水体、绿化树种与植物配置等设计方面探讨了如何营造小区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