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Maillard反应的机理,采用干热法分别制备出7S和不同分子量葡聚糖(67kDa、150kDa、500kDa)的三种糖基化产物,从糖基化产物的热性质分析到热聚集体的浊度、粒径,研究了糖基化对于7S在pH和离子强度诱导下的热聚集行为。结果显示,糖基化具有抑制7S热聚集行为的作用,并且葡聚糖在分子量为67kDa和150kDa时的糖基化产物抑制效果相近且优于分子量为500kDa的葡聚糖糖基化产物。  相似文献   

2.
基于Maillard反应的机理,采用干热法分别制备出β-伴大豆球蛋白和不同分子量葡聚糖(67 kDa、150 kDa、500 kDa)的三种糖基化产物,从大豆7S球蛋白的热致凝胶性质出发,通过对不同链长糖基化产物的流变学性质和微观结构的研究,研究糖基化对于大豆7S球蛋白热致凝胶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葡聚糖以非共价键接入蛋白质肽链和以共价键接入的糖链所起的空间位阻作用给予大豆7S球蛋白热致凝胶体系的作用机制不同,并且以共价键结合的葡聚糖能够和蛋白质分子均匀的分布在凝胶网络结构中,不会引起相分离。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3种糖链长度的葡聚糖和大豆7S球蛋白的糖基化产物,分析糖链长度对Maillard反应程度、产物构象和产物乳化性方面的影响机制,研究显示,分子量在67~150 u范围的葡聚糖反应程度明显高于分子量为500 u葡聚糖和蛋白质的糖基化反应;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入蛋白质肽链的葡聚糖,不会改变大豆7S球蛋白二级结构的主要结构(β-结构),主要增加了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的无规则卷曲结构,三级结构中,随着糖链的延长,较大程度地屏蔽掉近紫外区有信号的芳香族氨基酸圆二信号,尤其是苯丙氨酸特征信号逐渐减少;随着糖链的延长,糖基化产物的空间位阻效应增加,乳化性逐渐提高,分子量为500 u葡聚糖链长与另外两种相差比较大。  相似文献   

4.
孙炜炜  于淑娟 《食品科学》2010,31(15):159-162
研究7S 伴大豆球蛋白(β - 伴大豆球蛋白)及其糖基化产物对大豆11S 球蛋白热聚集的影响。从浊度、ξ -电位、粒度、SDS-PAGE 测定得出在30mmol/L Tris-HCl 缓冲溶液中(含β - 巯基乙醇),7S 球蛋白及其糖基化产物能够抑制11S 球蛋白的热聚集,并且糖基化产物的抑制效果比未糖基化的7S 球蛋白明显;7S 球蛋白及其糖基化产物抑制11S 球蛋白热聚集的机理不同,7S 球蛋白糖基化产物对11S 球蛋白热聚集的抑制不是由于电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干热法制备β-伴大豆球蛋白(7S)与葡聚糖(67ku)糖基化产物.利用胰蛋白酶对糖基化产物进行限制性酶解,得到了一种具有两亲性结构的水解度(DH)为2.2%的糖基化产物水解物.利用反溶剂法制备了7S、7S-葡聚糖糖基化产物及DH为2.2%的糖基化产物水解物的纳米颗粒,并且考察了戊二醛交联和旋转蒸发去除乙醇对已形成的纳米颗粒的影响.研究了三种纳米颗粒样品的粒度,Zeta-电位和多分散性指数(PDI).实验发现,DH为2.2%的糖基化产物水解物在反溶剂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自组装,形成的纳米颗粒比7S和7S-葡聚糖糖基化产物形成的纳米颗粒的粒度小、电位绝对值高、PDI值低.  相似文献   

6.
大豆蛋白组分/葡聚糖复合体系相行为及热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浊度、相图及DSC热性质分析研究了中性多糖葡聚糖(DT)对大豆7S蛋白及11S蛋白热稳定性、相行为及热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葡聚糖分子质量或浓度可加速大豆7S蛋白热聚集,葡聚糖对大豆11S蛋白热聚集的影响趋势同7S蛋白。相图分析结果表明当葡聚糖分子质量由10 ku逐渐增加到67、100、500 ku,大豆蛋白组分/葡聚糖形成稳定混合物的区域逐渐减小,同时不稳定区域也呈降低趋势,但凝胶区域呈上升趋势,与大豆7S蛋白/葡聚糖相图相比大豆11S蛋白/葡聚糖相图中随葡聚糖分子质量增加凝胶区域进一步加大,相分离区域相对较大。大豆7S、11S蛋白体系中添加葡聚糖提高了7S、11S蛋白的热稳定性同时降低了热焓值,且此趋势随葡聚糖分子质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生理条件下表儿茶素对蛋白质糖基化反应的影响,本文采用人血清蛋白与核糖构建美拉德反应模型,通过测定抑制率、分子量、热聚集度、pH、表面疏水性、自由氨基,分析不同浓度表儿茶素对蛋白质糖基化反应的抑制及其产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儿茶素对人血清蛋白的糖基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表儿茶素浓度的增加,糖基化抑制率增加,当表儿茶素添加量达到0.04 mol/L时,抑制率接近80%;对糖基化产物分子量测定结果显示,添加表儿茶素后糖基化产物的分子量变小,且未产生聚合物;对糖基化产物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抑制剂后糖基化产物的热稳定性变差,pH、自由氨基和表面疏水性随着表儿茶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糖基化反应被抑制,糖基化产物性质发生了改变。因此,表儿茶素可作为一种生理条件下糖基化反应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燕麦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质,拓宽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采用糖基化反应对燕麦分离蛋白进行改性。研究糖的种类(木糖、葡萄糖、乳糖、葡聚糖2万和葡聚糖4万)和糖基化反应进程对燕麦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在90 ℃、pH9反应条件下,测定糖基化反应的接枝度、褐变程度、SDS-PAGE及糖基化产物的溶解性和乳化性。结果表明:木糖与燕麦分离蛋白反应的接枝度和褐变程度最大,pH下降最快,表明低分子量的木糖与燕麦蛋白反应速度最快,其次是葡萄糖、乳糖、葡聚糖两万和葡聚糖四万。SDS-PAGE电泳证实燕麦分离蛋白与不同糖发生共价结合。研究糖基化产物功能性质发现,葡萄糖与燕麦分离蛋白的糖基化产物溶解度大幅提高。多糖特别是葡聚糖4万与燕麦分离蛋白生成的糖基化产物具有较高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燕麦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质,拓宽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采用糖基化反应对燕麦分离蛋白进行改性。研究糖的种类(木糖、葡萄糖、乳糖、20 ku葡聚糖和40 ku葡聚糖)和糖基化反应进程对燕麦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在90℃、p H 9反应条件下,测定糖基化反应的接枝度、褐变程度、SDS-PAGE及糖基化产物的溶解性和乳化性。结果表明:木糖与燕麦分离蛋白反应的接枝度和褐变程度最大,p H下降最快,表明低分子量的木糖与燕麦蛋白反应速度最快,其次是葡萄糖、乳糖、20 ku葡聚糖和40 ku葡聚糖。SDSPAGE电泳证实燕麦分离蛋白与不同糖发生共价结合。研究糖基化产物功能性质发现,葡萄糖与燕麦分离蛋白的糖基化产物溶解度大幅提高。多糖特别是40 ku葡聚糖与燕麦分离蛋白生成的糖基化产物具有较高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的两种糖基化接枝方法和改进方法从糖基化反应程度进行系统比较,并对产物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揭示蛋白质糖基化方法对于糖基化反应过程及产物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干热法、湿热法和加压辅助湿热三种糖基化方法,对大豆7S球蛋白和葡聚糖的糖基化产物从反应程度、氨基酸组成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结果表明:三种制备方法的反应程度高低顺序依次为:湿热法>加压辅助湿热法>干热法,说明压力能够对Maillard反应的进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控制反应向理想阶段进行。大豆7S球蛋白和葡聚糖的糖基化主要发生在蛋白质肽链上的赖氨酸和精氨酸侧链上的自由氨基,干热法与其它两种方法相比糖链更有易于和精氨酸侧链上的自由氨基发生共价交联,而湿热法和加压辅助湿热法相比糖链更易于和赖氨酸侧链上的自由氨基发生共价交联。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的两种糖基化接枝方法和改进方法从糖基化反应程度进行系统比较,并对产物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揭示蛋白质糖基化方法对于糖基化反应过程及产物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干热法、湿热法和加压辅助湿热三种糖基化方法,对大豆7S球蛋白和葡聚糖的糖基化产物从反应程度、氨基酸组成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结果表明:三种制备方法的反应程度高低顺序依次为:湿热法>加压辅助湿热法>干热法,说明压力能够对Maillard反应的进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控制反应向理想阶段进行。大豆7S球蛋白和葡聚糖的糖基化主要发生在蛋白质肽链上的赖氨酸和精氨酸侧链上的自由氨基,干热法与其它两种方法相比糖链更有易于和精氨酸侧链上的自由氨基发生共价交联,而湿热法和加压辅助湿热法相比糖链更易于和赖氨酸侧链上的自由氨基发生共价交联。  相似文献   

12.
酸浆宿萼水溶性多糖纯化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花  孙勇民 《食品科学》2007,28(11):94-98
多糖粗提物经DE-52和SephadexG-200柱层析分离得到PAVFI、PAVFII-a、PAVFII-b、PAVFIII为均一的多糖。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AVFI主要由阿拉伯糖组成,分子量为107kD。PAVFII-a主要是由木糖、果糖、葡萄糖组成,分子量为500kD。PAVFII-b主要是由鼠李糖、甘露糖、果糖组成,分子量为170kD。PAVFIII主要是由鼠李糖组成,且有以共价键连接的蛋白。四种多糖可能为β-(1,3)糖苷键的葡聚糖,且均含吡喃环。  相似文献   

13.
葡聚糖对大豆7S蛋白凝胶流变性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变形振荡流变及激光共聚焦技术研究葡聚糖分子质量对热致大豆7S蛋白凝胶的微观结构及动态黏弹性质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热致大豆7S蛋白凝胶的黏弹性质随添加葡聚糖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加,主要由于大分子质量的葡聚糖可以扩大其在葡聚糖/大豆7S蛋白混合体系中的空间占有体积和降低大豆7S蛋白的临界凝胶浓度所致.同时提高变温速率和葡聚糖分子质量对大豆7S蛋白凝胶黏弹性质有协同增加效应.增加葡聚糖分子质量7S蛋白凝胶结构逐步由相分离结构转变为互穿型蛋白-多糖双连续结构.  相似文献   

14.
糖基化改性对谷朊粉功能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葡萄糖、乳糖和葡聚糖对谷朊粉进行糖基化改性,研究糖基化改性对谷朊粉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谷朊粉与葡萄糖和乳糖的反应速度比葡聚糖高,体系的褐变程度和接枝度也比葡聚糖大;三种糖与谷朊粉反应后均能改善谷朊粉的溶解性,且最大溶解度相当,约为反应前的3倍;糖基化反应也能增强谷朊粉的乳化性,其中谷朊粉与葡聚糖反应产物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明显高于谷朊粉与葡萄糖和乳糖的反应产物;此外,糖基化使谷朊粉的表面疏水性增加,并且谷朊粉与葡萄糖和乳糖的反应产物的表面疏水性增加程度高于谷朊粉与葡聚糖的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大豆11S蛋白的表面活性,从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11S蛋白,采用湿热糖基化法将大豆11S蛋白分别与不同分子质量(4、10、70 ku)的葡聚糖在80℃下反应1、2、3、4、5 h,进行糖基化改性处理,研究糖基化改性产生的大豆11S蛋白-葡聚糖轭合物的表面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糖基化可以改变大豆11S蛋白的结构,从而对其表面活性产生影响,低分子葡聚糖(4、10 ku)湿法糖基化反应有利于增加大豆11S蛋白在等电点附近的溶解性;湿法糖基化处理后轭合物的乳化稳定性、持水性、Zeta电位值普遍增加;乳化活性、持油性、表面疏水性普遍降低。此外,低分子质量葡聚糖与大豆11S蛋白糖基化反应程度更深,对表面活性改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大豆球蛋白与葡聚糖的干热反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豆球蛋白(glycinin)-葡聚糖共价复合物的乳化活性变化。得出在60℃、79%RH条件下,7S球蛋白与葡聚糖干热反应4d所得产物的乳化活性改善最明显;11S球蛋白与葡聚糖千热反应1d产物乳化活性最好。另外,7S-葡聚糖共价复合物在酸性和强碱性以及高温条件下乳化活性相当稳定;而11S与葡聚糖千热1d所得共价复合物在酸性及高温条件下乳化活性明显降低,碱性条件下乳化活性稳定。大豆球蛋白(giycinin)与葡聚糖的共价复合物在高盐条件下均能保持良好的乳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哈克流变仪对不同分子量葡聚糖与大豆7S蛋白混合体系的凝胶流变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葡聚糖与大豆7S蛋白混合体系形成的蛋白多糖凝胶相对单一浓度的大豆7S蛋白凝胶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同分子量的葡聚糖与大豆7S蛋白混合体系形成的蛋白多糖凝胶黏弹性质随葡聚糖浓度增加而增加;同浓度葡聚糖与大豆7S蛋白混合体系形成的蛋白多糖凝胶黏弹性质随加入葡聚糖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浓度同类型葡聚糖体系凝胶形成的起始温度Tp0.25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3 种不同的燕麦酸面团发酵剂(旧金山乳杆菌发酵、30℃和35℃自然发酵)发酵过程中β-葡聚糖含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35℃自然发酵的酸面团发酵剂中β-葡聚糖含量最高,30℃自然发酵居中,旧金山乳杆菌发酵最低;旧金山乳杆菌发酵的酸面团发酵剂的β-葡聚糖分子量分布与峰值分子量在发酵过程中基本不变,且分子量分布在55~2.5 × 104kD 的β-葡聚糖占41%,高于其他发酵剂;30℃自然发酵酸面团发酵剂中,分子量大于20kD 的β-葡聚糖的含量接近40%;35℃自然发酵的酸面团发酵剂中β-葡聚糖的分子量分布范围较广,且小分子量的β-葡聚糖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干法糖基化制备β-伴大豆球蛋白(soy β-conglycinin,7S)-葡聚糖共价接枝物包埋姜黄素,并研究姜黄素的抗氧化及缓释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0、24、48、72 h)延长,7S-葡聚糖共价复合物接枝度和褐变度逐渐增加,至72 h达到最高,分别为15.02%和0.24。通过pH值循环法诱导7S、7S-葡聚糖封装姜黄素,形成7S-姜黄素、7S-葡聚糖-姜黄素纳米复合物,发现反应时间为72 h时,7S-葡聚糖表现出最高的姜黄素负载量(129.61μg/mg),显著高于7S(69.06μg/mg)。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姜黄素主要通过疏水相互作用与7S、7S-葡聚糖-72 h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7S-姜黄素和7S-葡聚糖-72 h-姜黄素纳米复合物为球形。姜黄素质量浓度为100μg/mL时,与游离的姜黄素相比,封装在7S-葡聚糖-72 h内的姜黄素抗氧化能力提高1.36倍,且表现出稳定的缓释性能。7S-葡聚糖-72 h负载的姜黄素生物可利用率为66.83%,而7S负载的姜黄素和游离姜黄素生物可利用率分别为48.93%和33.06%。研究结果表明7S-葡聚糖-72 h可作...  相似文献   

20.
酵母β-1,3-葡聚糖的酶法增溶及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酵母β-1,3-葡聚糖为原料,利用木霉菌株LE02产β-1,3-葡聚糖酶对其进行酶解增溶,并对酶解产物组分进行了分析,以得到最大量的可溶性多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55℃、pH4.5、底物浓度20%、酶用量4U/ml,酶解时间2h,可溶性多糖得率达到52%;不同水解时间酶解产物经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均可得到组分Ⅰ(大分子量多糖)、组分Ⅱ(寡聚糖)和组分Ⅲ(小分子量低聚糖和单糖)三个组分,随着水解时间延长组分Ⅰ比例下降、而组分Ⅲ的比例迅速上升.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水解2h酶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其中分子量大于30kD组分占总糖的比例为6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