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酸菜中分离出的一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诱导培养,在氮气保护下利用休止细胞催化制备共轭亚油酸.0.1M磷酸钠缓冲液、pH值7.0、亚油酸浓度2%(w/v)、细胞浓度20%(w/v)、30℃,反应64h,共轭亚油酸产量最高.c9,t11/t9,c11-CLA异构体在产物脂肪酸中的比例为30%.  相似文献   

2.
从酸菜汁中分离出的一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LT2-6能将亚油酸转化成共轭亚油酸。该菌株在MRS培养基中经0.03%(w/v)的亚油酸诱导培养后,所获得的洗涤细胞具有很强的转化能力。在厌氧环境下利用L.plantarumLT2-6的洗涤细胞进行转化生成CLA的反应。结果表明,适宜反应条件为:温度30℃、pH7.0(0.1mol/L的磷酸盐缓冲系统)、细胞浓度20%(w/v)、游离亚油酸浓度1.5%(w/v)、反应时间64h,获得CLA最高产量为7.87mg/mL,产物为c9、t11/t9、c11-CLA。  相似文献   

3.
尿素包合法纯化红花籽油中亚油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以尿素包合法纯化红花籽油中亚油酸的方法。作者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制备及尿素包合法纯化其中亚油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溶液中尿素浓度(尿素/甲醇,w/v)、待富集混合物中亚油酸含量与尿素溶液的用量(w/v)之间的关系对富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尿素溶液浓度为1/5、尿素甲醇溶液用量与混合脂肪酸中亚油酸含量的比例为10.0,在-10℃保存24h后,所富集后亚油酸纯度可以提高到95.66%,回收率可以达到93.58%。  相似文献   

4.
产共轭亚油酸乳酸菌的筛选及生产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离到的乳酸茵中筛选到1株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乳杆菌L1(Lactobacillus sp.),在MRS培养基上,乳杆菌L1产生共轭亚油酸的最适亚油酸的浓度是0.1%(v/v),最适培养时间是42h,参与共轭亚油酸形成的酶是胞内酶,并且可能是由多种酶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了共轭亚油酸的紫外光谱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制备CLA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利用从酸菜汁中分离出的一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18转化亚油酸(LA)来制备共轭亚油酸(CLA)。在MRS培养基中添加0.06%(wt/vol)的LA作为诱导剂,获得制备CLA的洗涤细胞。以游离LA为底物,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18的洗涤细胞为催化剂,厌氧环境有利于生成CLA。0.1M的磷酸钠缓冲液、pH7.0、LA浓度2%(wt/vol)、细胞浓度为20%(wt/vol)、30℃,反应64h,CLA的产量最高。反应液中生成的CLA产物为c9,t11/t9,c11-CLA和t10,c12-CLA异构体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6.
一株嗜酸乳杆菌突变株转化亚油酸为共轭亚油酸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曹健  魏明  曾实  陈秀金 《食品科学》2003,24(9):76-79
以嗜酸乳杆菌为出发菌株,用紫外诱变方法,得到一株共轭亚油酸转化量较高的突变株,其转化亚油酸为共轭亚油酸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35℃,pH值4.0,保温时间48h,亚油酸与培养液的比例为1000mg:100ml,在此条件下共轭亚油酸的产率达38.1%。在1mmol/L浓度下,Na^ 、Fe^2 、Mg^2 有助于提高共轭亚油酸的产量,而Hg^2 、Co^2 、Cu^2 、Mn^2 、Fe^3 不利于共轭亚油酸的合成。用超声波处理细胞后,共轭亚油酸的产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粮食与油脂》2017,(11):8-11
介绍了共轭亚油酸不同异构体在降低机体脂肪积累、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讨论了不同共轭亚油酸异构体,尤其是顺9,反11-共轭亚油酸(c9,t11-CLA)和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t10,c12-CLA)在生理功能上的差异,以期更有效地利用不同CLA异构体实现特有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8.
酶法拆分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响应面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酶法酯化拆分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工艺条件,最佳条件为:乙醇添加量0.16g/g(以CLA为基准),pH6.5,温度26℃。在此条件下,反应12h后,酯化率可以达到45.8%,其中乙酯中c9,t11-CLA含量达到56.22%,t10,c12-CLA的含量达到21.63%。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植物乳杆菌AS1.555转化亚油酸为共轭亚油酸的条件。该菌株在MRS培养基中经0.1%(v/v)的亚油酸诱导培养后,所得的洗涤细胞具有很强的转化能力。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植物乳杆菌转化亚油酸为共轭亚油酸的优化反应条件: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48h、游离亚油酸浓度1.5%(v/v)、0.1mol/L磷酸缓冲液pH7.0。  相似文献   

10.
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的一组几何和位置异构体,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反刍动物肉、乳制品是c9,t11-CLA丰富的天然来源。本研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青海、甘南、天祝和肃北4个不同牧区牧民自制酸奶中c9,t11-CLA的含量,并与市售酸奶和牦牛乳中的含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使牧区酸奶中c9,t11-CLA得到很好的分离,测得青海、甘南、天祝和肃北牧区酸奶中c9,t11-CLA的含量分别为1.007、0.782、0,987、1.196rag/ml酸奶;牧区自制酸奶中c9,t110CLA的含量与市售酸奶中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含量极显著低于牦牛乳(p〈0.01)。  相似文献   

11.
新型食品营养强化剂-共轭亚油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共轭亚油酸 (Conjgatedlinoleicacid ,CLA)是一类含有共轭双键的亚油酸的异构体 ,由于具有特殊的脂肪链结构使得其具有多种生理功能。c9t11和t10cl2异构体是共轭亚油酸的主要活性异构体。本文对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代谢、安全性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在无溶剂体系中采用脂肪酶AY 30催化共轭亚油酸(CLA)和L-薄荷醇反应,合成共轭亚油酸薄荷酯。研究了酶用量、水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酯化率和产物共轭亚油酸薄荷酯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酯化率的反应条件为酶用量2%,水用量8%,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48h;产物中c9t,11-CLA含量最高时的反应条件为酶用量2%,水用量4%,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2 h,在此条件下,产物中c9,t11-CLA含量可达86.32%。  相似文献   

13.
酶法分离共轭亚油酸两种主要异构体的工业生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脂肪酶酯化法研究了共轭亚油酸两种主要异构体分离纯化的生产条件。当在CLA和无水乙醇比为1:1、1%的脂肪酶LipaseAY30、100%的水、恒温30℃的反应条件下反应9h,再经分子蒸馏和碱化脱酸,可以得到酸值0.5,CLA总含量81.84%,c9,t11CLA:t10,c12CLA为3.02的共轭亚油酸乙酯产品。  相似文献   

14.
共轭亚油酸抗缺氧效果及其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登邦  张宝琛 《食品科学》2003,24(3):117-119
为了探讨共轭亚油酸的抗缺氧效果,分别以浓度为1.5%,0.5%,0.1%和0%(对照)的共轭亚油酸给小鼠灌胃,连续10d,在常压缺氧条件下测定小鼠存活时间,并测定小鼠心肌和骨骼肌肌红蛋白含量,结果显示,在浓度为0.5%时,CLA能显著提高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存时间,并显著提高小鼠心肌和骨骼肌肌红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尿素包合法,对共轭亚油酸2种主要异构体c9, t11-CLA和t10, c12-CLA进行分离(2种异构体比例近1:1)。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温度、尿素与油比例、乙醇与油比例3个因素为自变量,以t10, c12-CLA/c9, t11-CLA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分离。结果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为:在乙醇作溶剂的情况下,将共轭亚油酸、尿素和乙醇按1:2.5:5(V:V:V)配比,置于75℃水浴锅中水浴溶解,室温下搅拌冷却结晶。所得样品中t10,c12-CLA与c9,t11-CLA的比值高达2.47,且共轭亚油酸总量为97.3%。结论优化后的尿素包合法可有效分离CLA的2种异构体,提高t10, c12-CLA比例。  相似文献   

16.
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的位置和几何异构体。其中9c,11t-CLA和10t,12c-CLA是目前发现生理活性比较强的两种共轭结构。作者使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对油脂中的共轭亚油酸甘三酯进行水解和甲酯化,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进行分离后外标法定量。作者得到共轭亚油酸9c,11t-CLA回收率在97.66%~103.51%之间,10t,12c-CLA回收率在96.12%~102.48%之间,检出限2.4 mg/kg,定量限8 mg/kg。  相似文献   

17.
应用冷冻结晶技术,对共轭亚油酸两种主要异构体c9,t11 CLA和t10,c12 CLA进行分离。结果表明,通过尿素包合法,去除原料中的饱和脂肪酸,然后在乙醇作溶剂情况下,将乙醇与共轭亚油酸乙酯按18:1配比,置于-56℃低温冷柜中,反应96 h后得沉淀结晶产品,其所含的t10,c12 CLA比c9,t11 CLA高达12.28:1,共轭亚油酸总含量为95.17%。  相似文献   

18.
白地酶脂肪酶选择性酯化分离CLA异构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分离方法。利用白地霉脂肪酶(Geotrichumcandidumlipase,GCL)催化合成正丁酯的方法,考察温度、体系水分、酶用量、反应时间、底物配比对脂肪酶催化酯化率和脂肪酸丁酯中c9t11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酯化的脂肪酸丁酯层中c9t11CLA含量达到79.85%,t10c12CLA含量为4.59%;含有13.75%的油酸;c9t11CLA占共轭亚油酸两种异构体总含量的94.56%。形成c9t11CLA正丁醇酯的选择性系数平均为17.80。脂肪酸与正丁醇比例对脂肪酸酯中c9t11CLA含量具有显著性影响,在选取的范围内水分含量、酶用量的影响不显著。要得到较高c9t11CLA含量的脂肪酸产物,反应因子应选择:水分为0.50%,脂肪酸与正丁醇用量比为2.00∶1.00,酶用量为100U/g。白地霉脂肪酶对催化c9t11共轭亚油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因此,脂肪酶选择性酯化分离CLA异构体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应用乳酸菌发酵法,添加适当底物和营养物质,实验室自制含共轭亚油酸(CLA)的酸奶,经过提取乳脂、气相色谱检测并对CLA 定量后,确定给予小鼠受试物剂量组,进行共轭亚油酸酸奶的免疫调节功能实验。结果表明:灌胃给予小鼠含0.05g/(kg bw·d) c9,t11-CLA 的乳脂,30d 后可增强小鼠的免疫调节功能,说明酸奶中的c9,t11-CLA 能够显著增加小鼠免疫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CO2萃取玉米油中的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临界CO2萃取玉米油中的共轭亚油酸(CL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萃取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h。此时共轭亚油酸的含量为0.85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