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交联微孔淀粉基本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孔淀粉是一种功能材料。文中运用电子显微镜、X-衍射、布拉班德粘度仪等分析仪器对交联微孔淀粉颗粒形态、晶体结构、理化特性、糊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淀粉经交联、酶等处理后影响到颗粒表面及内部,但未影响到晶体结构;交联微孔淀粉的孔径、溶解度、溶胀度及吸水能力和吸油能力均明显改善,同时提高了淀粉的结构性能。证明了用先交联后微孔化处理的方法改善微孔淀粉的结构强度和吸附功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胡飞 《食品科技》2007,32(2):61-64
采用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或盐酸控制水解玉米淀粉,探讨了微孔淀粉在不同水解条件下的形貌和微孔化效果。结果表明,酶法或酸法处理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微孔淀粉,其中,酶处理微孔淀粉效率高于酸处理微孔淀粉。酶处理淀粉中,淀粉水解率与产品的微孔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水解率的提高,微孔化程度也增大,在致孔率、孔的分布和孔径等方面的效果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酸法制备小麦微孔淀粉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酸法制备小麦微孔淀粉,通过SEM(扫描电镜)、IR(红外光谱法)、DSC(差示扫描量热法)、XRD(X射线衍射)研究微孔淀粉的结构.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微孔淀粉表面形成微型孔洞,孔径沿径向增大,且微孔淀粉分子结构未见变化.微孔淀粉DSC吸热峰的峰值温度减小,峰面积增大,结晶度增加.微孔淀粉XRD图的峰强减弱,结晶区部分水解.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不同搽解程度微孔淀粉的黏度特性、吸附特性及稳定性,探讨了微孔淀粉的相关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微孔淀粉的糊化温度、峰值黏度、热黏度稳定性相比于原淀粉显著降低。随着水解率的提高,微孔淀粉吸附能力快速上升,但达到最高点后略有下降。微孔淀粉具有更高的吸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α-淀粉酶制备微孔淀粉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α-淀粉酶对玉米淀粉进行部分降解制备微孔淀粉, 通过对淀粉得率、比容积和吸油率的考察和扫描电镜观 察,研究微孔淀粉质量随不同酶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变化 规律,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微孔淀粉的温度、pH和 钙离子浓度等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对自制玉米微孔淀粉的颗粒表面和颗粒内部形态观察,阐述了淀粉颗粒表面孔洞的形成过程、淀粉酶水解玉米淀粉颗粒的作用形式以及玉米微孔淀粉颗粒的结构特性。同时对酸法与酶法制备的玉米微孔淀粉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微孔淀粉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糖化酶、淀粉酶部分的降解玉米淀粉制备微孔淀粉,通过对吸油率的测量,研究微孔淀粉吸油率随着糖化酶、淀粉酶不同的浓度、时间和pH值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微孔淀粉的时间、温度、pH值和淀粉酶用量等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微孔淀粉是一种新型酶变性淀粉,制备微孔淀粉的原料主要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大麦淀粉、籼米淀粉等。由于它是一种高效、安全无毒的吸附剂,可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和医药等其它行业。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几种小红栲变性淀粉的糊特性、糊化特性和回生特性。结果表明,较之原淀粉(或微孔淀粉),交联淀粉(或交联微孔淀粉)糊的结构强度明显增强,其抗老化性、抗剪切性、抗酸性和冻融稳定性均有较大提高;小红栲原淀粉、微孔淀粉、交联淀粉和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收热焓依次增高,而糊化温度依次增高的顺序则为微孔淀粉、原淀粉、交联微孔淀粉和交联淀粉;糊化后原淀粉、微孔淀粉、交联淀粉和交联微孔淀粉的回生难度依次增加,用Avrami方程能较好地模拟各种小红栲淀粉糊中回生晶体的生长行为。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察不同多孔化程度的微孔淀粉对水、油、柠檬黄的吸附和解吸,探讨了微孔淀粉在不同条件下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水解率的提高,微孔淀粉吸附能力快速上升,但达到最高点后略有下降。微孔淀粉对不同物质的吸附性能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具有众多的微孔,相对于原淀粉具有更高的吸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对以多孔玉米淀粉为原料经干法酯化制备的硬脂酸多孔玉米淀粉酯进行性质测定。与多孔玉米淀粉进行比较,考察了吸油率和比表面积,并对产品做了结构分析。结果显示:酯化后的淀粉无论在吸油率还是比表面积上都比未经酯化处理的多孔淀粉都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法优化大米多孔磷酸酯淀粉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多孔淀粉进行磷酸酯化改性处理,使其既具有磷酸酯淀粉的特性,又具有多孔淀粉的吸附性质.以自制的大米多孔淀粉为原料,三聚磷酸钠为酯化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经SAS软件分析,确定了制备大米多孔磷酸酯淀粉的最佳条件,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磷酸盐用量4%、温度150℃、时间150 min、pH 6是合成大米多孔磷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此法制得的大米多孔磷酸酯淀粉取代度为0.09,并且通过SEM观察验证它仍然具有大米多孔淀粉的完整结构.  相似文献   

13.
玉米多孔淀粉颗粒结构及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忠  缪铭  刘明丽  张海华 《食品科学》2006,27(10):128-132
多孔淀粉是生淀粉酶在低于淀粉糊化温度下水解各种淀粉形成的一种中空的变性淀粉。作为一种高效、无毒、安全的新型有机吸附剂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农业、化妆品、造纸等行业。本文探讨原淀粉被生淀粉酶水解后颗粒结构和性质的变化,为多孔淀粉工业化生产和拓宽其应用范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比表面积分析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差热分析等测试方法对酶解前后的玉米淀粉颗粒进行结构和性能分析。通过BET法测定的多孔淀粉的比表面积、比孔容大小均比原淀粉增大,淀粉颗粒表面呈蜂窝状,孔密度均一,结晶度提高,糊化温度范围变窄,但是吸热焓无显著变化。原淀粉通过生淀粉酶在低于淀粉糊化温度下水解得到的多孔淀粉缓释载体,其颗粒结构及性质均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反相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多孔淀粉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度分析仪、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对该微球表面孔道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微球吸附OH-时溶液pH的变化,以及温度和超声振动时间对吸附作用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对OH-吸附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得的多孔淀粉微球对OH-有明显的吸附作用,其比表面积达7.696 m2/g,平均孔径为14.28nm,孔容积为0.219 cm3/g;中性环境下能使pH降至3~4,经酸碱滴定后,当空白样pH为11.06时,经过吸附作用的样品pH为8~9;在80℃以内,随温度升高吸附作用减弱,超声振动能够增强其吸附能力;用McKay方程对其吸附行为进行了模拟,通过计算其吸附表观活化能Ea为0.147 kJ/mol。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干热处理对酶解制得多孔淀粉颗粒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及空隙度测试仪、热重分析仪等对不同处理的淀粉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了干热处理(Dry heat treatment,DHT)对天然淀粉及多孔淀粉的影响。结果表明,经DHT的淀粉表面出现破损,相对结晶度减小;而经DHT制得的多孔淀粉颗粒表面孔洞数量增多,淀粉结晶度提高,耐热性增强;DHT提高了多孔淀粉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分别从1.16m2/g和21.22×10-3 cm3/g 增大至3.14m2/g和31.41×10-3 cm3/g,使得吸附能力增强。研究结果表明干热处理结合酶解可以改善多孔淀粉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和复合酶在一定条件下制备多孔淀粉。对制得的多孔淀粉进行形态结构和部分性质的测定,并对两种方式处理所得产品的吸水性和吸油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料液比1∶4、8%浓度的盐酸溶液、45℃下水浴反应20h制备的多孔淀粉在吸水和吸油性能上与酶法制备的多孔淀粉较为相似,同时相对于原淀粉性能有很大的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酶法制备的多孔淀粉表面布有类似蜂窝状的孔洞或凹坑,而酸法制得的多孔淀粉颗粒具有随机性,效果不如酶法处理。与原淀粉相比,酸法制备的多孔淀粉糊化开始温度略微升高,而峰值黏度有很大降低。酸法制备多孔淀粉的方法简单廉价,相对酶法具有工业生产价值及较高的价格优势。  相似文献   

17.
超声波辅助酶解制备多孔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酶解制备多孔淀粉,在酶解前、中、后分别用超声波处理,以水解率和吸油率为指标,探讨了超声波频率、超声时间、淀粉乳浓度等因素对所得产品成孔情况的影响;同时,用扫描电镜对多孔淀粉颗粒的微观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酶解中用超声波间歇处理效果最好。在超声功率50%、超声时间30 min、淀粉乳浓度70%的条件下,所得多孔淀粉的水解率和吸油率最高,成孔情况最好,其吸油率比普通多孔淀粉提高56%。电镜微观形态分析显示,多孔淀粉微孔的水解率和吸油率的变化与其孔径、孔深及数目的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脉冲电场(PEF)协同酶解制备多孔淀粉,探究其对多孔淀粉制备效率及吸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PEF改性后,淀粉水解率达到24.28%时所需的酶解时间缩短一半;在相同加酶量的条件下,通过PEF改性后,淀粉水解率为23.11%,较原淀粉显著提高,表明通过PEF改性可降低加酶量;在酶解6 h和加酶量为0.8×10~(-2) mL/g淀粉干基的条件下,经PEF改性协同酶解制备的多孔淀粉水解率为23.11%、吸油率为145.11%、比表面积为1.25 m~2/g,总孔容为4.31 cm~2/g×10~(-3),原淀粉酶解制备的多孔淀粉上述指标分别为18.38%、119.47%、1.16 m~2/g,4.15 cm~2/g×10~(-3),表明通过PEF改性提高酶解淀粉的水解率、吸油率、比表面积和总孔容。扫描电镜结果显示,PEF改性可使淀粉表面产生凹槽状结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PEF改性提高了淀粉颗粒对淀粉酶的敏感性;热力学性质测试结果显示,PEF改性多孔淀粉的焓值低于原淀粉,表明PEF改性破坏了淀粉颗粒内部分致密的结晶区。本项研究揭示了PEF改性对淀粉颗粒及其酶解制备多孔淀粉的构效关系,为高效制备多孔淀粉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并拓展了PEF可应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多孔淀粉是一种具有大量孔洞结构分布在表面或者贯穿整个淀粉颗粒的改性淀粉,具有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吸附性强、负载量大等优越性能。本文主要介绍多孔淀粉的制备方法、结构与理化性质和应用情况等。目前多孔淀粉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复合法。复合法是最为有效的一种。相比于原淀粉,多孔淀粉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均发生变化,并且受淀粉的来源、酶的种类和加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得益于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多孔淀粉可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农业、化工和环保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微波辅助制备多孔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酶解制备多孔淀粉,在酶解前、后分别用微波对干淀粉进行处理,以水解率、吸油率、柠檬黄吸附量为指标,探讨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等因素对所得产品成孔情况的影响;并对多孔淀粉颗粒的微观形态、晶体结构和糊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微波辅助处理制得多孔淀粉的水解率和吸附性较好。酶解前的高功率微波辐射30s使产品的吸油率达到最高,较之普通酶解产品提高了35%,辐射40s使产品的色素吸附量达最高,较普通产品提高了16.5%;酶解后的中功率微波辐射30s使产品的吸油率和色素吸附量较之普通酶解产品分别提高了18%和17%。(2)酶解后微波处理制得的产品成孔性优于酶解前处理,其孔径、孔深及数目较之普通酶解产品有较大改善。微波辅助制备的多孔淀粉基本保持原淀粉的结晶结构,产品结合水的能力和形成凝胶的能力均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