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充分理解消费者对我国黄酒不同饮用条件的偏好,对于我国黄酒行业新产品开发及市场普及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利用30名品评员通过现代食品感官评价技术对不同饮用温度及不同添加物处理的黄酒进行偏好性检验和风味轮廓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饮用温度对于偏好性没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而添加不同配料则会显著影响消费者对黄酒的感官偏好(p0.01)。蜂蜜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品评员对黄酒的偏好程度;而生姜的添加,特别是45℃较高温度下生姜气息的增强降低了消费者的偏好性。研究表明,黄酒不同饮用条件对消费者感官偏好性的影响与黄酒一些主要感官特征的改变可能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感官质量是影响消费者对饮料酒喜好性和接受性的重要因素,开发科学有效的感官质量评价方法是行业和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之一。目前关于黄酒感官评价方法和体系的研究报道较少,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该研究以绍兴黄酒为例,构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黄酒感官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风味轮的构建、风味特征剖析和感官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从嗅觉、味觉、口感和余味四方面绘制了由57个描述词组成的风味轮,利用方差分析对风味轮中的描述词进行筛选,获得了描述绍兴黄酒感官特征的24个核心词汇,通过雷达图分析了不同甜型绍兴黄酒的风味特征,进一步建立了由12个评分指标和4个打分梯度构成的黄酒感官质量评价标准。黄酒国家评委使用该标准对不同品质的黄酒进行了打分,成功地将样品进行了区分,说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评估绍兴黄酒的感官品质。该感官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消费者科学有效地鉴别黄酒产品品质,为黄酒感官质量的分析评价提供了基础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淋饭法、摊饭法是半甜型绍兴黄酒生产中最常用的生产工艺,虽然2种工艺生产半甜型黄酒的机理基本一致,但生产过程具有较大的芹异。该文从工艺操作和对半甜型黄酒生产过程中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的分析,指出了2种工艺生产半甜型黄酒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休闲食品市场的不断扩大,了解影响消费者喜好的关键因素,并指导产品改进显得至关重要。以不同品牌辣条为研究对象,开展针对感官评价小组和消费者的关键感官属性评价。采用惩罚(Penalty)分析初探各产品需改进的感官属性及改进方向,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关联研究各口味特征,利用偏好图技术深度处理与表征定量描述分析(QDA)和消费者喜好的映射结果,并验证惩罚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6个品牌的辣条样品感官属性与喜好均差异明显,惩罚分析提出影响消费者喜好的关键感官属性,初步确定辣条样品感官属性的改进策略。通过偏好图分析技术发现消费者对于样品DLB、DDR、ZCL和WLQ的偏好率为50%~80%,推测这些样品中的甜味、筋道、油汁感为潜在影响消费者喜好的感官属性。消费者对于样品GSW与HMH的偏好率为20%~30%,推测这2种辣条的咸味、辣味、麻味和香精香料味为潜在影响消费者喜好的感官属性。通过比较QDA、惩罚分析和偏好图,结果发现整体结论一致。综合三者结论确定最终的优化改进策略。本研究建立的辣条感官属性改进模型为辣条的口味特征改进及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升级,产品的精细化和个性化成为配方设计新趋势,如何根据不同地区消费者的感官 喜好差异性指导产品配方设计成为新型消费形式下的需求。本研究以不同配方的液态乳产品为对象,开展评价小组 和消费者对风味液态乳产品关键感官属性的感官评价,采用偏相关分析、Penalty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多角度 进行风味特征关联性分析,并利用偏好图对分析型感官分析(感官属性强度测量)和情感型感官分析(消费者喜好度 测量)结果进行综合处理,针对不同地区消费人群的喜好差异确定液态乳样品的关键感官属性改进方案。通过配方模 型优化结果可知,上海地区消费者喜欢偏甜的样品,相对的,北京和成都地区消费者偏爱酸甜适中的样品,三个地区 消费者都喜欢乳香味较大、口感细腻的样品,北京地区消费者对稠厚感的要求没有成都和上海地区消费者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找一种更高效、富集能力更强,更具有针对性的前处理方式,解决黄酒多酚测定时存在的杂质多、目标物含量低、定量不准确的问题,采用固相萃取小柱对黄酒进行前处理,就流动相条件、固相萃取小柱类型、洗脱剂类型、洗脱剂体积等因素对9种多酚的回收率影响做了评价比较,并运用该方法对不同甜型的绍兴黄酒中多酚质量浓度进行精确测定,结果表明:采用Poly-Sery HLB SPE小柱,甲醇为洗脱剂,洗脱体积为3倍上样体积时9种多酚回收率最高,均在87.3%~103.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2%。不同甜型的绍兴黄酒中多酚以儿茶素和丁香酸为主,干型黄酒、半干型黄酒中多酚质量浓度低于甜型黄酒和半甜型黄酒。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优点,可用于黄酒等酒类的多酚测定。  相似文献   

7.
运用定量描述分析法对干型、半干型、半甜型和甜型4类共12种市售福建红曲黄酒进行感官鉴定,得到描述红曲黄酒香气和滋味的香气轮和滋味轮,并确定了由20个主要感官指标及其定义、参照物、参照标度组成的红曲黄酒感官特征语言库。在此基础上通过QDA定量分析红曲黄酒的共同感官特征以及不同类型红曲黄酒的感官特征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红曲黄酒具有馥郁的醇香和酯香,明显的酱香,适当的药香、米香、曲香和焦香,总体香气协调且留香明显,余香悠长,几乎没有异香。在口味方面,具有一定辣麻感,较明显的酸涩味,酒体丰满协调,绵延度好,余味悠长;不同类型的红曲黄酒具有各自的风味特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黄酒生产工艺多种,品种繁多,有干型黄酒、半干型黄酒、半甜型黄酒和甜型黄酒(糖分在10%以上)4种,全国评酒会评出的种名优黄酒中,甜型黄酒占8种(53.3%),其中福建龙岩沉缸酒为全国名酒;因此,甜型黄酒为黄酒中之佳品,具有广泛发展的前途。本文主要介绍甜型黄酒生产工艺特点,并就其发展方向讲讲自己的认识,为把黄酒推向全国作一宣传。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玉米须黄酒的酿造工艺,采用超声波热水浸提法制备玉米须浸提液并将其加入糯米中发酵,以玉米须黄酒的酒精度和感官评分为依据,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玉米须黄酒的最优酿造工艺。结果表明,玉米须浸提液与干糯米液料比4 ∶6(mL/g)、酵母添加量0.15%、发酵温度22 ℃、发酵时间14 d 时可得到半甜型玉米须黄酒,其酒精度、总糖、总酸等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酒体协调,鲜甜柔和,感官评分为93.6,总黄酮含量为112.6 mg/L。  相似文献   

10.
柱前衍生-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析不同黄酒的多糖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0种不同品种黄酒为测试对象,分离黄酒中多糖,蒽酮-硫酸法测多糖含量,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化-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法分析黄酒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HPCE能有效分离黄酒多糖中单糖组分,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黄酒多糖含量有明显差异,其多糖的单糖组成也有所不同。所测样品中甜型黄酒多糖含量为0.0361%~0.2412%,半甜型黄酒多糖含量为0.1457%~0.1463%,半干型黄酒多糖含量为0.0182%~0.1644%,平均含量半甜型最高,半干型最低;10个品种中,大部分黄酒的多糖含量高于其他保健酒。黄酒多糖的单糖组成以葡萄糖为主,甜型黄酒的"丹阳黄酒5年陈"还含有3.85%的甘露糖、"太湖之星1878"含有17.833%的果糖,半甜型黄酒中的"和酒5年陈"含有1.64%的甘露糖,6种半干型黄酒中只有"上海老酒8年陈"含有14.578%的甘露糖。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check-all-that-apply(CATA)法与喜好9点标度法相结合的消费者快速感官评价方法,对马尾松、淡竹叶、桑叶、菊花、桂花、薄荷、紫苏、桦树汁露8种草本植物近水饮料的感官特征进行分析。消费者在19个口感和24个气味属性描述词中勾选,对8款近水饮料样品进行感官和喜好度评定。喜好度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对8款植物近水饮料的喜好度存在差异,消费者对薄荷露和桂花露整体喜好度较高,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Cochran’s Q test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在41个感官属性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CA)结果说明了8种植物近水饮料之间感官特征的差异,薄荷露感官特征突出,具有清凉、薄荷的特征属性;桂花露感官属性主要表现为桂花香、桃香、甜香;菊花露、紫苏露、桑叶露具有相似的绿茶、甘草、菊花等感官属性;马尾松与淡竹叶露感官特征相似;桦树汁露感官特征不明显。结合消费者李克特量表数据进行惩罚分析(Penalty Analysis,PA),本研究发现注重健康人群并未对产品中草药气味表现出显著的不接受;有饮水添加助饮物习惯的人群更偏好甜香、清凉、金银花的感官特征。因此,消费者快速感官评价CATA法能够有效测试产品的感官属性和消费者偏好,并在新产品开发和市场调研方向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超高温瞬时杀菌对黄酒中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以苏派黄酒(江苏地区黄酒)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条件的超高温瞬时杀菌处理后黄酒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以及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超高温瞬时杀菌处理后,2种黄酒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在135℃5 s处理条件下,甜黄酒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总量降低了17.5%;半干黄酒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总量降低了49.4%;(2)甜黄酒的有机酸总量较对照组有所增加,其中135℃5 s处理后有机酸总量显著性增加(相比对照增加了101.5%)(P<0.05);半干黄酒分别在120、130、135℃处理5 s后,有机酸总量均出现增加,其中120℃处理后显著性增加(相比对照组增加了39.9%)(P<0.05);(3)甜黄酒中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而半干黄酒的氨基酸总量显著性下降(P<0.05),其中在125℃5 s处理条件下,氨基酸含量下降幅度最大(相比对照组降低了17.6%)。说明超高温瞬时杀菌对苏派黄酒中的风味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会改变黄酒中的原有风味。  相似文献   

13.
黄酒发酵过程中pH值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指导实际生产,对传统与机械化的干型黄酒和酒母、半干型黄酒、甜型黄酒和传统半甜型黄酒的发酵过程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型和半干型黄酒发酵过程的pH值主要是在3.0~4.0之间,半甜型黄酒主要是在3.8~4.4之间,甜型黄酒主要是在4.0~4.5之间。由于黄酒酵母有耐低pH值特性,所以,在实际生产中控制好投料的pH值对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将新型的消费者脑电波提取分析技术与传统感官评测相结合,建立一种智能消费者啤酒喜好度测试方法。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品酒流程,收集消费者在品酒过程中脑电波的实时变化,并经过去伪、滤波、特征提取等步骤进行数据清洗,整理出8种不同类型脑电波数据和2种情绪数据,并将其进行建模得到饮酒综合情绪指数(index of alcohol-drinking analysis, IAA)。通过IAA赋分进行消费者饮酒喜好度的判断,并将其与感官问卷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IAA指数消费者啤酒饮用喜好度的评价与感官问卷结果的一致性为83%,且能快速分析消费者在不同饮酒阶段喜好度的实时变化,有很好的实用性,对现有感官测评方式是很好的补充和改善。  相似文献   

15.
王博  曹振霞  刘登勇  沙磊 《食品科学》2019,40(15):15-22
以8 个不同省市的红烧肉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爬虫获取消费者对其关键感官属性的评价数据,绘制食品风味图谱,建立红烧肉感官分析描述词汇表,采用大数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从多维角度探究消费者的喜好性和不同省市间红烧肉感官属性特征的相关性和差异性规律。结果表明:近两年来消费者更加倾向于追求肉质入口即化、烂糊、肥而不腻、滋味新鲜、香且味道稍甜的红烧肉,不同省市间红烧肉感官属性的主体特征明显且差异较大,肥而不腻(不腻)是所有省市红烧肉感官属性的主体特征,烂和糯是“腻口性”的标度词,甜味、辣味和咸味对该标度词影响显著(P<0.05),具体表现为甜味与烂的相关系数为0.707,辣味、咸味与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5和-0.654,说明消费者喜好具有甜味、质地较烂或者具有辣味、质地软糯且咸味适宜的红烧肉。  相似文献   

16.
黄酒是我国特有的发酵酒。在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黄酒中,半干型绍兴黄酒是我国传统黄酒的主要代表之一。其口感柔和、鲜爽,高级醇是其主要风味物质。该研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的方法检测了半干型绍兴黄酒中关键高级醇的种类及含量,并对其风味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半干型绍兴黄酒中主要的高级醇主要是异丁醇、异戊醇和β-苯乙醇,其对黄酒风味贡献的顺序为:β-苯乙醇>异戊醇>异丁醇,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7.05%~101.37%,相关系数R>0.9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6%~5.91%。该结果对科学评价黄酒风味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消费者感官评价为产品开发和工艺改良提供实际依据。本文以酸奶为例,结合消费者感官测试完成其品质提升。分别收集消费者的基本信息,以及他们对酸奶整体喜好度、香气喜好度;香气、甜味、酸味、稠度接受度;和酸奶所需要提升的感官属性的主观建议等。结合喜好度分析、惩罚分析、词云频率等数据分析方法,得到消费者对酸奶的品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四种酸奶的整体喜好度与香气喜好度平均值都在5分以下,说明消费者的认可度不高;且酸奶的香气与整体喜好度之间有正相关性。酸奶661和467的产品更受消费者的欢迎。由于这两者目前的喜好度分值仍较低(<5.0),需要进一步优化其配方,以期获得更好的市场价值。消费者关注的酸奶品质主要包括酸度、甜度、香气和稠度。喜好度分析和接受度惩罚分析的结果发现酸奶467是目前消费者喜好度较高的产品,后期通过降低其酸度,可以更好地提高它的接受度,从而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以消费者为导向探究乳制品的风味感官品质,为产品的优化升级提供指导意义。未来通过调试酸奶的风味性质可生产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饮料酒作为一种嗜好品,风味是衡量其感官品质的重要指标。饮用温度会影响饮料酒的风味和消费者喜好度,且由于风味物质组成以及流变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不同类型饮料酒的风味受到温度影响的程度并不相同,这也使得每种饮料酒拥有其独特的最适饮用温度。目前对于饮用温度影响葡萄酒风味的研究已有报道,而对其他类型的饮料酒研究较少。该文阐释了饮用温度影响饮料酒风味的机理,对不同类型饮料酒风味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论述,并总结了此类研究常用的感官分析和仪器分析的方法及其优缺点,旨在为食品,尤其是饮料酒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及其最适饮用温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酿酒》2019,(6)
对卤素水分仪快速测定黄酒总固形物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关机判定、烘干模式、取样量的试验,得出关机判定1mg/90s、阶梯烘干模式(第一阶140℃,升温3分钟;第二阶为105℃)、取样量1.0m L为方法最佳条件;方法检测时间在6min左右,结果重复性较好,干型、半干型黄酒检测结果略低于国标法,半甜型、甜型黄酒检测结果略高于国标法,测定结果偏差率在0.49%~4.00%之间;方法能够满足勾调过程中总固形物的测定,测定时间相比之国标重量法4h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黄酒中杂醇油含量分析及其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醇油是引起黄酒上头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黄酒的品质。该研究建立了外标法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清爽型黄酒中杂醇油的方法。结果表明方法准确可靠,线性范围为0~1 000 mg/L,样品加标回收率均大于96%,相关系数大于0.998 8,相对标准偏差为1.09%~1.72%。利用该法检测了市场上常见的10种黄酒,结果表明,杂醇油含量最高为528.4 mg/L,最低为152.8 mg/L。杂醇油含量按类型呈现干型<半干型≈半甜型<甜型的特征,初步探明不同工艺会导致黄酒中杂醇油含量的差异。最后通过与其它酒种的比较证实杂醇油是影响黄酒品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