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Novozym 435酶法合成植物甾醇-共轭亚油酸酯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酶法合成植物甾醇-共轭亚油酸酯的影响因素,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20mg/mL,正己烷添加量6mL,酸醇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50~C及反应时间96h,在此条件下酯化率为40.5%.  相似文献   

2.
以皱褶假丝酵母(Candida rugosa)脂肪酶为催化剂,在正己烷体系中催化植物甾醇与共轭亚油酸合成甾醇共轭亚油酸酯.以植物甾醇酯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酸醇摩尔比6∶1,反应温度40℃,酶用量9.6%(占底物质量),反应时间87 h.在此条件下,酯化率达97.5%.  相似文献   

3.
以脂肪酶Novozym435为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合成共轭亚油酸植物甾醇酯.筛选出的最佳溶剂为正丁醇.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以甾醇酯化率为考察指标,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油摩尔比以及酶添加量进行了参数优选.结果显示,醇油摩尔比及酶添加量对酯化率影响不显著,反应时间对酯化率有一定影响,反应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极显著.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55℃,醇油摩尔比1:1,酶添加量8%,反应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进行了共轭亚油酸植物甾醇酯酶促催化制备,并以气相色谱及红外光谱法对纯化后产物进行了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4.
植物甾醇脂肪酸酯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测50℃时鱼油体系中过氧化值的方法,研究植物甾醇脂肪酸酯的抗氧化能力。50℃时植物甾醇月桂酸酯、棕榈酸酯、油酸酯和共轭亚油酸酯在鱼油中的最佳抗氧化浓度为50μg/L。在此浓度下24h内抗氧化效果为:月桂酸酯〉油酸酯〉共轭亚油酸酯〉棕榈酸酯,且甾醇酯与VE有抗氧化协同作用,其效果为:VE+月桂酸酯〉VE+共轭亚油酸酯〉VE。因此,植物甾醇脂肪酸酯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植物乳杆菌AS1.555转化亚油酸为共轭亚油酸的条件。该菌株在MRS培养基中经0.1%(v/v)的亚油酸诱导培养后,所得的洗涤细胞具有很强的转化能力。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植物乳杆菌转化亚油酸为共轭亚油酸的优化反应条件: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48h、游离亚油酸浓度1.5%(v/v)、0.1mol/L磷酸缓冲液pH7.0。  相似文献   

6.
从酸菜中分离出的一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诱导培养,在氮气保护下利用休止细胞催化制备共轭亚油酸。0.1M磷酸钠缓冲液、pH值7.0、亚油酸浓度2%(w/v)、细胞浓度20%(w/v)、30℃。反应64h,共轭亚油酸产量最高。c9,t11/t9,c11—CLA异构体在产物脂肪酸中的比例为30%。  相似文献   

7.
离子液体催化合成亚油酸植物甾醇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离子液体在亚油酸植物甾醇酯合成中的应用.从[ Bmim] BF4、[Bmim] CF3SO3ChCl·2SnCl2、ChCl·2ZnCl2、ChCl·2.5SnCl2和ChCl·2FeCl3中筛选ChCl·2SnCl2为实验的催化剂,并用吡啶探针法测定了各种离子液体的酸性.通过对酯化率和反应氧化程度的考察,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离子液体用量为植物甾醇质量的8%,酸醇摩尔比2∶1,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4h,经3次平行实验测得平均酯化率为89.73%.合成反应后,离子液体与酯化产物成两相,而且离子液体ChCl·2SnCl2在重复使用5次后仍有较高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在无溶剂体系中采用脂肪酶AY 30催化共轭亚油酸(CLA)和L-薄荷醇反应,合成共轭亚油酸薄荷酯。研究了酶用量、水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酯化率和产物共轭亚油酸薄荷酯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酯化率的反应条件为酶用量2%,水用量8%,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48h;产物中c9t,11-CLA含量最高时的反应条件为酶用量2%,水用量4%,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2 h,在此条件下,产物中c9,t11-CLA含量可达86.32%。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共轭亚油酸乙酯和共轭亚油酸三甘酯的氧化稳定性,并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红花籽油比较,探讨了变价金属离子和抗氧化剂对共轭亚油酸乙酯和共轭亚油酸三甘酯的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轭亚油酸三甘酯的氧化稳定性优于共轭亚油酸乙酯的氧化稳定性;加入0.02%VE可明显提高它们的氧化稳定性,而0.02%三氯化铁则减弱了它们的氧化稳定性;VC在共轭亚油酸酯类的油状体系中对抗氧化剂维生素E没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酸菜中分离出的一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诱导培养,在氮气保护下利用休止细胞催化制备共轭亚油酸.0.1M磷酸钠缓冲液、pH值7.0、亚油酸浓度2%(w/v)、细胞浓度20%(w/v)、30℃,反应64h,共轭亚油酸产量最高.c9,t11/t9,c11-CLA异构体在产物脂肪酸中的比例为30%.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制取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甾醇和植物甾烷醇在化学催化剂或生物催化剂作用下与脂肪酸酯化或与脂肪酸甲酯或三甘油酯酯交换可形成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该文介绍国外近年来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各种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三种植物甾醇酯预防小鼠高脂血症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三种植物甾醇脂肪酸酯对小鼠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及其构效关系。方法:40只健康、雄性昆明SPF小鼠,随机分为5组。两组分别喂以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作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其余三组在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每天一次分别灌胃三种植物甾醇酯,灌胃量相当于小鼠100mg/kg体重,观察植物甾醇酯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实验期28天。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植物甾醇酯能显著抑制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减小水平动脉硬化指标(AI),降低高血脂小鼠的肝重、肝脏TC和TG,对实验性小鼠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并能缓解肝脏的脂肪病变。其中,甾醇油酸酯与甾醇乙酸酯对小鼠高脂血症的预防效果均比较理想,且明显好于甾醇硬脂酸酯。  相似文献   

13.
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的性质、应用、合成方法及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开发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提供参考.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的合成方法有化学法和酶法.随着生物技术与食品科技的发展,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的合成工艺将朝着绿色、低能耗、无污染和高安全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该文概述植物甾醇酯的性质、重要生理功能、安全性及其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应用,并展望其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甾醇酯是一类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的新型功能食品添加剂。脂肪酶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的途径包括与脂肪酸直接酯化、与三酰甘油酯或脂肪酸甲酯进行转酯化。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脂肪酶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的方法,并展望其开发前景,为研发环保、高效、可靠、安全的植物甾醇酯合成技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功能性食品——植物甾醇酯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植物甾醇是植物油中的一类天然组合,其降血胆固醇效果很早以来就为人所知,植物甾醇酯(PE)是它的酯化产物,具有比植物甾醇更优的脂溶和更佳的降血胆固醇效果。国外较多国家已开发出含PE的功能性食品(特别是人造黄油),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本文概述了植物甾醇的结构、制备方法、降血胆固醇效果以及其作用机制、国外对它的安全性最新评价等。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甾醇酯--一种新型的降胆固醇健康食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新德  邵斌 《中国油脂》2004,29(8):25-28
植物甾醇是一种新型的降胆固醇健康食品,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推荐的十大功能性食品之一.而植物甾醇一般是以甾醇酯的形式应用于食品中.概述了植物甾醇酯的降胆固醇效果、作用机制、性质及应用,以及对它的安全性评价等.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脂肪酶在非水相中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并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酯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酸醇摩尔比为3:1,溶剂添加量6 mL/g(底物),催化剂用量11%(底物百分比),反应温度45℃,反应48 h的条件下,植物甾醇的酯化率达到最大值(94.62%);产物经分离纯化后纯度达到98.2%;对产品采用薄层色谱、质谱和红外光谱进行结构表征分析,确定产物为植物甾醇酯。因此,脂肪酶可在非水相反应介质中高效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  相似文献   

19.
刘虹蕾  缪铭  江波  张涛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4):434-437,441
植物甾醇酯作为一类特殊的新型健康食品配料,长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其开发利用研究,目前已成为食品科技工作者和生产厂商的研发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甾醇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简要概述了植物甾醇酯的性质、功能以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