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肉品混合发酵剂的筛选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研究了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pentosaceus)P20、米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sake)J17分别同两株肉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carnosus)S15和S113在模拟肉汤培养基中混合培养的相互关系,初步筛选出没有拮抗作用的混合发酵剂P20 S15应用于发酵香肠,测定并分析了发酵和成熟过程中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的变化,认为可以作为混合发酵剂用于香肠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肉品发酵剂葡萄球菌和微球菌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应用一种快速半定量平板方法初步筛选可作为肉品发酵剂的葡萄球菌和微球菌。从中式传统肉制品中分离、纯化了 1 0 0多株葡萄球菌和微球菌 ,将菌株点种在加有KNO3的琼脂平板 ,据菌落周围显示的红圈大小挑选出硝酸盐还原酶活性较高的菌株 ,同时具有一定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菌株进行发酵适应性试验。筛选出 1株过氧化氢酶阳性球菌 ,经初步鉴定为肉糖葡萄球菌S1 5。通过在模拟肉汤培养基中和乳酸菌混合培养确定了一种复配方案P2 0 +S1 5。将混合发酵剂用于发酵香肠的制作 ,测定微生物和理化指标 ,并用仪器测定标准化部分感官指标  相似文献   

3.
从10 种我国自然发酵制品中分离纯化得到52 株乳酸菌及56 株过氧化氢酶阳性球菌,首先通过菌株耐受性、发酵特性等指标对菌株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利用抑菌特性和风味特性对菌株进行复筛,选择可能改善低盐发酵香肠安全性和风味的优良菌株,最终筛选得到3 株葡萄球菌Z9、L2和R2,以及4 株乳酸菌P6、P12、X和SN1-3。经由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葡萄球菌菌株Z9、L2为腐生葡萄球菌,R2为肉葡萄球菌;乳酸菌菌株P6、P12均为植物乳杆菌,X为干酪乳杆菌,SN1-3为戊糖片球菌。最后测定菌株的生长特性及产酸能力,研究菌株间的拮抗特性,最终筛选得到戊糖片球菌SN1-3与肉葡萄球菌R2作为制作发酵香肠的复配菌株。  相似文献   

4.
发酵香肠用菌种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合发酵香肠的优良菌株,从具有良好风味的自然发酵香肠中分离、纯化出优势菌7株,研究其主要发酵特性,并分别对7株优势菌进行了耐盐性试验、耐亚硝酸盐试验和产酸试验.结果表明:S2和S7对食盐和亚硝酸盐具有良好的耐受性,S2对蛋白质和脂肪具有一定的分解作用,S7对蛋白质和脂肪无明显的分解作用,2菌株都具有较好的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以及沙门氏菌的效果.依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S2为肉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arnosus),S7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 splantarum).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了鉴定结果.鉴于菌株S2和S7良好的生长发酵特性,可以将其作为发酵香肠的优良发酵剂.  相似文献   

5.
从采自青海省海西地区牧民家庭的11份以山羊奶为主要原料的传统发酵乳中分离得到33株乳酸菌,经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糖发酵试验和乳酸旋光性的测定,将这33株乳酸茵初步鉴定为7株Lldelbrueckiisubsp.Lactis,4株L.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3株L.acidophilus,1株L,coryniformis subsp,corynformis,12株S.thermophilus,Ped.日cidilaaici 3株,Ped.Unnaeequi 2株,Leu.mesenteriodes subsp.mesentemiodes 1株,其中,杆菌占所分离菌株的45.45%,球菌占所分离菌株的54.55%。  相似文献   

6.
采用6种培养基对四川冬菜和发酵液中的产酸菌进行分离纯化,挑选出37株作为供试菌株。通过对37株菌株发酵产酸能力的测定、乳酸定性分析以及16S rDNA RCP-RFLP分析结果,最终选择17株菌株进行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实验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均有一定的产酸能力,其中大部分菌株产酸能力较好,且70%的菌株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冬菜和发酵液中的产酸菌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主要为乳酸菌中的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和肠球菌(Enterococcus)及普通细菌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另外,腌制时间对冬菜和发酵液中产酸菌的菌相组成影响很大,在腌制4年的冬菜(H)中还检测出与致病性溶血性葡萄球菌相似性很高的菌株,说明腌制时间过长的冬菜其品质难以保证。  相似文献   

7.
通过常规乳酸菌分离技术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 DNA同源性分析等方法,从臭豆腐发酵卤水中分离获得7株戊糖片球菌分离株,并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构建了不同菌株的特征指纹图谱;以Caco-2细胞和固定化肠黏液蛋白质作为体外模型,研究了菌株的粘附能力,并探讨了菌株粘附能力与基因型以及表面疏水性、自凝聚能力等表型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发酵卤水中的戊糖片球菌存在高度分子多样性,7个分离株中存在6种不同的指纹图谱模式,其中A5型菌株(F28-8和Y27-4)对Caco-2细胞和肠黏液蛋白质的粘附性最强,并显示了高度的疏水性(﹥90%)和较强的自凝聚能力(﹥25%)。相关性分析表明,戊糖片球菌表面疏水率和自凝聚率与Caco-2细胞粘附率测定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900和0.792,P﹤0.05),但是与肠黏液蛋白质粘附率测定结果相关性不显著(r=0.426和0.700,P﹥0.05)。研究成果为建立高粘附性戊糖片球菌快速筛选方法及其体内定植和分布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Mozzarella干酪生产用菌种的筛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概速了Mozzarella干酪的特点以及生产用菌株所需具备的特性,从现有的菌种和市售优质酸乳中分离纯化得到25株乳酸菌,经初步的生产性能试验,筛选出12株性能较好的菌株。经进一步的发酵性能和生化试验,优选出两株优良的菌株,并初步鉴定为唾液使球菌嗜热亚种(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Thermophilus)CH9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l ssp.Bulgaricus)LB,经过实际的干酪生产,证明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9.
从四川发酵香肠中分离得到126株乳酸菌,采用透明圈法进行初筛,以发酵特性为复选指标,筛选得到2株乳酸杆菌(L1、L2)和1株乳酸球菌(P3)。对筛选出的3株乳酸菌研究其主要发酵特性,并进行产酸、耐盐和耐亚硝酸实验。结果表明,乳酸杆菌与乳酸球菌的产酸特性不同,杆菌比球菌生长快,pH下降快;3株乳酸菌对食盐和亚硝酸盐均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对蛋白质、脂肪无明显的分解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生化鉴定以及菌株的16SrRNA测序结果表明,L1为植物乳杆菌,L2为植物乳杆菌,P3为戊糖片球菌。  相似文献   

10.
从科尔沁地区采集到5份传统发酵制作的奶豆腐样中分离出12株供试菌株,将分离的菌株的16S rDNA进行PCR扩增、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2株菌株都属于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其中6株乳杆菌(Lactobacillus),分别是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4株、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1株、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1株;6株乳球菌(Lactococcus)分别是乳糖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5株和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1株。鉴定结果与生理生化实验结果一致,且以乳酸片球菌和植物乳杆菌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1.
从15份酥油样品共分离出46株乳球菌。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单菌株发酵乳中的乙醛含量,用邻苯二胺法测定其双乙酰含量,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标准菌株来筛选产香能力较强的乳球菌,得到19株乳球菌,其中产双乙酰能力较强的有3株,产乙醛能力较强的有16株。经过16S rDNA序列测定得到19株菌分别属于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从中选择3株菌,测定其在不同发酵条件下乙醛和双乙酰的含量变化,对其产香特性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控制发酵鱼的品质及其保质期,从传统发酵金锠鱼中筛选适合作发酵剂的菌株。以过氧化氢酶阳性、耐盐性、抗菌性及不产生组胺为筛选指标,采用稀释分离法分离目标菌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发酵风味与口感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从发酵金锠鱼中分离到的38株菌株中,筛选出的两株潜在发酵菌株(zh-b和zh-f)经形态鉴定与16S rRNA分析鉴定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a),其最适温度分别为20与30 ℃,最适pH为5、6。两株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标杆菌均具有抗菌活性,但植物乳杆菌抗菌活性更好,且产酸能力明显高于戊糖片球菌。电子鼻对发酵产物进行测定,发现戊糖片球菌产生的甲基类、硫化物、氮氧化合物、醇类或醛酮类和有机芳香硫化物响应值(64.10、57.98、44.75、40.22和19.93)高于植物乳杆菌(5.50、34.11、10.68、0和8.95),是香气成分的主要贡献者。电子舌测定发现,两株菌均具有产生鲜味、鲜回味的能力,且戊糖片球菌的味值分别为14.32、6.64,明显高于植物乳杆菌产生鲜味、鲜回味(3.20、2.90),但只有植物乳杆菌产生酸味。另外,两株菌也产生非常少量的苦味。研究为两株菌作为发酵剂用于规模化生产发酵金鲳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酸乳中乳酸菌所产胞外多糖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分离培养基从多种混合发酵剂分离得到15株杆菌和19株球菌,感官初选后,再通过对菌株发酵酸乳样品感官评定和胶体脱水收缩作用敏感性、持水力和表现粘度测定,经数理统计筛选出性状最优的一株杆菌和一株球菌。混合培养表明,两个菌株所形成的酸乳质量优于对照菌株的酸乳和普通市售酸乳;电镜观察显示,杆菌为产荚膜菌,球菌为产粘液菌,两株对比杆菌和球菌则没有明显的荚膜或粘液。  相似文献   

14.
扬州稀甜酱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扬州稀甜酱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乳酸菌筛选法从样品中分离、纯化乳酸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乳酸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牛津杯法对发酵滤液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扬州稀甜酱中共分离、纯化出33株乳酸菌,其中15株菌株被鉴定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12株菌株被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4株菌株被鉴定为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2株菌株被鉴定为酸鱼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ipiscis),屎肠球菌和乳酸片球菌为扬州稀甜酱中的优势乳酸菌。乳酸片球菌TJ17和TJ31发酵滤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乳酸片球菌TJ31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从新疆地区采集的46份传统乳制品中分离获得的612株乳酸菌,根据菌株来源、培养条件,形态特征、凝乳状态和产酸特性,选择其中20株乳酸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酸奶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中3株为链球菌,4株为乳球菌,13株为乳杆菌,平均发酵产酸速率在8.11~12.43oT/h,不同菌株在酸乳冷藏期间表现出不同的后酸化活性,冷藏15d滴定酸度提高了6.3%~55.7%。不同菌株凝乳时黏度在272~1085cp,多数菌株发酵乳在冷藏期间黏度呈上升趋势,球菌的产黏能力普遍低于杆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菌株发酵乳中丁二酮在3.51~68.74mg/L,乙醛在3.51~68.74mg/L,丙酮在0.87~48.35mg/L,乙酸乙酯在0~103.68mg/L,异戊醇都未检出。经过混合菌株发酵生产酸乳比较,发现以S.thermophilusX1、S.thermophilusX5、L.plantarumY5和L.delbrueckii bulgaricussubsp.Y10按1∶1∶1∶1比例组合作为发酵剂,生产的酸乳组织状态较好、风味独特、后酸化弱。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产酸能力、耐低温能力、耐氯化钠能力、耐亚硝酸钠能力、产气产黏液和产广谱抑菌细菌素等试验,从26株分离自腌腊肉的乳酸菌筛选出具有优良发酵特性的菌株R3-1,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拮抗试验表明植物乳杆菌R3-1能产生广谱抗菌作用的细菌素,但对同分离来源的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P2无拮抗,两者可组合成复合发酵剂。发酵牛肉干初步应用试验表明植物乳杆菌R3-1与木糖葡萄球菌P2组成的复合发酵剂在颜色、香味、质地、味道和接受度方面比单独使用植物乳杆菌发酵或不使用菌种发酵有显著改善(p0.05),表明植物乳杆菌R3-1是潜在的工业用乳酸菌肉品发酵剂菌株。  相似文献   

17.
从甘南牧区采集的犏牛酸奶中分离得到76 株乳酸菌。筛选得到3 株凝乳快速、产酸力强、凝乳质地优良的乳酸菌菌株,包括1 株球菌和2 株杆菌。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鉴定3 株乳酸菌分别是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通过球杆菌混合发酵实验,结果表明混合菌株发酵的产酸速率比单菌株发酵明显加快,且后酸化程度较弱,其感官质量也明显优于单菌发酵。  相似文献   

18.
从烟台喜旺中式发酵干香肠中分离筛选出适合当地特色的、具有自然发酵香肠风味的微生物菌株,采用系统分类鉴定方法进行初步鉴定,Q1为木糖葡萄球菌,Q2为模仿葡萄球菌,Q3为松鼠葡萄球菌,Q4为变异微球菌.此外,用均匀设计确定了这4种球菌增殖培养基的组成和最佳配比,并将4种球菌进行混合培养,得出混合培养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9.
传统分离培养结合PCR-DGGE技术分析广式腊肠中优势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传统培养方法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指纹技术对广式腊肠中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广式腊肠发酵过程的优势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在传统分离培养中共得到葡萄球菌19株,乳酸菌12株,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得到4株葡萄球菌(P1~P4)和2株乳酸菌(L1、L2)。DGGE指纹图谱显示广式腊肠混合菌群中有3条条带无对应的纯菌株而纯菌株中有1株在混合菌群的图谱上没有相应的条带。进一步的序列分析和相似性比较得出,P1、P4为木糖葡萄球菌,P2、P3、L1、L2分别为孔氏葡萄球菌、阿尔莱特葡萄球菌、格氏乳球菌、乳杆菌属。确定广式腊肠细菌菌群方面的主要优势菌为腐生葡萄球菌、乳杆菌属、木糖葡萄球菌。传统分离法与PCR-DGGE技术结合能够更有效、更全面地分析广式腊肠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优势菌。  相似文献   

20.
从自然发酵的水牛乳中分离、筛选乳酸菌株,用16SrRNA寡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得到5株乳酸菌株,分别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3株、嗜热链球菌1株、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1株,通过组合发酵试验,得到4组优良的混合发酵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