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酵母类胡萝卜素发酵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红酵母 RY-98菌株产生类胡萝卜素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 ,并对发酵过程作了动态分析 .结果表明 :培养基组成、糖浓度和添加剂以及培养基初始 p H值、摇瓶装量与培养时间等 ,均对该菌细胞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产量有影响 ,其中 ZS添加剂的加入可以明显促进菌体类胡萝卜素的形成 .在初步优化的培养基组成 (葡萄糖 4 0 g/L,玉米浆 1 5g/L,( NH4) 2 SO42 g/L,ZS添加剂 1 g/L)和培养条件 (培养基初始 p H6.0 ,装量 60 m L/2 50m L摇瓶 ,2 8℃培养 60 h)下 ,菌体生物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 2 7mg/m L和 4 98.2 μg/g.通过观测发酵过程生理现象的变化 ,确认该菌类胡萝卜素是菌体的次生代谢产物 ,主要形成于对数生长期的末期和稳定期 .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红酵母RY-98菌株产生类胡萝卜素的营养与环境条件,并对发酵过程生理现象的变化作了测试。结果表明:培养基组成、糖浓度和添加剂以及培养基初始pH值、通气量(摇瓶装量)与培养时间等,均对该菌细胞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产量有影响,其中ZS添加剂的加入可以明显促进菌体类胡萝卜素的形成,这是本次研究的新发现,在初步优化的培养基组成(葡萄糖40g/L、玉米浆15g/L、(NH4)2SO42g/L、ZS添加剂1g/L)和培养条件下,菌体生物量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27mg/mL和498.2μg/g,发酵液产色素能力为13.3mg/L。通过观测发酵过程生理现象的变化,认为该菌类胡萝卜素是菌体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形成于对数生长期的末期和稳定期。  相似文献   

3.
微球菌产类胡萝卜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分离到一株产类胡萝卜素菌株,经鉴定为微球菌属Roseus属.发酵研究表明,该菌体在培养基:蔗糖30g/L,蛋白胨7g/L,Na2HPO4 1.0g/L,pH值5.5,装液量30mL/250mL,28℃于旋转摇床上以150rpm培养96h后菌体生物量到13.46mg/mL,类胡萝卜素产量达7.66mg/L.  相似文献   

4.
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sp.06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sp.06产类胡萝卜素的最优条件进行研究,比较不同碳源、氮源、NaCl、装液量、培养时间对菌体生物量和色素形成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摇瓶发酵条件组合。结果表明,海洋红酵母的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蔗糖15g/L、蛋白胨20g/L、NaCl20g/L、NH4Cl7.5g/L、24℃、装液量80/250mL、发酵时间72h。在此最优条件下,其生物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分别为10.27g/L、296.11μg/g、3.04mg/L。  相似文献   

5.
对耐辐射球菌(Deinococcusradiodurans)发酵液制取类胡萝卜素的提取方法和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用有机溶剂溶解菌体细胞并萃取得到类胡萝卜素;采用正交实验对发酵培养基的成分、配比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甲醇为溶剂的提取效果最好,成本较低,因此采用甲醇作为提取类胡萝卜素的溶剂。4种天然培养基发酵制备类胡萝卜素的实验结果表明,以豆饼粉培养基的效果最佳,表现为菌体生物量最大,同时类胡萝卜素的产量也最高,是蛋白胨酵母提取物葡萄糖(TGY)培养基的1.563倍。正交实验的结果说明,改变各因子(添加碳源、氮源,pH值)的水平均能显著地影响耐辐射球菌的类胡萝卜素产量(添加葡萄糖和硝酸钠分别比豆饼培养基提高类胡萝卜素产量1.763倍和2.018倍)。多因素多水平实验结果表明,以A3B3C1(葡萄糖3g/L,硝酸钠1.5g/L,pH=6.0)组合的效果最优,其类胡萝卜素产量达到2.318mg/g。本研究为微生物发酵生产天然类胡萝卜素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的微生物资源,也为利用耐辐射球菌工业化生产类胡萝卜素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酸浆中分离筛选出白地霉FL44菌株,对该菌株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其发酵过程作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培养基组成(废糖蜜5%、(NH4)2HPO41%)和培养条件(培养基初始pH5.5,装量40mL/250mL摇瓶,摇瓶转速为220r/min,30℃培养48h)下,菌体生物量及蛋白产量分别为15.2g/L和7.42g/L.  相似文献   

7.
杏鲍菇液态发酵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杏鲍菇是一种珍贵的药食皆宜的真菌.为在较短时间内大量获得杏鲍菇菌体,该试验探讨了液态发酵方法制备杏鲍菇.试验以杏鲍菇菌丝体干重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杏鲍菇液态发酵培养基和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液态发酵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g/L、蛋白胨5g/L、KH2PO40.8g/L、MgSO41.2g/L、VB110mg/L时杏鲍菇菌丝体生物量较高.在摇瓶培养条件中研究了种龄、装液量、初始pH值、接种量、温度、转速、培养时间等对液态发酵杏鲍菇菌体生物量的影响.得出最佳培养条件:种子培养6d,装液量20% (v/v),接种量为10% (v/v),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自然,培养温度为25℃,摇瓶转速为140r/min,发酵8d,杏鲍菇菌丝产量可达8.23g/L.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产番茄红素的工程菌W-05进行发酵条件优化。首先单因素实验确定培养基种类;培养温度;培养基中的较优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然后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设置响应面实验确定各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响应面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各组分为:蛋白胨10.00 g/L、酵母浸出粉5.00 g/L、甘油7.80 mL/L、硝酸铵3.30 g/L、KH2PO4 1.80 g/L、Na Cl 11.62 g/L时,番茄红素得率达理论值为3.42 mg/L。在5 L发酵罐中,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高密度培养工程菌W-05。实验结果显示工程菌W-05高密度培养较优发酵条件为:p H值为7.0,溶氧百分数为20%左右及指数流加补料。此条件对比普通分批培养条件,菌体的生物量和番茄红素产量显著提高(p0.05)。优化发酵29 h后的菌体干重达到16.55 g/L,番茄红素得率为19.93 mg/L。这说明改善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能大幅提高工程菌的番茄红素得率。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 7种谷物培养基及相关因素对青霉PT95菌株进行类胡萝卜素固态发酵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 ,谷物培养基的组成对PT95菌株在固态发酵条件下的菌核生物量和菌核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有明显的影响 ;接种方式和接种量能明显影响谷物培养基上的菌核生物量 ,但对菌核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在谷物培养基里添加麸皮有利于菌核的形成。在选择最佳接种方式、接种量 ,并在培养基里添加 2 0 %麸皮 (干重 )的固态发酵条件下 ,大米培养基上得到的菌核生物量最高 ,达到 1 5 0 0 g/1 0 0 g(干料 ) ;荞麦培养基上 ,菌核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 ,达到82 6μg/g(干菌核 ) ;而在谷子培养基上 ,类胡萝卜素产率最高 ,达到 1 1 45 7μg/1 0 0 g(干料 )。  相似文献   

10.
以啤酒生产废水及添加一定的营养因子为发酵基质,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斯达油脂酵母(Lipomyces starkeyi 1809)发酵产油脂和COD降解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比较了菌体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在啤酒生产废水中添加碳源和氮源的C/N为55∶1(即木糖28.88 g/L和硫酸铵1.0 g/L),FeCl3·6H2O3 mg/L,色醇150 μmol/L(在发酵36 h时添加),初始pH 5.5;用此培养基在摇床转速120 r/min、温度28℃下培养斯达油脂酵母120 h,菌体生物量、油脂产量、油脂含量和废水的COD降解率分别达到12.28 g/L、4.40 g/L、35.80%和50.32%,生物量和油脂产量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37.98%和117.82%,所产菌体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指数( IUFA)达到63.95%,其中油酸的相对含量高达56.29%,比优化前提高了5.45%,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