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以富含3类代表性酚类化合物(黄烷醇、黄烷酮和异黄酮)的3种食物(绿茶、橘皮、大豆)作为原料,模拟其在人体口胃肠中的体外消化过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检测器(HPLC-DAD/ESI-Q-TOF-MS)检测体外消化前后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变化,同时测定不同消化阶段总酚含量(TPC)、总黄酮含量(TFC)以及抗氧化活性(DPPH、ABTS、FRAP、ORAC)的变化。结果表明,绿茶提取物中检测出4种酚类化合物(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大豆提取物中检测出4种酚类化合物(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橘皮提取物中检测出2种酚类化合物(柚皮苷和橙皮苷);三种食物提取物中,经过体外消化后,绿茶提取物中的酚类化合物最不稳定,除(+)-儿茶素外,其余3种酚类物质几乎降解完全,损失率均达95%以上。绿茶、橘皮、大豆提取物的TPC在胃消化阶段显著升高(P<0.05),在肠消化阶段显著降低(P<0.05)。绿茶提取物TFC在口腔和胃消化阶段显著升高(P<0.05),在肠消化阶段显著降低(P<0.05)。橘皮、大豆提取物TFC与TPC变化趋势一致。绿茶提取物的四种抗氧化活性经胃肠消化后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大豆提取液体外消化前后ABTS、FRAP抗氧化活性在口腔阶段显著降低(P<0.05),DPPH、ORAC抗氧化活性在口腔、胃消化阶段显著升高(P<0.05),在肠消化阶段显著降低(P<0.05)。橘皮提取液ORAC抗氧化活性在肠消化阶段显著升高(P<0.05),ABTS、FRAP抗氧化活性在体外消化阶段均表现出和总酚含量变化一致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比较了二甲基二碳酸盐(Dimethyl Dicarbonate,DMDC)、中温及两者联合处理对荔枝原汁微生物及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荔枝原汁经DMDC或中温单独处理灭菌效果较差,联合处理组残留微生物最少,菌落总数、乳酸菌分别为0.41、0.36 lg CFU/mL,酵母菌和霉菌未检出;与新鲜荔枝汁相比,DMDC处理对荔枝原汁品质无影响,中温及联合处理组抗坏血酸和色泽无明显变化,总酚(总黄酮)分别增加了40.16%(7.16%)、38.01%(4.35%);铁离子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分别提高了15.55%(11.85%)、7.61%(3.71%),说明中温能促进酚类物质的释放,提高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显示,荔枝原汁的∆E与Vc呈负相关,抗氧化活性与总酚、总黄酮呈正相关;聚类热图分析与感官评价表明,联合处理能促进风味物质的释放,且不会造成明显的蒸煮味;联合处理组在4 ℃贮藏21 d的菌落总数均小于100 CFU/mL。综上,中温联合DMDC处理对荔枝原汁微生物有较好的灭菌效果,且对品质无不良影响,4 ℃贮藏期可达21 d,该研究为高品质荔枝原汁产业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经UHT杀菌的荔枝果汁为原料,分析5周内在4、25、37℃3个储藏温度下荔枝果汁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FRAP和ABTS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在4、25、37℃储藏温度下荔枝果汁中总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总酚含量受储藏时间影响更显著(p<0.05),总黄酮含量受温度影响更显著(p<0.05),抗氧化能力则同时受储藏时间(p<0.05)和温度(p<0.05)的影响。由此表明不同储藏条件对荔枝果汁中酚类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影响,低温及短时储藏有利于保持荔枝果汁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荔枝浆品质的劣变与氧气和热处理存在密切关系,本文比较了常规打浆(CB)与低氧打浆(LB)对荔枝浆品质的影响,并研究了低氧打浆对超高压(HHP)和热处理(HT)荔枝浆4℃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打浆相比,低氧打浆对荔枝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和总酸无显著影响(P>0.05),而L*值显著上升(P<0.05),a*值显著降低(P<0.05),总酚含量提高了24.70%,除原花青素B2、芦丁、儿茶素和香草酸外,其它6种单体酚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贮藏过程中,不同打浆方式联合HPP和HT的荔枝浆L*值均呈下降趋势、a*值均呈上升趋势,其中LB+HHP组L*值始终最大;贮藏至28 d,低氧打浆联合超高压处理组总酚、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均高于其它三组。综上,低氧打浆能更好地保护荔枝浆的色泽、酚类物质和抗氧化能力,减少超高压和热处理的荔枝浆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其中LB+HHP处理更具优势,可作为一种新型荔枝浆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5.
热泵干燥过程荔枝果肉多酚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荔枝鲜果为原料,分析高温热泵干燥过程中荔枝果肉多酚的组成及抗氧化性活性变化。对干制过程中荔枝进行取样测定果肉总酚的质量分数、存在形式及酚类化合物组成和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荔枝经干制后果肉中游离酚、结合酚和总酚质量分数显著降低(P<0.01);游离酚、结合酚和总酚的ORAC抗氧化值显著降低(P<0.01),其中游离酚对抗氧化能力的贡献最大;抗氧化能力和酚质量分数的多少呈显著正相关,酚质量分数越高,抗氧化能力越强。经干制后,荔枝果肉游离酚组成中没食子酸、香草酸、咖啡酸、表儿茶素和芦丁质量分数显著上升(P<0.05);儿茶素显著下降(P<0.05);四甲基邻苯二酚质量分数持续下降,干制成品中未检测到;结合酚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咖啡酸和表儿茶素质量分数显著上升(P<0.05);芦丁质量分数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发酵荔枝酒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二甲基二碳酸盐(DMDC)、亚硫酸盐以及巴氏杀菌发酵前处理对荔枝汁中微生物菌群、荔枝酒主发酵6 d期间可滴定酸、乙醇、高级醇、色泽、多酚以及主发酵结束后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DMDC和亚硫酸盐以及巴氏杀菌处理均能很好的抑制荔枝汁中天然污染菌的生长,减缓荔枝果酒p H的下降和可滴定酸的升高,提高荔枝发酵酒的乙醇得率。其中,DMDC对荔枝汁中酵母菌、乳酸菌和霉菌的杀菌能力显著强于亚硫酸盐(p0.05)。添加亚硫酸盐的实验组多酚保留率显著高于其它三个发酵前处理组(p0.05),△E*变化最小,能起到明显护色效果;巴氏杀菌使得荔枝酒典型风味成分损失较大。综合而言,DMDC是可以代替或部分代替亚硫酸盐和巴氏杀菌在荔枝酒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102-107
研究了非热加工处理与2种传统热处理对苹果清汁和苹果浊汁品质的影响。处理方式包括80℃、20min的巴氏杀菌,400 MPa、15 min的高静压杀菌(HHP)和137℃、3 s的高温瞬时杀菌(UHT)。测定了杀菌后苹果汁的悬浮稳定性、色泽、总酚、抗氧化能力和糖类物质等指标。在感官品质方面,高静压杀菌处理苹果汁悬浮稳定性更高,巴氏杀菌处理次之,高温瞬时杀菌处理苹果汁的悬浮稳定性最差;高静压杀菌处理苹果汁色泽趋向于亮黄色,而巴氏杀菌处理苹果汁和高温瞬时杀菌处理苹果汁颜色较暗;在功能特性方面,高静压杀菌处理苹果汁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巴氏杀菌处理苹果汁和高温瞬时杀菌处理苹果汁。在糖类物质含量方面,超高温瞬时杀菌处理苹果汁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低于巴氏杀菌处理苹果汁和高静压杀菌处理苹果汁。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 探究适合于烟熏鸭胸产品的较优杀菌方式, 保持烟熏鸭胸产品的食用品质。方法 以烟熏鸭胸产品为研究对象, 研究高温蒸汽杀菌(121℃、20 min)、巴氏杀菌(95℃、35 min)、辐照杀菌(6 kGy)及不杀菌处理方式对烟熏鸭胸肉制品感官品质、质构特性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 辐照杀菌、未杀菌对照组烟熏鸭胸产品在贮藏35 d时菌落总数分别为4.14 lg CFU/g、4.71 lg CFU/g, 感官分数、水分含量、pH、硬度、咀嚼性显著降低(P<0.05), 挥发性盐基氮、过氧化值显著升高(P<0.05), 达不到产品货架期要求。贮藏56 d时, 巴氏杀菌组烟熏鸭胸产品菌落总数达到3.67 lg CFU/g, 显著升高(P<0.05), 高温杀菌组菌落总数变化不显著(P>0.05), 其余指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能够达到产品货架期要求。结论 高温蒸汽杀菌、巴氏杀菌均可抑制烟熏鸭胸45 d内微生物的生长, 保证产品的食用安全, 但高温蒸汽杀菌会降低产品的质构特性,影响产品货架期内的销售品质, 辐照杀菌不能满足本实验产品的杀菌要求。  相似文献   

9.
多酚是豆类的主要活性成分,对该类食品的抗氧化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枯草芽孢杆菌ATCC 6051发酵8种豆类,分析发酵对豆类食品中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发酵红豆、菜豆、蚕豆、绿豆、大豆、扁豆和豌豆的总酚含量分别增加了24.19%,57.89%,123.78%,172.90%,225.32%,300.00%,343.17%。对发酵前、后8种豆类中19种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比较发现,发酵影响儿茶素、表儿茶素、水杨酸和芥子酸的含量。发酵绿豆、大豆、豌豆和扁豆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均提高。总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均极显著相关(P<0.01),儿茶素、水杨酸和芥子酸与DPPH极显著相关(P<0.01),表儿茶素与DPPH显著相关(P<0.05)。研究表明,绿豆、大豆、豌豆和扁豆是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备富含酚类和高抗氧化活性产品的理想食品原料,适用于发酵豆类功能食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贮藏过程中雅安藏茶中茶色素、多酚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对不同贮藏时间藏茶中茶色素、总多酚、总黄酮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从4年递增到10年的过程中,藏茶中茶褐素含量从5.95 g/100 g显著提升到8.54 g/100 g(P<0.05),而茶黄素、茶红素、总多酚、总黄酮、咖啡碱、儿茶素以及儿茶素单体(EGC、CG、ECG、EGCG、EC)含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藏茶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从6759.54 μg/g显著减弱到4086.43 μg/g(P<0.05),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同样从43.50 μg/g显著减弱到 21.02 μg/g(P<0.05),且与总多酚、总黄酮、儿茶素、咖啡碱、EGC、EC、EGCG、ECG、茶红素、茶黄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茶褐素与总多酚、总黄酮、儿茶素、咖啡碱、CG、EGC、EC、EGCG、ECG、茶黄素以及茶红素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贮藏时间越长,藏茶中多酚类物质降低而茶褐素含量越高,使得陈化藏茶具有降脂减肥等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超高压杀菌(Ultra-High Pressure Sterilization,600 MPa/6 min)和巴氏杀菌(Pasteurization,80℃/30 s)对百香果果汁贮藏期菌落总数、理化指标、抗氧化活性、营养成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式均使百香果汁达到商业无菌的状态,贮藏期结束后,巴氏杀菌和超高压杀菌菌落总数小于100 CFU/mL。巴氏杀菌使果汁总色差显著升高(P<0.05),且始终高于超高压处理,说明超高压杀菌对保持百香果汁色泽更有效。超高压处理对百香果汁可溶性糖、总酸、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贮藏期结束后,巴氏杀菌果汁的总酚、维生素C、总黄酮含量显著低于(P<0.05)超高压杀菌处理。巴氏杀菌处理后果汁的挥发性化合物酯类、醇类、酮类、醛类、烯烃类保留率低于超高压处理,且保留率与贮藏期呈负相关。综上,传统巴氏杀菌会降低百香果汁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超高压杀菌对百香果汁品质的保持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2.
以鲜榨樱桃番茄汁为原料,研究其分别经巴氏杀菌(85 ℃、15 min)和超声波杀菌(200 W、40 ℃、30 min)后的品质动力学变化。杀菌后的樱桃番茄汁分别贮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0、4、10、15、20 ℃),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其色泽、VC含量和菌落总数。结果表明:2 种杀菌方式后樱桃番茄汁的色泽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和贮藏温度的升高变化越明显;以VC含量变化为指标,在0~10 ℃条件下,超声波杀菌比巴氏杀菌的货架期延长了3.8~4 d;以菌落总数为评价指标,2 种杀菌方式的货架期差异不显著,菌落总数的变化符合一级反应模型,该模型可准确预测0~20 ℃各贮藏温度条件下的货架期。鲜榨樱桃番茄汁在0~10 ℃条件下贮藏,经超声波杀菌推荐货架期为6~9 d,经巴氏杀菌推荐货架期为6~8 d。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指标优化苦丁茶冬青瞬时高温灭菌工艺参数。采用正交设计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优化苦丁茶冬青瞬时高温灭菌工艺参数,以灭菌温度、灭菌时间、药材粒度为考察因素,以灭菌率、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抗氧化活性IC50值、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直观及方差分析结果评价灭菌对3个考察指标的影响;采用指纹图谱技术对灭菌前后的样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灭菌温度是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P<0.05),确定的最佳灭菌工艺条件为:灭菌温度160℃,灭菌时间10 s,粉碎粒度24目。瞬时高温灭菌对DPPH·抗氧化活性IC50值以及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按优化工艺灭菌后的3批样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均符合药典规定;灭菌后3批样品的DPPH·抗氧化活性IC50值较灭菌前减少0.19,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灭菌前增加约0.14%;灭菌前后3批样品的DPPH·抗氧化活性IC50值及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结果经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P>0.05);灭菌前后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0.9。...  相似文献   

14.
袁诺  张清  张小飞  彭义交  郭宏  赵金红 《食品科学》2022,43(13):163-169
本实验以真空包装卤蛋为研究对象,进行95、105 ℃和121 ℃不同温度杀菌,并分别于4 ℃和25 ℃下进行贮藏(121 ℃杀菌仅在25 ℃下贮藏),测定并分析各样品在贮藏期间内菌落总数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杀菌温度都可在杀菌完成时有效杀灭活体细菌,各组样品菌落总数均小于10 CFU/g;相较于95 ℃杀菌样品,105 ℃和121 ℃杀菌样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分别下降了1.56%和6.83%;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受杀菌温度、贮存温度、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增殖及氧化水解反应等因素的影响,各组样品脂肪酸组成发生差异性变化。95 ℃杀菌、25 ℃贮存的样品仅可保存15 d,且脂肪酸劣变速率最快;105 ℃杀菌、25 ℃贮存的样品可保存75 d,脂肪酸劣变速率较慢;95 ℃杀菌、4 ℃贮存的样品可保存90 d,但脂肪酸劣变速率较快;121 ℃杀菌、25 ℃贮存的样品贮藏90 d时仍未检测到微生物增殖,贮藏期间内脂肪酸总量保留较好,但初始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较低;105 ℃杀菌结合4 ℃贮存的样品在贮藏90 d时同样未检测到微生物增殖,且贮藏期内总脂肪酸保存率最高,可作为生产高营养水平和长保质期卤蛋较好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比较研究电子束(0、3、6、9、12?kGy)、60Co-γ射线(0、3、6、9、12?kGy)、105、121?℃杀菌处理对真空包装红烧老鹅脂肪氧化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脂肪酸含量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的电子束、60Co-γ射线及高温处理可加速红烧老鹅肉脂质的氧化,9?kGy剂量的60Co-γ射线对红烧老鹅TBARS值的影响最为显著(P<0.05);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随电子束、60Co-γ射线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105?℃杀菌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121?℃杀菌组(P<0.05),而105?℃杀菌组单不饱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121?℃杀菌组(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则随电子束、60Co-γ射线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105?℃杀菌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121?℃杀菌组(P<0.05);电子鼻检测挥发性风味变化,表明3?kGy的电子束和60Co-γ射线、105?℃及空白组的风味差异较小。因此,低剂量电子束或60Co-γ射线辐照(<6?kGy)和105?℃处理对红烧老鹅肉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的影响较小,可为红烧老鹅产品选择不同的杀菌方式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比了超高压(Ultral high pressure processing,HPP,600 MPa,1 min)和高温短时(High temperature short time,HTST,110℃,8.6 s)杀菌处理对非浓缩还原(Not from concentrate,NFC)橙汁处理前后及4℃、25 d贮藏期内微生物、基本理化指标以及颜色、稳定性、生物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等品质的影响,并在贮藏期末对杀菌橙汁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HPP和HTST处理后NFC橙汁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乳酸菌、嗜冷菌均降低至检测限以下(<10 CFU/mL),储藏25 d后HPP处理橙汁微生物仍未检出,符合国家果蔬汁饮料行业标准《NY/T 434-2016》,而HTST处理橙汁在贮藏期末菌落总数和霉菌酵母数量开始增加。HPP处理对橙汁色泽的L*、b*值无显著影响(P>0.05),使a*值显著增大(P<0.05),总色差ΔE低于HTST处理。HPP处理对橙汁悬浮稳定性的保持和果胶甲基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PME)的钝化效果较差,处理后HPP组和HTST组PME残留活性分别为92.31%和14.42%,贮藏末期分别为30.77%和0.03%,贮藏期间HPP组悬浮稳定性下降了95.45%。HPP处理显著提高了NFC橙汁的总酚含量13.50%(P<0.05),对维生素C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综合感官评价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高于HTST处理橙汁(P<0.05)。综上所述,HPP处理有助于保持橙汁的营养和感官品质,保留新鲜风味,比HTST处理更具优势,但对PME酶的钝化效果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感官评价,综合基本理化指标得出了一种较优的绿色复合果蔬汁的配方,并对比超高压(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HHP)和高温短时杀菌(high temperature short time,HTST)处理前后及其在4 ℃贮藏过程中的杀菌效果和理化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对复合果蔬汁分别进行HHP(600 MPa/5 min)处理和HTST杀菌(86 ℃/15 s)处理后,果蔬汁中菌落总数从5.18 lg CFU/mL,下降至1.07 lg CFU/mL和1.11 lg CFU/mL,霉菌酵母、乳杆菌和嗜冷菌均未检出,达到国家要求的果蔬汁卫生标准;HHP处理后的果蔬汁总酚含量为43.645 μg/mL,显著高于HTST绿色复合果蔬汁;与HTST处理相比,HHP处理可以更好地保持复合果蔬汁的悬浮稳定性、色泽和抗氧化性等营养和品质指标。在4 ℃,15 d的贮藏期间,经HHP处理和HTST杀菌后的复合果蔬汁微生物指标均未超出国家卫生标准,且经HHP处理后的复合果蔬汁的悬浮稳定性、色泽品质、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等各项品质指标均优于HTST杀菌组。因此,HHP绿色复合果蔬汁保持了更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Microfiltration (MF) is classified as a non-thermal process for the fruit juice industry. It could provide a better preservation of the phytochemical property and flavor of the juice. This work aimed to study the stability of phytochem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vitamin C, total phenolic content, antioxidant capacity (2-Diphenly-1-picrylhydrazyl: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and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ORAC assays), microbial and chemical–physical (color, browning index, pH and total soluble solid) properties of MF-clarified pineapple juice during storage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i.e. 4, 27, and 37 °C). The juices were clarified by microfiltration using hollow fiber modu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phyt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oluble components were retained in the juice after microfiltration. No microbial growth was detected after 6 months of storage. The storage time and temperature did not affect total soluble solids and pH (P > 0.05). The color (L*) of clarified juice stored at 4 °C was lighter than the juices stored at higher temperature levels (P < 0.05). The phyt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otal phenol content of the juic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s storage time and temperature increased (P < 0.05). Vitamin C content was the attribute that affected storage time and temperature most as indicated by reaction rate constant and activated energy. Storage of non-thermally pasteurized and clarified pineapple juice at 4 °C was the most suitable since it allowed the best quality preservation.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不同加工方式对熟制克氏原螯虾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对克氏原螯虾分别进行熟制后杀菌(100 ℃、5 min后121 ℃、5 min,0.18 MPa)和同时熟化杀菌(110 ℃、10 min,0.13 MPa)处理,以熟制后无杀菌(100 ℃、5 min)样品为对照组。随后将三组样品分别置于4 ℃冰箱中冷藏,期间测定各组样品的pH、质构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离心损失率、肌原纤维蛋白特性、菌落总数等指标变化,并结合微观结构观察,来评价不同加工方式处理后熟制克氏原螯虾冷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得出,先熟制后杀菌的加工方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肌肉发生严重断裂,硬度和弹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熟制杀菌同时完成的加工方式下虾肉硬度和弹性值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其中,熟制无杀菌工艺下的克氏原螯虾冷藏货架期为7 d,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熟制杀菌一步到位加工方式能使熟制克氏原螯虾保持较好品质,使其冷藏货架期延长28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