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明确光调控交链孢(Alternaria)产真菌毒素的作用。方法 在光/暗培养条件下,比较分析光照对2种交链孢菌株(ATCC 66981和Pear-3)的菌丝生长、孢子形成以及毒素合成的影响。结果 持续白光照射对交链孢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而显著抑制其孢子形成。光照刺激交链孢菌ATCC 66981中交链孢酚(alternariol, 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 AME)和腾毒素(tentoxin, TEN)3种毒素的产生。菌株持续光照培养30天,AOH、AME和TEN毒素浓度分别为120、182和173 g/L;较之黑暗培养,分别增加了1.1、5.9和9.6倍。光照抑制交链孢菌Pear-3中细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 TeA)毒素的合成。菌株光照培养6天,TeA毒素浓度即已达142 g/L;而黑暗培养甚至高达325 g/L,毒素产率反而增加了1.3倍。结论 光照不影响交链孢菌丝生长,而对孢子形成影响显著;持续白光照射能够促进交链孢中AOH、AME和TEN毒素的产生,而抑制TeA毒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姜楠  王刘庆  李祖梁  王多  王蒙 《食品科学》2019,40(21):51-57
交链孢菌(Alternaria spp.)易侵染农作物,引起农产品病害,而且能够代谢产生交链孢毒素,包括细交链孢酮酸(tenuazonic acid,TeA)、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等,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亟需高效、安全的方法用以防控交链孢菌及其毒素积累。本实验研究了臭氧处理对体外互隔交链孢(A. alternata)生长及其产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处理组的菌落直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臭氧处理可显著抑制互隔交链孢产生TeA、AOH、AME这3 种交链孢毒素;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臭氧处理后互隔交链孢的微观形态,发现孢子和菌丝发生了凹陷、褶皱、断裂等异常现象;臭氧处理后的交链孢菌对番茄果实的致病力明显减弱,同时交链孢菌的产毒能力明显降低,20 mg/L臭氧处理条件下TeA、AOH、AME含量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36.1%、89.9%、93.2%。此外,臭氧对TeA、AOH、AME具有降解作用,降解率随着臭氧质量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TeA经过20 mg/L臭氧处理30 min即可被完全降解,AOH及AME经20 mg/L臭氧处理120 min后降解率可达90%以上。综上,臭氧处理可以作为农产品及其制品中互隔交链孢及其毒素污染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 探究连续继代培养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菌株的生长以及产毒的影响。方法 将10株链格孢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上连续继代培养,分析菌株的生长、产孢情况;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并分析主要链格孢霉毒素(包括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交链孢烯(altenuene,ALT)、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nuazonicacid,TeA))的含量变化。结果 在PDA培养基中,连续继代培养链格孢菌极易出现角变、菌丝变白、菌丝生长速率加快等菌株退化现象。随着继代培养次数的增加,菌株生长速度加快,菌落直径变大,角变率增大;10株链格孢菌中有7株(MY-4、MY-12、MY-15、MY-73、MY-80、MY-103、MY-117)产孢量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3株(MY-65、MY-67和MY-108)产孢量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显著降低;10株链格孢菌中有4株可以产生TeA毒素,且TeA毒素的含量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第五代菌株(F5)产毒能力最强。继代培养对ALT毒素含量影响较大,除MY-103以外,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ALT毒素的含量显著降低(达91.13%~99.85%)。AOH和AME毒素含量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呈下降或者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 连续继代培养5代对链格孢菌的生长、产孢、产毒等均会产生较大影响。在菌株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避免菌株过多次的继代培养,尽量使用5代以内的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橄榄油中4种交链孢霉毒素含量的方法并描述其在橄榄油中的分布状况。方法:将橄榄油混匀后取5 g(精确至0.001 g),经乙腈-磷酸二氢钠溶液混合溶液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收集净化液经水浴氮吹浓缩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 TeA)在0~50 ng/mL、交链孢酚(alternariol, AOH)在0~20 ng/mL、腾毒素(tentoxin, TEN)在0~10 ng/mL、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ethyl ether, AME)在0~2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TeA、AOH、TEN、AME的检出限在0.20~2.00μg/kg范围之间。4种生物毒素加标回收率为92.25%~124.66%,精密度范围3.79%~10.58%,表明本方法样本检测量小、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是检测橄榄油中交链孢霉毒素的理想方法。结论:橄榄油普遍受到交链孢霉毒素污染,检出率93.33%(28/30),AME毒素是橄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不同大小的交链孢菌病斑及其外延组织中交链孢毒素残留量, 明确交链孢毒素在番茄中的迁移规律。方法 样品经80%乙腈溶液提取后, 通过自制固相萃取柱排除杂质干扰, 流出液经氮吹至近干后,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测定交链孢毒素残留量。结果 不同大小病斑组织中均检测到高浓度的4种交链孢毒素残留, 包括交链孢酚(alternariol, AOH), 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 AME), 细交链格孢酮酸(tenuazonic acid, TeA)和交链孢烯(altenuene, ALT); 外延组织中仅在病斑周围1 cm处检测到TeA, 含量为病斑组织的1/10左右。结论 番茄交链孢毒素能向病斑外延组织扩散, 但扩散情况与病斑大小无直接联系, 病斑周围2 cm处虽然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不到交链孢毒素, 但仍存在安全风险, 因此, 建议食用时或生产中将病斑及其外延2 cm范围内组织均剔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番茄病果中链格孢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产毒分析,为番茄采收后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福建省5个县市番茄病果,通过切片和组织分离法从番茄病害部位分离纯化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根据柯赫氏法则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并利用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对分离得到的交链格孢菌产毒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在发病番茄病害部位共分离得到的 3株互隔链格孢菌株均具产毒能力,但毒素种类和产毒能力各有不同,其中NH06菌株产毒量最高,可产生细交链格孢酮酸(tenuazonic acid,TeA )、交链孢酚 (alternariol, 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 AME)、交链孢烯(altenuene,ALT )、腾毒素 (tentoxin,TEN ) 5种毒素,而NP002和NH07仅检出产生4种毒素。结论 福建省番茄种植产区内存在交链格孢菌的污染,且产毒种类多,因此,在番茄种植产区内病果的处理应引起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ic, MEKC)测定3种交链孢毒素[交链孢酚(alternariol, 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 AME)和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 TeA)]主成分含量的新分析方法。方法 以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柱(50μm×30 cm, 20 cm, i.d.)为分离柱,分别以3种分离缓冲溶液[40 mmol/L Na_2B_4O_7-120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含体积分数为5%的乙腈)、30mmol/LNa_2B_4O_7-40mmol/LSDS(含体积分数为30%的异丙醇)和60mmol/L Na_2B_4O_7-180 mmol/L脱氧胆酸钠]及2种样品缓冲溶液[8 mmol/L硼砂(含体积分数为57%的甲醇用于AOH和TeA)、8mmol/L硼砂(含体积分数为57%的异丙醇用于AME)]分析AOH、AME和TeA的主成分含量。结果 AOH、AME、TeA的方法精密度分别为0.05%、0.01%和0.21%(n=5),检出限分别为5、15和0.5 mg/L。主成分含量分别为99.94%、99.78%和97.28%,且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的结果无显著差异(α=0.05)。结论 MEKC法可作为HPLC法测定3种交链孢毒素主成分含量方法的互补方法 ,能够满足3种交链孢菌毒素主成分含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及其制品中交链孢酚和交链孢酚单甲醚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冬梅  王瑶  姜楠  韦迪哲  马帅  王蒙 《食品科学》2017,38(21):287-293
交链孢菌(Alternaria spp.)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体,能产生多种毒素,其中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和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是目前从食物中检出的比较普遍和主要的2种交链孢毒素,可广泛污染蔬菜、水果及谷物等农产品及其制品。本文对AOH和AME的结构及理化性质、毒性、产生影响因素、生物及化学合成和污染现状等进行了综述,并对交链孢毒素限量标准的制定、快速检测方法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链格孢霉侵染番茄后的产毒机制,本实验将链格孢霉孢子悬液接种于蕃茄上,并分别置于4 ℃和25 ℃下培养,15 d内进行3 次取样。样品经高分辨质谱检测后,使用MZmine、Xcalibur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原质谱数据集经Mzmine软件处理后导入全球天然产物社会分子网络平台,采用基于特征的分子网络(feature-based molecular networking,FBMN)建立真菌毒素及代谢物分子网络,实现对链格孢毒素代谢通路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后番茄在4 ℃下未产生任何毒素,25 ℃下链格孢酚(alternariol,AOH)、链格孢甲基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细链格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腾毒素(tentoxin,TEN)在5、10、15 d时均被检出,链格孢霉烯(altenuene,ALT)直至15 d时才被检出,3 次取样中TeA含量均最高。利用MZmine软件的碎片诊断过滤功能和Xcalibur软件精确分子质量技术验证了AOH和AME硫酸盐结合的隐蔽型真菌毒素的存在。FBMN分析结果表明3 种毒素(AOH、AME、TeA)有明显的代谢通路,代谢产物的种类较多,而未在番茄中检测到TEN和ALT代谢产物。本研究阐明了链格孢霉毒素在番茄中的产生及代谢机制,可为番茄中链格孢毒素的有效控制及番茄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探讨固相萃取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测定麦芯粉中4种交链孢毒素。样品经0.05 mol/L Na H2PO4(pH 3.0)-乙腈-甲醇超声提取(450+450+100,V/V),上清液过HLB固相萃取柱净化,以1.0 mmol/L氨水溶液(pH 8.3)-甲醇为流动相,经Waters CORTECS C18(4.6×100 mm,2.7μm)柱分离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负离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以基质加标工作曲线定量。细交链孢菌酮酸(TeA)、交链孢酚(AOH)在2.0μg/L~100μg/L浓度范围内,腾毒素(TEN)、交链孢酚单甲醚(AME)在0.2μg/L~1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回收率为76.3%~107.5%,TeA、AOH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0μg/kg和3.0μg/kg、TEN、AME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μg/kg和0.3μg/kg。该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准确。适于测定麦芯粉中的交链孢毒素。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链格孢属真菌发酵液和鲜食葡萄中链格孢酚(AOH)、链格孢酚甲基乙醚(AME)、链格孢霉素(ALT)和细交链孢菌酮酸(TeA)4种链格孢霉毒素的含量,对我国两个鲜食主栽品种‘巨峰’‘红地球’的50份样品表皮的生物性危害因子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鲜食葡萄表皮的生物性危害因子主要为曲霉属、链格孢属和青霉属真菌,其中链格孢属真菌主要为Alternaria alternata,而A. alternata的产毒发酵液中能检测到AOH、AME和TeA,其中TeA的含量较高。基于链格孢毒素的毒性,要加强葡萄及其制品的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短波紫外线(UV-C)辐照对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 AME)和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腾毒素(tentoxin,TEN)3种链格孢毒素的降解效果。方法测定不同辐照时间、不同辐照距离、不同pH值条件下、不同照射强度下UV-C辐照对3种毒素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毒素含量。结果经过UV-C辐照过后, 3种毒素的浓度均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着辐照强度的增强而降低,但是辐照距离与毒素溶液的pH值大小与毒素的降解情况并无显著关联。在pH为5,毒素浓度为1.0μg/mL,UV-C灯功率为36 W、辐照距离为25 cm条件下照射120 min后, AME、AOH、TEN 3种毒素的降解率分别为16.10%、63.92%、89.99%。结论在偏酸性环境及长时间的UV-C辐照暴露下, UV-C对链格孢毒素有较为明显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16—2017年河南省市售小麦粉中4种交链孢毒素的污染情况。方法 采集2016—2017年河南省粮食主产区中9个地市的182份小麦粉样品,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方法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个地区的182份小麦粉样品中均检出4种交链孢毒素,其中交链孢酚(AOH)检出范围为0.50~14.21 μg/kg,检出率为10.4%(19/182);交链孢酚单甲醚(AME)检出范围为0.05~38.73 μg/kg,检出率为42.9%(78/182);交链孢菌酮酸(TeA)检出范围为0.50~134.23 μg/kg,检出率为91.2%(166/182);腾毒素(TEN)检出范围为0.05~17.42 μg/kg,检出率为45.6%(83/182)。结论 河南省省内流通环节(农贸市场和商店)小麦粉中均存在交链孢毒素的污染,但污染水平与文献报道相比,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究肉桂醛对葡萄采后链格孢菌菌丝体生长及非寄主选择性毒素合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观察肉桂醛处理后链格孢菌菌丝体的形态结构; 测定处理后菌丝体脂质和麦角固醇含量, 胞外电导率、OD260值和菌丝体荧光强度;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处理后链格孢酚(alternariol, AOH)、交链格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 AME)含量的变化。结果 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肉桂醛处理后链格孢菌菌丝体形态结构明显被破坏; 脂质和麦角固醇含量显著下降; 胞外电导率和OD260值以及菌丝体荧光强度显著增加; AOH、AME的含量显著下降。 结论 肉桂醛通过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和完整性来抑制链格孢菌菌丝体生长, 同时体内主要非寄主选择性毒素合成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交链孢酚(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ME)、交链孢菌酮酸(Te A)和腾毒素(TEN)4种交链孢毒素对人食管上皮细胞Het-1 A的体外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将Het-1 A用不同浓度的4种交链孢毒素处理,分别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法、PI单染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其对Het-1 A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周期分布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性的影响。结果 4种交链孢毒素对Het-1 A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54.31、43.38、121.91和141.96μmol/L,均可引起细胞凋亡,并可通过引起G_2-M期比例上升而影响细胞的周期分布。AOH和AME可通过剂量依赖增强caspase-3活性引发细胞凋亡。结论 AOH、AME、Te A和TEN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凋亡、诱导G_2-M周期阻滞等对Het-1 A产生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是全球第二大粮食作物,每年因病害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品质下降。一些病原菌还能够产生真菌毒素,进一步危害小麦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对人畜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由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我国最主要的小麦病害之一,由交链孢引起的小麦黑胚病也备受关注。这2种真菌既能引起小麦病害,又能产生真菌毒素,故称之为产毒病害。镰刀菌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伏马菌素等和交链孢产生的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和细交链格孢酮酸(tenuazonic acid,Te A)等是2类病原菌产生的主要真菌毒素。本文综述了能引起小麦产毒病害的镰刀菌和交链孢的特点、真菌毒素以及病害和毒素的防控技术,尤其是2类病原菌引起的小麦病害和真菌毒素的防控。这将为后期防治小麦产毒病害及控制毒素产生的研究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结合Qu ECh 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前处理方法,研究温州蜜柑人工接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后,病斑部位全果、非病斑部位果皮和果肉中腾毒素(tentoxin,Ten)、链格孢酚(alternariol,AOH)、交链格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交链孢烯(altenuene,ALT)和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 A)5种链格孢霉毒素的产生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病斑部位全果、非病斑部位果皮和果肉中的链格孢霉毒素含量随着病斑直径的扩大,不同链格孢霉毒素的变化趋势不同。Te A、Ten、AME和AOH在所有部位中均有检出,其中Te A检出含量最高,在病斑部位的含量范围为3.05×10~3~55.88×10~3μg/kg,在非病斑部位的含量范围为65.35~40.68×10~3μg/kg;Ten、AME和AOH在病斑部位的含量范围分别为69.16~373.94、22.63~1 395.82μg/kg和8.18~689.19μg/kg;非病斑部位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67.56、0~195.96μg/kg和0~301.91μg/kg;ALT在非病斑部位果肉中未检出,但在非病斑部位的果皮和病斑部位的全果中均有检出,含量最高达16.61μg/kg。研究表明,由于柑橘感染链格孢菌后产生的毒素会从发病部位扩散到健康部位累积,因此,在鲜食加工和风险评估中应引起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掌握红枣中链格孢毒素的污染水平,本研究以市售红枣及其制品为研究对象,探索以QuChERS为核心的真菌毒素提取方法,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红枣5种链格孢毒素分析技术,并分析了红枣及其制品中链格孢毒素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采用QuChERS方法提取固体样品中链格孢毒素回收率在74.89%~98.04%;采用固相萃取法提取液体样品中链格孢毒素回收率在68.35%~99.63%,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对阿克苏、喀什、和田三个地区的骏枣原料中5种链格孢毒素进行测定,共检出细交链孢菌酮酸(TeA)、交链格孢酚(AOH)2种毒素,其中喀什地区红枣中TeA最高,达到5.12~10.76 μg/kg。在11种红枣制品中检出TeA、AOH、ALT 3种链格孢毒素,其中红枣酒中TeA达到127.08 μg/kg,仅紫晶枣中检出AOH,含量在34.76~98.61 μg/kg;在冻干枣片、香酥脆枣、紫晶枣中检出ALT,含量在2.04~399.64 μg/kg。本文建立的UPLC-MS/MS方法可满足不同形态红枣样品中链格孢毒素的测定要求,为红枣的食用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针对小麦及小麦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黄曲霉毒素(AFs)、玉米赤霉烯酮(ZE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T-2毒素(T2)、HT-2毒素(HT2)、赭曲霉毒素A(OTA)、伏马菌素(FBs)、交链孢酚(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ME)、腾毒素(TEN)及交链孢菌酮酸(TeA)等真菌毒素的全球污染情况进行Meta分析。方法 数据主要来自PubMed、Web of Science、知网及万方数据库。结果 通过文献筛选,共纳入69篇文献22 308个样本。小麦及小麦粉中以上真菌毒素的全球总体污染率为58%(95%CI:51%~66%),其中,TeA为99%、TEN为88%、DON为85%、AFs为57%、ZEN为42%、T2为39%、AOH为30%、AME为29%、NIV为28%、HT2为25%、OTA为21%及FBs为16%;小麦及小麦粉中真菌毒素的全球总体污染水平为32.80 μg/kg(95%CI:24.96~43.10 μg/kg),DON在小麦及小麦粉中的含量最高,为317.53 μg/kg,其次为TeA 117.37 μg/kg及FBs 45.09 μg/kg。DON-ZEN组合的污染率分别为11.0%、14.0%及26.7%,TeA-TEN组合为16.2%,TeA-TEN-AME组合为14.3%和TeA-TEN-AOH-AME组合为19.5%。结论 小麦及小麦粉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真菌毒素污染特征,且小麦及小麦粉中一种以上真菌毒素共污染率较高,在进行联合暴露评估时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水中交链孢菌酮酸(TeA)和腾毒素(TEN)在氯消毒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特征,对产生的氯消毒副产物(DBPs)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其消毒副产物的细胞毒性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本研究通过实验室模拟其消毒反应过程,研究其反应动力学特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和核磁共振波谱对反应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初步评价其毒性。结果 TeA氯消毒反应可生成2种氯消毒副产物DBP-188和DBP-240,而TEN氯代反应很慢未观察到氯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反应动力学试验表明TEN与氯的反应速率随着反应体系中氯浓度和pH值的增加而升高。体外毒性预测分析发现TeA的氯消毒副产物经口毒性、发育毒性和致癌性均高于母体。结论 交链孢霉毒素经过氯消毒会产生氯消毒副产物,反应过程受pH值与氯浓度的影响,氯消毒副产物的预测毒性高于母体,细胞试验证明了TeA氯消毒副产物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