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寒  肖愈  李伟  芮昕  王丹  徐笑  马宇潇  黄璐  董明盛 《食品科学》2015,36(13):114-118
研究燕麦甜醅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燕麦发酵时产生的麦角固醇含量、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测定燕麦发酵过程中蛋白质水解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产物pH值明显下降,最低达到pH 3.90;总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明显上升,最终达到0.74%;氨基酸态氮含量在24~36 h达到最大值0.06%,之后快速下降;还原糖含量在36 h内显著增加,达到41.17 g/100 g之后逐渐下降。麦角固醇含量持续上升,最终增加至213.64 μg/g。大分子燕麦蛋白被明显水解,小分子蛋白逐渐生成;其中分子质量为35.08 kD的蛋白水解速率最快,平均水解率为55.57%。  相似文献   

2.
以燕麦为原料,加入甜酒曲进行发酵,通过对燕麦发酵过程中还原糖、有机酸、游离氨基酸、脂肪酸及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测定,探究了燕麦发酵前后营养成分与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甜醅还原糖、有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9.57 g/100 g、5.03 g/kg和56.60mg/100 g,分别比燕麦增加了4064.0%、1996.0%和196.0%。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增加了26.82%和32.95%。甜醅共检出了43种风味物质,醇类和酯类物质种类和含量比燕麦均显著增加,醇类和酯类是主要的风味物质,二者相对含量高达57.86%。甜醅不仅改善了燕麦的风味、口感,而且增加了其营养价值,是一种极具市场潜力的健康发酵食品。  相似文献   

3.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法测定豆瓣在加工过程中各关键环节样品(包括制曲过程、甜瓣子发酵、辣椒醅发酵和豆瓣酱的后熟期等阶段)的黄曲霉毒素B1(AFB1)含量的变化,探究影响AFB1含量的关键控制点,为以后降低豆瓣中AFB1含量的研究提供方向。测定结果表明,豆瓣制曲阶段AFB1含量变化不明显,在0~0.25 μg/kg范围内;甜瓣子发酵过程和豆瓣酱后熟阶段AFB1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从甜瓣子发酵初期的0.175 μg/kg增加至1.09 μg/kg,最后到成熟豆瓣酱的2.63 μg/kg;辣椒醅阶段AFB1含量总体保持稳定,为0.80 μg/kg。由于AFB1含量从制曲后期到豆瓣酱的成熟总体呈上升趋势,且甜瓣子的发酵阶段与豆瓣酱的后熟期是控制豆瓣AFB1含量的关键点,应加强对相关操作及其环境的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利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我国西北地区5种代表性燕麦甜醅样品进行了真菌多样性研究。研究发现燕麦甜醅样品中,毛霉菌门(Mucor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类群丰度最高,还有少量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类群。在属水平,根霉属(Rhizopus)含量最高,其次是未能准确分类的子囊菌类群(unclassified_p_Ascomycota)、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和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主成分分析(PCA)表明5种燕麦甜醅样品具有不同真菌群落结构。通过线性判别分析(Lefse)找出了甜醅样品的真菌生物标志分类单元,包括毛霉(Mucor)和毕赤酵母(Pichia)等。甜醅真菌组成与甜醅所含化学成分(乳酸、游离脂肪酸、氨基酸、还原糖等含量)显著相关。并研究了米根霉发酵对甜醅化学成分的影响。米根霉发酵显著提高了甜醅化学成分含量。上述结果为我国传统发酵全谷物甜醅微生物区系研究、相关微生物资源发掘、甜醅产品改性及品质提升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不同酒曲发酵青稞甜醅的品质差异,筛选适宜酒曲。以昆仑14号青稞米为原料,选用力克、尚川、双龙、苏州蜜蜂、安琪这5种酒曲发酵甜醅,并对其营养成分、感官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酒曲酶活力差异较大且对青稞甜醅营养成分、感官品质、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显著。其中安琪酒曲酶活力最高;安琪发酵甜醅的灰分、总酸、乙醇、总糖含量以及感官评分最高,分别为1.61 g/100 g、0.34%、1.70%vol、473.85 mg/mL以及88.17分,且其甜酸比较为适宜(2.21);双龙发酵甜醅的抗氧化活性较其他甜醅差异显著,其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自由基活性高达220.43μmol/100 g、清除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活性为239.70μmol/100 g、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1):199-203
通过焙炒处理对燕麦甜醅进行品质优化,系统分析了不同炒制时间对燕麦甜醅破碎率、质地、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分别采用McCleary直接测定法、Folin-Ciocalteu比色法及Na NO2-Al(NO3)3比色法研究了甜醅中β-葡聚糖、总酚、总黄酮等功能因子的含量随焙炒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焙炒处理显著降低了燕麦甜醅的破碎率。当焙炒时间为6 min左右时,破碎率相比对照降低了50. 86%;经炒制处理的甜醅样品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相比对照显著增大,其感官综合品质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当焙炒时间为6 min左右时,所得样品的感官综合得分最高;焙炒处理显著增大了燕麦甜醅的总酚含量,降低了总黄酮含量,但对β-葡聚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燕麦为原料,采用力克甜米酒曲、安琪甜酒曲、通风曲复配的复合酒曲,制作西北风味小吃——甜醅。主要讨论发酵过程中对甜醅风味产生影响的料液质量比、发酵时间、发酵所用曲种因素,并说明复合酒曲对于甜醅品质提升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1,发酵时间为4 d时,复合酒曲发酵的甜醅较单一酒曲发酵的甜醅而言,色泽鲜亮、香气诱人、口感富有嚼劲、酒味适中、甜度和酸度相平衡,食用口味更佳。发酵结束时亮氨酸含量提升约20倍,总酸含量最大为3.3 g/L。保质期试验表明:甜醅适宜在低温条件下保存,保质期应控制在15 d以内。  相似文献   

8.
曹妍  杜木英  阚建全  陈宗道 《食品科学》2012,33(11):252-256
研究青稞酒多菌种曲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并与传统曲发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青稞酒的多菌种曲发酵过程中,表现出类似传统曲发酵过程中各成分的动态变化趋势。pH值明显下降,之后稳定在pH4.0~4.3;总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显著上升(P<0.05),发酵60h时达到最大值0.83g/100g,之后略有下降;发酵品温先缓慢上升,再缓慢下降,最高达36.2℃左右;还原糖含量和糖化酶活力值都在24h内显著增加之后逐渐下降;总糖含量显著下降,酒精体积分数显著增高(P<0.05),多菌种曲发酵的酒精体积分数可达到10.30%,比传统曲发酵提高57.73%;酒醅中酸性蛋白酶活力及氨态氮含量同时呈显著性增高,24h后,蛋白酶活力及氨态氮含量逐渐降低;多菌种曲发酵的青稞酒总氨基酸含量80.923mg/100mL,缺乏蛋氨酸。感官评定表明风味较好的多菌种青稞酒的发酵时间约为60~72h,并保持了传统青稞酒的主体风味。  相似文献   

9.
吴寒  芮昕  李春阳  夏秀东  董明盛 《食品科学》2018,39(16):168-175
研究植物乳杆菌70810与米根霉在燕麦全谷物基质中共固态发酵特性及对燕麦营养价值的影响,利用平板计数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乳酸菌的生长情况和真菌麦角固醇含量,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法和邻苯二甲醛法测定发酵过程中燕麦蛋白质的水解情况。结果表明:燕麦全谷物基质中,随着植物乳杆菌70810和米根霉共同发酵时间的延长,乳酸菌活菌数和麦角固醇含量逐渐增加,72?h分别达到(8.46±0.04)(lg(CFU/g))和(137.04±6.13)μg/g,其中活菌计数结果比植物乳杆菌70810单独发酵时提高了7.14%;pH值由5.34±0.12降低至3.74±0.04,总酸质量分数由(0.23±0.02)%增加至(1.08±0.08)%;蛋白质发生明显水解,发酵至72?h,可溶性蛋白(以牛血清白蛋白当量计)含量为(11.58±0.16)mg/g,分子质量小于10?kDa肽(以胰酪蛋白胨当量计)含量为(366.51±1.30)mg/g。发酵后的燕麦蛋白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氨基酸组成更为合理,赖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必需氨基酸指数提高至75.63±0.10,蛋白质生物价提高至70.74±0.13。  相似文献   

10.
以出窖酒醅为研究对象,在密闭容器内,模拟延长窖内发酵周期,探究延长发酵周期对酒醅的水分含量、酒精度、酸度和总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下层水分含量由68.68%上升到70.47%,上层水分含量由64.82%下降到62.13%;下层酸度由3.61 mmol/10 g上升到3.83 mmol/10 g,上层酸度由3.82 mmol/10 g下降到3.31 mmol/10 g;下层酒精度由4.55 mL/100 g下降到4.46 mL/100 g,上层酒精度由4.80 mL/100 g下降到3.97 mL/100 g;上、下层总酯含量分别由1.58 g/kg和1.45 g/kg上升到1.71 g/kg和2.22 g/kg,提高了8.2%和53.0%;对酒样进行分析,其中己酸乙酯含量高达1 669.62 mg/L,相对对照组提高了12%。该试验提高了白酒中风味物质的含量,对促进白酒品质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The article gives a brief account of the main streamlines and scope of scientific activities of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of RAMS for the recent 10 years.  相似文献   

12.
脂肪酸聚甘油酯(Polyglycerol esters of fatty acids,简写为PGE)在常温下有半固态和固态两种存在状态,本文通过对分别添加这两种PGE的软冰淇淋基料进行粘度、pH、粒径分析和垂直扫描分散稳定性分析(Turbiscan),发现半固态PGE的添加量为0.2%时,乳状液的粘度最低,粒径最小,稳定性最好;固态PGE的添加量为0.4%时.乳状液的粘度最低,粒径最小.通过比较发现,两种PGE对基料的影响有很大差别:半固态PGE能使乳状液的粒子更小,并能有效延长乳状液的稳定性;而固态PGE由于其熔点较高,可以促进脂肪结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食用油中酸价测定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建立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为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建立数学模型, 计算各变量的不确定度, 最终计算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结果显示, 样品中酸价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1.764×10?3 mg/g, 样品中酸价含量为(0.16±0.002) mg/g(置信水平95%, 包含因子k=2)。结论 在测定过程中, 测量重复性对总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 其次是滴定管的体积。  相似文献   

14.
有梭织机稀密路织疵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有梭织机打纬过程中织机构件的位置和状况对纬纱之间距离的影响出发,推导出纬向密度计算公式,直观分析了影响纬向密度的各种因素,提出了为减少稀密路织疵在国产老织机上采取的几项改进措施:采用弹簧回综、机外送经、电子驱动、导布辊加压等装置。  相似文献   

15.
通过DNS法测定小麦木聚糖酶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小麦木聚糖酶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是50℃,最适pH是5.5~6.0,最适底物浓度是1.0000%,最适底物与酶液用量比例为9/1,最适反应时间为5-9min。  相似文献   

16.
酶水解猪皮胶原的色谱分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红  张新申  蒋小萍 《中国皮革》2001,30(21):10-12
比较详细地描述了用现代色谱分离的试验方法.用本实验室自制的弱阳离子交换树脂将猪皮胶原的酶水解产物成功地分离为5个组分,并详细讨论了影响分离效果的各种因素,确定了最佳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17.
18.
曲虫治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慎安 《酿酒》2004,31(3):13-14
通过对曲虫治理应用研究效果的分析 ,结果表明 :质量效果提高 7% ,糖化力效果提高 80 % ,综合效果提高 92 7%。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不同温度下Na ,K ∥Cl-,SO2 -4 —H2 O四元体系相图 ,对通过物理方法分离高温盐中一水硫酸镁和氯化钠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当循环母液和高温盐配成的浆料温度超过 5 5℃ ,浆料液体中氯化镁达到一定浓度时 ,才能分离出纯净的一水硫酸镁和氯化钠。  相似文献   

20.
将谷氨酸钠、5′-磷酸鸟苷按1:1混合后,添加柠檬酸,然后用硬脂酸包覆,能够有效地保护核苷酸5′-位上的磷酸基团。其中,(5′-磷酸鸟苷+谷氨酸钠):柠檬酸:硬脂酸=30.3:9.1:60.6时,5′-磷酸鸟苷的残存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