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蛋白质结构在挤压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和明确蛋白质在挤压组织化过程中发生的结构变化,为控制挤压组织化过程中蛋白质的变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分析相关文献,从蛋白质的组分及其分子质量、蛋白质的共价键、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四个方面分析了蛋白质结构在挤压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结果认为,挤压后,原料中的主要蛋白质组分含量显著降低,残渣蛋白含量显著增加.挤压后,蛋白质亚基的分子质量分布呈现出向小分子质量转变的趋势.挤压过程中没有异肽键的形成.挤压温度对二硫键含量具有负影响,对自由巯基含量具有正影响.当挤压温度大于160℃时,温度对自由巯基和二硫键含量的影响更明显.水分含量对二硫键含量有正影响,对自由巯基含量有负影响.挤压会导致蛋白质的α-螺旋、β-转角等有序二级结构含量降低.当挤压温度低于180℃时,植物蛋白不会完全转变为无规则卷曲结构.水分含量对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螺杆转速对β-折叠具有负影响,对β-转角具有正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含水量、螺杆转速、喂料速度、挤压温度等挤压工艺参数对高水分组织化小麦蛋白产品特性的影响。以小麦蛋白为主要原料,采用高扭矩双螺杆挤压装备开发高水分组织化小麦蛋白,并分析了产品色泽品质(L~*、a~*、b~*、ΔE)、质构特性(组织化度、硬度、黏着性、弹性、聚结性、咀嚼度)、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含水量的升高,组织化蛋白产品色泽品质呈上升趋势,质构特性(组织化度先下降后升高)呈下降趋势;随着螺杆转速的升高,组织化蛋白产品色泽品质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质构特性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随着喂料速度的升高,组织化蛋白产品色泽品质、质构特性(组织化度先下降后略有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组织化蛋白产品色泽品质、质构特性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综合考虑组织化蛋白产品色泽品质、质构特性和感官评价,较适宜的挤压工艺为含水量49%,螺杆转速330 r/min,喂料速度10~11 kg/h,挤压温度170℃。  相似文献   

3.
与低水分挤压蛋白组织化程度低,质地与口感差相比,高水分组织化植物蛋白具有类似动物肌肉的纤维状结构和口感,被誉为新一代素肉制品,是动物蛋白理想的替代品。以豌豆分离蛋白(pea protein isolate, PPI)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制备高水分组织化蛋白,探究工艺参数(水分含量、蒸煮温度、喂料速度、螺杆转速)对挤出物的宏观与微观结构、质构特性、感官特性的调控作用,同时通过正交试验结合主成分分析优化得到挤出物最接近动物肉的操作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物料水分含量是改善PPI挤出物组织化度和质地的关键因素。水分含量增加提升了PPI挤出物的组织化度、色泽,显著降低产品的硬度、咀嚼性,水分过高(水分质量分数为65%)或者过低(水分质量分数为45%)的样品其纤维化结构较差;蒸煮温度在140~160℃时挤压的产品体现出较高的组织化度和较优的口感、表观和色泽;提高螺杆转速,组织化度先显著降低而后升高;喂料速度增加,挤出物硬度和咀嚼度先显著增加后降低,组织化度先降低后增加。通过正交试验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以牛小黄瓜条部位牛肉的质构参数为目标参数得到了优化的操作参数:水分质量分数为55%,蒸煮温度为160℃,螺杆转速为175r/min,喂料速度为7g/min。研究结果旨在为高水分组织化植物蛋白品质调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以小麦蛋白为原料,研究不同食品添加剂对双螺杆挤压组织化小麦蛋白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聚磷酸钠对组织化小麦蛋白的黏着性、弹性有着显著性影响(P0.05);L-抗坏血酸钠对挤压产品的硬度、咀嚼度有显著性影响(P0.05);碳酸氢钠可以使产品的硬度、弹性、咀嚼度和恢复性分别提高33.9%、45.8%、167.8%和39.1%。添加海藻酸钠后挤压产品的黏着性提高63.5%,弹性降低29.2%。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添加碳酸氢钠可以降低组织化小麦蛋白的β-转角,提高无规则卷曲、α-螺旋和β-折叠的相对含量;添加海藻酸钠后蛋白质的无规卷曲相对含量明显降低。拉曼光谱分析表明L-抗坏血酸钠和碳酸氢钠提高了小麦蛋白二硫键含量,而三聚磷酸钠和海藻酸钠导致二硫键含量降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三聚磷酸钠促使挤压产品生成片状结构,L-抗坏血酸钠能够显著提升纤维结构,碳酸氢钠能够形成更多更大的气腔结构,海藻酸钠能够使组织化小麦蛋白产品的纤维状组织结构变得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5.
以亚临界芝麻蛋白粉为主要原料,利用双螺杆挤压技术研究挤压组织化处理对蛋白原料理化性质及结构的影响,探讨组织化蛋白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挤压组织化对蛋白原料理化性质及结构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挤压后蛋白原料持水性增加了14.16%,吸油性减少了14.52%,蛋白消化率增加了11.18%,游离巯基含量减少了11.55%,氨基酸各组分含量均有一定损失,挤压组织化过程中没有新的肽键生成,有大量的二硫键生成,挤压得到的组织化蛋白结构主要是由二硫键和非共价键共同作用维持。挤压组织化并未完全破坏蛋白质二级结构,只有部分不稳定的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向相对稳定的β-折叠和β-转角转化,蛋白原料由无序变为有序,并产生了大量的纤维结构,本文为后续深入开展组织化蛋白形成机理研究、开发组织化芝麻蛋白产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青稞、藜麦、燕麦、小米和绿豆5种杂粮为原料,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试验,研究不同谷物配比对多谷物共挤压杂粮粉估计血糖生成指数(eGI)的影响。对比研究挤压前、后共挤压粉的淀粉、直链淀粉、蛋白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组分的变化情况,分析共挤压粉营养组分与eGI值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谷物配比对共挤压粉eGI影响较大,eGI值变化范围60.77~76.45。其中,小米添加量对共挤压粉eGI值影响最大,eGI值随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青稞、藜麦、燕麦添加量对共挤压粉eGI值影响趋势相同,均随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共挤压粉eGI值随绿豆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挤压后共挤压粉中淀粉、直链淀粉、蛋白和脂肪含量总体下降,膳食纤维整体含量增加,共挤压粉eGI值与蛋白质、膳食纤维、直链淀粉、抗性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窦薇  张鑫  赵煜  隋晓楠  江连洲 《食品科学》2022,43(12):147-149
以大豆浓缩蛋白为原料,添加不同比例海藻酸钠并改变模头温度,利用双螺杆高水分挤压技术制备植物肉。通过组织化度、咀嚼度、颜色、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指标表征植物肉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通过比机械能、蒸煮特性、吸水率评价植物肉的结构性能。结果表明,海藻酸钠的添加可以提高植物肉的组织化度,增强咀嚼性。并且在模头温度为150 ℃时,所有挤压样品具有较好的组织化特性。比机械能和吸水率表明,海藻酸钠增强了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的植物肉持水性升高。扫描电子显微镜表明,过量的海藻酸钠会使产品形成致密的层状而非纤维状结构。因此,海藻酸钠添加量为6%时,通过高水分挤压技术可制备组织化程度高,蒸煮效果较好的大豆浓缩蛋白挤压植物肉产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不同挤压温度(60 ℃、80 ℃、100 ℃、120 ℃、140 ℃)对火麻蛋白的功能特性和结构特征的影响。方法 以火麻蛋白饼粕为原料,经过挤压前处理后,使用碱溶酸沉法从火麻蛋白饼粕中提取火麻蛋白,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内源性荧光光谱、差式扫描量热仪、聚丙烯凝胶电泳、扫描电镜对火麻蛋白进行表征。结果 挤压处理会导致火麻蛋白的提取率、体外消化率和游离巯基含量提高,而等电点、氮溶解指数、持水性、持油性、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均有所下降;傅立叶红外光谱和内源性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挤压不会引起火麻蛋白生成新的吸收峰,挤压温度的升高会使其荧光强度先增加后下降;差式扫描量热仪结果表明挤压后火麻蛋白氢键断裂,热焓值升高;通过凝胶电泳可知挤压处理使火麻蛋白形成了大的聚集体,条带较未挤压的火麻蛋白颜色变浅;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挤压处理导致火麻蛋白表面孔隙减小,并且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逐渐形成了致密的熔融结构。结论 挤压膨化会对火麻蛋白的功能特性和结构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综上本研究为以后火麻蛋白的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花生蛋白粉为主要原料,研究木薯淀粉(Cassava starch,CS)、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Acetylated distarch phosphate,ADSP))和羟丙基淀粉(Hydroxypropyl starch,HS)对高水分挤压组织化花生蛋白质构特性、色泽、吸水吸油能力及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添加3% ADSP、6% HS可使产品组织化度显著提高,随着淀粉添加量增加,产品硬度和咀嚼性显著降低,但明度(L*)值显著增加;HS可显著改善组织化蛋白吸水、吸油能力,分别达3.05 g/g 和1.17 g/g。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ADSP、HS促进蛋白质二级结构由无规则卷曲向β-折叠转变,有利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稳定和蛋白质网络结构的形成。化学交联键变化表明,淀粉促进了蛋白质间疏水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和二硫键交互作用是形成组织化花生蛋白网络状纤维结构的主要作用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磷酸盐(NaH2PO4、Na2HPO4和Na3PO4)作为添加剂对高水分组织化植物蛋白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大豆分离蛋白、谷朊粉、小麦淀粉为主要原料,使用双螺杆挤压工艺,研究了不同的添加剂种类和水平对高水分挤压组织化蛋白质构特性、持水持油能力、色泽、组织化度及蛋白结构等理化特性的影响。质构特性、蛋白质溶解性和二级结构表征、水分分布表征等相关测试结果表明:Na3PO4加入显著增加产品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NaH2PO4和Na2HPO4能显著提高产品的组织化度;磷酸盐的加入减少了游离巯基含量,促进二硫键和蛋白质分子交联的形成,而且氢键和二硫键的交互作用是维持组织化蛋白网络结构的主要作用力。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磷酸盐的加入能够促进蛋白质分子结构由无规则卷曲转变为β-折叠。低场核磁结果表明组织化蛋白中水主要是以弱结合水形式存在,磷酸盐的加入增大了产品中强结合水的占比。三种磷酸盐都显著改善了组织化蛋白的持水性,最大可达到2.48g/g。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贮藏方式对绿豆蛋白质结构和溶解性的影响,以新鲜绿豆和在室温及4 ℃气调贮藏18个月的绿豆为原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DTNB比色法、Folin酚法等方法,探究发现室温条件下,绿豆球蛋白α-螺旋结构最大增加4.73%,巯基含量最大降低0.00487、表面疏水性最大降低20.78667,二硫键含量最大升高0.00177;4℃条件下,绿豆球蛋白α-螺旋结构最大增加1.65%,巯基含量最大降低0.00174,表面疏水性最大降低5.48667,二硫键含量最大升高0.00048。经过贮藏后,绿豆球蛋白的溶解性降低,不同贮藏方式变化不同。室温贮藏后的绿豆球蛋白结构和溶解性与新鲜绿豆球蛋白差异显著(P>0.05);而4 ℃气调贮藏后的绿豆球蛋白结构和溶解性与新鲜绿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4 ℃和气调贮藏可以减少绿豆球蛋白结构的变化与溶解性的变化,从而更好地保持其品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绿豆为原料,测定了不同焙烤温度对绿豆蛋白的结构及功能性质的影响。用碱法提取绿豆中的总蛋白,并对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以及多种功能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焙烤温度升高时,除乳化稳定性外其他性质均有显著(P<0.05)提高,乳化性最高达到38.46 m2/g,在180℃下起泡性最高达到了26%,溶解性增加了47.72%,而乳化稳定性则明显下降。相比较,在180℃时绿豆蛋白各项功能性质最佳。在电泳分析中,焙烤加工使得绿豆蛋白各个部分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各个范围的条带均变浅,Ⅰ、Ⅳ、Ⅴ条带几乎消失。在180℃时,第Ⅲ条亚基带颜色加深与功能性质在180℃增强相呼应。通过测定傅里叶红外光谱发现,在1640 cm-1处的峰在110和180℃分别出现红移,其他温度下蛋白与生蛋白相比该峰值出现蓝移,在150和180℃蛋白图谱中1050 cm-1波长处出现明显的峰值。焙烤加工后蛋白二级结构中β-折叠结构含量显著(P<0.05)增加,α-螺旋结构、β-转角结构含量显著(P<0.05)降低。综上,经过高温焙烤热处理后的绿豆蛋白结构会发生改变,基础功能特性会更加优异,180℃ 20 min的焙烤强度可使绿豆蛋白功能性质提升到最佳。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将绿豆蛋白在40、55、70、85、100 ℃的条件下热处理15、30、45、60、120 min,制备绿豆蛋白-高酰基结冷胶乳液凝胶,分析了凝胶的硬度、持水性、色度、溶解度、蛋白质二级结构及凝胶微观结构,以探究绿豆蛋白热变性对其形成乳液凝胶的性质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提高,热处理时间延长,凝胶硬度、持水性先增大后减小,在85 ℃、30 min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03.91±12.05 N、99.715%±0.022%。热处理显著降低了凝胶亮度L*(P<0.05),提高了红度值a*。凝胶溶解度结果表明,形成此凝胶的主要分子间作用力为疏水键及氢键。当热处理温度升高,热处理时间延长,形成凝胶的键先增多后减少,在85 ℃、30 min时达到最大值,其疏水键及氢键浓度分别为10.87±0.02 mg/g、4.03±0.02 mg/g。凝胶二级结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热处理会导致凝胶二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P<0.05)。凝胶微观结构证明:持水性及硬度高的凝胶具有更致密的网络结构。综合来看,85 ℃、30 min的热处理条件改善凝胶特性的效果最好。本研究为提高绿豆蛋白-高酰基结冷胶乳液凝胶的性能改善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及胰蛋白酶四种不同来源的蛋白酶酶解绿豆蛋白,测定酶解物的抗氧化能力,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圆二色谱(CD)以及氨基酸分析仪,分析酶解物的氨基酸组成以及抗氧化活性与结构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绿豆蛋白4 h中性蛋白酶酶解物抗氧化能力最强,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71.03%、51.94%,TBARS值达到0.4045 mg/L,Fe2+螯合率达到52.31%;结合SDS-PAGE、FTIR、CD等分析得出:绿豆蛋白酶解物的抗氧化能力与其分子量大小、二级结构构象及氨基酸组成变化紧密相关,与绿豆蛋白相比,绿豆蛋白酶解物的α-螺旋结构含量增加了4.12%、β-折叠结构含量降低了19.99%,而抗氧化活性与其α-螺旋含量的增加、β-折叠含量的降低密切相关;影响抗氧化活性的疏水氨基酸增加了0.208 g/100 g,芳香氨基酸增加了0.207 g/100 g,分子量低于10 kDa的小分子量酶解物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证实绿豆蛋白酶解物活性与其α-螺旋、β-折叠的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work, protein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rimi fri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studied. The effect of frying on surimi protein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sed by sodium dodecyl sulph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intrinsic fluorescence, surface hydrophobicity,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SDS-PAGE analysis observed the appearance of new peptide bands and the weakening of myosin heavy-chain and actin bands after frying. In addition, frying damaged the hydrogen bond and ionic bond but promoted formation of the disulphide bond. Moreover, β-sheet and random coil were increased after frying, while α-helix and β-turn were decreased. After frying, the surface hydrophobicity of fried surimi decreased and the fluorescence maximum emission wavelength showed a red shift. The above changes indicated occurrence of protein denaturation and degradation, which were dependent on the frying temperature. Moreover, the effect of the frying temperature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fried surimi was characterised by measuring the hardness, oil absorption, porosity and water absorption capacity of fried surimi. The moisture loss, oil uptake, porosity and water ab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fried surimi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frying temperature. However, the hardness of fried surimi was not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rying temperature but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porous structure.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fried surimi were dependent on not only degree of protein denaturation but also the porous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发芽对绿豆皮膳食纤维结构及功能性质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电子显微镜扫描等方法测定其结构,并对其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吸附葡萄糖能力、吸附胆固醇能力和吸附NO2 - 能力等功能性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发芽处理后绿豆皮中总膳食纤维含量增加3.40%,可溶性膳食纤维增加13.62%。发芽绿豆皮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明显提高,分别达到(6.97±0.32)、(4.93±0.10) g/g、(4.79±0.11) mL/g,阳离子交换能力略有降低,为(0.47±0.02) mmol/g,吸附葡萄糖能力增加,为(8.37±0.18) mmol/g,吸附胆固醇能力增加,为(2.23±0.11) mg/(mL·g),吸附NO2 - 能力有所降低,为(3.92±0.09) mg/g。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发芽可使绿豆皮膳食纤维表面出现更多孔隙和褶皱,有利于膳食纤维吸附能力的提高;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发芽没有改变绿豆皮膳食纤维的结晶度,较好地保留了膳食纤维的结晶区和非结晶区;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发芽没有破坏绿豆皮膳食纤维的官能团结构。绿豆经发芽处理后改善了绿豆皮膳食纤维的大部分功能性质,较好地保留了其结构,有利于绿豆副产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以留胚米为原料,焙炒预糊化粉碎后,在挤压机螺杆转速100 r/min,水分含量30%,挤压温度50~90℃的条件下对留胚米粉进行挤压。研究在预糊化-低温挤压过程中不同的挤压温度对留胚米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留胚米粉的糊化度逐步提高;淀粉、脂肪、蛋白质、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均有所下降,而当温度超过70℃后,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P<0.05)升高;留胚米粉的吸水性指数显著下降(P<0.05),水溶性指数、膨胀势有所上升;总色差?E增大;粒径显著增大(P<0.05);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发现留胚米粉的起始温度(T0)、峰值温度(TP)和终止温度(TC)逐渐升高,吸热焓由1.14 J/g下降至0.82 J/g,糊化程度逐步增加;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所有挤压温度下留胚米粉的淀粉结构中并未产生新的基团或化学键。上述结果显示,预糊化-低温挤压对留胚米粉的理化特征具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挤压温度减少了营养成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综合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圆二色谱法、拉曼光谱法、扫描电镜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复合保护剂与IgG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IgG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保护剂对IgG的肽骨架影响较小,而对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影响较大,使IgG氨基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极性增强;复合保护剂与IgG的相互作用主要涉及氢键、静电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并引起IgG的二级结构从α-螺旋结构向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转变,使IgG的二级结构趋于无序化,IgG二硫键构型由g-g-g构型逐渐转变为g-g-t构型和t-g-t构型。扫描电镜表明,复合保护剂在IgG分子表面形成不规则的棱形晶体复合物;差示扫描量热法表明,复合保护剂使IgG的变性温度从71.76℃升高到87.22℃,IgG的热焓变从6.51 J/g降低到4.68 J/g。说明复合保护剂使IgG分子的构象发生转变,从而增强了IgG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芸豆蛋白在体外模拟胃部消化期间抗氧化活性及结构特征,本实验以紫花芸豆蛋白为原料,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并运用多种蛋白分析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消化期间因酶解作用,其水解度及溶解度明显提高,并且随着芸豆蛋白低分子质量肽段数量的增加,消化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加,其中总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分别提高了296.97%、54.01%;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消化过程使芸豆蛋白二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随消化时间的延长,消化产物中α-螺旋相对含量、β-转角相对含量不断提高,β-折叠相对含量不断降低;经模拟消化后的芸豆蛋白暴露巯基、总巯基含量下降幅度均较大,两者随消化时间延长均略有增加;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发现芸豆蛋白经胃部模拟消化后呈现颗粒状,且无序排列形成细密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明晰氧化对核桃蛋白质结构性的影响,本文以核桃分离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2,2'-盐酸脒基丙烷(AAPH)热降解形成烷过氧自由基(ROO·)代表脂质过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脂质自由基,对核桃分离蛋白进行氧化修饰得到不同氧化程度的核桃氧化蛋白。对不同氧化程度蛋白的羰基、巯基和总巯基,表面疏水性(H0)、内源荧光、粒径分布、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AAPH浓度的增加,核桃氧化蛋白羰基含量显著增加(p<0.05),巯基和H0显著降低(p<0.05);圆二色谱结果表明,随着AAPH浓度的增加,核桃蛋白α-螺旋结构和β-折叠含量下降,而无规卷曲结构含量增加,说明氧化破坏了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使有序结构变为无序结构。最大内源荧光值降低,且出现蓝移现象,说明烷过氧自由基氧化导致分子聚集,使得色氨酸残基包埋;粒径分布结果表明,核桃氧化蛋白可溶性聚集体可被共价交联和非共价聚集转变成不可溶性部分;体积排阻色谱结果表明,核桃氧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随着氧化浓度的增大聚集程度逐渐增大。研究结果表明,核桃蛋白在烷过氧自由基(ROO·)氧化体系中产生了显著氧化作用并导致其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为进一步阐明核桃蛋白氧化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