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真空旋转蒸发和结冰-解冻两种方法浓缩荔枝汁,共得到6种液体。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这6种液体和荔枝原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将两种浓缩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浓缩方法得到的荔枝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有所不同,真空旋转蒸发浓缩得到的浓缩荔枝汁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总数少,且有煮熟味,失去了荔枝原汁大部分挥发性风味物质,而其馏出液中含有很多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数量较多。而结冰-解冻浓缩法得到浓缩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数量丰富,无煮熟味,基本保留了荔枝的原有风味,而其剩余液中除乙醇外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对含量很少。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真空浓缩对绿芦笋汁营养品质和风味的影响,将新鲜绿芦笋汁于0.1 MPa、50℃条件下进行真空浓缩处理,分别得到固形物含量为10%、20%、30%和45%的四种浓缩汁,比较研究浓缩汁与新鲜汁的色泽、维生素C、总糖、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并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四种浓缩汁和新鲜汁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真空浓缩对芦笋汁的营养品质和风味物质影响显著。随着浓缩汁固形物含量的增加,芦笋汁的绿色加深,色泽变暗,维生素C和总黄酮含量逐渐降低,而总糖和总酚含量增加。芦笋汁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是醛类,其次是酮和醇;随着浓缩汁固形物含量的增加,风味化合物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固形物含量为30%的浓缩汁品质和风味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3.
冷冻浓缩处理对荔枝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杨  曾新安 《食品科学》2010,31(3):91-93
为了研究冷冻浓缩处理对荔枝果汁品质的影响,采用华南理工大学自主研制的冷冻浓缩处理装置,将荔枝原汁经过多级浓缩得到不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浓缩汁,复原后测定其理化特性及营养成分,包括pH 值、总酸、还原糖、蛋白质、VC 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浓缩级数的增加荔枝汁浓度不断提高,3 级浓缩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45.3°Brix;复原后pH 值、总酸、还原糖和蛋白质没有显著的变化,VC 含量略有下降,保留率为85%,远远小于热处理损失。冷冻浓缩处理对荔枝汁有很好的浓缩效果,并且能很好地保存荔枝汁原有的营养物质,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冷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以5种不同浓缩度的荔枝汁为原料,以冷冻浓缩机、热电偶、数据采集仪与计算机相联测量其冰点温度,确定冰点温度与荔枝汁浓度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关数学模型,通过检测荔枝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以快速确定其冰点温度,为浓缩荔枝汁的保存及冷冻加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处理量大,准确度高,效率高,损失少.浓缩荔枝汁冰点温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回归方程为:Y=-0,00654X2+0.0855X-1.0981,相关系数R2=0.9998.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对荔枝果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热处理对荔枝果汁品质的影响,将荔枝原果汁在60~100℃温度下进行热处理,测定果汁的褐变度、pH 值、固形物含量、化学成分(糖分、抗坏血酸、5- 羟甲基糠醛(5-HMF)、总酚)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荔枝果汁在0~60min 内褐变度的变化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热处理过程中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下降明显,而糖含量变化不大,因此抗坏血酸降解和多酚聚合可能是影响荔枝果汁褐变的主要因素。热处理后荔枝果汁风味出现明显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质谱对加热前后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发现低级醇和酯类含量明显下降,同时,产生了含硫化合物和高级醇等新物质。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在杏汁生产加工中常采用破碎、酶法液化、热烫等方式进行预处理,对杏汁色泽及风味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杏果实在冷冻与解冻交替过程中,冰晶的生长及重结晶造成的机械作用,破坏了细胞壁、细胞膜等组织结构,加剧细胞内汁液的溶出。该文对杏果实及不同工艺处理2种杏汁的理化指标及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低温压榨杏汁的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果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杏果实及果胶酶酶解杏汁,低温压榨杏汁的澄清度、L*值、褐变指数含量均优于果胶酶酶解杏汁;杏果实、低温压榨杏汁、果胶酶酶解杏汁中共检出118种挥发性物质,其中杏果实检出56种挥发性物质,低温压榨杏汁、果胶酶酶解杏汁挥发性物质分别为72、63种,研究结果可为杏汁加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切分方式对鲜切紫甘蓝品质的影响,采用横切及纵切两种方式切分紫甘蓝,比较贮藏前后鲜切紫甘蓝的表观颜色、褐变率、可溶性固形物、酚类物质和花色苷含量及风味品质。结果表明,贮藏9 d后,鲜切紫甘蓝的L~*值和a~*值降低,b~*值增加,褐变率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减少0.27~0.33 Brix,总酚和总花色苷质量分数分别增加2.69~2.78 mg/g和0.06~0.11 mg/g;纵切可有效减缓样品褐变,保持儿茶素、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和奎宁酸等酚类物质含量。电子鼻与挥发性物质分析表明,贮藏9 d后紫甘蓝中的氮氧化合物增加,横切较纵切样品异硫氰酸烯丙酯等含量增加,导致不良风味的产生。研究结果表明,纵向切分可减缓切面褐变,较好地保持紫甘蓝的酚类成分及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8.
NFC苹果浊汁褐变与品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变是果汁品质劣变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模拟NFC苹果浊汁开封后在未完全密闭状态下,于4℃和20℃短期贮藏期间的自然褐变过程,探讨苹果浊汁褐变过程与营养及风味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NFC苹果浊汁贮藏过程中褐变程度受贮藏温度和时间的直接影响.在两种贮藏温度下,果汁颜色均随贮藏时间延长不断加深,总酚和维生素C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和可滴定酸含量增高导致糖酸比下降.20℃贮藏期间,果汁品质劣变迅速;4℃贮藏初期,果汁品质变化不明显,但在后期劣变速度明显加快.NFC苹果浊汁在贮藏前期芳香族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挥发性风味物质有所减少,而在贮藏后期碳氢化合物、无机硫化物、烷烃类和脂肪族类物质逐渐增加.褐变与NFC苹果浊汁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冷藏条件下褐变程度与浊汁口味和挥发性风味的相关性更强,而常温贮藏下与浊汁营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更强.研究结果可丰富果汁贮藏机理,以期为苹果浊汁加工及开封后短期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及调控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冷冻浓缩处理对桑果汁品质的影响,将桑果原汁经过浓缩处理,以p H、总酸、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含氮物质、Vc等作为指标,通过考察冷媒温度对冰晶质量和纯度的影响,得出最佳冷媒温度,比较了多级浓缩后营养成分的损耗情况,并对复原汁的理化特性及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经不同方式浓缩处理后品质间的差异,且对其品质进行了感官鉴定。结果表明,最佳的冷媒温度范围是(—16~—20)℃,随着冷冻浓缩级数的增加桑果汁浓度不断升高,3级浓缩汁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达46.7°Brix,花青素高达8159.2 mg/L,营养成分基本成倍数增加;冷冻浓缩汁复原后p H、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氮物质没有显著的变化,花青素和Vc含量略微下降,损失率不超过10%,远小于热处理损失。经过冷冻浓缩处理后,桑果汁浓缩效果良好,且最大程度地保存桑果原汁特有的营养物质和风味,浓缩汁感官品质均匀一致,保持了果汁的原有色泽、风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非热杀菌技术对荔枝汁品质的影响,将新鲜荔枝汁经DPCD处理(8MPa、36℃、10min)后,测定p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电导率、褐变度、VC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DPCD处理对荔枝汁的pH值、总酸度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有显著影响,经DPCD处理后荔枝汁的还原糖、总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略有增加,其他指标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添加不同酵母多糖发酵荔枝酒以及采用不同酵母菌种发酵酿制荔枝酒,分别研究酵母多糖种类、添加量、添加时间以及酵母种类对荔枝酒理化指标、感官品质的影响及防褐变效果。结果显示,在荔枝汁中添加250 mg/L Optired酵母多糖,发酵所得成品酒酒精度为12.8%vol,总酸、挥发酸等理化指标均符合国标,可显著提高荔枝酒感官品质,同时对荔枝汁中酚类物质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成品酒总酚含量提高35.9%,明显延缓其褐变进程,加速褐变后其褐变率下降156.2%。采用富产多糖的酵母发酵,其酿制的荔枝酒果香酒香浓郁协调,口感醇厚,圆润丰满,在贮藏过程中能有效保持香气、色泽、新鲜度等感官质量的稳定性,其中酵母BM4×4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以慈姑酶解汁为原料,采用减压浓缩技术,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时间对慈姑浓缩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褐变度和浊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察在不同温度和浓度条件下,慈姑浓缩汁的流变学性质。结果显示,浓缩慈姑汁在一定的温度和浓度范围内属于假塑性流体,具有触变性。温度对粘度的影响符合阿累尼乌斯(Arrhenius)方程,浓度对粘度的影响可用指数方程准确表示,并由此推导出慈姑浓缩汁粘度中温度和浓度综合影响的方程式,通过该方程能很好描述浓缩汁粘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soluble solids on nonenzymatic browning in clarified and concentrated apple juice was analyz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Color development at 20, 40 and 60 Brix and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70–90C were compared over a time range of 30–180 min. the browning reaction was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soluble solid content as well as on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time. the model combines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soluble solids content and time on color change due to nonenzymatic browning.  相似文献   

14.
吴敏  胡卓炎 《现代食品科技》2017,33(12):145-154
本文研究了荔枝汁在不同初始溶解氧浓度及有顶空氧存在的贮藏条件下的非酶褐变情况,采用PLSR进行分析揭示不同溶解氧浓度对荔枝汁非酶褐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0~3 d的贮藏期内,随着DOC的快速下降,低溶解氧和中溶解氧荔枝汁的L-AA进行有氧降解;在3 d~17 w的贮藏期内,DOC下降缓慢,趋于稳定,L-AA进行有氧降解和无氧降解,并以无氧降解为主。随着贮藏前期DOC和顶空氧浓度的快速下降,高溶解氧荔枝汁的L-AA持续进行有氧降解并在第4 w时基本全部降解完毕。三种溶解氧浓度的荔枝汁中的蔗糖均不断降解,但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呈现先快速增加后减少的趋势。5-HMF和褐变指数不断地增加,溶解氧浓度越高,增加的越快。表儿茶素不断的降解,而芦丁含量比较稳定。在不同溶解氧浓度下,荔枝汁的非酶褐变是以L-AA降解及酚类物质氧化聚合为主,美拉德反应为辅。  相似文献   

15.
荔枝原汁保藏工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检测经加热杀菌和钝化酶处理的荔枝原汁在冷藏、冻藏、室温贮藏及添加柠檬酸、异VC、山梨酸钾、NaHSO3等条件下,VC、总糖、总酸和褐变度变化情况,并进行感官评价,探讨荔枝原汁保藏工艺。结果表明,荔枝原汁在冻藏(-20℃)半年后,其营养成分和色香味基本保持稳定,品质最好;冷藏(0~4℃)过程中,其VC和总糖有一定损失,总酸和褐变度略有上升,贮藏半年后色香味有所下降,品质较冻藏差;室温(30℃左右)贮藏的荔枝原汁虽然添加不同保藏剂处理,但贮藏1个月后相继产气败坏。试验结果对荔枝原汁生产和贸易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荔枝果实加工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5 个荔枝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的加工特性分析方法,进行果实的组成、理化指标、可溶性蛋白、总酚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分析。结果表明:荔枝品种间果实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总酸、糖酸比差异较大,惠东红岩出汁率最高(70.76%),甜岩最低(32.77%),水晶球可溶性固形物最高(19.57%),香荔最低(12.00%)。荔枝品种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色泽稳定性差异较大。初步评价,惠东红岩、糯米糍、园枝、黑叶、中山状元红和白糖罂是适宜于果汁和果酒加工的优良品种。荔枝的可溶性蛋白、总酚和总抗氧化能力差异也较大,分别在0.03~1.26mg/L、11.75~487.35mg/L 和1.90~30.06mmol/L 之间。  相似文献   

17.
郭爽  刘璇  毕金峰  李斌  张彪  郭崇婷  曹风 《食品科学》2018,39(8):115-122
以来自7?个不同主产区的21?个主栽品种,共41?份苹果鲜果为研究对象,对每个品种鲜榨浊汁的出汁率、浊度、果汁颜色、褐变度、透光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酚、糖、有机酸、VC、矿物质、抗氧化性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运用描述性分析、逐步线性判别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或不同产地的苹果浊汁,品质差异较大。总体来看,a*值、原始浊度、褐变度、可滴定酸、葡萄糖、蔗糖、苹果酸等指标的变幅均较大,分别为94.07%、70.41%、42.86%、35.26%、42.02%、42.40%、37.69%。对于不同品种的苹果浊汁,由于褐变度、总酚、抗氧化性等色泽品质指标以及糖、酸等营养品质指标间具有较大差异,其分布呈现分散状态。其中新红星品种的褐变度、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等品质指标普遍居高,色泽品质差异最显著。富士品种大部分样品的果糖、葡萄糖、蔗糖、苹果酸等指标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营养品质。然而对于不同产地间的样品,其浊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等加工品质指标具有较大差异,样品分布较为分散。河北省样品的出汁率、原始浊度、可滴定酸等指标普遍较低,加工品质较差。来自山东省不同品种苹果浊汁的样品以及来自不同产地富士苹果浊汁的样品间均具有较大差异,并且分别获得了77.8%和72.7%的判别准确率。以上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品种苹果原料制得的苹果浊汁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其品质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可为上游育种与种植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数据基础;通过判别模型的建立实现品种与产地的识别与预测,可以指导企业对苹果原料进行制汁专用化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