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37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金焱  刘爱东  张瑾 《兵工自动化》2007,26(2):45-46,49
无线局域网入侵检测系统(WIDS)架构由管理中心、代理、接入点和工作站4个实体组成.WIDS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管理中心是客户端,遍布于网络中的代理是服务器.每个接入点的服务范围构成1个小区.该系统在802.1x增强性解决方案基础上,增加1台微机作为代理,对网络中的假冒接入点和混杂模式节点进行检测,以杜绝802.1x方案中的中间人攻击和会话劫持攻击.  相似文献   
22.
提出了一种基于LEACH的改进路由协议,该协议采用固定分簇、簇间多跳的方式传输数据。仿真结果表明,与LEACH协议相比,新协议有效均衡了节点能耗,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延长了网络寿命。  相似文献   
23.
采用稀土改性MCM-41催化剂进行庚烷临氢异构化反应,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庚烷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因素进行了优化设计和实验。结果表明:6个因素影响产物异构选择性的主次顺序为:反应温度>改性载体的稀土种类>氢气流速>催化剂中磷钼酸含量>催化剂中Ni含量>还原温度;6个因素影响庚烷转化率的主次顺序为:反应温度>催化剂中Ni含量>氢气流速>催化剂中磷钼酸含量>还原温度>改性载体的稀土种类。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优化,得到优化方案为:催化剂中Ni质量分数为5%、载体改性稀土为La、反应温度为300 ℃、还原温度为370 ℃、磷钼酸质量分数为20%、H2流速为120 mL/min,在该条件下正庚烷转化率为13.5%、异构庚烷选择性为68%。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估我国成人居民膳食中铅暴露量及其健康风险。方法利用2014年全国21类食物中铅含量数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2013年中国居民饮料、饮料酒消费状况调查中的食物消费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的方法,计算我国成人膳食中铅暴露水平及其分布情况,并利用暴露限值(MOE)方法对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虽然我国成人膳食的铅暴露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我国成人仍有0.61%的个体MOE值≤1。大米及其制品、面粉及其制品、蔬菜和畜肉是我国成人膳食中铅的主要来源,占膳食总暴露量70%以上。结论我国成人居民膳食中铅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较低,但有0.61%的个体健康风险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暴露状况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18岁及以上人群白酒消费量数据和2010—2011年全国25省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调查数据,采用@Risk软件对人群白酒氨基甲酸乙酯健康风险进行概率风险评估。结果 2010—2011年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平均含量为0.072 mg/kg。18岁以上人群白酒氨基甲酸乙酯每日平均暴露量为8.09 ng/kg BW,暴露限值为37 083,个体暴露限值超过引起公共卫生关注度的概率为0.052。白酒饮酒者氨基甲酸乙酯每日平均暴露量为159.99 ng/kg BW,暴露限值为1 875,饮酒者个体暴露限值超过引起公共卫生关注度的概率为0.455。结论18岁及以上人群白酒氨基甲酸乙酯暴露的健康风险较低,但白酒饮酒者存在较高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26.
研究建立的新一代冲击加速度国家基准装置,在冲击加速度峰值(20~1000000)m/s2和脉冲持续时间(20&;#61566;200)μs范围内,实现了加速度计冲击灵敏度激光干涉法的高精度校准。介绍了装置的结构组成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描述了中小冲击装置加速度峰值和脉冲持续时间的控制功能,给出了装置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实验数据。新一代冲击加速度基准装置可以解决国民经济各领域对冲击计量提出的宽量程、高准确度的量值溯源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1993~2004年我国9省20~65岁的成年居民腰围分布的变化及其中心性肥胖的流行趋势。方法:1993、1997、2000和2004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资料中20~65岁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以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作为判断成人中心性肥胖的标准,分析成人腰围分布和中心性肥胖率的城乡差别。结果:1993~2004年间我国20~65岁成年居民的腰围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腰围的增大,成人中心性肥胖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男性腰围及中心性肥胖率的增长幅度高于女性;男性腰围均值从76.8cm增加至82.8cm,中心性肥胖率从17.7%增加至40.6%,其增长幅度为129%;女性腰围均值从75.1cm增加至79.3cm,中心性肥胖率从28.5%增加至45.7%,增长幅度为60%。40~50岁男性腰围和中心性肥胖率增长最快的年龄段。女性居民中,农村女性腰围和中心性肥胖率的增长均比城市女性快,到2004年女性腰围和中心性肥胖率的城乡差异消失。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了解我国3岁及以上城市居民焙烤食品消费量、来源于焙烤食品游离糖摄入量及其供能比。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我国18个省,采用非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方法,收集13 083名3岁及以上城市居民的焙烤食物消费量。焙烤食品糖含量数据来源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开展的焙烤食品专项监测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方法计算我国3岁及以上城市居民通过焙烤食品的糖摄入量及供能比。结果 我国3岁及以上城市居民(一般人群)的焙烤食品消费率为24.11%,女性略高于男性,分别为25.69%和22.42%。随年龄增加,各年龄组焙烤食品消费率总体呈下降趋势,3~5岁组最高为39.09%,60岁以上组最低,为17.57%。一般人群焙烤食品平均消费量为10.25 g/d,女性(10.58 g/d)略高于男性(9.92 g/d);各年龄组焙烤食品平均消费量最高为13~17岁组(16.36 g/d),6~12岁组和3~5岁组次之,分别为15.22 g/d和13.25 g/d。一般人群通过焙烤食品游离糖的平均摄入量为1.54 g/d,平均供能比为0.37%(0.37%TE),女性(1.60 g/d,0.41%TE)高于男性(1.47 g/d,0.33%TE);各年龄组,13~17岁组游离糖摄入量最高,为2.21 g/d(0.52%TE),6~12岁组和3~5岁组摄入量次之,分别为2.14 g/d(0.59%TE)和1.94 g/d(0.65%TE)。焙烤食品消费人群平均供能比为1.53%TE(1.43%TE~1.67%TE),焙烤食品消费人群的高消费者(P95)为3.86%。一般人群,通过面包和糕点摄入的游离糖平均值分别为0.68 g/d和0.73 g/d,远高于饼干(0.13 g/d)。结论 我国3岁及以上城市居民一般人群,女性的焙烤食品消费率、游离糖摄入量、游离糖供能比均高于男性,通过焙烤食品摄入的游离糖水平较低。焙烤食品减糖时,建议重点关注3~5岁、6~12岁、13~17岁人群,重点关注面包和糕点这两类食品。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了解我国市售饮料中游离糖及其单体的含量,为游离糖摄入及其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我国饮料行业产销量并结合地理分布,2015年采集9类饮料样品共计708份;根据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2000.17方法,以高效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测定其中的单糖和二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半乳糖)含量。结果 708份饮料样品中游离糖含量均值为8.4 g/100 g,其中固体饮料中游离糖含量达41.2 g/100 g,除固体饮料外,果蔬汁类饮料(10.6 g/100 g)、碳酸饮料(9.2 g/100 g)游离糖平均含量较高。葡萄糖含量最高的三类饮料分别为果蔬汁类饮料、碳酸饮料和风味饮料;果糖含量最高的三类饮料分别为碳酸饮料、果蔬汁类饮料和风味饮料;固体饮料、咖啡饮料、蛋白饮料、植物饮料蔗糖含量高于其他种类饮料。36.3%(257/708)的饮料中游离糖含量>10 g/100 g。果蔬汁类饮料(61.8%,89/144)、碳酸饮料(52.8%,84/159)和风味饮料(41.7%,5/12)中游离糖含量>10 g/100 g的比例位居前三位。结论 2015年我国市售饮料中游离糖含量普遍较高,其中果蔬汁饮料、碳酸饮料中游离糖含量高于其他饮料。  相似文献   
30.
为了观察不同品质食用白酒对大鼠肝脏形态及其抗氧化能力影响.将53 %vol不同品质的白酒分为一号品酒、二号品酒、三号品酒和四号品酒,准备健康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54只,随机分为9组:一号品酒高、低剂量组;二号品酒高、低剂量组;三号品酒高、低剂量组;四号品酒高、低剂量组以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按低剂量(4 mL/kg·d)、高剂量(8mL/kg·d)分别给予SD大鼠灌胃2个月,最后一次灌胃后,禁食12h,取肝脏组织,制作肝脏切片,进行HE染色、苏丹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学改变;比色法测肝脏抗氧化能力及其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结果表明:①各实验组剂量依赖性地加重了肝脏细胞变性、脂肪变性和纤维增生,但以一号品酒大鼠肝细胞纤维化的变化较轻,四号品酒大鼠肝细胞变化严重;②各实验组大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比对照组高(p<0.05);一号品酒低剂量组的还原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比对照组高(p<0.05);二号品酒低剂量组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值比正常组低(p<0.05);③除二号品酒高剂量组、四号品酒高剂量组外的其余实验组大鼠肝脏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值比对照组高(p<0.05),一号品酒低剂量组、三号品酒低剂量组大鼠ADH值比二号品酒低剂量组、四号品酒低剂量组高(p<0.05);三号品酒高剂量组大鼠ADH值比四号品酒高剂量组高(p<0.05);同种品酒高、低剂量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推测,饮酒2个月,可引起肝脏形态学上的改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和ADH酶活性增强,其变化的程度与酒的种类和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