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1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28篇
化学工业   36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33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519篇
水利工程   27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冶金工业   38篇
自动化技术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王春霞  蒲彪  蒋燕  付本宁 《食品与机械》2017,33(1):137-142,152
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了藤椒冷榨油饼粕中黄酮类物质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对黄酮类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06 W,微波处理时间256s,乙醇浓度75%,液料比501(mL/g),所得饼粕黄酮得率(以芦丁计)为(0.40±0.04)%。藤椒冷榨油饼粕黄酮的还原力、自由基清除能力随其质量浓度增加而总体呈现增强趋势,0.05mg/mL饼粕黄酮的还原力和0.03mg/mL的抗坏血酸溶液还原力相当;饼粕黄酮、抗坏血酸对·OH的IC50值分别为0.074,0.053mg/mL;对DPPH·的IC50值为0.024,0.016mg/mL。研究结果证明饼粕黄酮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具备天然抗氧化剂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2.
为提高鱼骨胶原蛋白提取效率,在超声波辅助酸法的工艺条件下,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齐口裂腹鱼骨胶原蛋白提取方法;采用SDS-PAGE电泳、紫外扫描、氨基酸分析、热变性温度测定分析分离纯化后的胶原蛋白。结果表明,超声波预处理显著提高了齐口裂腹鱼骨胶原蛋白提取得率,最优条件为:提取温度30~℃,液料比751(mL/g),超声波预处理时间20min,提取时间48h,该条件下胶原蛋白得率为6.91%,纯度为89.74%;SDS-PAGE结果显示,齐口裂腹鱼骨胶原蛋白由α1、α2和β链组成,属Ι型胶原蛋白的特征;紫外扫描结果显示,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在220~232nm;齐口裂腹鱼骨胶原蛋白主要由甘氨酸组成,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1.21%,热变性温度为31.4~℃。  相似文献   
103.
张梦梅  胡露  赖文  姚开  刘书亮 《食品科学》2016,37(17):139-144
分析10 L发酵罐中地衣芽孢杆菌降解氯氰菊酯的分批培养动力学。以装料系数0.65、体积分数6.25%的接种量、初始pH 7.5、培养温度37 ℃、转速300 r/min为发酵条件,探讨地衣芽孢杆菌B-1分批培养过程中菌体生长、氯氰菊酯降解酯酶合成、底物消耗及氯氰菊酯降解的规律。在Logistic方程、Luedeking-Piret方程、Luedeking-Piret-Like方程及动力学一级模型的基础上进行非线性拟合,建立了菌株B-1菌体生长、氯氰菊酯降解酯酶生成、基质--葡萄糖消耗和氯氰菊酯降解动力学模型。将实验实测值与模型理论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菌株分批培养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4.
采用HPLC—UV法测定微生物降解体系中己烯雌酚(DES)的含量。根据霉菌和细菌发酵体系的不同性质选用不同的提取方法,以Sepax GP-C18柱(150 mm×4.60 mm,5.0μm)为色谱柱,甲醇:水(7:3,V/V)为流动相,流速0.7mL/min,用紫外检测器在242nm处检测。结果显示DES对照品的保留时间为7.714min,在0.5~50.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6 3。细菌发酵液中DES平均回收率为94.04%,RSD为2.33%;霉菌发酵液中DES平均回收率为95.24%,RSD为1.05%。DES的检出限不大于0.30mg/L。运用该方法测得实验室保藏的4株菌5d内对25 mg/L的DES降解率分别为62.38%,64.72%,53.38%,88.34%。该方法检测微生物降解体系中DES简单、快速、准确、分离度好,精密度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05.
以麦麸中的植物酯酶为酶源,通过交联、吸附方法比较,选择物理吸附法将其固定于玻璃纤维素膜上,以酶活回收率为指标,探索其固定化的最佳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试验,进一步研究了缓冲液pH值、固定化时间、固定化温度3个因素及交互作用对麦麸酯酶固定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固定化条件为:磷酸盐缓冲液pH值7.0,固定化时间4h,固定化温度29℃,该条件下酶活回收率的预测值为28.21%,验证值为27.51%。该研究为利用固定化麦麸酯酶快速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6.
以风味泡鹅肉为原料,通过比较不同萃取纤维头的萃取效果,筛选出最佳萃取纤维头。在该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HS—SPME萃取风味泡鹅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工艺,探讨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吸时间对总峰面积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总数的影响,并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检测分析风味鹅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风味泡鹅肉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75μm 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53min,解吸时间4min,在该条件下的总峰面积为3 645 270 362,挥发性物质总数为60种;HS—SPME—GC—MS检测出了风味泡鹅肉中含有烃类、醛类、酯类、酮类、醇类、硫醚类、酚类等挥发性风味物质63种。  相似文献   
107.
为了解四川麸醋固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其固态发酵过程中真菌和细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麸醋固态发酵过程中优势真菌主要有酿酒酵母(Sac.cerevisiae)、扣囊复膜孢酵母(Sac.fibuligera)、伊萨酵母(Iss.hanoiensis)、黑曲霉(Asp.niger)、草青霉菌(Pen.oxalicum)以及不可培养真菌(Uncultured fungus);主要细菌有嗜酸乳杆菌(Lac.acidophilus)、葡萄糖醋杆菌(Glu.oboediens)、巴氏醋杆菌(Ace.pasteurianus)、甲醇酸单胞菌(Aci.methanolica)、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不可培养芽孢杆菌(Uncultured Bacillus sp.)和不可培养乳杆菌(Uncultured Lactobacillus sp.)。PCR-DGGE技术可鉴别醋醅中多种不可培养微生物,四川麸醋固态发酵过程优势微生物种类多、丰度高,菌系十分复杂,多种微生物交替生长,但整体群落结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8.
研究非淀粉多糖(NSP)复合酶制剂对肉鸡养分表观利用率以及肠道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NSP复合酶制剂F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1~21 d养分表观利用率无改善趋势(P>0.20);对肉鸡玉米-豆粕-DDGS型饲粮22~42 d干物质、能量表观消化利用率有提高趋势(P<0.20).NSP复合酶制剂F对采食玉米-豆粕型饲粮的肉鸡1~21 d肠道组织形态结构表现正负双面效应,能显著降低采食玉米-豆粕- DDGS型饲粮的肉鸡生长后期空肠肌层厚度,改善空肠的组织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09.
茶多酚在卤肉制品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茶多酚对卤肉制品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将经卤制、添加茶多酚(0.6g/kg)、真空包装、灭菌的自制卤肉制品于4℃贮藏,定期测定其pH值、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过氧化值(POV)、二苯基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清除率和感官评价指标,以不添加茶多酚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试验组各个指标都低于对照组,即茶多酚能够明显降低贮藏期间卤肉制品的pH值、TVB-N值、POV值,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使感官品质的下降减缓,有效清除DPPH.。茶多酚对于冷藏卤肉制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抑菌作用,可应用于卤肉制品的保鲜。  相似文献   
110.
建立了郫县豆瓣中苏丹红Ⅰ~Ⅳ的固相分散萃取(SPDE)-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样品用无水硫酸钠作为分散剂,以乙腈提取样品中的苏丹红,提取液用中性氧化铝层析柱进行净化。用Inertsil ODS-sp C18柱(4.6mm×250mm,5μm))分离,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0.1%甲酸水溶液(A∶B为90∶10,V/V),等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40℃。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为517nm,利用保留时间和光谱图定性,外标法定量。4种苏丹红染料在0.10~2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9,苏丹红Ⅰ~Ⅳ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009~0.013mg/kg(信噪比S/N=3)。在添加浓度为0.5~10.0mg/kg范围内平均回收率达81.67%~93.2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7%~4.61%(n=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