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55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为探究微胶囊化对鱼油品质的影响,以壳聚糖为壁材,金枪鱼油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鱼油微胶囊,分别检测鱼油及鱼油微胶囊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成分,并通过加速贮藏试验考察以上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鱼油微胶囊过氧化值高,不饱和脂肪含量低,与腥味相关的关键挥发性成分多,品质较低。贮藏期间鱼油微胶囊能明显抑制过氧化值的增长和关键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升高,对DHA和EPA的保留率影响不大,说明鱼油微胶囊制备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鱼油品质,然而对延缓鱼油氧化、掩蔽不良风味确实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2.
燕麦麸皮易酸败变质,为了延长燕麦麸皮的贮藏时间,保证其新鲜度,需对燕麦麸皮进行预处理。本文探究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燕麦麸皮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燕麦麸皮的贮藏终点,采用一级动力学模型结合Arrhenius方程建立不同预处理燕麦麸皮脂肪酸值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精确度进行验证及评价。结果表明:预处理前、后燕麦麸皮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在18.01%~23.1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75.26%~81.05%,其中湿热处理后燕麦麸皮中亚油酸(46.39%)含量显著增加(P<0.05)。3种预处理方法中,湿热处理燕麦麸皮具有较高的贮藏稳定性。以脂肪酸值为指标建立的贮藏期预测模型精确度均较高,模型能够快速、可靠地预测燕麦麸皮的贮藏期,为控制贮藏条件,延长贮藏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壳聚糖对荔枝果皮渗漏性及贮藏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经壳聚糖涂膜处理的荔枝果实在贮藏期间果皮细胞的渗漏率的变化,研究果皮细胞电解质渗漏性与果实贮藏性能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的29、22、15和8℃4个温度范围内,随贮藏温度下降,果皮渗漏率降低,果实贮藏时间延长。在贮藏时间范围内,渗漏率表现为先是升高至峰值,然后下降。渗漏率开始发生下降后,果实失去商品价值。并且渗漏率峰值出现得越晚,果实贮藏时间越长。渗漏率(X)与褐变指数(Y)呈显著的正相关(R=0.9506),其回归方程为Y=0.0683X-1.0039。壳聚糖涂膜处理明显抑制荔枝果皮细胞的渗漏率,果实贮藏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84.
为了建立基于电子鼻技术的玫瑰香葡萄贮藏期快速、无损判别方法。采用电子鼻PEN3系统分别对10,0℃贮藏不同时间的玫瑰香葡萄进行检测,分析传感器载荷贡献率,应用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对贮藏期进行区分,建立贮藏期判别模型,比较马氏距离法、欧氏距离法、相关性法、判别函数分析法对未知样品贮藏时间的判别效果,同时测定贮藏期间的好果率、可溶性固形物、总酸、VC、硬度等指标,考察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玫瑰香葡萄在贮藏期间品质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性,电子鼻不同的模式识别方法可将不同贮藏期样品有效区分,应用判别函数分析对未知样品的判别正确率达95%。因此,利用电子鼻判别玫瑰香葡萄的贮藏期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85.
为探究生防菌处理对厚皮甜瓜保鲜效果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选用西州蜜25号厚皮甜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25 ℃和4 ℃条件下在厚皮甜瓜表面接种贝莱斯芽孢杆菌BG-2,测定贮藏期间拮抗菌在厚皮甜瓜表面定殖特性、保鲜效果和厚皮甜瓜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5 ℃和4 ℃条件下,拮抗菌在厚皮甜瓜表面定殖数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能稳定定殖。接种拮抗菌的厚皮甜瓜腐烂效果、抑制pH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OD和PAL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PO活性在室温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低温下呈现缓慢上升趋势。25 ℃下,拮抗菌处理组POD在第20 d时酶活最高,PAL和PPO在第10 d时酶活最高;4 ℃下,拮抗菌处理组POD和PAL在第20 d时酶活最高。PPO处理在第40 d时酶活最高。且拮抗菌处理过的厚皮甜瓜酶活始终高于病原菌处理组。在25 ℃和4 ℃贝莱斯芽孢杆菌BG-2均能在厚皮甜瓜表皮上稳定定殖,抑制贮藏期厚皮甜瓜腐烂,延缓pH、可溶性固形物、POD、PPO和PAL酶活性下降,且BG-2和低温相结合对上述效果更好。本研究为延长新疆厚皮甜瓜贮藏期提供理论依据,为生防菌作用在厚皮甜瓜采后保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6.
以90 d贮藏期的老土豆、新鲜土豆为电解质,并基于Cu、Zn作为正负极材料制成Kcel为6 cm的土豆电池,运用传感器技术研究不同贮藏期和酶活性对土豆电池供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老土豆电池的生物电性能随土豆组织的盐桥电导率、酶活性发生明显变化。首先,新鲜土豆组织较老土豆组织具有更大的盐桥电导率,其生物电性能更好;另一方面,温度对老土豆电池生物电性能的影响出现提前现象,老土豆电池的开路电压二次峰值分别出现在30、50℃,而新鲜土豆电池的开路电压二次峰值分别出现在40、60℃,这可归结于老土豆的酶活性低于新鲜土豆的酶活性;除此之外,新老土豆电池均呈现出双电层电容器的储能与放电特征。  相似文献   
87.
茄子的保鲜贮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模拟舰船冷藏库温度(2℃、9℃),应用该所研制的保鲜袋对茄子进行保鲜贮藏。在2℃温度条件下贮藏至19d,茄子未见腐烂,但发生严重冷害:冷害指数在0.7左右,可能不能食用,不同包装对冷害指数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9℃条件下贮藏的茄子未发生冷害,但有较低程度的腐烂:GB、HDPE+CaCO3、HDPE+分子筛、HDPE、LDPE五种塑料保鲜袋和塑料筐包装的茄子的腐烂率分别为20.42%、17.4%、16.1%、12.75%、11.66%和12.73%,但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包装的茄子腐烂率无显著差异。此外,对大多数发生腐烂的茄子来说,腐烂部分仅占整个果实的较小比例,其余未腐烂部分仍可食用。因此,各包装的茄子可食率在95%左右。塑料筐装的茄子严重脱水,贮藏18d后,失重达15%左右,外观萎缩、果肉糖化,而各塑料包装袋装的茄子几乎不脱水,仅果梗部分萎蔫。结论:综合考虑各温度和包装对茄子腐烂、冷害和脱水的影响,9℃条件下LDPE塑料袋包装是贮藏茄子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8.
罗伦隐球酵母对许多水果的采后病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要想将拮抗酵母商品化,应用于水果的采后病害防治,需要得到酵母菌体干粉制剂。另外,拮抗菌的安全性是其作为水果防腐保鲜剂的前提。研究了罗伦隐球酵母冻干粉在贮藏期的活性,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急性毒理实验评价。结果表明,罗伦隐球酵母冻干粉在4℃下保存的前5个月,其活性保存较好,但第6个月,其活性失去加快。罗伦隐球酵母冻干粉制剂经小鼠急性经口毒性实验,结果证实属于实际无毒类。  相似文献   
89.
本文对添加乳铁蛋白延长巴氏奶贮存时间进行了研究。乳铁蛋白是从牛初乳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功能性成分,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感染作用,同时还能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因此,将乳铁蛋白添加到巴氏奶中,不仅可以增强其抗菌能力,延长保质期,同时还能够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在不同温度下(恒温37℃、常温23℃、冷藏4℃),在巴氏奶中添加不同浓度(0.025、0.05、0.1mg/ml)的乳铁蛋白,通过对巴氏奶添加乳铁蛋白和不添加乳铁蛋白在不同温度贮存时微生物的变化的比较,观察其微生物生长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添加乳铁蛋白具有延长巴氏消毒奶保藏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周琰冰  艾启俊  张德权 《食品科学》2015,36(16):236-240
为研究冷鲜羊肉表面存在的主要菌群,应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探讨冷鲜羊肉在4 ℃条件下的贮藏期以及这期间其表面的主要优势菌。结果表明,随着4 ℃贮藏时间的延长,羊肉表面细菌总数增加,当贮藏第7天时,菌落总数达到1.4×106 CFU/g,肉已腐败变质;对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图谱进行切胶回收测序后表明,冷鲜羊肉中检测到的细菌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热死环丝菌(Brochothrixsp.)、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以及芽孢杆菌(Bacillus),其中,假单胞菌和热死环丝菌是导致冷鲜羊肉腐败变质的主要优势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