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一株从天山一号冰川沉积层中得到的假单胞菌T1-39,优化其产低温脂肪酶发酵条件,研究低温脂肪酶部分酶学性质,采用p-NPP法测定酶活力,设计产酶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确定产酶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5 g/L、胰蛋白胨5 g/L、(NH4)2SO4 5 g/L、K2HPO4 2 g/L、橄榄油乳化液50 mL/L、MgSO4·7H2O 0.5 g/L。优化后培养条件为250 mL摇瓶装液量为20 mL,培养温度15℃,初始pH为9。在优化发酵条件下,菌株发酵液低温脂肪酶酶活力可达到9.77 U/mL,较优化前(3.14 U/mL)提高了3.11倍。粗酶液最适反应温度为30℃,在60℃处理30 min后仍有40%的酶活,最适pH值为9,Mg2+、Zn2+、Ni2+、Ba2+对粗酶液有激活作用,而Sn2+、Cu2+对酶活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1株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为出发菌株,对其产乳酸氧化酶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3%甘油,0.4%蛋白胨,1%DL-乳酸,0.005%VB1,0.05%KH2PO4.H2O,0.05%MgSO4.7H2O,0.01%硫酸亚铁胺有助于产酶;优化培养条件为:250 mL三角瓶中装液量50 mL,起始pH7.2,培养温度37℃,静置培养4 d,乳酸氧化酶平均酶活为65.4 U/mL。  相似文献   

3.
耐高温酸性脂肪酶菌株NJY-1-3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云南省福贡县的玉米地土壤样品中筛选到一株耐高温产酸性脂肪酶的菌株NJY-1-3,通16SrDNA鉴定该菌株为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对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酶的最适培养时间为72h,酶促反应的最适作用pH4.0,最适作用温度为65℃,摇瓶发酵最适产酶条件为:橄榄油1%,MgSO4·7H2O0.05%,K2HPO40.1%,酵母膏1.0%,蔗糖0.8%,60mL单蒸水。在此条件下发酵脂肪酶酶活力可达到50.50IU/mL。该酶学特性非常适用于食物的处理、医药工业及生物柴油的制备等。  相似文献   

4.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锰氧化酶鞘细菌及研究酶学特性,利用尿素富集培养基、CGY平板及摇瓶复筛从水样中分离产锰氧化酶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发酵条件及所产锰氧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到一株高产锰氧化酶的菌株FM-3,被鉴定为鞘细菌属纤发菌(Leptothrix)。该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为甘油添加量0.8%,蛋白胨添加量0.15 g/L,吐温-80添加量0.2%,30 ℃ 150 r/min振荡培养72 h,此时发酵液的锰氧化酶活性可达2 977.44 IU/mL。该菌株产锰氧化酶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40 ℃和7.0,添加一定量的Mg2+对锰氧化酶活性有增强作用,Ca2+、Cu2+对锰氧化酶影响不大,Pb2+、Zn2+、Ag+对锰氧化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溶壁微球菌培养基优化,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并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的优化.最适碳源是麦芽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和酵母膏,最近无机盐是MnSO4;该菌株产酶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60 g麦芽糖,13 g蛋白胨,8 g酵母膏,1 g MnSO4,5 g NaCl,2 g NaH2 PO4·2H2O,2 g K2HPO4·3H2O,0.5 g MgSO4·7H2O,0.5 g CaCl2,1 000 mL水.从该菌株发酵过程曲线发现,该菌株大量产酶期在12-14 h.摇瓶发酵最适初始pH值为7.0,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25mL,接种体积分数为5%,培养温度为37℃.  相似文献   

6.
芽孢杆菌M-21产β-甘露聚糖酶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产β-甘露聚糖酶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M-21,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其最佳发酵产酶条件。菌株的产酶最适培养基组成包括(g/L)碳源:瓜尔豆胶4,复合氮源:豆粉20、(NH4)2HPO45,其他无机盐组分:K2HPO4.3 H2O1、MgSO4.7 H2O 0.5、NaCl 0.5、CaCl20.1、FeSO4.7 H2O0.001。产酶最适培养条件:培养基初始pH8.0,接种量4%,装液量50 mL/250 mL三角瓶,32℃180 r/min振荡培养36 h。此条件下酶活力最高可达1 487 U/mL。  相似文献   

7.
研究培养基组分与发酵工艺条件对试验菌株Gh-5产木聚糖酶的发酵影响,并对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适发酵产酶培养基组分为甘露糖15 g/L,氯化铵10 g/L,ZnSO4 0.3 g/L,KH2PO4 0.5 g/L;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7 ℃;pH值为8.0;接种量14 %;发酵培养生长周期36 h。木聚糖酶产生菌株Gh-5发酵优化后的酶活力为114.64 U/mL,较优化前38.02 U/mL提高了201.53%。木聚糖酶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木聚糖酶酶活最适pH值为8.0;最适温度为65 ℃;Zn2+对木聚糖酶酶活有较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海洋来源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LYH18为出发菌株,优化其发酵条件,并对其所产肌氨酸氧化酶(SOX)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其最适产酶发酵条件为肌酸添加量1.0%,酵母膏添加量0.8%,MgSO4·7H2O添加量0.05%,KH2PO4添加量0.2%,K2HPO4添加量0.05%,初始pH值为7.0,培养温度25 ℃,装液量40 mL/100 mL。在此最佳发酵条件下,肌氨酸氧化酶酶活为4.45 U/mL。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肌氨酸氧化酶,其纯化后的分子质量为43 kDa。  相似文献   

9.
以一株β-环状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高产菌株XW-6-66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条件及酶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反应pH为9.0,酶学特性非常适合于环状糊精的工业化生产.对该茵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及pH进行了单因子分析,采用3个因素正交实验确定该茵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0.3%可溶性淀粉,1.0%牛肉浸膏,1%蛋白胨,0.2%Na2CO3,0.13%K2HPO4·3H2O,0.02%MgS04·7H2O,pH为9.0.在该条件下,茵株XW-6-66产8-CGTase的酶活由优化前2173.33 u/mL提高到3622.94 u/mL.  相似文献   

10.
脂肪酶产生菌NJY-1-7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省福贡县的玉米地土壤样品中筛选到一株耐高温产碱性脂肪酶的菌株NJY-1-7,通过16SrDNA鉴定该菌株为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enocepacia)。对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酶的最适培养时间为48h,酶促反应的最适作用pH值为9.0,最适作用温度为50℃,摇瓶发酵最适产酶条件为橄榄油1%,MgSO4.7H2O 0.05%,可溶性淀粉0.3%,酵母膏0.5%,单蒸水70mL。在此条件下发酵脂肪酶酶活力为42.00U/mL。  相似文献   

11.
李韬  曹雅淇  邹伟  白光剑  文晓霞 《中国酿造》2022,41(10):146-152
以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为研究对象,对水稻秸秆进行糖化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优化里氏木霉产酶培养基及产酶条件。结果表明,里氏木霉产酶最佳培养基为:水稻秸秆15.0 g/L、(NH4)2SO4 2.0 g/L、KH2PO4 3.0 g/L、MgSO4·7H2O 0.5 g/L、吐温-80 0.5 mL/L、微量元素液10.0 mL/L、FeSO4·7H2O 0.005 g/L。此优化条件下,菌株的滤纸酶酶活为0.612 PFU/mL,提高了52.6%。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9℃,初始pH 6、接种量5.0%、转速150 r/min、发酵时间8 d。在此优化条件下,滤纸酶酶活为1.12 PFU/mL,提高了83.2%。  相似文献   

12.
一株产高活性多酚氧化酶菌株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变色圈法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产多酚氧化酶的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所产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得到1株产多酚氧化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命名为ZL-2,其被鉴定为竹黄菌属(Shiraia sp.)。菌株ZL-2发酵8 d产多酚氧化酶酶活最高,达到521 U/mL。菌株ZL-2产多酚氧化酶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其最适pH值为6、最适温度为30 ℃;酶活在温度20~40 ℃及pH 3~6范围内稳定。金属离子Cu2+、Mg2+、Mn2+、Fe3+、Zn2+对多酚氧化酶都有激活作用,其中Cu2+激活作用最强;Ca2+、Al3+对酶活有一定抑制作用;L-抗坏血酸和亚硫酸氢钠对该酶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3.
豉香型白酒肥猪肉浸制和酝浸阶段会析出脂肪油。该研究通过定量分析脂肪油样本中的长链、中链脂肪酸和二元酸含量,推论其氧化产物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脂肪油的主要成分为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少于70 g/kg。脂肪油氧化程度越深,PUFA含量越少,中链脂肪酸和二元酸等氧化产物的含量越多,其最高含量分别达4.52 g/kg和3.02 g/kg。随着脂肪油氧化程度的加深,油酸氧化产物如辛酸和癸酸逐渐成为主要的中链脂肪酸,而壬二酸则始终是含量最多的二元酸。该成果可为后续肥肉浸制工艺创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酸橙内生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028几丁质酶的基本酶学性质,采用离心、硫酸铵盐析、葡聚糖凝胶G-100层析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对菌株Bt028发酵液中的几丁质酶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并考察该几丁质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催化动力学参数等性质。结果表明,Bt028菌株发酵液经离心、硫酸铵盐析、葡聚糖凝胶G-100层析分离纯化后获得电泳纯几丁质酶比活力为681.78 U/mg,纯化倍数为3.21,回收率15.5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几丁质酶的分子质量为65 kDa。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 ℃,最适反应pH为6.5,在温度低于60 ℃、pH5.5~7.5时有较好的稳定性;Mg2+、Ca2+、Hg2+、Co2+对该酶活力有抑制作用,而Cu2+和Fe3+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低浓度的甲醇、乙醇、正丙醇和二甲亚砜使酶的活性增加,但当浓度继续增大,反而会抑制酶的活性;丙酮对几丁质酶有激活作用,而甲醛对几丁质酶有抑制作用。在最适催化条件下,几丁质酶催化反应的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率Vmax、酶的转换数Kcat分别为29.533 mg/mL、108.696 μmoL/(L·min)和0.527/min。研究结果可为该酶的实际应用提供必要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初筛和复筛从魔芋种植基地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高产β-甘露聚糖酶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产β-甘露聚糖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高产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编号为HTGC-10,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HTGC-10在30 ℃、180 r/min条件下液体发酵24 h后,发酵液β-甘露聚糖酶活力为61.75 U/mL。酶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所产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6.0,在中性偏酸环境下稳定性较好,属于偏酸性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 ℃,热稳定性相对较差;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金属离子Na+、K+、Mn2+、NH4+、Mg2+、Fe2+、Cu2+、Ca2+对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Cu2+对酶活力的抑制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鱿鱼为原料,探讨了酶法水解鱿鱼的工艺条件,同时研究了最佳工艺条件下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鱿鱼酶解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55℃、pH值为8、反应时间为5h,加酶量为40%,通过验证试验,在此条件下,鱿鱼的水解度为56.82%.鱿鱼酶解液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对O2-·和·OH的IC50分别为7.2765mg/mL和0.1121mg/mL.  相似文献   

17.
以从紫色红曲霉FBKL3.0018中固态发酵得到的粗酶制剂为研究对象,对该菌株的酯化酶酶学性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该酶最适温度为40 ℃,在30 ℃条件下稳定性较好,最适pH值为6.5,在pH5.5~7.5条件下稳定性好。Fe2+、Na+、Mn2+、Mg2+、Li+、Zn2+对酯化酶酶活力有抑制作用,Ca2+在低浓度时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时有抑制作用。K+对酯化酶酶活力有促进作用,并且随着K+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乙二醇6000、阿拉伯胶4种表面活性剂对酯化酶酶活力都有抑制作用。另外,甲醇和乙醇对该酯化酶酶活力有抑制作用,甲酸、乙酸、乳酸对酯化酶酶活力有促进作用。乙酸乙酯在低浓度时对酯化酶酶活力有抑制作用,含量为30%时反而有促进酶活力的作用。酯化酶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0.016 mol/(L·min),米氏常数Km为0.015 4 mol/L。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对菌株F21所产的α-淀粉酶进行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 通过硫酸铵盐析、疏水层析等方法纯化后,α-淀粉酶酶活达到 4 616.3 U/mL。 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pH值为4.8,最适温度为55 ℃,且酶在pH 4.0~9.0及低于45 ℃的条件下稳定性较高;Ca2+ 对酶活有较强激活作用,Fe2+及Fe3+对酶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