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红曲固体和液体培养,研究酵母细胞对红曲霉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红曲霉分剐与酿酒酵母、面包酵母共同培养,其生长不受抑制,而红曲霉与根霉共同培养,其生长相互抑制.2)在红曲霉液体发酵中添加不同处理的酿酒酵母细胞,能显著提高红曲发酵生物量,其中添加酿酒酵母细胞破壁上清液,比红曲霉单独发酵的生物量高20.44%,达13.35 g/L.3)通过显微镜观察,添加酿酒酵母细胞破壁上清液的红曲霉比单独培养的红曲霉生长速度加快,在初期形成较多的分支,较早的形成分生孢子和子囊果,菌丝体内液泡扩大,液泡内较早的有色素积累.  相似文献   

2.
酵母细胞影响红曲霉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红曲液体培养,研究酵母细胞对红曲霉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曲霉液体发酵中添加酿酒酵母细胞破壁液,亲水性色素提高了37.53%,疏水性色素提高了24.58%,Monacolin K增加了57.27%.  相似文献   

3.
在前期分离纯化出的10株红曲霉基础上,以18种液体培养基对10株红曲霉进行发酵培养,通过分光光度计和质谱分析仪测 定各发酵液中红曲色素和桔霉素含量,分析不同地区红曲霉的红曲色素和桔霉素的代谢特性,筛选出高产红曲色素低产桔霉素的 红曲霉菌株。 结果表明,产红曲色素最适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蛋白胨1%,其中新疆地区红曲霉所产红曲色素量最高,为 6.81×10-2 mg/mL;新疆地区红曲霉仅在18种培养基中的面筋碱性蛋白酶水解液+葡萄糖发酵液中产生了桔霉素,而红曲霉ZBX天津 在所有培养基发酵液中均未产生桔霉素。  相似文献   

4.
红曲色素实验小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 简介: 红曲霉色素是由红曲霉菌经固体或液体培养产生的色素,属天然色素,它是几种不同结构的色素的混合物,可分离得到红曲霉素(monascin. C_(24)H_(30)O_6),红曲霉红素(MonascornbinC_(33)H_(26)O_5)、红曲霉黄素(Monasscoflavin C_(17)H_(24)O_4)及红班红曲霉素(Rubropumctatin)等儿种色素。因菌种及培养条件不同,所得到的色素种类及数量比例也不同。按其在溶剂中的溶解状况又可分为水溶色素及醇溶色素二类。  相似文献   

5.
红曲霉JR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曲霉JR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发酵丁艺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了培养基装量、接种量以及培养基初始pH值等因素对红曲霉JR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色阶的影响,结果表明30mL/250mL三角瓶的培养基装量5%~20%的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7.0最有利于红曲色素的合成;此外,对红曲霉爪摇瓶分批发酵与摇瓶分批补料发酵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摇瓶分批补料培养所得的最大菌体干重和红曲色素色阶分别为44.57g/L和350.7U/mL,均显著高于摇瓶分批培养下的25.59g/L和160.83U/mL.  相似文献   

6.
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曲霉发酵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 g/L,硝酸钠15 g/L,硫酸锌0.05 g/L和硫酸锰0.05 g/L,培养基初始pH=3,装液量为30 mL/250 mL,培养时间为120 h.在此条件下,红曲霉发酵产红曲色素的色价达到16.91 U/mL.  相似文献   

7.
响应面法优化红曲霉X27液态发酵产γ-氨基丁酸工艺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P-B法试验的结果,利用响应面法对红曲霉菌株X27液态发酵产γ-氨基丁酸(GABA)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Plackett-Burman法确定了红曲霉X27液体发酵产GABA的三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温度,pH和通气量);然后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其最优工艺条件为:34℃,pH 5.5,通气量120 L/h,其GA-BA产量可达9.18 g/L。  相似文献   

8.
红曲霉发酵液抑菌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语文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红曲霉发酵液对2种酶母菌和4种细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红曲霉发酵液对供试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的大小与发酵培养基成分、红曲霉菌株以及发酵时间密切相关。其中将红曲霉接种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培养6至8天为抑菌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9.
红曲霉固态发酵中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探讨了红曲霉固态发酵中生物量的测定方法。红曲霉固态发酵的生物量基本可以通过测定红曲霉菌体细胞中的麦角固醇和氨基葡糖含量来推断 ,对于本文中红曲霉固态发酵采用氨基葡糖法相对较好 ,可以估测出固态发酵物中的菌体量。底物干重减重与菌体量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 ,通过测定底物减重可以推断出红曲霉生长代谢状况 ,并且方法简便易行 ,易于实现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0.
界面上红曲霉的生长及Monacolin K的产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界面培养方法 ,对红曲霉的生长及其代谢产物的生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界面培养方法 ,红曲霉的生物量、产量与温度的关系 ,同以大米为基质的固态发酵过程相似。这说明以界面培养法来简化传统的固态发酵过程是合理的。在界面上 ,红曲霉仍表现为顶端生长 ,在恒温条件下可获得比变温培养多的菌体量及色素 ,但变温培养可获得较多的MonacolinK。  相似文献   

11.
红曲霉(Monascus)是我国传统药食两用红曲中的主要微生物菌群。为充分了解和利用红曲霉,对红曲霉高产糖化酶、酯化酶的培养方法、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与调控以及红曲霉在黄酒和白酒酿造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剖析了红曲霉在酿酒行业应用中的技术难点,最后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为原料,通过固态发酵筛选高产Monacolin K红曲菌株,并对菌株的液态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研究.从实验室保存的5株红曲霉菌株中筛选出1株Monacolin K总产量为0.903g/kg的红曲霉M-A11.以红曲霉的生长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的液体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3%,豆粕粉1%,MgSO40.1%,K2HPO40.15%,NaNO30.1%,最佳的培养条件为装液量为50mL/250mL,pH值为5.5,培养温度为30℃,摇瓶转速为170r/min,最佳培养时间为84h.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FF-6202红曲霉液体菌种在发酵过程中的几个动态参数的研究,分析了还原糖、糖化力、pH值、菌丝量、色价和色调等主要参数在红曲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初步确定了在液体种子培养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控制参数是:还原糖、pH值、菌丝量和色价。  相似文献   

14.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BBD响应面法对影响红曲霉曲酯化力的3个主要因素(接种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进行了优化,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在试验水平范围内,培养温度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接种量、培养时间对试验结果影响不大。得到纯种红曲霉曲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0.37%,培养温度32.69℃,培养时间7.06 d,乳酸添加量0.1%。在此条件下红曲霉曲酯化力的预测值为108.64 mg/g,对优化方案进行验证,红曲霉曲的酯化力为(107.85±0.51)mg/g,实际值与预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红曲色素液体发酵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红曲色素液体发酵动力学模型,对红曲霉合成色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红曲霉分批发酵过程中,测定茵体干重、总糖浓度、色价和pH值,经处理后得到茵体生长、红曲色素合成和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及参数。对比实验数据与模型表明,两者能较好地拟合,基本反映红曲霉发酵合成红曲色素。  相似文献   

16.
红曲霉固态培养中水分子跨膜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红曲霉固态培养形态的观察,提出了水分子跨膜透过模型:水分子通过简单扩散和主动运输同时进行跨膜流通,两者的效率影响到红曲霉的形态和发酵性能。通过水势推导出红曲霉固态培养时空气相对湿度的阈值为75%,并通过实验证明培养时环境相对湿度大于此值时菌体长势较旺。  相似文献   

17.
紫甘薯淀粉产红曲色素的液态发酵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紫甘薯为原料,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应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红曲霉液态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以紫甘薯淀粉为碳源时,红曲霉发酵产红曲色素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具有显著性(p=0.0103),决定系数为0.947。由模型解逆矩阵得到:在紫甘薯淀粉、蛋白胨和L-谷氨酸钠浓度分别为12.63%、1.14%和0.35%时,红曲色素产量可达177.009U/ml。  相似文献   

18.
试验对不同温度对红曲霉15-1在YES培养基上产桔霉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HPLC法对桔霉素的生成量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表明,温度对红曲霉生长及桔霉素浓度有较大影响。在试验温度范围内,35℃有利于红曲霉的生长,此温度条件下桔霉素产量则相对较低,而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桔霉素还可被红曲霉分解利用,降解率可达76.22%。因此,红曲生产中可适当延长发酵时间,以降低红曲发酵产物中桔霉素的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研究评价红曲霉产生次级代谢产物能力,选育优良菌株。方法通过建立的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GABA)、红曲色素、monacolin K和桔霉素的比色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比较了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丛毛红曲霉(Monascus pilosus)、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er)、橙色红曲霉(Monascus aurantiacus)的液体发酵产生上述次级代谢产物能力。结果不同红曲霉菌株产生上述4种次级代谢产物的能力是不同的,4种红曲霉均可产生的红曲色素、monacolin K和桔霉素3种次级代谢产物,其中M.pilosus J2的monacolin K产量最高(8.1 mg/L)、桔霉素生成量最低(0.09 mg/L);M.purpureus Y4的红曲色素色价最高,为380U/mL;仅有紫色红曲霉Y4可代谢产生γ-氨基丁酸,产量约为0.2 g/L。结论不同红曲霉菌株产生γ-氨基丁酸、红曲色素、monacolin K和桔霉素这4种次级代谢产物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山西老陈醋大曲红曲霉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山西老陈醋使用的红心大曲中红曲霉进行分离鉴定,从山西老陈醋专用红心大曲中共分离到8株红曲霉,经固体平板培养特征、显微镜镜检个体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和生化试验等,确定其为红曲霉属(Monascus)中的两个种即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er)和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