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蛋白质-多糖凝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在稳定和传递生物活性物质、营养强化剂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该研究以乳清分离蛋白、高酰基结冷胶为原料制备热诱导混合凝胶,分析高酰基结冷胶对乳清分离蛋白-高酰基结冷胶混合凝胶的凝胶强度、保水性及显微结构等,揭示乳清蛋白-高酰基结冷胶凝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高酰基结冷胶促使蛋白质巯基暴露从而使凝胶形成稳定结构,提高混合凝胶的凝胶强度和保水性,且随着高酰基结冷胶含量增加而显著增大,其质量浓度为4 g/L时,复合凝胶的凝胶强度最大,为26.97 g;保水性最好,为97.41%;透光率最低,为1.87%。温度扫描结果表明,增加高酰基结冷胶可以提高乳清分离蛋白的相转变温度,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乳清分离蛋白与高酰基结冷胶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扫描电子显微镜表明高酰基结冷胶诱导混合凝胶形成结构紧密的三维网络结构。该研究为拓展乳清分离蛋白和结冷胶的新型凝胶食品,提高传统食品的质量,改善食品的加工工艺提供基础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植物基食品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豆类蛋白作为可持续蛋白质资源以及动物蛋白的替代品,在健康食品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蛋白质组装作为一种有效驱动蛋白质自身及与大分子物质间相互作用的策略在豆类蛋白食品的高效加工中至关重要。概述了pH值、温度、离子、交联酶以及大分子物质等不同条件促使豆类蛋白聚集组装的作用机制以及组装行为与蛋白加工特性之间的关联性。pH值会决定蛋白表面电荷的类型及分布,改变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促进蛋白质的组装;温度升高不仅使豆类蛋白暴露出某些基团,还可以提高蛋白质扩散和碰撞的速率,加速蛋白质的组装;离子类型及强度分别影响蛋白质周围水的分布及蛋白质间的静电作用,诱导组装行为的发生;交联酶催化豆类蛋白分子内或分子间发生交联,从而驱动豆类蛋白进行聚集组装;多糖和酚类等大分子物质通过与豆类蛋白相互结合,改变蛋白质的结构,为蛋白质的聚集组装提供条件。另外,阐述了豆类蛋白的组装行为对豆类蛋白的加工特性,包括乳化性、发泡性、凝胶性和成膜性的影响,分析了微观变化与加工特性之间的关联性。对豆类蛋白进一步高效利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更好地开发高品质的豆类蛋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微凝胶是一种内部交联的纳米或微米级粒子,能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可作为食品功能因子的递送载体。本文综述了适用于制作微凝胶的两大类天然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多糖。介绍了常见的几种不同来源蛋白质和多糖的组成结构及胶凝特性,综述了天然生物大分子在食品传递体系中应用的最新进展,探讨其在食品微凝胶制备中的潜在价值及未来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罗望子种子多糖的提取及其流变性质,结果表明,其产率51.20%,含蛋白质1.76%,脂肪0.42%,粘度944cps,凝胶强度400g/cm~2;可得无味无臭,灰白至白色粉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耐热,耐盐,耐酸,耐冷冻解冻性),增粘性(与糖类或黄原胶的协同效应),胶凝性(与蔗糖形成弹性强有咬劲的凝胶),是一种多功能的食品添加剂。 本文用热水提胶,等电点沉降蛋白质,异丙醇沉淀提取罗望子种子多糖的方法,能获得高纯度,稳定性和胶凝性好的产品。此外,还获得一种优质蛋白质——罗望子蛋白;对开发我国新的食品添加剂和新的蛋白质营养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鱼糜是我国低值淡水鱼深加工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但由于低值淡水鱼个体小、刺多,现有工艺得率低,而pH-shifting技术能显著提高低值鱼鱼糜得率,且凝胶强度更好或相当。因此,该技术被认为是很有工业化前景的鱼糜加工新技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包括pH-shifting工艺对鱼糜蛋白组成、鱼糜蛋白质分子结构、鱼糜胶凝特性、蛋白降解、蛋白交联及鱼糜凝胶微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以下观点:可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pH-shifting工艺对鱼糜蛋白质组成的影响,解析各蛋白组分在胶凝过程中的作用;pH-shifting鱼糜凝胶是蛋白聚集体与未变性蛋白的混合凝胶,可从共混胶凝、微相分离的角度研究pH-shifting鱼糜凝胶微结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6.
沙蒿籽胶与大豆分离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糖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在食品的结构和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流变仪、质构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测定了添加与不添加沙蒿籽胶(ASKG)的大豆分离蛋白(SPI)的粘弹性、凝胶特性和变性温度,并对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沙蒿籽胶与大豆分离蛋白发生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和多糖两种生物大分子在界面处的相互作用对于乳状液和泡沫体系有显著影响。蛋白质和多糖混合后的协同效应可构建新的、功能性的纳、微或宏观结构,改变食品的力学和流动特性,对改良食品,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蛋白质的界面行为,多糖的界面行为以及蛋白质-多糖复合物的界面行为所做的一些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散射技术,结合Stokes-Einstein方程,以食品中常见的4种蛋白质(溶菌酶lys、β-乳球蛋白BLG、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蛋白OVA)为研究对象,研究聚苯乙烯微球(A)、聚苯乙烯微球-羧基(B)及聚苯乙烯微球(C)3种胶体粒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筛选出合适的胶体粒子。优化一种有效测量溶液黏度的微观方法,增加一种快速、便捷监测食品体系微流变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凝胶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胶特性是食品蛋白质的重要功能特性,蛋白质的凝胶行为及其流变性质是形成某些食品独特的质构、感官和风味的决定性因素。长期以来,人们对蛋白质的凝胶行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对蛋白质凝胶的机理和凝胶动力学还没有完全了解。本文对当前有关蛋白质凝胶的类型、凝胶过程中蛋白质分子构象的变化、形成蛋白质凝胶的主要作用力和凝胶动力学过程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随着现代分析研究技术的进步,对蛋白质凝胶行为的认识也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10.
在热加工过程中,蛋白易形成聚集体,不同聚集形态蛋白质的界面结构、流变学特性对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及油脂消化特性具有显著影响。为探究β-乳球蛋白聚集体的界面行为,本研究通过调节pH值和加热时间制备了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的不同聚集体,包括β-lg、纳米颗粒聚集体(β-lg NP)和纤维状聚集体(β-lg F),并对这3种形态蛋白质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示踪粒子微流变学及膨胀流变学对不同质量分数的β-lg、β-lg NP、β-lg F在油-水(癸烷-水)界面的吸附过程及胆盐取代行为进行研究,并通过体外消化模型实验研究了3种形态蛋白质乳液的消化特性。结果表明,质量分数越高,蛋白向界面扩散越快,形成界面黏弹性越强;蛋白质聚集体比β-lg向界面吸附更快,且形成界面膜弹性更高;在胆盐取代界面蛋白过程中,发现β-lg NP抵抗胆盐取代能力最强,β-lg最弱,与乳液的体外消化模型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由蛋白质与多酚相互作用形成的食品运载体系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氧化活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的关注。本文主要阐述了蛋白质与多酚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复合物的功能特性,重点介绍了蛋白质-多酚运载体系的特性以及其在功能活性物质缓释载体、乳液稳定剂和功能性薄膜中的应用,并基于目前与蛋白质-多酚相互作用有关的食品运载体系形式较少、配合物研究单一以及复合物缺乏安全性评估等问题提出了见解,以期为拓展蛋白质-多酚复合物在食品运载体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谷物醇溶蛋白与植物多酚通常是食品基质中共存的两种重要成分,它们在食品的感官、功能特性和品质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两者在食物体系中极易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两者的结构、功能属性以及生物利用度。本文首先讨论了谷物醇溶蛋白-植物多酚复合物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两者的相互作用包括非共价作用和共价作用,与其化学结构和制备复合物时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然后讨论了两者相互作用对复合物功能属性的影响,包括对复合物乳化性、抗氧化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最后综述了谷物醇溶蛋白-植物多酚复合物在乳液、薄膜和递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谷物醇溶蛋白和植物多酚的高值化利用、产品开发及在食品和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Food proteins,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phenols are 3 major food constituents with distinctly different functional attributes. Many proteins and polysaccharides are capable of stabilizing emulsions and foams, thickening solutions, and forming gels, although they differ considerably in their abilities to provide these functional attributes. Many plant polyphenols exhibit benefici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such as antitumor, antioxidant, antibacterial, and antiviral properties. Proteins,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phenols can form complexes with each other, which leads to changes in the functional and nutritional properties of the combined systems.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considerable interest in understanding and utilizing covalent interactions between polyphenols and biopolymers (proteins and polysaccharides). The binary or tertiary conjugates formed may be designed to hav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functional attributes that cannot be achieved using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form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onjugates prepared using proteins,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phenols. It also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and functionality of the conjugates, and it highlights the bioavailability of bioactive compounds loaded in conjugate‐based delivery systems. In addition, it highlights the main challenges to be considered when preparing and analyzing conjugate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hemical reactions that occur between major food ingredients and how they can be utilized to develop biopolymer‐based delivery systems with enhanced functional attributes.  相似文献   

14.
生物活性物质由于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和降血脂活性,是功能性食品开发的良好原料,但在生产加工和储存的过程中大多容易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围绕蛋白质、多糖和多酚设计了食品级的递送系统,形成的复合物改变了食品的功能和营养特性。本文综述了利用蛋白质、多糖、多酚为原料制备不同功能性质的二元或三元食品级复合物的共轭方法、表征和功能性质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复合物作为载体的主要类型,以及在生物活性物质传递系统中的应用,并总结了递送体系与人体胃肠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了在制备和分析复合物作为递送体系时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techno-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phenolic compounds have gained great importance due to the epidemiologically-proved health benefits. Use of polyphenols as fortification agents for functional food production and nanotechnological approaches using natural vehicles for polyphenol delivery have been recently discussed. In this respect, milk proteins and dairy products represent unique characteristics for polyphenol studies. The conflicting results on the functionality of polyphenols interacting with milk proteins either in model systems or in complex dairy matrices reveal the need for fu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16.
Grapes are rich sources of polyphenols and widely used in food fortification due to their health-promoting properties. Previous studies have provided systematic strategies on foods fortified with grape polyphenols; however, until now,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grape polyphenol market, fortification and their health food regulations.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grape extract polyphenols and their fortification in functional foods. Hence, we reviewed the grape polyphenol market, fortification, health food market scenario and functional food regulations. The global grape polyphenol market is expected to rise 946.90 million USD by 2023 with its own trademark as polyphenol-fortified functional foods. This is ultimately due to acceptability, extensive use, marketing of polyphenol-fortified functional foods and their favourable food regulations. The future perspective on grape polyphenols research should be focused on extraction of polyphenols from grape waste and their fortification in functional foods.  相似文献   

17.
多糖与多酚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多酚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颖  李福香  杨雅轩  唐宇  李瑶  石芳  明建 《食品科学》2017,38(11):276-282
随着多酚、多糖营养和功能特性研究的日益深入,多酚与多糖间相互作用及其机制引起食品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多酚与多糖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和共价相互作用及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对多酚理化特性、功能特性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对两者相互作用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多酚是具有多种化学结构的多相分子群,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抗菌性以及预防慢性疾病的能力,在食品和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多酚由于含有多个酚羟基基团使其化学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蛋白质、多酚、多糖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合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食品的感官品质以及各生物大分子的功能特性。本文对多酚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多酚与蛋白质、多糖三者相互作用的机理,多酚对二者功能性质及对改善乳化液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多酚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研究人员一直关注植物多酚促进人体健康的潜在作用,发现在实际应用中,多酚的稳定性差、溶解性差、生物利用率低等问题亟待解决。纳米乳液递送体系粒径小、稳定性佳,是极佳的多酚递送体系,应用前景广阔。经纳米乳液包埋后的多酚可改善稳定性,提高在体内的生物利用率,表现出更佳的生物可及性、抗氧化性及抗肿瘤活性,更适合应用于食品工业。该研究结合国内外研究者的成果综述了多酚的分类及作用;多酚纳米乳液制备新技术;纳米乳包载对多酚多种性能的改善效果与作用机制。基于多酚纳米乳液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提出了乳液优化方案,并阐述了多酚纳米乳液在食品工业中的现状及潜在应用,对多酚纳米乳液未来的制备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蛋白质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也在调控人体生物学功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多酚类物质能和食品体系中的膳食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和营养价值,也能与生物体内激酶、转录因子、受体等功能蛋白相互作用,调控不同信号通路中靶基因的表达,进而发挥健康效应。本文综述了多酚类物质与膳食蛋白及体内功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多酚与蛋白的互作机制及常用的研究方法,以期为进一步揭示多酚类物质的生理功能,拓展多酚类物质在食品和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