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师江  吴荣书 《食品工业科技》2011,(3):301-303,306
采用3种方法:直接烫漂、护色液浸泡后烫漂、蔗糖溶液浸泡后烫漂,研究其对桂花的护色作用,比较选出最佳方法。烫漂后60℃条件下干燥。结果表明新鲜桂花花瓣用20%蔗糖溶液浸泡后90℃烫漂2min,干燥后色泽较好。  相似文献   

2.
以新鲜鸭儿芹为原料,利用碱液漂烫和护色剂对鸭儿芹进行护色,根据色泽和质地的感官评分,研究漂烫条件、护色剂种类和护色条件对鸭儿芹护色效果和质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碱液漂烫和护色剂处理对鸭儿芹都有较好的护色效果。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护色剂中,0.06%醋酸锌和0.3%植酸护色效果最为显著。鸭儿芹最佳漂烫工艺条件为90℃下1.0%Na2CO3溶液中下漂烫1min;最佳护色工艺条件为pH5的0.3%植酸+0.07%Zn(COOH)2溶液中浸泡20min。在此条件下漂烫和护色,鸭儿芹的色泽和质地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出口速冻小松菜加工贮运中适宜的护绿保鲜措施,以莎莉品种小松菜为试材,研究其速冻前复合液烫漂处理中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浓度、烫漂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小松菜冻藏贮运(-18℃)中色泽的影响;同时对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小松菜速冻加工中适宜的护绿处理条件为:0.10%碳酸氢钠+0.10%氯化钠复合液,在90℃条件下漂烫1.2min,并结合0.20%氯化钙溶液室温浸泡30 min+PE包装+速冻等综合措施,对产品冻藏期色泽护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莴笋茎干为原料,色泽和脆度为感官考核指标,通过对比漂烫温度、漂烫时间、漂烫液浓度和保护液的浓度对宫保鸡丁中配菜莴笋颜色及脆度的影响,确定工业化宫保鸡丁中莴笋最优护绿保脆参数。结果表明:漂烫温度85℃,漂烫时间1.5min,漂烫液的浓度为0.03%碳酸钠,保护液浓度为0.3%氯化钙,该参数条件处理后的莴笋能够在工业化宫保鸡丁中保持良好的颜色及脆度,使得其口感、风味、脆度和色泽几种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声、烫漂两种方式对红薯叶进行热风干燥前的预处理,研究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和烫漂时间、烫漂液ZnAc_2与EDTA-2Na质量比、烫漂温度对红薯叶热风干燥后叶绿素、复水性、色差、干燥特性、能耗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处理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时间10min、超声功率300W、超声温度40℃,经超声预处理的红薯叶干燥效率较高,皱缩率低,组织结构较为完整;烫漂处理的最佳工艺为烫漂时间60s、烫漂液ZnAc_2与EDTA-2Na质量比2:1、烫漂温度80℃,经护色液烫漂处理干燥后的红薯叶复水率、叶绿素含量和色泽都稍高,质构紧密均匀,细胞开孔率高,总能耗低。  相似文献   

6.
以胡萝卜为研究对象,研究气体射流冲击的烫漂湿度及干燥条件对胡萝卜复水特性和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烫漂湿度和干燥温度对复水率的影响较大,胡萝卜的复水率在较高的烫漂湿度时较高,但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烫漂湿度对色差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干燥温度,干燥风速对色差值的影响不大。烫漂湿度越大,复水后色泽越佳。  相似文献   

7.
将真空—蒸汽脉动烫漂预处理技术应用于百合的烫漂预处理,研究蒸汽烫漂时间、烫漂循环次数和真空度对百合烫漂后干燥特性、水分有效扩散系数、色泽和复水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烫漂时间、烫漂循环次数和真空度均对烫漂后百合的干燥特性有显著性影响,当蒸汽烫漂时间30 s,烫漂循环3次,真空度90 kPa时,百合烫漂充分,提高了细胞间的通透性并抑制PPO、POD酶的活性,烫漂后在60 ℃热风下干燥,最短为11.7 h;干燥后的百合片色泽L*值为83.65、ΔE值为5.18,接近于新鲜百合色泽;复水比最高为1.49 g/g,水分有效扩散系数最大为6.85×10-10 m2/s;综合评分最高为0.98。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通电加热烫漂对胡萝卜、油菜中维生素含量的影响,并与普通电炉加热进行了比较;研究了胡萝卜、油菜通电加热烫漂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证明,随着烫漂时间的延长,胡萝卜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降低,油菜中VC的含量也明显降低;通电加热烫漂后的维生素含量明显高于电炉加热;而胡萝卜通电加热的最佳烫漂工艺为,烫漂时间3 min,颗粒尺寸10 mm,料液比(g:mL)1∶4,电压220 V;油菜通电加热烫漂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料液比(g:mL)1∶4,烫漂时间0.5 min,电压220 V。  相似文献   

9.
不同预处理对马铃薯片浸渍速率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理化测定和感官评定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烫漂、冷冻、微波干燥、烫漂+冷冻四种预处理方式对马铃薯片在麦芽糊精溶液中的浸渍速率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45%的糊精溶液为浸渍液,在45℃下进行浸渍,烫漂+冷冻的预处理方式浸渍速率最大,在30min时即已达最大浸渍量的80%,基本满足工艺要求;经此处理浸渍后的薯片外形平整饱满,色泽浅黄半透明,质感厚实。烫漂+冷冻的预处理方式可作为马铃薯脆片加工中浸渍工序的最佳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超声辅助烫漂对黄花菜干制品色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不同漂烫温度及超声辅助漂烫预处理对黄花菜干制品色泽的影响,分别在70、80、90℃三种温度下烫漂及超声辅助烫漂对黄花菜进行预处理,然后对预处理所得干制品褐变度、色泽、抗坏血酸、叶绿素及5-羟甲基糠醛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漂烫温度升高,预处理时间变短,抗坏血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提高,褐变度与5-羟甲基糠醛含量降低,产品色泽较好。与普通烫漂处理相比,经功率密度为0.4 W/cm~2超声烫漂处理后干燥所得的产品抗坏血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褐变度与5-羟甲基糠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色泽更好。烫漂温度为90℃、功率密度为0.4 W/cm~2时超声预处理的干制品抗坏血酸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分别为0.4067 mg/g和0.87 mg/g,而褐变度、5-羟甲基糠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色泽最好。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探究不同护色液(0.1 g/100 mL柠檬酸、0.2 g/100 mL柠檬酸、0.2 g/100 mL碳酸氢钠、1.0 g/100 mL氯化钠溶液,浸泡45 min)对烫漂(蒸汽和热水,处理2 min)处理后黄花菜成品褐变抑制及干燥特性的影响,对其干制品外观色泽、营养成分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同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比较不同预处理对其结构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获取具有较高商品价值的黄花菜干燥预处理条件。结果表明,抑制褐变效果方面:蒸汽烫漂>热水烫漂;0.2 g/100 mL柠檬酸溶液>0.1 g/100 mL柠檬酸溶液>1.0 g/100 mL氯化钠溶液>0.2 g/100 mL碳酸氢钠溶液。干燥处理效果方面:采用0.2 g/100 mL柠檬酸溶液进行护色处理的黄花菜干燥速率最快且复水效果较好;综合考量,以蒸汽烫漂(2 min)+0.2 g/100 mL柠檬酸溶液浸泡(45 min)条件进行预处理后,黄花菜干制品的外观色泽、黄酮与多酚含量及微观结构等品质较佳。经主成分分析可知,多酚含量、5-羟甲基糠醛含量与色差、褐变度高度相关,咀嚼性与硬度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
提高冻干山药片品质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慧  江敏  朱兆娜  杨毅  潘见 《食品科学》2011,32(10):92-96
为改善冻干山药片的复原率、质构、色泽以及口感,对加工过程中的烫漂、浸泡液处理方案和冻干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药片在95℃条件下烫漂60s可防褐变,并有利于后续的浸泡和冻干;用含有5% NaCl、10%葡萄糖和10%麦芽糊精的浸泡液,在30℃条件下浸泡30min,可提高复原率;较优的冻干工艺为使用带有强对流鼓风的速冻生产线在-30℃条件下对山药片冻结,采用5℃保持7h,35℃保持2h程序冻干。该工艺生产出的山药片具有较好的复原率和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3.
选择不同漂烫条件及护色液浓度优化豇豆护色保脆的工艺条件,采用中短波红外干燥技术对豇豆进行脱水干燥处理,研究干燥过程中不同辐射温度、辐射功率和辐射距离对豇豆干燥特性的影响,确定豇豆中短波红外干燥的工艺参数并探讨豇豆泡菜半干制品干燥水分临界点,并对豇豆半干制品贮藏期品质及泡制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乳酸钙溶液(20?g/L)浸泡和热烫处理(90?℃,1?min)能有效防止豇豆在贮藏期间的变色和软化问题;豇豆中短波红外干燥的工艺参数为辐射温度70?℃、辐射功率900?W、辐射距离10?cm、辐射时间50?min,干燥水分临界点为70%;豇豆半干制品贮藏4?周后,菌落总数为4.4×103?CFU/g,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ost?probable?number,MPN)报告小于3?MPN/g,样品的微生物安全性良好;通过复水比可确定较适宜的复水条件为20?℃处理3?h;综合泡制后品质指标得到豇豆半干制品的最适泡制方式为泡菜水发酵。  相似文献   

14.
以紫阳富硒茶成叶为原料,通过漂烫杀青、冷冻干燥和球磨等工艺制备富硒绿茶粉,在漂烫工艺中以茶叶成叶中硒元素含量为指标考察硒元素的流失情况,比较了冷冻干燥与40 ℃烘箱干燥的干燥效率,并选择球磨时间、研磨球大小球比和球磨转速三个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漂烫温度为100 ℃条件下,茶叶成叶中硒含量随漂烫时间延长而降低,由69.58 μg/kg(0 s)降低至64.72 μg/kg(60 s),损失率7%;16 h冷冻干燥鲜叶失水率为52.05%,40 ℃烘箱干燥失水率为49.52%。影响富硒绿茶粉颗粒粒径大小的因素依次为球磨时间>大小球比>球磨转速,球磨加工最优工艺为:球磨时间50 min,球磨转速800 r/min,大小球比1:6;采用激光粒度仪及扫描电镜对其表征,球磨颗粒形态断面清晰,粒径分布均匀,D50值为3.25±0.35 μm,茶粉中硒含量为(63.18±4.22) μg/kg。该工艺条件下生产的富硒绿茶粉颗粒均匀,色泽翠绿,茶叶中硒元素保留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发冷冻南美白对虾虾仁的抗冻保水剂并探索其应用效果。方法:以冷冻虾仁解冻损失率、明度、p H值、肌原纤维蛋白含量、Ca~(2+)-ATPase活性、弹性和咀嚼性为评价指标,以焦磷酸钠为阳性对照,研究卡拉胶寡糖对冷冻虾仁的抗冻保水效果及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情况。结果:卡拉胶寡糖和焦磷酸钠浸泡处理能有效抑制冷冻虾仁解冻损失率的增加,减少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和Ca~(2+)-ATPase活性的下降,对虾仁pH值、明度和质构特性的保护效果显著,且3g/100 m L处理组的保护效果整体高于1 g/100 m L处理组;同时,3 g/100 m L卡拉胶寡糖处理对虾仁肌原纤维蛋白的保护效果显著高于3 g/100 m L焦磷酸钠处理(P0.05);微观结构观察发现,冻藏6周后,3 g/100 m L卡拉胶寡糖处理组虾仁肌纤维排列紧密,完整性较好,与新鲜冷冻虾仁组织结构较为相近。结论:3 g/100 m L卡拉胶寡糖浸泡处理有利于冷冻虾仁品质的保持。研究结果可为开发一种低甜味、低热量的虾仁抗冻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速冻乌龙头芽加工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漂烫液pH、漂烫时间、速冻温度对速冻乌龙头芽解冻后色泽(△E值)和汁液流失率的影响,同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速冻乌龙头芽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E 值和汁液流失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均为漂烫液pH>漂烫时间>速冻温度,优化出最佳工艺条件为:漂烫液pH7.50,漂烫时间4.00 min,速冻温度?30.00 ℃,在该条件下得到速冻乌龙头芽的△E 值为22.58,汁液流失率为21.94%,与模型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分别为0.58%和1.14%,与预测值相近,且产品品质符合相关标准NY/T1406-2018《绿色食品 速冻蔬菜》的要求。该研究为乌龙头芽速冻加工及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脱水芹菜的感官品质与复水比,对烫漂液的组成与芹菜脱水干燥前的浸泡工艺进行了研究。正交实验显示,芹菜在1%Na2CO3+500mg/LZn(CHCOO)2混合护色溶液中于95~100℃烫漂1min,然后在8%NaCl+8%β-CD+0.15%CaCl2混合液中浸泡处理16min。预处理后的芹菜经过热风干燥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与复水特性。  相似文献   

18.
花旭斌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4):178-181,197
以凉山州新鲜蕨菜为原料,研究烫漂、护色工艺条件对蕨菜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烫漂工艺条件是温度90℃,时间4 min,NaCl浓度0.5%;最佳护色工艺条件研究结果是:pH 4,Cu(COOH)2浓度300 mg/kg,时间25 min。  相似文献   

19.
海藻酸钠和溶菌酶复合涂膜对樱桃番茄贮藏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藻酸钠和溶菌酶为保鲜剂对樱桃番茄进行复合涂膜保鲜,研究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溶液对樱桃番茄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各处理组对樱桃番茄的感官品质、腐烂指数、失重率、硬度、呼吸强度、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SOD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经1%海藻酸钠+0.1%溶菌酶处理后的樱桃番茄,在4℃条件下贮藏25 d后,其感官品质、果实的失重率明显优于其他处理,Vc含量为26.4mg/10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0.9%、呼吸强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综合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以鲜切胡萝卜片为研究对象,采用中低温蒸汽(50~100℃)进行减菌处理,分析了蒸汽处理过程中鲜切胡萝卜片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鲜切胡萝卜片的菌落总数、水分、类胡萝卜素、硬度、色泽等指标均随处理温度及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采用低温蒸汽(50~70℃)处理600s,对胡萝卜片的减菌效果明显,且失水率小于5%,类胡萝卜素保留高于85%,对蔬菜的硬度和色泽影响较小。而经中温蒸汽(80~100℃)及传统的沸水热烫处理后的胡萝卜片,其品质质地明显降低。因此,低温蒸汽减菌处理能有效降低胡萝卜片中的菌落总数,并可最大程度保护其品质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