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种改进的高速DAC电流开关及其控制信号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分析了高速电流型CMOS数模转换器中电流开关对输出毛刺的影响,给出了减小输出毛刺的方法.改进了电流开关及其控制信号的产生电路.利用改进后的电路设计了一个8位数模转换器,在5V电源,满量程输出2 0mA条件下,模拟得到最大输出毛刺为3pV s,且电路在1 0 0MHz采样频率,1 0MHz信号频率下,无假信号动态范围达到53dB  相似文献   

2.
基于0.18 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16位600 MS/s电流舵D/A转换器。该D/A转换器为1.8 V/3.3 V双电源供电,采用并行输入、差分电流输出的四分段(5+4+3+4)电流舵结构。采用灵敏放大器型锁存器可以精确锁存数据,避免出现误码;由恒定负载产生电路和互补交叉点调整电路组成的同步与开关驱动电路,降低了负载效应引起的谐波失真,同时减小了输出毛刺;低失真电流开关消除了差分开关对共源节点处寄生电容对D/A转换器动态性能的影响。Spectre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当采样频率为625 MHz,输入信号频率为240 MHz时,该D/A转换器的SFDR为78.5 dBc。  相似文献   

3.
电流舵型D/A转换器毛刺理论及改进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速电流舵型D/A转换器中毛刺产生的原因,提出开关对的栅信号转换速度不一致是产生毛刺的主要原因。基于这一理论,解释了输出的三个现象,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进,大幅减小了毛刺和建立时间,改善了动态参数。改进后的电路,在电流源输出为30μA、负载为70Ω时,输出电流毛刺峰值从-4.570μA减小到-1.633μA,电压毛刺面积从5.6 pV.s降到2.3 pV.s;在相同仿真条件下,D/A转换器的SFDR值上升了10 dB。  相似文献   

4.
基于TSMC O.25μm CMOS工艺,采用分段开关电流结构,设计了一种基于2.5 V电源电压的14位400MS/s D/A转换器.该D/A转换器内置高精度带隙基准源、高速开关驱动电路和改进的Cascode单位电流源电路,以提高性能.D/A转换器的积分非线性(INL)和微分非线性(DNL)均小于0.5 LSB.在400 MHz采样频率、199.8 MHz输出信号频率时,其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达到85.4 dB.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峰值电流模PWM下的轻载高效Buck DC-DC控制方案,该方案采用了峰值电流开关和采样保持电路,实现宽负载范围内很高的转换效率.其中峰值电流开关用以检测负载电流大小,作为轻载或者重载模式的判定;采样保持电路会在轻载模式下工作,通过控制误差信号的变化量来循环开启或者关闭转换器,完成对转换器的开关频率调制.采用0.5μm BCD工艺,仿真结果显示在输入电压12V,输出电压3.3V下,最高有96%的转换效率,而在10mA负载下依然能保持80.3%的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展示了一个12位400MS/s CMOS工艺的数模转换器。这款数模转换器采用6 2 4的分段结构和优化的开关方案来提升动态和静态性能。在400MS/s采样频率和10MHz输入信号频率的条件下,测试得到的无杂散动态范围达到77.18 dB。电路采用1.8V单电压供电,最大输出电流35mA。芯片采用标准1P-6M 0.18μm CMOS工艺制造,核心面积为0.6 mm2。  相似文献   

7.
采用流水线结构完成了一个10位精度100MHz采样频率的模数转换器的设计.该模数转换器采用采样保持电路、8级1.5位和最后一级2位子模数转换器的结构,电路使用全差分和开关电容电路技术.芯片采用台积电(TSMC)0.25 μm CMOS工艺,电路典型工作电压为2.5V,在室温下,输入信号为5MHz,采样频率100MHz时信号噪声失真比为59.7dB.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输出电流可达750mA,脉宽调制(PWM)和变频调制(PFM)双模式控制的,高效率、高稳定性直流-直流降压转换器.该转换器在负载电流大于80mA时,采用开关频率为1MHz的PWM工作模式;在负载电流小于80mA时,采用开关频率减小和静态电流降低的PFM工作模式,实现了在整个负载电流变化范围(0.02~750mA)内,转换器均保持高效率.而且采用一种快速响应的电压模式控制结构,达到了优异的线性和负载调整特性.芯片采用CSMC公司0.5μm CMOS 2P3M混合信号工艺物理实现.测试结果表明,该电路可根据负载的变化在PWM和PFM模式下自动切换.最大转换效率达96.5%;当负载电流为0.02mA时,转换效率大于55%.该芯片特别适合电池供电的移动系统使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具有改进电路结构和改进工艺的单片集成3.3V/1.2V开关电容DC-DC变换器,其控制脉冲频率和固定导通比分别为10MHz和0.5.为了提高变换器的输出电流,采用CMOS工艺来制造电路中的开关器件和改进的互补型电路结构.使用Hspice电路仿真软件得到的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变换器的单个单元电路和互补型电路可使输出电流分别达到12.5mA和26mA,且后者的功率转换效率为73%,输出电压纹波小于1.5%.变换器在日本东京大学的标准Rohm 0.35μm CMOS工艺线上投片试制,测试结果显示,使用CMOS开关的变换器单元电路的输出电流为9.8mA.  相似文献   

10.
Maxim推出能够提供2A和1A输出电流的双路输出、高开关频率DC—DC转换器MAX5098A/MAX5099。转换器直接采用汽车电池供电,集成了能承受高达80V瞬态电压的抛负载保护电路,器件的工作电压可低至4.5V,以适应冷启动情况。另外,器件具有可编程的200kHz至2.2MHz宽开关频率范围,从而可以工作于AM频段以外的频率。  相似文献   

11.
类火花开关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火花放电是50 年代末期发现的一处低气压气体放电现象。利用这种放电现象制成的一种真空电子器件即类火花开关管,具有耐压高、功率大、电流上升速度快和重复频率高等特点。这种开关管可以替代闸流管、触发管、真空开关管和引燃管等器件,在高功率脉冲装置中应用,其效果良好。文中叙述了类火花放电的过程和特征、类火花开关管的特点、触发方式、种类及其结构特点,最后指出了类火花开关管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微波微电子机械开关(MEMS开关)的形式、物理特性,分析了其工作原理.文中采用一端固定、一端自由运动的悬臂梁的力学模型,给出了MEMS开关设计的经验公式.最后,对微电子机械开关在MMIC中的发展前景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14.
开放结构机电继电器 IMRL 系列继电器模块采用开放式结构,使用者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接触点的情况。继电器为C型接触点,具有1脚、2脚和4脚三种型号,采用DIN轨距安装,线圈与接触引线绝缘,并且有电压反冲保护。 继电器提供5~230Vac作电压,线圈电流3.8~106mA,线圈电阻为2.75~30kΩ,始动电压为3.5~192Vac,开断电压0.75~72Vdc。  相似文献   

15.
随着消费类电子功能需求的增加,HDMI作为新一代的数字音视频接口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消费类电子产品上。带HDMI功能的电子产品大量问世,HDMI的接口数量也随之增加。数字电视作为音视频表现的一种载体,其HDMI接口的应用主要作为数字音视频数据的接收端。为了能使数字电视连接更多的HDMI设备,许多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都适时推出了三选一或四选一的HDMI开关,用于满足HDMI接收端多接口的需求。本文主要介绍基于Parade公司的一款三选一HDMI开关PS321的应用设计。  相似文献   

16.
砷化镓光控半导体开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控半导体开关在脉冲功率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光控半导体开关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GaAs:Si:Cu开关的原理和应用;GaAs:Si:Cu基本材料的制备;开关过程中的锁定现象及其机理;以及设计和实验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路由器及路由交换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由器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的下三层:物理层、链路层和网络层。主要功能是实现路由选择和网络互连,即通过一定的途径获知网络的部分或全部的拓扑信息和各物理线路的网络特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路由选择算法,获知到达各个子网的最佳路径,建立相应的路由表,从而将一个数据包正确地传送到目的地。其次,它必须处理不同的数据链路层的协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单片集成GaAs MESFET微波开关的设计方法和制作工艺.利用空气桥和通孔接地等工艺技术,研制成的调配型宽带单刀单掷开关在0.01~7GHz内,插损为2~3.5dB,隔离度不小于32dB;分布型宽带单刀双掷开关在4.5~7GHz内,插损为1~2dB,隔离度不小于21dB,5GHz下的最大功率容量为3瓦.实验也证实电路的开通时间小于0.6ns.  相似文献   

19.
Many high-speed routers today use input-queuing (IQ) architectures with a crossbar switching fabric based on optical technology. Packets in the input queues are divided into cells of unit length, and the goal is to find a schedule of minimum makespan that forwards all packets to the output ports. The problem is complicated since, in optical switches, so-called configuration delay, that is the time required to reconfigure the switching fabric, is non-negligible with respect to the cell transmission time. We aim to design a scheduler whose complexity does not depend on the number of packets in the input queues. Thus, we focus on the nonpreemptive bipartite scheduling (NPBS) problem, where each input queue is connected to each output port in at most one configuration.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NPBS problem is NP-hard for any value of the configuration delay, and approximation within a ratio smaller than 7/6 is NP-hard as well. For the offline version of the NPBS problem, we show that a simple greedy algorithm achieves an approximation factor of 2 for arbitrary configuration delay. Then, we consider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e NPBS problem, where the switch gathers the incoming traffic periodically and then schedules the accumulated batches. We propose a scheduling algorithm that guarantees strict delay for any admissible traffic, provided that the switch has a moderate speed-up of two. Finally, we extend our results to the nonbipartite scheduling probl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