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果胶结构特征对果胶-β-酪蛋白复合体系性质的影响,将6种结构特征(半乳糖醛酸含量GA、酯化度DM、酰胺化度DA、分子质量Mw)的果胶(L13、L101、L102、L104、H121和H150)与β-酪蛋白复合,采用动态光散射、ζ电位、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等方法考察果胶结构特征对果胶-β-酪蛋白复合体系的粒径、电位、二级结构、溶解性、乳化性和起泡性的影响,最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果胶各结构特征对果胶-β-酪蛋白复合体系性质影响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果胶与β-酪蛋白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体系,果胶的添加改变了β-酪蛋白的分子结构。相比β-酪蛋白而言,所有果胶与β-酪蛋白复合体系具有更高的乳化和起泡能力。多元线性回归表明:溶解性和乳化性与GA、DM和DA呈正相关,与Mw呈负相关,DA对两者的影响最大,Mw对两者的影响最小;起泡性与GA和DM呈正相关,与DA和Mw呈负相关,DA对其影响最大,Mw对其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β-酪蛋白与风味物质香菇素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 阐明相互作用对β-酪蛋白结构及微环境产生的影响。方法 构建香菇素-β-酪蛋白互作模型体系, 经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圆二色光谱、等温滴定及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对香菇素与β-酪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结果表明, β-酪蛋白对香菇素起到显著缓释的作用, 光谱法检测结果及等温滴定结果表明, β-酪蛋白和香菇素的结合主要由疏水相互作用驱动, 热量变化焓值(ΔH)为7.25 kJ/mol, 熵值(ΔS)为113.20 J/(mol·K)。结论 香菇素与β-酪蛋白发生了疏水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过程中, β-酪蛋白发生了静态荧光淬灭, 紫外光谱蓝移以及β-酪蛋白甲基化位点的改变证明了相互作用影响了β-酪蛋白的结构以及微环境极性。  相似文献   

3.
牛乳体细胞数与乳蛋白含量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呼和浩特郊区一牧场30头荷斯坦乳牛进行6个月单个采样,共得427个有效样本,检测乳样中体细胞数、酪蛋白(包括α-酪蛋白、β-酪蛋白、κ-酪蛋白)、乳清蛋白、总蛋白、游离氨基氮、酪蛋白/总蛋白和乳清蛋白/总蛋白。结果表明,乳中总蛋白、游离氨基氮含量及乳清蛋白/总蛋白与SCC呈显著正相关;酪蛋白/总蛋白与SCC呈显著负相关;乳清蛋白含量与SCC呈极显著正相关。酪蛋白、α-酪蛋白/酪蛋白、β-酪蛋白/酪蛋白、κ-酪蛋白/酪蛋白与SCC的相关性不显著。酪蛋白含量与总蛋白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游离氨基氮含量、乳清蛋白/总蛋白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乳清蛋白含量与游离氨基氮、总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牛乳β-酪蛋白检测的间接ELISA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从干酪素中提取的牛β-酪蛋白对新西兰白兔进行多次皮下免疫注射.采集血清并用硫酸铵沉淀法进行抗体纯化,以制备兔抗牛β-酪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最后将纯化的抗体用于间接ELISA法检测牛乳β-酪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在羊乳酪蛋白胶束结构中,部分β-酪蛋白通过疏水作用结合到胶束骨架上,在低温条件下,蛋白质疏水作用减弱,部分β-酪蛋白从胶束中解离。以脱脂羊乳为原料,采用HPLC、SDSPAGE、ICP-MS进行检测,研究温度、平衡时间、pH、NaCl、柠檬酸钠、CaCl2对β-酪蛋白从胶束中解离的影响。低温诱导β-酪蛋白从胶束中的解离在120 min达到平衡。降低温度、降低pH、添加柠檬酸钠诱导胶束钙的解离,使胶束中通过疏水作用结合的β-酪蛋白含量增加,进一步促使低温条件下β-酪蛋白从胶束中解离。温度4℃、pH 6.0条件下平衡120 min,β-酪蛋白从胶束中的选择性解离效果较好,β-酪蛋白、κ-酪蛋白、α-酪蛋白的解离率分别达41.8%、19.9%、15.2%,3种酪蛋白解离部分的占比分别为68.2%、24.4%、7.4%。上述结果可应用于羊乳β-酪蛋白低温微滤分离的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6.
牛奶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等,每100 g牛奶中就含有3 g蛋白质,其中主要包括乳清蛋白和酪蛋白。β-酪蛋白占牛奶蛋白总量的24%~28%,其主要包括两种基因型:A1型与A2型。A1β酪蛋白经消化后产生的β-酪啡肽-7会导致人体消化功能紊乱、心血管疾病等不良反应。A2β-酪蛋白则产生较少甚至并不产生β-酪啡肽-7,在胃肠道消化、提高抗氧化功能、降低胆固醇浓度等方面具有益生作用。本文综述了β-酪蛋白基因型在人体内消化后所产生的影响,并阐述了A2β-酪蛋白的益生功能,讨论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并从β-酪蛋白基因型在乳制品中的应用入手,阐述A2β-酪蛋白乳制品的研究进展,为今后乳制品中A2β-酪蛋白的功能研究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乳中最常见的β-酪蛋白主要分为A1型和A2型。A2型为原始β-酪蛋白,而A1型等变异体是源于DNA突变所导致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由于A1 β-酪蛋白基因型的个体牛具有较高的产奶量,因此在不断选育后产生了大量的A1型等变异体。但研究表明,A2 β-酪蛋白比A1 β-酪蛋白表现出更好的生物活性。目前已开发出了各种A2奶类产品,但其中的A1/A2型β-酪蛋白的检测方法还未标准化。就目前常见的A2 β-酪蛋白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分类阐述总结,分别从分子、蛋白质水平以及代谢物差异等方面检测A2 β-酪蛋白或检测A2奶中是否存在A1 β-酪蛋白。这对未来创新、改进检测A2 β-酪蛋白的方法以及建立乳制品中A2 β-酪蛋白检测及定量分析提供理论参考,以期更好的便携式现场检测方法标准化地应用于现实。  相似文献   

8.
《食品科学》2005,26(2):280-280
据英国New Scientist杂志报道,新西兰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培养出产高酪蛋白牛奶的奶牛。由于奶酪中主要是酪蛋白,用同样量的这种牛奶,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奶酪产品。报道说,产高酪蛋白牛奶的奶牛拥有两个蛋白质——β-酪蛋白和κ-酪蛋白的附加基因,结果牛奶中含有的β-酪蛋白比一般牛奶多20%,κ-酪蛋白则是一般牛奶的2倍。由于牛奶中蛋白质含量高了,其凝结的速度也加快,  相似文献   

9.
通过小角X-射线散射与结构预测的方法研究人乳β-酪蛋白的3级结构,并分析其生理功能。通过使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琼脂糖凝胶获得纯度大于90%的β-酪蛋白纯品,并对其溶液进行小角X-射线散射(0.2 mol磷酸盐缓冲溶液,10 mmol DTT,p H 6.7),将获得的人乳β-酪蛋白的结构信息与通过折叠识别及从头预测构建的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筛选出在试验条件下与试验结果最相符的人乳β-酪蛋白3级结构模型,该模型结构松散,含有较少的α-螺旋和β-折叠。同时结合模型对人乳β-酪蛋白磷酸化、糖基化及脂质化等蛋白质功能位点进行了分析,认为人乳β-酪蛋白含有12个可以与乳糖或葡萄糖结合的糖基化位点,7个脂质化位点,其磷酸化位点与已知的5个磷酸化位点相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基于纯化蛋白和稳定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定性及定量测定牛奶及牛源性婴幼儿配方乳粉中A1和A2两种β-酪蛋白变异体的分析方法。方法 首先将β-酪蛋白标准品中A1和A2两种β-酪蛋白变异体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上分离,通过各自的纯化蛋白确定两种变异体在标准品中的含量,再将试样中的牛β-酪蛋白经胰蛋白酶酶解成肽,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检测。通过筛选的特异肽段,经β-酪蛋白标准品及稳定同位素稀释内标法计算,获得试样中牛β-酪蛋白A1变异体和A2变异体的含量。结果 本研究采用的β-酪蛋白标准对照品中A1和A2β-酪蛋白变异体含量分别为20.8%和55.1%,且在检测中两种变异体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重现性中相对标准偏差2.29%-4.72%。结论 本方法溯源性及精密度好,适用于牛奶及牛源性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两种β-酪蛋白变异体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新鲜牦牛乳为原料,添加钙盐后利用其等电点分离提取牦牛奶中的不同酪蛋白,利用单因素实验筛选牦牛奶中α-、β-、κ-酪蛋白的提取分离参数;并利用电泳(SDS-PAGE)分析牦牛乳不同酪蛋白纯度。同时对牦牛乳中α-、β-、κ-酪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发泡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牦牛奶不同酪蛋白分离的最佳Ca~(2+)浓度为0.08 mol/L,最佳温度2℃,此时牦牛乳中α-、β-酪蛋白分离效果较好。牦牛乳不同酪蛋白在等电点(p I)附近时,α-、β-、κ-酪蛋白溶解性、乳化性、发泡能力最低,泡沫稳定性最好。等电点附近酪蛋白的溶解度最低,α-、β-酪蛋白pH值在2.1时溶解度最高(分别为60%、80%),而k-酪蛋白在pH值6.22时最高(43%);在40~80℃范围内,κ-酪蛋白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显著;当pH值为2.1时,α-、β-、κ-酪蛋白的乳化能力和发泡能力都最大,其乳化稳定性则是远离等电点后逐渐上升;本研究旨在为牦牛乳酪蛋白的利用和深加工提供思路,为云南特色乳制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牛乳营养丰富,乳蛋白是牛乳中最有营养价值的成分。β-酪蛋白约占乳蛋白总量的30%,A1和A2是β-酪蛋白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其中A1型为突变型。β-酪蛋白基因多态性是受常染色体上共显性基因所控制的,可通过蛋白水平或分子水平进行检测。A1型β-酪蛋白在人体内消化酶解后可产生多种特定的氨基酸残基片段,其中β-酪啡肽-7(β-casomorphin-7,BCM-7)是具有阿片活性的七肽物质,推测其可能与1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消化功能紊乱等人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本文从β-酪蛋白基因变异和分型方法、BCM-7的生成机制及其对人体健康潜在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未来β-酪蛋白和A2型牛乳在乳制品行业的研究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酪蛋白组分分离技术及消化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牦牛乳干酪素为原料,分离得到纯度为74.2%的α-酪蛋白组分和纯度为75.0%的B.酪蛋白组分,其得率分别为69.5%和26.5%。通过酸凝性实验观察到在37℃,pH4.0条件下,α-酪蛋白组分形成了颗粒较大的凝块,而β-酪蛋白组分形成的是松软的絮凝物。体外消化实验结果亦显示β-酪蛋白组分的消化性要明显好于α-酪蛋白组分和牛乳酸沉酪蛋白。因而分离得到的β-酪蛋白组分可作为生产利于婴儿消化的新式配方乳粉的基料。  相似文献   

14.
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β-酪蛋白及其A1、A2型变异体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的酶解条件。将酶解设备(X1)、酶解时间(X2)和酶加入量(X3)作为影响因子,以A2型β-酪蛋白(Y1)、A1型β-酪蛋白(Y2)和β-酪蛋白总量(Y3)的质量浓度为评价指标。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针对检测方法中酶解反应这一关键步骤,通过单因素实验优选,响应曲面法研究酶解时间(X2)和酶加入量(X3)与A2型β-酪蛋白(Y1)、A1型β-酪蛋白(Y2)和β-酪蛋白总量(Y3)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设备(X1)为水浴摇床,酶解时间(X2)为2.5 h,酶加入量(X3)为15μL。  相似文献   

15.
以市售酪蛋白为原料,分别研究了0.1、100、200、300、400、500、600 MPa压力对酪蛋白进行处理,并考察α-酪蛋白、β-酪蛋白组分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消化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0.1%的三氟乙酸水溶液和0.1%的三氟乙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 L/min,在280 nm波长下检测α-酪蛋白、β-酪蛋白峰面积变化。结果表明,在压力为500 MPa、保压时间20 min,温度为37℃条件下酪蛋白胶束结构被破坏,且所含α-酪蛋白、β-酪蛋白在胃、肠液中的可消化性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酚氧化酶催化牛乳β-酪蛋白交联,并通过ELISA方法检测交联前后β-酪蛋白抗原性的变化。SDS-PAGE结果显示,多酚氧化酶可以有效地催化β-酪蛋白交联。同时,间接竞争ELISA检测的β-酪蛋白交联后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由2.63μg/mL变为4.07μg/mL,表明交联后β-酪蛋白抗原性明显降低。本研究工作为通过多酚氧化酶交联制备低致敏性乳制品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牛乳中6种主要乳蛋白的多态性。奶样来自102头泌乳中国荷斯坦奶牛。研究发现,酪蛋白中αs2-酪蛋白存在A型和B型两种类型,β-酪蛋白存在A1,A2,B,C和F5种类型,κ-酪蛋白存在A/E型和B型两种类型,而αs1-酪蛋白仅有1种,未发现其多态性;乳清蛋白中,β-乳球蛋白存在多态性,有A,B和C3种类型,但未发现α-乳白蛋白的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中国荷斯坦奶牛乳中除αs1-酪蛋白和α-乳白蛋白外,αs2-酪蛋白、β-酪蛋白、κ-酪蛋白以及β-乳球蛋白均存在多态性,以β-酪蛋白类型最多。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等电点沉淀法和高速离心法提取崂山奶山羊原料乳的酪蛋白,并对其等电点、SDS-PAGE图谱、乳化活力、乳化稳定性、浊度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崂山奶山羊乳酪蛋白的等电点pH为4.10,分子量为20~40 kDa,包括α-酪蛋白、β-酪蛋白和κ-酪蛋,且β-酪蛋白含量最多。两种提取方法所得酪蛋白溶液的乳化性质和浊度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酪蛋白的热稳定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相比于高速离心法,等电点沉淀法制备的酪蛋白电泳图谱条带清晰、纯度较高、热稳定性较好,且酪蛋白溶液的乳化性均一性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原料乳中体细胞数与15批次UHT乳样本中酪蛋白成分之间的关系。将原料乳巴氏杀菌后进行超高温处理。分别于8,30,60,90和120 d采集贮藏于室温条件下的UHT乳样本,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酪蛋白成分进行分析。体细胞数范围1.97×105~8×105 mL-1。体细胞数与原料乳或UHT乳中的κ-酪蛋白质量浓度之间没有相关性(P<0.05)。原料乳中αs2-酪蛋白和β-酪蛋白与体细胞数呈负相关(P<0.05)。UHT乳中,αs1-酪蛋白(P<0.05)和β-酪蛋白(P<0.05)与体细胞数在贮藏第8天呈负相关,αs2-(P<0.01)与体细胞数在贮藏第60天呈负相关。结果表明,原料乳中体细胞数较高与β-酪蛋白和αs-酪蛋白的大量水解有关,并且可能导致UHT乳在贮藏期内出现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人乳β-酪蛋白为研究对象,使用圆二色光谱研究单体的二级结构后,借助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共聚焦电子显微镜技术对β-酪蛋白胶束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圆二色光谱结果表明,单体内部含有α螺旋1.33%,β-折叠17.3%,β-转角31.07%,无规则卷曲50.23%,二级结构相对较少,单体的内部构象疏松开放。共聚焦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胶束与胶束之间容易进一步缔合,形成直径大小不均的胶束团,透射电镜结果表明,人乳β-酪蛋白胶束最小直径约为20 nm,胶束内部呈现出疏松有孔的柔性结构,这种结构与β-酪蛋白胶束具有释放和保留某些免疫活性物质的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