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糖尿病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高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使其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系统性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促进糖尿病的形成与发展。然而,益生菌可通过调节宿主肠道菌群、降低氧化应激及平衡免疫功能,从而对糖尿病产生干预作用。本文主要围绕糖尿病人肠道菌群特点以及益生菌对糖尿病的干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就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失衡、抑制有害菌生长及调节抗生素引起的肠道相关疾病及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包括益生菌调节由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衡问题,以及益生菌治疗由抗生素使用不当引起的疾病:包括抗生素相关腹泻、儿童肥胖、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近来,茶多酚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肥胖可以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因此抗肥胖物质的研究与开发也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之一,茶多酚的抗肥胖作用也是其中的重要领域。本综述总结了茶多酚、肠道菌群以及肥胖三者的作用关系,并对近5年相关的非临床以及临床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总结发现茶多酚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组成,而肠道菌群也可以影响茶多酚的吸收与代谢。茶多酚可以通过增加益生菌的丰度以及调节能量消耗、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脂质分解代谢和抑制脂肪细胞合成等方式发挥抗肥胖作用。目前对于茶多酚调节肠道菌群和抗肥胖作用的研究以动物模型为主,且大多实验结果证实了茶多酚的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及抗肥胖作用,但是作用剂量尚不明确,且茶多酚剂量毒性研究不足。另外该领域临床研究不足,需要在未来进行更大样本量和更长时间的研究,以实现茶渣等副产物的高价值利用并减少肥胖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4.
肥胖是由于新陈代谢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体内脂肪过量堆积,可能会导致机体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等各种代谢综合征的出现。肥胖是威胁现代社会健康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预防与治疗肥胖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点。目前,已经有一些肠道菌群抑制肥胖症的机制被报道。然而,由于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复杂性,哪一种微生物群落与肥胖直接相关仍然是有待研究的。本综述中,以肥胖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组成的改变为切入点,进一步阐述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与肥胖发生机制的密切联系。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归纳,总结得出益生菌可直接影响肥胖患者肠道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代谢产物,或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达到重塑肥胖宿主代谢的目的。因此,采用益生菌与益生元治疗将成为预防与治疗肥胖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脂质代谢异常是引起高血脂症、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类综合症的重要因素。脂质代谢很大程度上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有关。海藻酸钠及寡糖具有改善动物脂质代谢的作用,但海藻酸钠及寡糖对脂质代谢异常动物肠道菌群的影响还不明确。本研究主要研究了海藻酸钠及寡糖对小鼠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发现海藻酸钠及寡糖均会影响高脂小鼠中的脂质代谢,抑制脂肪在肝脏中聚集;海藻酸钠及寡糖具有保护肠道绒毛形态,使其能发挥正常功能;改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提高肠道中乳酸杆菌和阿克曼菌等益生菌丰度,其中海藻酸钠寡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改善作用更明显。综上所述,饲料中补充海藻酸钠寡糖或海藻酸钠可有效地改善小鼠的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6.
人体肠道内栖居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逐渐达到种类和数量的平衡,而这种平衡与机体正常代谢密切相关.一旦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失调,各种代谢类疾病便随之而来.益生菌在肠道内的大量繁衍,可调节紊乱的肠道菌群结构并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进而帮助恢复健康水平.近年来,国际上科学研究的热点逐渐集中于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肠道菌群和疾病的关系.本文概述国内外有关益生菌影响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以1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已成功实施产业化应用的益生菌菌株——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为例,详实说明益生菌对人肠道菌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本学科现存的若干研究瓶颈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的改变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相关。膳食纤维作为饮食的一部分,通过在肠道的作用改变肠道菌群比例及丰度、改善炎症反应、调节肠道激素及脂质代谢来改善肥胖,但膳食纤维在防治肥胖方面的推荐摄入量、种类及与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对膳食纤维对肥胖相关的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益生菌在改善宿主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等方面发挥有益作用。其主要通过调理肠道微生物群、参与多种疾病的免疫调节,从而改善胃肠道生理机能来影响宿主健康。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胃肠道疾病等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力,需要对其与肠道菌群、免疫调节的相互作用机制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对益生菌在肠道的分布与定植、益生菌对肠道菌群和肠道功能的调控作用以及益生菌与免疫调节的关系做了简单论述,以期为今后益生菌与肠道菌群互作研究以及益生菌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作为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一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晰。研究表明,胃肠道区系微生物紊乱可能是FD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目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有限,并存在安全性问题。益生菌是一类一定剂量条件下可以调控胃肠道稳态、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及机体能量平衡的活性微生物。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通过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缓解FD有其潜在优势。本文总结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为益生菌改善消化不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pylori)作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随着H.pylori耐药率的增加、长期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及胃肠道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国内外学者对益生菌防治H.pylori感染进行大量的临床和体外研究,表明益生菌具有抗感染,还能调节机体的免疫机能,平衡胃肠道正常菌群,降低抗生素的副作用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因此益生菌的运用将对H.pylori相关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抗H.pylori的益生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多酚通过肠道菌群调节能量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酚是一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人类膳食中,一般可分为3大类:酚酸类、聚合单宁类和黄酮类。多酚以及其被肠道菌群代谢的产物,能选择性调节肠道中易感微生物的生长,选择性的促进有益菌群(如乳酸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的增殖,也即引发肠道微生态的改变。这种改变对宿主产生重要影响,对宿主能量代谢的影响可能通过如下实现:1)肠道内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改变微生物代谢及产酶的种类和数量;2)多酚代谢产物还可与细菌细胞表面作用,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能量代谢,减少脂肪沉积;3)多酚通过干预人体肠道菌群调整能量代谢,为预防和治疗肥胖及相关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对多酚调整肠道菌群从而影响肥胖发生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肠道菌群在调节机体新陈代谢、维持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肠道菌群与代谢综合征、过敏、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联系成为研究热点,但肠道菌群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物的16S rRNA及宏基因组进行分析,揭示了肠道菌群组成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益生菌作为人体肠道共生菌中一类特殊的菌群,可以调节胃肠道稳态、营养物质代谢和能量平衡。因此,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缓解或治疗糖尿病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总结了益生菌在糖尿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为糖尿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茶黄素、茶红素与茶褐素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黄素、茶红素以及茶褐素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即以高脂饮食饲养的方法造模成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的同时,连续9周灌胃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其后测定各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脂重及血脂水平,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鼠肠道内容物肠道菌群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和模型对照组相比,灌胃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均可抑制大鼠体重增长(p < 0.05)与Lee's指数(p < 0.01),降低其脂肪重量(p < 0.01或p < 0.05),使其血清内TC、HDL-C、LDL-C、TG含量以及AI指数下降(p < 0.05或p < 0.01),能起到抑制大鼠肥胖效果。进一步分析显示,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能够抑制高脂饮食导致的大鼠肠道内容物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的降低。且从其肠道菌群结构上看,各组大鼠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得以增加,F/B比值显著降低(p < 0.05)。此外,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还使各组大鼠肠道内属水平上瘤胃球菌相对丰度下降,而乳杆菌、Akkermansia菌和毛螺菌相对丰度存在不同程度回升。即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菌群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究枯草芽孢杆菌JS01对高脂饮食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肥胖、肝脏脂质沉积及过氧化等是否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以雄性小鼠为实验动物建立肥胖模型组(C~F),并用不同含量的枯草芽孢杆菌JS01饲喂低、中、高干预组(D、E、F)。结果表明: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后,干预组F的体质量显著减轻,干预组E、F的体质量增长率明显降低。高脂饮食使模型对照组C小肠中双歧杆菌含量上升、乳酸杆菌含量下降、肝脏脂肪变性明显且脂褐质含量上升,添菌后使模型干预组(D、E、F)小肠中的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均下降、乳酸杆菌含量上升、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减轻且脂褐质含量降低。枯草芽孢杆菌JS01能改善因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肠道菌群紊乱、肝脏脂质沉积及过氧化。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平阳黄汤’对高脂饮食大鼠的肥胖调控作用及其与肠道屏障和菌群的关系,将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以及平阳黄汤低、中、高剂量组(75、150、300 mg/kg mb),建立预防肥胖模型。通过分析大鼠体质量变化、摄食量、脂肪指数、血清指标、肝脏指标和肝脏、结肠组织切片评估‘平阳黄汤’对高脂饮食大鼠的肥胖调控作用;通过分析肠道的病理形态、杯状细胞数量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评估肠道屏障作用;通过分析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结构评估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高剂量‘平阳黄汤’能极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大鼠的体质量增长量、附睾和肾周脂肪质量(P<0.01),降低血清血脂、脂肪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P<0.01),降低肝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P<0.01),有效调节肝脏的脂质堆积和炎症损伤。同时,高剂量平阳黄汤还显著改善了高脂饮食大鼠结肠的形态,减少绒毛脱落和炎症浸润现象,显著恢复肠道杯状细胞数量,提高闭锁小带蛋白和闭锁蛋白的表达(P<0.01),有效降低了血清中脂多糖、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P<0.01),有效预防代谢性内毒素和全身慢性炎症,提高了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促进了与肥胖发生相关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结论:‘平阳黄汤’能通过维护肠道屏障和调节肠道菌群紊乱,有效调控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  相似文献   

16.
刘雪姬  陈庆森  闫亚丽 《食品科学》2011,32(23):306-311
探讨高脂饮食对健康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组饲喂高脂饲料。实验期间每周利用传统培养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小鼠进行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信息的分析。结果表明:高脂组的小鼠体质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呈明显肥胖态;传统培养法与FISH技术得到的肠道菌群数量变化趋势一致,但FISH技术检测得到的菌落数要明显地高于传统培养法。高脂组小鼠肠道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及肠球菌的数量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肠道中肠杆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提示高脂饮食能显著改变健康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从而引发慢性低度炎症,并可能进一步诱导肥胖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Tea polyphenols (TP) are the main components in tea. Studies in vitro have shown they have significant biological activity; however, the results are inconsistent with experiments in vivo. For the low bioavailability, most TP are thought to remain in the gut and metabolized by intestinal bacteria. In the gut, the unabsorbed TP are metabolized to a variety of derivative products by intestinal flora, which may accumulate to exert beneficial effects.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P can inhibit obesity and its related metabolism disorders effectively. Meanwhile, it has demonstrated that TP and their derivatives may modulate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P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will allow us to better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microbial metabolites of TP to anti-obesity activity. This review showed implications for the use of TP as functional food with potential therapeutic utility against obesity by modulating intestinal microbiota, contributing to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health. © 2019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8.
庞颖颖  张玉玲 《食品与药品》2021,(1):后插1-后插5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和动物体有益的菌,作为肠道内的正常微生物优势菌群,可调节菌群失调,促使肠道微生态恢复平衡.对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关系的深入研究发现,益生菌可对机体进行免疫调节、补充并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微环境平衡,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多种细胞因子以提高肠道免疫性能,可用于儿童手足口病的辅助治疗,明显缩短皮疹好转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